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湖南省召开计划生育科学技术大会

刘琼林

关键词:湖南省, 计划生育, 人大常委会, 科学技术, 领导参, 副书记, 长沙市, 文选, 会议
摘要:2003年11月14日,湖南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大会在长沙市召开,湖南省委副书记文选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谭之享等领导参加了会议。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宫角妊娠误诊4例报告

    一、临床资料例1:女,28岁,停经40天时诊断为早孕,行人工流产术.吸出物未见绒毛组织,即作B超检查,提示宫腔内无孕囊,附件区无异常回声,查血β-hCG 28IU/L,疑异位妊娠收入院.入院后给予MTX20mg肌肉注射5天,复查血β-hCG 31IU/L,复查B超宫内仍未见孕囊,重作妇检发现子宫颈着色,宫体略大、宫底偏左较丰满、柔软,疑宫角妊娠,行宫腔探查发现左侧宫角明显较右侧深,用5号半吸头小心进入左侧宫角吸刮,刮出物见典型绒毛组织,术后5天阴道出血停止出院.

    作者:金柯;胡德慧;张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致女性不育临床分析

    解脲支原体(UU)感染致不育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对80例不育妇女进行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检测,并将42例生育二孩后行输卵管结扎者为对照组,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传荣;毛金芳;寇秀花;丁树奇;张佃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双异丙酚微量泵持续输注与单次注射用于人工流产麻醉的比较

    目的:探讨双异丙酚微量泵持续输注与单次注射用于人工流产麻醉对受术者的影响.方法:12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持续输注组和单次注射组各60例,持续输注组用微量泵经静脉持续注入不稀释的双异丙酚,单次注射组一次经静脉注射不稀释的双异丙酚,分别观察两组镇痛效果、子宫收缩情况、术中出血量、宫颈松弛情况、唤醒和清醒时间、用药总剂量以及术前、术中、术后三段时间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值.结果:持续输注组妇女的手术镇痛效果和宫颈松弛情况及术中呼吸、循环系统指标与单次注射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持续输注组妇女的子宫收缩较好,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单次注射组妇女,且双异丙酚总用量和受术者的唤醒时间、清醒时间均显著少于单次注射组妇女.结论:双异丙酚微量泵持续输注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更加安全,显著优于单次注射法.

    作者:彭文湃;韩定英;卓有珍;曾亮华;钟翠芳;刘晓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加快计划生育科技进步 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作者:文选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取出皮下埋植剂时损伤尺神经1例

    资料:王某,女,35岁,孕3产2.因使用皮下埋植剂到期于2002年6月5日来本站要求取出.埋植剂位于肱三头肌前正确位置.采用常规方法操作,切口部位以1%利多卡因3ml局部浸润麻醉.

    作者:祁玉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

    一、宫颈癌问题宫颈癌一直是影响妇女健康的重要问题,据世界范围调查,全球每年约有466 000例宫颈癌的新发病例,其中80%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其原因是发展中国家没有建立有效的宫颈癌筛查体系,它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死亡率仅次于乳腺癌,居第二位[1].

    作者:刘庆;董兆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皮下埋植剂致哺乳期婴儿皮疹1例

    资料:周某,女,30岁。足月妊娠顺产一健康男婴,产后6个月月经来潮,量中等,规律,乳汁分泌充足。产后9个月于月经干净后3天,在当地计划生育服务站行皮下埋植术。

    作者:傅惠芳;刘燕飞;刘瑞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输卵管结扎术后并发腹壁窦道的治疗

    切口感染是输卵管结扎术常见并发症,若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可形成长期不愈的腹壁窦道.笔者从1984年以来共收治腹式输卵管结扎术后并发腹壁窦道28例,经积极正确治疗,全部治愈,现将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王恩盈;葛西贵;杨同一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关系.方法:采用花环试验测定28例原因不明的早期习惯性流产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观察免疫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以正常早孕、非早孕妇女为对照.结果:早期习惯性流产患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21.41%±6.2%)较正常早孕妇女(14.45%±4. 82%)及正常未孕妇女(12.75%±4.27%)明显升高(P<0.01);早孕妇女与未孕妇女间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无明显差异(P>0.05);习惯性流产患者红细胞表面IC花环率(10.55%±4.12%)较正常早孕妇女(6.50%±3.12%)及正常未孕妇女(4.20%±2.50%)明显升高(P<0.01),而早孕妇女与未孕妇女间红细胞表面IC花环率也有明显差异(P<0.05).免疫治疗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15.20%±4.86%)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红细胞表面IC花环率(7.80%±3.50%)也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早期习惯性流产患者体内红细胞免疫功能亢进或紊乱,红细胞免疫参与习惯性流产的发生、发展过程,免疫疗法可明显改善机体紊乱的红细胞免疫状态;红细胞免疫可作为免疫疗法临床疗效的监测指标.

    作者:高玉民;张新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增强考核的透明度

    作为一个村级单位,每年要接受省、市、县、乡各级计划生育考核和验收。每一次检查,他们都希望能得到上级的理解与认可,即使是检查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他们也希望检查组能一一指出,并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工作措施。

    作者:朱锦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米非司酮对胎儿的影响

    米非司酮是80年代由法国Roussel Uclaf公司合成的炔诺酮衍生物,是与受体分子学和分子生物学同步发展的药物.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类药物广泛用于抗早孕,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认可.随着研究进展,近年来米非司酮用于中、晚期妊娠引产也屡有报道,亦试用于避孕及治疗激素依赖性疾病[1].但是对药物的安全性研究较少,尤其是米非司酮终止妊娠对胎儿的影响.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钱芳;杨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重庆市江津市委为计划生育工作解决四件大事

    中共重庆市江津市委为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第七次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专门召开市委党委会,研究解决了计划生育工作四件大事:

    作者:黄智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口服避孕药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自口服避孕药发明以来,它的药物成分和配方一直在不断的改进之中,人们期望能研制出避孕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更加安全的口服避孕药.40多年以来,国内外不断地研制出新型的口服避孕药.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初应用短效避孕药以来,相继研制出多种类型的口服避孕药、避孕针剂、外用避孕药、缓释系统避孕药等.本文仅就国内外口服避孕药的发展动态做一综述.

    作者:武俊青;王磊光;刘云嵘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本院自2003年1月起使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文英;陈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河南省举办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培训班

    为促进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科技含量,2003年10月中旬,河南省计生委在孟州市举办了全省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培训班,各地市计生委科技科长、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的服务站站长、女性科主任130余人参加了培训。

    作者:许辉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与防范措施

    近年来,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健全,医学知识和法制观念的普及,人们的法律意识及经济意识不断增强,投诉和付诸于法律的纠纷也呈上升趋势。

    作者:宋云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不同药物实施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分析

    近年开展的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双异丙酚起效快,苏醒迅速,但镇痛作用轻微.氯胺酮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但其交感兴奋及精神作用给术中术后带来不便.本文比较单用双异丙酚、氯胺酮及两药联用的临床效果,以寻求一种佳用药方案.

    作者:姚青郎;袁宁霞;李春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江西省举办SARS防治培训班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江西省预防非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巩固发展我省防治非典成果,防止非典疫情反复,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非典防治工作要求,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加强全国农村地区省际流入人口统计严防非典反复的紧急通知》和江西省防非典指挥部《关于做好我省当前预防非典工作的若干要求》精神,江西省计生委于2003年11月8日在南昌市举办了全省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SARS防治培训班。

    作者:冯润航;杨小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第四届全国计划生育学术年会征文通知

    作者:中华医学会学术部;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专科学会;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计划生育学组;中华医学会四川分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宫腔镜下诊治宫颈妊娠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宫颈妊娠是一种少见且后果严重的异位妊娠,早期识别困难,常误诊为流产而行刮宫,造成难以控制的出血,甚至切除子宫以挽救患者生命.本院10年共收治异位妊娠1 382例,宫颈妊娠只占1.52%(21例),其中19例因大出血急诊行子宫切除术,2例采取保守治疗,获得成功.本文报告采用宫腔镜技术成功诊断并协助定位局部注射甲氨喋呤(MTX)治疗宫颈妊娠1例,并进行文献复习及探讨其应用价值.

    作者:张丽伟;徐晓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