学术投稿

大直径金属对金属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近期疗效

张海波;王义生;贾思明

关键词:金属对金属, 髋假体, 全髋关节置换术
摘要:目的 探讨大直径金属对金属(MOM)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33例施行大直径MOM假体THR,术前诊断:股骨颈骨折6例,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创伤性关节炎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2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8例,强直性脊柱炎4例.结果 平均随访21.8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4分改善至术后96.5分(均为优良).无感染、假体脱位及松动等并发症.结论 大直径MOM假体THR对于年轻、活动量大的患者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具有能够减少术后脱位和关节磨损、增加人工关节功能活动等优点.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相关文献
  • 间歇性气压治疗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间歇性气压治疗(IPC)在全a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治疗中减轻肢体疼痛和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DVT)作用.方法 对全髋关节置换术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在进行常规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同时进行IPC;对照组46例,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减少(3.45±0.67)分,对照组治疗后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减少(3.71±0.64)分,两组疼痛评分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患者疼痛程度的减轻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发生DVT 1例,对照组有4例.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后早期康复过程中配合IPC可明显减轻疼痛,预防DVT,对术后恢复有积极作用.

    作者:张岩;周凤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天津市外伤性胸脊髓损伤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探讨天津市外伤性胸脊髓损伤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8年12月天津市14家二级以上医院住院胸脊髓损伤10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84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37.56±13.46)岁.高空坠落致伤占39.22%(40例),交通事故占33.33%(34例).T10~12水平损伤占61.8%(63例),完全性脊髓损伤59例(57.84%).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并发症常见,单因素分析发现并发症与ASIA运动评分(P =0.000)、是否合并多发伤(P =0.007)存在相关性.结论 胸髓损伤好发于中青年男性患者,高空坠落和交通事故是主要原因,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比例较大,脊髓损伤程度严重和存在多发伤的患者容易发生并发症.

    作者:于铁强;冯世庆;焦新旭;李景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股骨粗隆重建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重建加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股骨粗隆重建、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63例.结果 51例获得随访,骨折愈合良好,髋关节功能按Harris标准评定,优良率88.2%.结论 对老年患者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不稳定骨折采用该术式,能达到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恢复良好髋关节功能的目的.

    作者:赵资坚;邹育才;刘梦璋;林宏伟;杜建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髓芯减压植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目的 探讨应用髓芯减压植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疗效.方法 对26例早期ANFH采用髓芯减压植骨自体BMSCs移植治疗.结果 随访6~30个月,患者疼痛明显缓解,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前平均(51.6±4.86)分,术后为(93.8±7.3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本组优11髋,较好15髋,良4髋,差2髋,优良率93.75%.结论 髋关节髓芯减压植骨结合BMSCs移植手术治疗早期ANFH,具有操作简便、准确,损伤小,疗效确切等优点.

    作者:申文龙;杜丽;张辉;牛俊克;张兵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踝关节损伤中下胫排联合分离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踝关节损伤中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采用非手术和手术的方法 共治疗踝关节损伤中下胫滕联合分离26例.结果 本组26例随访3个月~8年3个月.根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标准:优15例,良6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4.6%.结论 明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方案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孙建皖;朱晨;方诗元;孔荣;李守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可吸收螺钉治疗青少年胫骨结节Watson-DoneⅡ、Ⅲ型撕脱骨折

    目的 探讨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Watson-DoneⅡ、Ⅲ型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8例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固定,定期随访,按照HSS膝关节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8.3个月.骨折均获得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周.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平均123°,HSS评分均为优.结论 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Watson-Jove Ⅱ、Ⅲ胫骨结节撕脱骨折,无须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并获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王建兵;孙振中;马运宏;沈建祖;宋晓军;韦旭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失败中的应用(附18例报告)

    目的 探讨晚期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挽救性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继发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患肢短缩18例行晚期挽救性THA.结果 平均随访3.4年.Harris评分平均为87分(75~98分),优良率94.4%(17/18),另1例X线检查显示股骨柄假体周围透亮线,仍可正常行走.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手术或非手术治疗不当,导致内固定物断裂、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头颈钉切割等,出现严重创伤性关节炎、下肢短缩及髋内翻等并发症,施行晚期挽救性THA效果肯定.

    作者:傅天水;黄奕铁;黄凯;凌振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孟氏骨折合并下尺挠关节脱位一例

    笔者于2008年11月收治孟氏骨折合并下尺挠关节脱位1例,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男,14岁.因摔倒右手撑地致前臂肿痛、活动受限2h就诊.查体:右肘部屈曲,前臂旋前,肘部至腕关节均肿胀,尺骨小头向背侧翘起,前臂不能旋转,肘关节及腕关节屈伸活动受限.X线片示:尺骨上1/3骨折,挠骨小头向前外侧脱位,尺骨小头向背侧脱位.诊断:右孟氏骨折合并下尺挠关节脱位.手法m位失败后手术治疗.

    作者:高德生;王明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Pilon骨折的治疗进展

    Pilon骨折一般是指胫骨远端1/3波及胫距关节面的骨折,是骨伤科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之一.主要由垂直压缩暴力和扭转暴力两种不同机制造成.随着交通运输业等的发展,高能量损伤造成的胫骨远端关节内爆裂性骨折越来越常见,其术后并发症多、伤残率高,临床治疗上仍是一个难题.本文结合文献回顾及笔者的经验就Pilon骨折的治疗及其相关间题综述如下.

    作者:陈志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股骨颈骨折愈合后钉道植骨的生物力学意义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愈合后取出空心加压螺钉遗留钉道不植骨、植骨及正常的股骨头颈部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收集9付股骨标本测量不同载荷下三组股骨头颈的位移变化,对其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股骨头颈只维有限元模型进行测试,得出股骨头颈部的力学特性.结果 不植骨组与正常组、植骨组的股骨头颈部载荷一位移均值,在统计学上存在明显性差异(P <0.05);而植骨组与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P >0.05).有限元模型测量显示不植骨模型的大应力集中在股骨头负重区,远远大于植骨模型股骨颈下方的内后侧处大应力集中区.结论 钉道内植骨有利于提高股骨头颈部的生物力学性能,预防因股骨头部应力过于集中,导致股骨头坏死塌陷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唐洪涛;仝允辉;杨茹萍;朱太永;张美超;赵卫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动力髋螺钉切出股骨头失误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切出股骨头的原因.方法 采用髋螺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导致内固定失效22例,就其失效原因和临床处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随访3~22个月,平均12.5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5例,良9例,可6例,差2例.结论 内固定失效缘于患者骨质情况、骨折类型、内固定物的选择、手术方法 、术后功能锻炼等.

    作者:符振宇;张锐锋;王秋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TKA术后放置引流与否对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

    目的 比较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MA)术后膝关节腔内放置引流与否对对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初次行TKA 60例,分为引流组和非引流组,每组各30例.通过Gross方程推算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对两组患者计算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引流组总失血量平均为(785.3t293.0)ml,显性失血量平均为(439.9±211.0)m1;隐性失血量平均为(381.2±279.0)m1.非引流组总失血量平均为(461.9±251.3)ml.因两组患者手术全程使用气压止血带,术中失血量均按0 ml计算,所以,非引流组总失血量等于隐性失血量.引流组失血总量明显多于非引流组(P<0.001).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单侧初次TKA术后放置引流与否对膝关节术后功能的恢复无明显影响.但是,引流组患者围手术期失血总量明显多于非引流组.

    作者:刘杰;王栓科;台会平;薛文;张辉;郭士方;王和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生物型臼杯大小选择的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生物型臼杯大小选择的影响因素.方法 初次行THA生物型臼杯82例(93髋),将有关数据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93髋生物型臼杯的直径大小呈一正态分布.男、女性髋臼杯假体直径大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男性明显大于女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使用的生物型臼杯的直径偏小.结论 生物型臼杯直径大小的特点分析,能为不同个体的术中正确选择适当大小臼杯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易勇;卜延民;李晓辉;蔡友毅;谢红波;刘继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 探讨关节镜监视下微创有限切开钢板内固定治疗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方法 及疗效.方法 在关节镜监视下微创治疗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16例.结果 15例获得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患膝按照Lysholm及IKDC膝关节评价标准:优12例,良2例,可1例.结论 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多不合并关节内损伤,关节镜辅助C型臂X线机监视下微创治疗获得满意疗效,同时还能诊治关节内并发症及其他疾病.

    作者:王洁颖;任龙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手术治疗对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56例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中根据不同骨折块采取不同内固定方法.结果 本组随访1年,采用Olerud和Molangder的踝关节愈后评分系统,优49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6.4%.结论 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根据骨折分离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内固定物,同时充分考虑老年患者骨质疏松因素,使术后踝关节达到相对坚强固定、有效加压和抗旋转作用.

    作者:闫伟强;张敏;贺西京;陈元庄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空降兵伞训致踝关节骨折的分型及损伤机制

    目的 探讨空降兵伞训致躁关节骨折的机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对空降兵跳伞致躁关节骨折86例进行回顾分析,通过临床、影像学及手术所见韧带损伤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伞降致踝关节骨折的机制.结果 踝关节的外翻力量是踝关节骨折的主要外力,其受伤原因是不正确的着陆姿势或地面不平整.而在空降兵着陆阶段,由于风力过大及由于左右操作频繁,造成伞衣晃动,也是踝关节内收型骨折的一个原因.空降兵着牛皮伞靴,戴弹力护踝可减少踝关节骨折的发生率.结论 踝关节的外翻力量是导致伞降致踝关节骨折的重要原因,为预防踝关节骨折的发生,笔者提出加强着陆、操纵技术训练和穿伞靴及弹力护躁的保护.

    作者:李志强;王忠仁;逢健飞;李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可吸收线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可吸收线环扎及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方法 与疗效.方法 采用PDS II可吸收线环扎及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58例.结果 本组经6个月~4年随访,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周.根据疗效标准:优40例,良17例,可1例.结论 采用可吸收线环扎及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操作简单,力学强度可靠,适用于各种类型髌骨骨折,无需二次手术,疗效满意.

    作者:刘涛;殷梅;郑继广;王延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粗隆周围骨折

    目的 探讨股骨重建钉在股骨粗隆周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3例股骨粗隆周围骨折,采用直切口,暴露粗隆间窝,开口、扩髓,C型臂X线机透视下复位骨折后打人股骨主钉,确定好前倾角打人股骨颈拉力螺钉2枚,安装远端锁钉固定.结果 本组随访1个月~5年.无一例发生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未出现髋内翻、畸形愈合,功能恢复良好.按Matta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21例,良2例.结论 股骨重建钉与钉板比较具有更好的力学结构,能为各种类型股骨粗隆周围骨折的复位提供牢固的固定,值得推广.

    作者:陈宏;周玉林;伍星;罗建军;宋昱庆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PFP)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股骨粗隆下骨折29例均采用LPFP固定治疗,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参照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定术后患髋功能.结果 29例获得平均14.2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愈合,无髋内翻及内固定失败.按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15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结论 LPFP具有符合股骨近端解剖形态、固定牢靠、对股骨头血供干扰小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固定股骨粗隆下骨折的内置物.

    作者:侯振海;倪志明;刘志荣;叶虹;郑隆宝;姚军;龚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手术治疗22例

    自2007年1月~2008年12月,笔者采用后侧人路或前后联合人路行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2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晓松;马晓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管: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