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光山;窦乐花;许同臻
胫骨多段复杂粉碎性骨折的治疗一直是骨科的难题.从1995年始我们设计了“积木式”复位法,有限内固定结合单臂外固定兼顾腓骨内固定治疗32例,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25~49岁.开放粉碎骨折25例,I‘5例,Ⅱ‘8例,Ⅲ‘12例;闭合骨折7例.骨折平面:胫腓上段10例,中上段2例,中下段6例,下段14例.
作者:刘明忱;路磊;王星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贵刊在2000年第六期440页发表了由孟庆丰等撰写的《骨髓病灶置管灌洗方法的改进》一文,作者认为其方法的改进是不妥的.
作者:杨育忠;刘文卯;邹海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治疗髌骨骨折,方法很多,各有优缺点.我科根据解剖特点和生物力学原理,用克氏针设计制做一种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从1990年11月~1999年6月,临床应用4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器械与方法1.1髌骨爪制做髌骨爪可术前或术中制做.采用¢1.0m~1.5 mm克氏针,用两把电工尖嘴钳将克氏针制做成“V”型,尖端窝成¢3.5 mm~4.0mm圆圈,两臂未端弯成钩状.参照髌骨侧位X线片,制做出爪枝的弧度与长度,两臂长度相当于所固定髌骨纵轴3/4,弧度与髌骨纵轴弧度一致,钩尖锉尖.制做出髌骨爪正观呈“V”型,侧位观呈长臂鱼钩状,见图1.
作者:邸晶磊;侯玉彩;曹远举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股骨近端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患者临床较为少见,近年随交通事故及建筑意外增多有增加趋势.股骨重建钉应用以前对该类患者处理十分困难.本院自1998年至今对18例该类患者采用股骨重建钉内固定,总体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孙换强;钱越宁;唐新民;凌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院自1994年~1999年5年间共收住髌韧带断裂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小17岁,大73岁,平均年龄31岁;左侧5例,右侧7例;开放性切削伤9例,闭合性摔伤3例;开放性伤手术均在伤后6 h内进行,余均在伤后1周内完成手术.
作者:师玉谨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同侧股骨干和髌骨骨折临床上少见,常由车祸、高处坠落等高能量创伤所致,易并发严重的膝关节功能障碍,致残率高.我院自1993年2月~1998年10月共收治15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占同期股骨干骨折的3.3%(15/458).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21~60岁,平均37.5岁.左侧8例,右侧7例.致伤原因:车祸伤10例,高处坠落伤4例,重物压伤1例.
作者:黄长明;童星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对胫骨型髓内分叉钉(TITN)内固定胫骨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实验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36根湿尸体胫骨标本进行实验,比较TITN与矩形钉,Ender钉及梅花钉固定之胫骨骨折在抗扭转、抗弯曲和抗轴向拉伸刚度等方面差异性.结果扭转试验、弯曲试验及轴向拉伸试验结果均表明TITN的抗扭、抗弯、抗轴向拉伸刚度均优于矩形钉、Ender钉、梅花钉(P<0.05).结论 TITN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有较强的骨折固定作用和稳定性,尤其在抗旋转和抗拉性能方面.
作者:欧云生;李怀先;赵玉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骨盆骨折合并闭合性睾丸损伤尚缺乏文献系统报道.早期常由于骨盆骨折或合并其他重要脏器损伤等原因漏诊或延误诊断而贻误治疗,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至关重要.我们从1993年2月~1999年1月收治13例,现从骨科和泌尿外科角度对有关问题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3例,年龄19~58岁,平均32.6岁.伤因:10例车祸伤(8例骑自行车或摩托车时发生车祸,1例被汽车碾压,1例被拖拉机碾压),2例高空坠落伤,1例重物压砸伤.13例骨盆骨折中12例急诊入院,1例经外院处理后经5 d转入.
作者:王向阳;池永龙;洪如康;徐华梓;张磊;周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T对于确定交叉韧带断裂部位的价值.方法对有膝关节外伤史、膝关节检查有可疑交叉韧带损伤者,分别摄双侧膝关节屈膝90°前、后抽屉试验位X线侧位片.于X线片上,从股骨髁的中心点向胫骨平台前、后缘连线做垂线将后者分为前后两段,任何一段比健侧同段长5 mm以上则为阳性.即前段长者为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后段长者为后交叉韧带完全断裂.之后作膝关节部位的薄层CT扫描(层厚、层距均为1.5 nTm),观察胫骨上端前、后方有无撕脱性小骨块,以及股骨髁间窝处股骨外髁内侧或股骨内髁外侧有无撕脱性小骨块.结果从1994年1月~1999年11月按上述方法共诊断交叉韧带完全断裂者18例.其中,前交叉韧带于胫骨止点处撕脱者1例;后交叉韧带于胫骨止点处撕脱者2例;前交叉韧带于股骨外侧髁起点处撕脱者2例;后交叉韧带于股骨内侧髁起点处撕脱同时伴内侧副韧带股骨附着部撕脱性骨折1例;1例膝关节脱位者伴腓骨小头撕脱性骨折及腓总神经损伤.其余病例自韧带实质部断裂.所有病例均经手术修复或重建,除1例术前诊断为单纯前交叉韧带实质部完全断裂,而术中发现前交叉韧带实质部断裂约9096外,其余病例的术前诊断与术中所见均完全吻合.结论 CT对于确定交叉韧带断裂部位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程迅生;朱友志;布江英;郑国海;李嘉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腘动脉损伤至今仍为棘手的外科问题,处理不当可导致截肢的严重后果.国外文献报告截肢率为30.8%~72.5%[1].我院早期为50%(7/14),近期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后,截肢率降至8.3%(1/12),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自1961年1月~2000年8月,我院共收治腘动脉损伤26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26岁(6~68岁).受伤时间:30min~9 d,平均10 h.
作者:王黎明;李嘉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们自1996年1月至今,采用自行设计改良的牵引弓(国家专利LZ99251438.X)进行骨科牵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构该牵引弓由可调节弓体、固定栓、钢针固定螺栓、钢针构成,见图1(1~10).可调节弓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每一部分制成半弓状,两部分通过螺栓连接成为一个弓体,并且可以通过螺栓固定于两半弓体上不同位置的螺孔来调节牵引弓的宽度,以适应不同的病人.固定栓一端用螺栓固定于一侧弓体,使固定栓可以以螺栓为轴行平面转动,另一端开有滑动槽,调节至合适的位置用紧固螺栓固定于另一侧弓体.两半弓体下端扭转90°,并分别制上螺孔.两个钢针固定螺栓分别旋于螺孔内,钢针固定螺栓内制成中空并制有螺纹.钢针一端为针尖,另一端制有螺纹,将两枚钢针分另旋入钢针固定螺针内,用固定螺母将钢针固定螺栓固定住.
作者:姜俊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应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近关节部位的骨端骨折,临床已取得满意的疗效[1].现将我科自1994年5月以来应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的65例下肢近关节部位骨折的关节功能作一回顾性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5例,其中男40例,女25例.年龄5~90岁,平均28.5岁.交通事故22例,高处坠落14例,压砸伤9例,跌坐伤20例.其中闭合性骨折49例,开放性骨折16例.
作者:苏寅;李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晚期全关节结核终导致关节畸形,功能障碍或长期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为解决这一问题,本院自1988年~1998年先后为15位患者施行了人工关节置换术并进行了随访.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部位6髋(5人)10膝.男11例,女4例.年龄34岁~58岁.病史短3年,长42年.所有病人在手术时其病变均在静止期1年以上.即病人在停药后1年无发热,盗汗,无关节积液,原有窦道疤痕无溢脓现象.
作者:郑延贵;陈伯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对踝关节骨折关节镜辅助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初步探讨.方法近3年来34例踝部骨折病人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即常规关节镜检查,根据关节镜检查所见,对软骨损伤、滑膜炎、韧带撕裂进行关节镜下修复、清理,且关节镜监视进行骨折复位和固定.结果术后随访均2年,根据Must和Teipner临床及X线评定标准优良率达91%.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踝部骨折重视关节软骨损伤的治疗,保证确切关节骨折对位,提高了诊疗效果.
作者:吕占辉;王树锋;孔令贵;张克民;张耀;王来旭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自1990~1999年,我院应用Richard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50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共24例27处,为吸取教训,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24例,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32~76岁,平均54.3岁.车祸伤8例,坠落伤10例,生活伤6例,对骨折采用Evans[1]分型,Ⅱ型2例,Ⅲ型7例,Ⅳ型15例.并发症情况:术中发生股骨外侧皮质崩裂1例,螺钉穿破股骨头1例,螺钉穿破股骨颈2例.术后发生螺钉割裂股骨头2例,钢板螺钉松动和髋内翻2例,钢板断裂和髋内翻1例,髋内翻畸形5例,外旋短缩畸形3例,再骨折2例,感染2例,髋膝关节僵硬3例,死亡1例.
作者:洪加源;练克俭;郭林新;丁真奇;郭延杰;康两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前关节软骨的生物愈合与再生的研究成为了关节外科基础与临床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当代促进关节软骨愈合与再生的一些措施与存在的问题予以综述.1 调动软骨细胞内在愈合潜能促进软骨愈合1.1 软骨下骨钻孔、磨蚀或微骨折软骨细胞生存于一种无血运的环境,软骨表层的损伤通常不能愈合.借助关节表面软骨至软骨下骨的钻孔、磨蚀或徽骨折来刺激软骨愈合的目的旨在从骨髓中获得多潜能的骨髓干细胞及生长因子以促进软骨细胞的分化和软骨缺损的修复.
作者:孙康;王立德;张羽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女,34岁,因车祸致右髋疼痛、活动受限2 h入院;入院时查体:右腹股沟区饱满,局部压痛,可触及股骨头,右髋关节弹性固定;右下肢呈外展、外旋及轻度屈曲畸形;右下肢肿胀、轻度青紫、皮温低,右大腿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右大腿中段以下痛觉消失;右下肢肌力0级;X线片示:右髋关节前脱位并髋臼骨折.诊断:右髋关节前脱位并髋臼骨折;右股动脉受压,右股动脉损伤待排.即刻于行右髋关节前脱位闭合复位,约3 min后皮温及右股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恢复正常,血压平稳.
作者:尹光山;窦乐花;许同臻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院1988~1998年收治股骨骨折骨不连46例,分别采用国产加压钢板、单臂外固定架、交锁髓内钉治疗.现将三种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比较.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男39例,女7例,年龄21~56岁,平均38.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34例,坠落伤5例,砸伤4例,机械伤3例.骨折部位:股骨上段11例,中段21例,下段13例.骨折类型:简单骨折2例,楔型骨折20例,复杂骨折24例.骨不连原因:普通钢板固定失败18例,梅花针固定失败11例,加压钢板固定失败15例,其他固定失败2例.骨不连时间8个月~3年,平均14个月.
作者:幸永明;王杰;李重茂;赵宏;周荣立;王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合并严重多发伤的脊柱脊髓损伤,整体伤情严重,治疗困难且预后较差,是严重创伤治疗的一个难题[1].回顾我院1990年1月~1998年12月治疗此类损伤62例,对有关救治问题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2例中男47例,女15例.年龄16~67岁,平均34.9岁.受伤至人院时间20min~12 d,平均16.2 h.致伤因素:高处坠落30例,交通事故22例,重物砸伤7例,其他3例.脊柱损伤:胸腰椎(T1L~L2)32例,颈椎(C3~C7)19例,胸椎(T1~T10)7例,腰骶椎(L3~S1)4例.按Denis骨折分型[2]:Ⅳ型24例,Ⅱ型23例,I型15例.神经功能根据Frankel[3]评级:A级32例,B级22例,C级6例,D级2例.
作者:张奎;徐铎;高劲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ANFH)是髋部创伤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常导致患者关节功能丧失.创伤引起的股骨头血供障碍,进而可引起股骨头局部骨代谢的障碍,这与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我们对自2000年3月至2001年3月间收治的26例创伤性ANFH患者进行了血清骨钙素(BGP)检测,并探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诊断价值.
作者:何伟;徐传毅;李雄;方斌;樊粤光;张庆文;袁浩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