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艳;陈德生;张庆恩
目的 观察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后颈肩痛与钢板位置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8月~2006年7月间实施的219例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手术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别观察颈椎侧位X线片上钢板在上下位椎体的覆盖率,正位X线片评估其侧方移位和成角,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活动障碍指数(NDI)评价手术前、后颈肩痛.应用Pearsons相关系数、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16.8个月(6~42个月),钢板侧方偏移和成角与术后颈肩痛高度相关(相关系数P=0.417,P<0.001,n=87),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钢板偏移和成角与术后VAS评分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P=0.314,P<0.001,n=82),与术后NDI成正相关(相关系数P=0.379,P<0.001,n=66).结论 颈椎前路钢板侧方偏移和成角是术后颈肩痛的原因之一,术中应注意调整钢板位置,尽量避免侧方偏移和成角.
作者:龙厚清;刘少喻;李佛保;黄阳亮;李浩淼;万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复杂Pilon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7例复杂型Pilon骨折,按AO分型,C1型10例,C2型5例,C3型2例,采用急诊ORIF或者延期ORIF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随访9~28个月(平均16.4个月),按Mazur评分法:优8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2.3%(14/17例),切口表浅感染和坏死各1例,1例踝内翻.结论 根据骨折类型和软组织条件,采用急诊或延期ORIF,能有效地减少局部并发症并获得较好的踝关节功能.
作者:蒋建农;郝思春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膝关节内骨折多由高能损伤和直接暴力引起.这些膝关节周围的骨折可造成关节软骨破坏、关节腔积血、膝周软组织损伤,若治疗不当极易造成膝关节粘连和僵硬,造成患者生活及工作上的极大困难.笔者自2003年8月~2006年12月,对膝关节内骨折患者,在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后,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姬勇;吕宏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自体与同种异体髌韧带移植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7例外伤性膝前交叉韧带(ACL)断裂在关节镜下分别以同种异体髌韧带(异体组23例)及自体髌韧带(自体组24例)进行移植重建.结果 早期异体组肌力恢复较自体组为快,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稳定性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髌韧带移植重建膝ACL,是自体移植材料的良好替代物.
作者:郑劲锋;陈亮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2004年1月~2006年2月,笔者对12例中老年新鲜椎体压缩性骨折行过伸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侯秀伟;吴广良;曹鹏克;裴勇;徐永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用标准人工骨水泥、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41例.结果 41例平均手术时间65 min,平均输血600 ml.术后3 d下地12例,7 d下地21例,14 d下地8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菌群失调2例,电解质代谢紊乱6例,低蛋白血症9例.随访3~41个月,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达85.4%.无人工关节脱位、松动及假体下沉,无晚期感染病例.结论 用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可早期下地锻炼,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向利;董启榕;郑祖根;徐又佳;陈海南 刊期: 2007年第09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17岁,车祸致左下肢皮肤破裂出血清创缝合术后6 d,经X线检查明确诊断:①左股骨下段开放性骨折;②左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行手术切开复位后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后复查X线片示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术后50 d下地行走致左股骨钢板上缘发生骨折,再次手术取出原有钢板,以加长的接骨钢板内固定并植自体骨,1年后随访,骨折愈合,患肢功能良好.
作者:林得志;丁真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髋部常见的骨折,目前一般主张采用手术治疗.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用于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广泛应用.但因其需牵引复位、手术操作较复杂,也产生一定的并发症.笔者自2001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60岁以上165例PFN内固定术后发生的早期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成日;王宝军;刘长贵;白成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笔者自2000年3月~2005年6月,应用双切口复位内外侧接骨板内固定治疗C3型双髁胫骨平台骨折2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薛文;郭仕方;刘林;刘杰;王和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MRI在急性膝关节损伤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急性膝关节损伤的MRI资料.结果 交叉韧带损伤38例,MRI表现为扁平条带状低信号影增粗,边缘模糊欠光滑,韧带内出现不均匀高信号.半月板损伤61例,表现为三角形低信号影内出现不同形状高信号灶.侧副韧带损伤38例,表现为韧带连续性中断,断端周围出现不均匀高信号影.关节内骨折25例,其中隐匿性骨折8例.MRI诊断半月板损伤的准确率80.9%;诊断交叉韧带损伤的准确率96.7%.结论 MRI可以作为急性膝关节损伤的首选检查方法,其诊断价值高,可减少不必要的关节镜手术,有助于早期外科干预.
作者:朱宝玉;王万春;梁培雄;唐新桥;刘忠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在糖尿病足截肢平面局部术前注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截肢后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对48例糖尿病足分两组治疗,A组28例作常规膝下截肢, B组20例在截肢前5 d,截肢平面注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500 U/d,再常规膝下截肢.观察截肢后残端伤口愈合情况和疼痛缓解情况.结果 B组伤口愈合、疼痛缓解均优于A组(P<0.05).结论 糖尿病足截肢前在常规局部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有效预防截肢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熊梅;卢耀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早期在关节镜下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 笔者自2005年6月~2006年7月,收治此类病人14例,均早期行关节镜下微创骨折复位内固定,同时行前交叉韧带关节镜下重建术.结果 术后随访8个月~3年,平均17个月,未发生感染和骨筋膜间隔综合征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骨折均于术后12周骨性愈合.Lysholan膝关节评分:≥85分者11例,达78.6%;14例均≥75分.结论 关节镜下微创一期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和固定胫骨平台骨折,能够在小的创伤下大程度地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和稳定关节以及正常的下肢力线,避免了二次手术,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作者:聂喜增;马湘毅;王书行;李峰;刘树民;刘金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在脊柱后路手术固定骨折、脱位和滑脱时,正确确定椎弓根的水平角和矢状角,准确置入合适椎弓根螺钉,顺利完成矫形、复位固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1997年10月~2006年6月,笔者设计了一种简易的椎弓根角度定位器,用于198例脊柱外科手术时矢状角及水平角的确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德;焦兆德;李华壮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进一步认识膝关节半月板撕裂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50例膝关节半月板撕裂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经关节镜手术证实.采用永磁型MRI机,场强0.2T.结果 50例半月板撕裂中,按照部位分类,半月板撕裂位于内侧半月板前角2例,内侧后角37例,外侧半月板前角5例,外侧后角3例,同时累及半月板前角、体部和后角者内侧2例,外侧1例.按照半月板撕裂的形式分为:水平撕裂8例;垂直撕裂4例;斜形撕裂26例;纵形撕裂3例;放射状撕裂4例;桶柄状撕裂2例;复杂撕裂3例.结论 MRI能够清楚显示膝关节半月板撕裂的部位和形式,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是目前诊断半月板撕裂的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赵文;高克勇;王飞;宋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采用可吸收界面螺钉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方法 采用Poly L-lactic acid(聚左旋乳酸)材料制作的可吸收界面螺钉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36例,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年后定期进行物理检查、关节活动测量仪(KT 2000)及摄X线片检查.结果 本组均获随访,术后6周复查发现有关节肿胀及皮肤温度升高等滑膜炎体征2例(5%),其中1例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但另1例经KT 2000检查及物理检查有关节松弛.术后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出现弥漫性骨质吸收现象有3例(8%).术后20个月后复查发现有1例胫骨隧道轻度扩大并伴伸直受限(2%).结论 不论是用金属还是可吸收界面螺钉重建都有可能出现隧道扩大及关节松弛等并发症.但是术后反应性滑膜炎、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弥漫性骨吸收现象是否与采用可吸收界面螺钉直接相关,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及研究.
作者:方镇洙;柳硕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技术在膝关节纤维性僵直应用中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关节镜技术进行关节内粘连松解,必要时结合小切口改良股四头肌成形和髌内外支持带松解,术中达到满意的被动活动度为止.结果 本组119例,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8~42个月),平均膝关节屈曲度由术前的45°(0°~80°)增至术后的110°(90°~130°),较术前平均增加80°(60°~120°),无关节不稳,感染,皮肤坏死及神经麻痹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关节镜技术在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僵直上是一种创伤小,适应证广,安全有效,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很大优越性的治疗方法.
作者:马丽艳;陈德生;张庆恩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微创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32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入路治疗.结果 术后骨折均一期愈合,1例有Ⅰ度后抽屉试验阳性,2例有10°~15°的屈膝受限,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1.6±3.6)分.结论 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避开了膝关节后方神经、血管,有安全,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王建顺;王新虎;刘继军;左春光;张国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胫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胫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15例,术中使用前正中切口或前外侧切口.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无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无骨筋膜室综合征及下肢深静脉栓塞.膝关节功能使用HSS评分法术后平均90.2分.结论 胫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有固定稳定,膝关节功能满意等优点.
作者:杨惠光;姜雪峰;张云庆;孙惠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病因和发病机制及透明质酸钠(HA)在关节内的作用机制和疗效.方法 对1276例膝骨性关节炎经3种不同的HA进行治疗.结果 3种透明质酸钠制剂的总体疗效分别为HA1(328例)92%;HA2(384例)71%;HA3(564例)54%.结论 HA治疗骨性关节炎是病因治疗,能有效的治愈和遏制骨性关节炎的进展.HA的分子量、浓度、纯度,合成来源直接影响早期骨性关节炎的效果.进口类产品优于国产类产品.
作者:陈汝岭;李谦;侯仲军;徐富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镁钙合金对体外细胞生长的影响,对镁钙合金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方法 根据ISO 10993-5:1999及GB/T 16886.5-2003标准,将不同浓度镁钙合金浸提液与L-929细胞接触培养,进行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及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评价镁钙合金的细胞毒性.结果 细胞形态学观察显示,阳性对照组细胞脱落、死亡,其余各组细胞贴壁生长,形态正常.MTT显示镁钙合金浸提液对细胞的毒性0级,无明显细胞毒性.结论 镁钙合金的细胞毒性为0级,符合临床应用的要求.
作者:李子剑;张克;娄思权;郑玉峰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