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EN治疗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胃肠粘膜屏障 动态变化及意义

陈玄斌

关键词:中重度颅脑损伤, EEN, 胃肠粘膜屏障保护, 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采用EEN方法下,患者胃肠粘膜屏障动态变化以及其他治疗意义.方法:收集医院收治的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04例资料,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给予常规肠内营养(EN)治疗方法的52例纳入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EEN)方法的52例纳入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营养支持前与营养支持后3天、7天胃肠粘膜屏障相关指标包括白蛋白水平、谷氨酰胺、甘露醇/乳果糖(L/M)等;比较2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包括CD4+、CD8+、CD4+/CD8+等;比较2组疗效指标,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营养支持前,2组患者在白蛋白、谷氨酰胺、L/M指标上对比无显著差异,营养支持3天后,谷氨酰胺指标观察组较高,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营养支持7天,各指标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治疗支持前、营养支持治疗3天,T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组间对比均无显著差异,营养治疗7天,CD4+、CD4+/CD8+指标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胃肠粘膜屏障保护修复疗效观察,治疗有效率观察组92.3%,与对照组76.9%,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观察组7.7%,与对照组25.0%,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配合EEN治疗方法,对改善胃肠粘膜损伤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且在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与肠粘膜屏障有积极作用,且有助于并发症的控制,应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效果与 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效果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重性颅脑损伤患者参与本次实验,入选病例均来自2015年10月-2017年10月,病例总数为100例,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在伤后24小时内行气管切开处理,对照组在伤后24小时后行气管切开处理,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0%,相比于对照组76.0%更高,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更低,观察组患者颅内压和脑水肿程度较对照组更优,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30.0%,和病死率12.0%,较对照组54.0%和30.0%更低,观察组患者感染控制率80.0%,较对照组患者40.7%更高,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控制时间、昏迷时间对比、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2组上述差异显著,统计学分析显示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气管切开处理利于提升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张凯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脊柱骨折给予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脊柱骨折实施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入院确诊的96例脊柱骨折,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实施外侧植骨融合术,观察组50例实施后路手术内固定,对比2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伤椎前后缘情况以及Cobb角改善情况、VAS评分、手术优良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促脊柱骨折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可广泛推广到临床中.

    作者:韩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80例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骨折的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骨折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所有病例均选自2015年8月-2017年8月,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均分为2组,将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采取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95.0%,较对照组70.0%更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并发症发生率20.0%,较对照组50.0%更低,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护理满意度95.0%,较对照组77.5%更高,2组对比P<0.05.结论:对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其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康复进程,并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刘鑫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PDCA模式在颈椎骨折围术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PDCA模式在颈椎骨折围术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各类型颈椎骨折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PDCA循环法,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椎骨折围术期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丽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探讨截肢病人术后应激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导致截肢病人术后应激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严重糖尿病足需接受截肢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分析导致截肢病人术后应激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患者18例患者出现应激障碍,发生率为45.00%;无配偶、工作学习任务繁重、家庭及社会人际关系复杂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应激障碍;应激障碍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各指标评分均高于非应激障碍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截肢病人术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因素包括是否有配偶、学习状态、工作环境、家庭及社会人际关系等,需根据患者术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具体原因为其开展及时的心理疏导,从而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得以改善,减少其心理疾病的发生.

    作者:李倩;牟艳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探究组合式外固定器应用在复杂四肢骨折治疗中 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在复杂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组合式固定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复杂四肢骨折患者68例,并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34例患者实施外固定架治疗,观察组34例患者实施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并对2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与并发症发生率予以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优24例,所占比例70.59%,良9例,所占比例26.47%,差1例,所占比例2.94%,优良率97.06%;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优7例,所占比例20.59%,良18例,所占比例52.94%,差9例,所占比例26.47%,优良率73.3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明显比观察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出现1例针道感染,所占比例2.94%,1例膝关节活动受限,所占比例2.94%,并发症发生率5.88%;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出现6例针道感染,所占比例17.65%,6例膝关节活动受限,所占比例17.65%,并发症发生率35.3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观察组高(P<0.05).结论:在复杂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组合式固定器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骨折有效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宋志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综合康复护理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疼痛 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取综合康复护理对术后疼痛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6年10月7日-2017年10月18日8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均分为2组.予以对照组基础干预,观察组采取综合康复护理.观察2组生活质量、术后疼痛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83.81±2.29)分,相比对照组更优,P<0.05;观察组干预后疼痛评分为(2.05±0.44)分,显然低于对照组,P<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数据(100.00%)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可显著缓解术后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任晓冬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与单一钢板内固定对复杂胫骨 平台骨折的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应用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与单一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骨科收治的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8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以单一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以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的围术期指标,术后随访1年,对比2组的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应用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较单一钢板内固定的恢复更快,可更好的恢复关节功能,且不显著增加并发症.

    作者:朱文滔;刘日新;廖梓杰;赵波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包扎疗法治疗小儿手部烧伤的护理研究

    目的:研究探讨包扎疗法治疗小儿手部烧伤的护理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小儿手部烧伤患儿7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包扎疗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湿润包扎疗法(MEBO),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包扎疗法,同时均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儿的愈合情况、疤痕增生情况、关节活动情况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28天愈合率达到97.50%,对照组患儿28天愈合率达80.56%,比较2组愈合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浅Ⅱ度愈合时间、深浅混合Ⅱ度愈合时间、Ⅲ度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患儿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手部烧伤,包括浅Ⅱ度、深浅混合Ⅱ度或者小面积Ⅲ度烧伤,可采用湿润包扎疗法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较传统包扎换药更具优势,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作者:魏巍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踝关节融合术展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方式,观察和分析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踝后足评分对比,疼痛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X线影像评分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综合评分对比,观察组(75.44±5.9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58.36±4.87)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疗效对比,对照组优10例,良6例,差5例,优良率为76.19%;观察组优13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为95.24%;优良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熠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臀大肌带蒂皮瓣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褥疮创面 修复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臀大肌带蒂皮瓣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褥疮创面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骶尾部褥疮、需进行创面修复的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臀大肌带蒂皮瓣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统计复发情况.结果:进行负压封闭引流1-2周时间后,28例患者创面均不同程度缩小,存在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未发生严重感染情况.经过臀大肌带蒂皮瓣转移治疗后,有1例出现皮瓣边缘坏死,经换药处理后创面长出肉芽后行2期植皮手术,其余患者皮瓣均成活良好,创面1期愈合,修复效果较好;供区切口均1期即可愈合;术后随访1年均无复发,且皮瓣外观、弹性良好,颜色正常,成活率100%.结论:臀大肌带蒂皮瓣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褥疮创面修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创面情况,治愈成功率高,复发率较低,是修复褥疮创面比较理想的一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孔宪述;魏辉;邹向前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微创钢板接骨术联合高压氧治疗成人胫骨骨折 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微创钢板接骨术对胫骨骨折的疗效及对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胫骨骨折(开放性骨折)患者82例,参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41例.对照组行微创钢板接骨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1天采取高压氧干预,每天1次,连续4周.比较2组术后疼痛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区骨密度及临床疗效.检测2组血清IGF-1和FGF-2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消失、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P<0.01).观察组优良率为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x2=4.493,P<0.05).术后4周,观察组患者血清IGF-1和FGF-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压氧辅助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确切,上调患者血清IGF-1和FGF-2水平可能是其疗效途径之一.

    作者:陈鑫;吴飞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经皮微创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 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研究经皮微创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所选择的基本对象为2015年3月-2018年3月来我院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病患,共有60例,将他们按照治疗方式的选择情况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的30例病患选择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治疗法,对照组的30例病患则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法,比较2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病患的手术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各项目均低于对照组;对比2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共有2例病患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共有7例病患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观察2组术后Baird-Jackson功能恢复效果评估情况,观察组病患的优良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踝关节骨折时采用经皮微创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均可取得一定的效果,而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治疗法更能缩短手术治疗时间、促进骨折部位更好的愈合、减少并发症等,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黎浩晖;张文标;余斌;邓征智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室术中护理配合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室术中护理配合效果,为选择合理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则铁煤集团总医院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中的精心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经干预后的呼吸、心率、血压情况以及护理后的康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干预后的恢复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恢复率,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5%,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经不同方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呼吸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室中护理配合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治愈情况,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身心健康,且能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素质与综合素质,适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李振兴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闭合性肝脾破裂保守治疗的护理方法探讨

    目的:分析闭合性肝脾破裂保守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闭合性肝脾破裂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所有患者均采取保守治疗,入选病例均来自2015年6月-2017年7月,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综合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2种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6.7%,较对照组80.0%更高,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护理满意度96.7%,较对照组患者73.3%更高,统计学分析显示P<0.05.结论:对闭合性肝脾破裂保守治疗,并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孙姝钰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探讨外伤性肝脾损伤急救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目的:分析外伤性肝脾损伤急救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进行急救手术治疗的外伤性肝脾损伤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入选病例均选自2016年1月-2017年9月,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均分为2组,将采取综合护理的3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采取常规护理的3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1%,较对照组76.5%更高,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1.8%,较对照组35.3%更低,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组间差异显著,统计学分析显示P<0.05.结论:对外伤性肝脾损伤行急救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利于提升其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加快康复进程,值得推广.

    作者:骆丹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对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预后 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预后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11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分到观察组(n=58例)和对照组(n=58例),观察组病人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对比分析2组病人的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2.46±6.63)天、(89.94±7.05)天,2组比较,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0%(4/5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52%(9/58),2组比较,P<0.05.结论:在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中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并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江妍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超声在膝关节及周围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超声在膝关节及周围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2017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66例膝关节及周围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MRI确诊,且运用超声施以诊断,观察并分析结果.结果:所选取的66例患者均通过MRI予以确诊,其中8例为膝关节韧带损伤,10例为半月板病变,11例为腘窝囊肿,37例为膝关节腔积液;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96.97%.结论:超声在膝关节及周围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操作简单,经济适用,准确率高等优点,因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胡术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系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管狭窄患者 术后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系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接受腰椎狭窄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康复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JOA(下腰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给予系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鹿嫣一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椎板开窗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椎管侵占 胸腰椎爆裂骨折

    目的:分析椎管侵占胸腰椎爆裂骨折者临床以椎板开窗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以2016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急诊入院,经检查确诊为椎管侵占胸腰椎爆裂骨折的30例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椎板开窗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观察手术治疗效果,对比入院时、治疗后半年、1年患者影像学指标(椎体高度、Cobb角及椎管占位),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脊柱功能恢复情况,采用ASIA进行评估,同时统计术后感染、固定松动或折断、深静脉血栓、骨折不愈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椎体高度比、椎管占位、Cobb角改善优于入院时,且治疗后1年影像学指标优于治疗后半年,P<0.05;治疗后1年患者脊柱功能恢复优于入院时,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未出现固定松动或折断、深静脉血栓、骨折不愈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临床对椎管侵占胸腰椎爆裂骨折者以椎板开窗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术后患者脊柱功能恢复较好,并发症发生少,椎体高度、Cobb角及椎管占位改善理想.

    作者:陈志盛;邓庆龙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