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四清;张成阳;李相花;杨淮海;曹正春;朱如里
目的分析股骨远端解剖钢板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股骨远端半环式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远端各类型骨折38例.结果38例中35例获6~36个月的有效随访,30例骨折对位良好,钢板固定确实,膝关节伸屈功能≥90.,达到优良标准;3例骨折愈合,但关节仅有15.~20.伸屈范围,经二次粘连松解手术后达到≥70.评为中;2例为差,一例骨不连作二次植骨愈合,一例关节强直作了人工膝关节置换.结论以股骨远端为模板所设制解剖钢板,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分布,克服了现有钢板偏心型固定所带来的缺点;其良好的复位,确实内固定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刘兴炎;葛宝丰;郭飞;甄平;刘占宏;傅晨;樊晓海;王宏东;高秋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小腿严重而复杂的开放性骨折并胫前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骨骼、肌腱等深部组织裸露,大多需要应用皮瓣移植或移位修复[1,2].自1989年2月~2003年2月应用双蒂胫后动脉皮支筋膜皮瓣修复胫前皮肤缺损21例,皮瓣全部成活,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小东;钟桂午;唐茂林;高质钢;汪伟;胡万华;刘永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比四肢关节专用低场膝关节核磁共振图象(MRI)与实体关节镜检查结果,探讨四肢关节专用低场核磁共振(MR)检查在膝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自2001年12月~2003年5月经四肢专用骨关节核磁共振检查,并为膝关节镜证实的133例膝关节病损患者为其研究范围,综合对比两种检查结果.结果四肢关节专用低场MR在膝关节病损中韧带损伤的诊断灵敏度高达100%,半月板损伤低仅为55.88%(P<0.01);同样,韧带损伤诊断符合率高90.51%,软骨损伤低为82.09%(P<0.01).结论核磁共振检查是临床诊断膝关节病变的一种重要、可靠的检查手段.通过采用MR特殊技术,提高病灶区的信号强度,使病变易于发现,不致发生错误或疏漏.
作者:刘芙进;张(日见);卢世璧;王岩;刘玉杰;王鑫;高昂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解剖钢板螺丝钉系统与普通钢板螺丝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部骨折的优越性.方法将152例股骨髁部骨折病例分成两组,A组进行骨折手术复位解剖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治疗,B组进行骨折手术复位普通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治疗.治疗后对其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2年,A组未发生内固定物变形断裂及继发性骨折情况,关节粘连有1.1%.而B组有3.5%内固定物变形断裂,1.7%愈合异常,3%继发性骨折,5%关节粘连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钢板螺丝钉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股骨髁部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张展奎;张新;叶俊强;陈伟全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的髋臼周围截骨术,并报告其短期的放射线和临床观察结果.方法本组髋臼发育不良9例9髋,全部为女性,年龄15~48岁,平均36.5岁,骨性关节炎Ⅰ级3例,Ⅱ级5例,Ⅲ级1例采用一种新型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结果改良髋臼周围截骨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4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2 h 50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为700 ml.Harris髋评分:术前73分,后随访为85分.术前5例Trendelenburg征阳性,术后为0例.平均CE角:术前6.3.,术后为34.5..平均Sharp角:术前48.6.,术后为36.9..髋臼指数角:术前25.9.,术后8.7..平均髋臼-头(A-T)指数:术前61.2%,术后为88.0%.平均股骨头垂直指数:术前1.09,术后0.83.水平指数:术前1.66,术后1.57.结论改良髋臼周围截骨术是一种可在直视下操作的相对容易掌握的手术,通过术中的截骨旋转,达到髋臼对股骨头的充分覆盖,髋臼应力均衡分布,防止或延迟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高忠礼;王金成;张远鹰;左建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交锁内钉已广泛应用于四肢骨干骨折并取得良好疗效[1].自1999~2003年应用闭合复位穿钉法及开放复位穿钉法治疗胫腓骨骨折68例,通过对这两种方法疗效的分析,确定胫腓骨骨折闭合复位穿钉的可行性及适应证.
作者:徐云钦;王朝阳;梁再跃;陈才平;朱亚中;冯水云;谭俊铭;吴群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交锁髓内针是一个负荷分担装置,因可避免剪、折、扭等有害应力而深受骨外科重视[1].自2000年1月~2003年4月应用交锁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26例,报告如下.
作者:胡晓林;施国强;杨守铭;张哉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男31岁,因左股骨取钢板及左大腿内侧肿物于2001年3月22日住院.3年前患者被油丝绳打伤致双股骨粉碎骨折,左尺桡骨骨折,伤后于沧州某医院行双股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第14天拆线,双足趾踝自主活动良好,以后逐渐出现左足趾、踝背伸无力,至伤后4个月出现左大腿内侧坚硬肿物,并伴有左小腿感觉异常及足迹屈内翻畸形.
作者:曹坎锋;王艳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病人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0年9月~2003年6月共治疗、随访观察56例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患者,采用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结果术后56例患者住院时间、负重行走时间及并发症观察随访情况均优于传统内固定方法.结论对于年龄70岁以上,患有骨质疏松,不稳定、粉碎性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采用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是可行的.
作者:曹成福;纪斌;谢林;周军杰;成翔宇;石文俊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进行功能性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测试,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2具新鲜尸体桡骨标本对其骨折固定后在扭转、弯曲、拉压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实验分析,并应用临床41例.结果弯曲、扭转试验在1.2 Nm~4.8 Nm力的作用下其变化微小,拉压试验10 N~40 N力作用下其变化不大,在试验中未见固定折端处钢针拔出及外固定器损坏,并通过对41例患者4个月~15个月的随访,骨折端复位优良率达93%,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8%.结论该外固定器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符合桡骨远端的生物力学需要,使骨折复位与固定,愈合与功能恢复同步进行,可作为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较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明新杰;明立功;明新忠;明立德;明新武;明立山;李联铭;陶锦淳;何正瑞;沈金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自2000年1月~2003年5月间收治胫骨Ⅲ型开放性骨折5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范凌;周全;王元山;陈建明;陈雪松;管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自1996~2003年在常规进行内固定的同时,采用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瓣转移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27例,效果满意.
作者:张会久;郑学成;廉明;梁龙;贾俊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骶尾部骨折脱位临床较常见.治疗大多以手法复位较多,临床也获得了较好的效果[1,2],但有一些病人因复位不佳,而留下一些后遗症,如顽固性疼痛等,需行尾骨切除术方可治愈.自2000年10月~2002年11月对6例骶尾部骨折伤后翻身、提肛运动时疼痛较剧烈,有直肠刺激症状的骶尾骨骨折脱位明显的患者,用CSLP钢板经后路内固定,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孟新文;席志峰;付青海;王丙昂;许向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创伤性髌骨脱位远较原发性髌骨脱位少见,无论病因、表现、诊治及预后均不同于前者,而文献中对该病的叙述不够系统详尽,容易出现误诊误治,影响治疗效果.自1997年1月~2003年1月共收治各种髌骨脱位26例,其中创伤性髌骨脱位8例,经分析认为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有几个相关问题值得研究.
作者:张立兴;吴希瑞;赵昌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钢丝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方法采用膝关节有限切开,直视下复位后,钢丝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38例.结果38例全部获得随访,关节活动恢复良好,无膝部疼痛和不稳.结论有限切开、可抽出钢丝固定是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邹宁;罗轶;朱杰;冯颖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自1998年1月~2003年4月,采用腓肠浅动脉皮瓣转移局部置管冲洗注入抗生素修复治疗小腿前侧软组织及骨缺损合并钢板骨外露伴感染共1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黄侠善;邵正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S)是一种强有力的骨诱导因子,动物实验证实其有良好的异位和原位成骨效果[1].在多种动物脊柱融合模型中,应用rhBMPS取得了满意的融合效果,为其过渡到临床应用打下基础.和从异种动物骨中提取的BMPS相比,通过基因重组技术获得的纯化rhBMPS去除了非骨诱导性、可能引起免疫反应的蛋白,且不传播疾病.但是,在大规模临床应用之前,rhBMPS在人体应用的整体和局部安全性是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作者:杨民;党耕町;郭钧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17岁,因摔伤致左膝部肿痛,活动受限一天入院.左膝部向内跪地摔伤即出现肿胀,疼痛,伸曲活动受限.查体:四肢正常,发育正常,神清语晰,双侧视力正常,心肺、腹征阴性.左膝部肿胀青紫,轻压痛,浮髌试验阳性,外侧方加实验弱阳性,左膝伸曲活动受限,伸直时偶有疼痛明显.
作者:杨跃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可吸收钉在治疗髋臼后壁、股骨头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76例髋臼后壁骨折,按Epstein分型:Ⅱ型34例,Ⅲ型30例,Ⅳ型8例,V型4例;32例股骨头骨折,按Pipkin分型:Ⅰ型18例,Ⅱ型4例,Ⅲ型3例,Ⅳ型7例.分别取髋关节后侧切口人路或前外侧入路,采用可吸收钉固定,定期行X线检查及髋关节功能评价.结果髋臼骨折76例,平均随访5个月,根据Charnley髋关节功能分数分级,优良率为94.7%;股骨头骨折32例,平均随访时间23个月,优良率为87.5%.结论国产可吸收钉治疗髋部骨折固定可靠,减少了二次手术的再损伤,大限度的恢复了髋关节功能,较应用于四肢其它骨折更有意义.
作者:黄相杰;周志高;姜红江;刘德忠;焦明航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胫骨开放性骨折是常见的骨科刨伤,清刨后外固定或同期内固定等治疗后,常出现患肢短缩、骨髓炎和骨不连等并发症.其中胫骨感染性骨折不愈合一直是骨科治疗的难题.自1999~2002年采用三环式外固定器及骨段输送术治疗了9例胫骨感染性骨折不愈合,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吴小春;钱普进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