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华;周汉成;何嘉伟
目的:探讨分析MRI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MRI与CT进行检查诊断,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比较MRI与CT的诊断效果.结果:MRI的诊断准确率为96.67%,明显高于CT的81.11%的诊断准确率(P<0.05).MRI对Ⅰ度和Ⅱ度腰椎间盘突出病变程度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x2=8.889,P=0.003<0.05);而对Ⅲ度和Ⅳ度腰椎间盘突出病变程度的检出率2种检查方法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MRI在诊断椎间盘变形、脊髓变形、硬膜囊受压和神经根受压等方面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而在钙化和椎间盘积气方面明显低于CT(P<0.05).MRI与CT对腰椎间盘突出不规则形、半圆形、三角形、丘形等不同病变形状相关征像检出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RI和CT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中均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和价值,相比较而言MRI的优势要更为突出,在临床应用上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运用,形成优势互补,大限度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侯金宝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室术中护理配合效果,为选择合理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则铁煤集团总医院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中的精心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经干预后的呼吸、心率、血压情况以及护理后的康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干预后的恢复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恢复率,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5%,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经不同方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呼吸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室中护理配合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治愈情况,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身心健康,且能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素质与综合素质,适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李振兴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评价Ⅰ期后入路半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圆锥/马尾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0年6月-2015年7月,我院采用Ⅰ期后入路半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圆锥/马尾神经损伤的患者31例,术后随访复查胸腰椎X线、CT等检查,比较患者手术前、后Cobb's角、VAS评分和骨块占椎管容积的变化.结果:术后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1.3个月.手术前、后Cobb's角、VAS评分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CT检查椎管内骨块占椎管容积平均为45%-70%,术后椎管内骨块占椎管容积平均为0%-15%.31例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恢复率为83.87%.结论:采用Ⅰ期后入路半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圆锥/马尾神经损伤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延岭;蔡沅锜;张建平;蔡芝军;齐欣;汤逊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系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接受腰椎狭窄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康复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JOA(下腰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给予系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鹿嫣一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外伤性肝脾损伤急救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进行急救手术治疗的外伤性肝脾损伤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入选病例均选自2016年1月-2017年9月,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均分为2组,将采取综合护理的3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采取常规护理的3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1%,较对照组76.5%更高,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1.8%,较对照组35.3%更低,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组间差异显著,统计学分析显示P<0.05.结论:对外伤性肝脾损伤行急救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利于提升其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加快康复进程,值得推广.
作者:骆丹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椎管侵占胸腰椎爆裂骨折者临床以椎板开窗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以2016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急诊入院,经检查确诊为椎管侵占胸腰椎爆裂骨折的30例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椎板开窗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观察手术治疗效果,对比入院时、治疗后半年、1年患者影像学指标(椎体高度、Cobb角及椎管占位),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脊柱功能恢复情况,采用ASIA进行评估,同时统计术后感染、固定松动或折断、深静脉血栓、骨折不愈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椎体高度比、椎管占位、Cobb角改善优于入院时,且治疗后1年影像学指标优于治疗后半年,P<0.05;治疗后1年患者脊柱功能恢复优于入院时,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未出现固定松动或折断、深静脉血栓、骨折不愈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临床对椎管侵占胸腰椎爆裂骨折者以椎板开窗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术后患者脊柱功能恢复较好,并发症发生少,椎体高度、Cobb角及椎管占位改善理想.
作者:陈志盛;邓庆龙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Ficat分期Ⅲ、Ⅳ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予以人工全髓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年3月-2017年10月期间接诊的61例Ficat分期Ⅲ、Ⅳ期股骨头坏死患者(62髋)为观察对象,均提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分析手术前后髋关节屈曲度、外展度改善程度、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并发症等.结果:术后患者髋关节外展度、屈曲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显著(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显著(P<0.05);Ficat分期Ⅲ、Ⅳ期患者优良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有助于提高Ficat分期Ⅲ、Ⅳ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治疗效果,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预后.
作者:张海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室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平均分成2组,分别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用强化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方法;对比2组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记录并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5%,高于对照组75%,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皆少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采取强化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推荐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冰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中医微创小针刀疗法的效果.方法:将10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后者另给予中医微创小针刀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有效性.结果:治疗后2组主症、次症中医证候积分和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性分布与对照组对比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7%(P<0.05).结论: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中医微创小针刀疗法能够显著减轻症状,改善疗效.
作者:姜兵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探讨超声在膝关节及周围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2017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66例膝关节及周围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MRI确诊,且运用超声施以诊断,观察并分析结果.结果:所选取的66例患者均通过MRI予以确诊,其中8例为膝关节韧带损伤,10例为半月板病变,11例为腘窝囊肿,37例为膝关节腔积液;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96.97%.结论:超声在膝关节及周围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操作简单,经济适用,准确率高等优点,因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胡术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将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与胫前减张切口用在胫腓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本次所选88例胫腓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治疗,将所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4例患者单纯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观察组44例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胫前减张切口治疗,对比2组治疗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与对照组相比,数值明显要比对照组大,组间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明显要比观察组高,组间对比差异比较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而言,数值明显要比对照组小,组间比较显示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将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与胫前减张切口用在胫腓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治疗中,能够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值得应用.
作者:朱峰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髌骨骨折术中采用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效果,评价其价值.方法:取2016年4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45例髌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25例,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接受超声下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对比2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2组病例在麻醉后5、10、20分钟的MBP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差异不显著(P>0.05);2组病例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骨骨折术中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效果优良.
作者:曹亚飞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路径化疼痛管理干预对四肢骨折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32例四肢骨折病人分到观察组(n=66例)和对照组(n=66例),观察组施以路径化疼痛管理干预,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采用VAS评分评价护理干预前后2组病人的疼痛情况,同时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量表)评价2组病人的康复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前,观察组及对照组VAS评分、FIM量表评分比较,均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IM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在四肢骨折病人中施以路径化疼痛管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病人的疼痛,对促进病人的术后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凤仙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究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踝关节融合术展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方式,观察和分析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踝后足评分对比,疼痛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X线影像评分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综合评分对比,观察组(75.44±5.9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58.36±4.87)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疗效对比,对照组优10例,良6例,差5例,优良率为76.19%;观察组优13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为95.24%;优良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熠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索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2日-2017年11月22日期间我院锁骨骨折手术100例患者(实施信封随机分组模式),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进行常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的50例患者进行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中Ramsey评分(2.86±0.25)分、麻醉后Ramsey评分(3.05±0.12)分、麻醉中疼痛评分(1.02±0.54)分、麻醉后疼痛评分(2.10±0.21)分、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优良率96.00%、睁眼时间(2.31±1.59)分钟、睫毛反射消失时间(48.19±3.52)秒、痛觉消失时间(68.12±5.26)秒,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实施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显著.
作者:王金芝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166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2组,观察组(n=83)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n=83)则采取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8.80%,对照组优良率80.72%,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6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7.7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内固定术更有优势,是一种优秀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兴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预后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11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分到观察组(n=58例)和对照组(n=58例),观察组病人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对比分析2组病人的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2.46±6.63)天、(89.94±7.05)天,2组比较,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0%(4/5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52%(9/58),2组比较,P<0.05.结论:在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中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并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江妍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对比分析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应用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与单一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骨科收治的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8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以单一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以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的围术期指标,术后随访1年,对比2组的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应用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较单一钢板内固定的恢复更快,可更好的恢复关节功能,且不显著增加并发症.
作者:朱文滔;刘日新;廖梓杰;赵波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取综合康复护理对术后疼痛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6年10月7日-2017年10月18日8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均分为2组.予以对照组基础干预,观察组采取综合康复护理.观察2组生活质量、术后疼痛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83.81±2.29)分,相比对照组更优,P<0.05;观察组干预后疼痛评分为(2.05±0.44)分,显然低于对照组,P<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数据(100.00%)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可显著缓解术后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任晓冬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急诊肋骨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胸部护板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接诊的88例急诊肋骨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急诊肋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胸部护板固定组(n=44)和常规胸带固定组(n=44),胸部护板固定组急诊肋骨骨折患者接受胸部护板固定治疗,常规胸带固定组患者接受常规胸带固定治疗.比较观察2组急诊肋骨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胸部护板固定组急诊肋骨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治疗后1小时疼痛评分、治疗后24小时疼痛评分、治疗后42小时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常规胸带固定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x2=8.5655、2.7125、9.1878、21.3326、8.4156,P均<0.05).结论:胸部护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与常规胸带固定相比,能够更为有效的缓解急诊肋骨骨折患者的疼痛感,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住院时间较少.
作者:于海川 刊期: 201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