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凯
目的:研究臀大肌带蒂皮瓣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褥疮创面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骶尾部褥疮、需进行创面修复的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臀大肌带蒂皮瓣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统计复发情况.结果:进行负压封闭引流1-2周时间后,28例患者创面均不同程度缩小,存在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未发生严重感染情况.经过臀大肌带蒂皮瓣转移治疗后,有1例出现皮瓣边缘坏死,经换药处理后创面长出肉芽后行2期植皮手术,其余患者皮瓣均成活良好,创面1期愈合,修复效果较好;供区切口均1期即可愈合;术后随访1年均无复发,且皮瓣外观、弹性良好,颜色正常,成活率100%.结论:臀大肌带蒂皮瓣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褥疮创面修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创面情况,治愈成功率高,复发率较低,是修复褥疮创面比较理想的一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孔宪述;魏辉;邹向前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将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与胫前减张切口用在胫腓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本次所选88例胫腓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治疗,将所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4例患者单纯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观察组44例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胫前减张切口治疗,对比2组治疗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与对照组相比,数值明显要比对照组大,组间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明显要比观察组高,组间对比差异比较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而言,数值明显要比对照组小,组间比较显示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将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与胫前减张切口用在胫腓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治疗中,能够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值得应用.
作者:朱峰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对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麻醉方式进行研究.方法:择本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的86例患者,随机确定观察组、对照组,2组均4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性的麻醉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血液稀释以及控制性降压的办法,观察手术的相关指标.结果:在对患者临床指标分析中,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884.69±1.85)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2004.08±1.39)ml,观察组效果明显,数据存在差异(P<0.05);在对患者麻醉时间分析中,观察组(207.13±1.39)分钟,对照组为(209.15±1.69)分钟,观察组效果明显,数据存在差异(P<0.05).通过血液稀释以及控制性降压及麻醉方法的融合,可以提高整体效果,而且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反应.观察组并发率为4.88%,对照组并发率为20.93%,观察组效果明显,数据统计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对胸腰椎患者进行内固定手术的过程中,通过治疗前的外伤处理,可以为气管插管的麻醉方法提供有效支持,及时避免患者出现休克现象,而且,通过血液稀释以及控制性降压的处理,可以避免脊髓继发性损伤,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手术的整体效果.
作者:李亮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为临床麻醉师选择合理麻醉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将本院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88例锁骨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2组.其中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2组患者麻醉前后的心率、无创血压水平,并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麻醉前,2组患者的心率、无创血压对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麻醉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为(96.22±8.54)次/min、无创血压为(90.64±6.38)mmHg,均明显低于麻醉前以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为95.5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8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锁骨骨折手术中,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更佳,值得在今后临床中推荐应用.
作者:党宏雷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手足外科手骨折患者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90例手足外科手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分别行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对比其2组心理状态评分、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手足外科手骨折患者心理状态评分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手足外科手骨折患者住院时间(3.52±1.03)天,短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观察组手足外科手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2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于手足外科手骨折患者中,能够使其负面情绪得到缓解,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研究.
作者:于彬彬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在脊椎骨折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脊柱骨折手术的患者92例,按照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咪达唑仑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瑞芬太尼麻醉,对比2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前2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指标并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后除血氧饱和度以外,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过程中给予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具有更为良好的麻醉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杜艳坤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对比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与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行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对照组)和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观察组)的肩袖撕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55例,观察组47例;随访12个月,对比2组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各项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3.47±2.05)天,对照组为(18.73±3.58)天,差异显著(P<0.05);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再撕裂发生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2组末次随访时的ASES评分、UCL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与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的临床效果相当,均可显著改善肩关节功能,但后者的术后疼痛程度轻、恢复快,较前者更具有优势.
作者:王喆;崔波;方子乔;池琦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减少骨折病人术后疼痛及提高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4例骨折病人分到观察组(n=68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病人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病人施以常规护理,采用VAS评分评估护理干预前后2组病人的术后疼痛情况,并比较2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VAS评分比较,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12%(64/6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7.39%(31/46),2组比较,P<0.05.结论:在骨折病人中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病人的术后疼痛症状,并能有效提高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对改善病人的预后及医患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评价Ⅰ期后入路半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圆锥/马尾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0年6月-2015年7月,我院采用Ⅰ期后入路半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圆锥/马尾神经损伤的患者31例,术后随访复查胸腰椎X线、CT等检查,比较患者手术前、后Cobb's角、VAS评分和骨块占椎管容积的变化.结果:术后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1.3个月.手术前、后Cobb's角、VAS评分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CT检查椎管内骨块占椎管容积平均为45%-70%,术后椎管内骨块占椎管容积平均为0%-15%.31例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恢复率为83.87%.结论:采用Ⅰ期后入路半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圆锥/马尾神经损伤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延岭;蔡沅锜;张建平;蔡芝军;齐欣;汤逊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上臂外侧骨皮瓣修复手部及前臂复合伤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上臂外侧骨皮瓣修复手部及前臂复合伤治疗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上臂外侧骨皮瓣修复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化围术期护理,对比2组术后并发症及皮瓣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52%,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均获得Ⅰ期愈合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切口Ⅰ期愈合率80.95%,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2期皮瓣修整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14.29%,组间差异(P<0.05).2组患者皮瓣均成活.结论:积极采取综合化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有利于手部及前臂皮瓣愈合、存活.
作者:高云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导致截肢病人术后应激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严重糖尿病足需接受截肢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分析导致截肢病人术后应激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患者18例患者出现应激障碍,发生率为45.00%;无配偶、工作学习任务繁重、家庭及社会人际关系复杂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应激障碍;应激障碍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各指标评分均高于非应激障碍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截肢病人术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因素包括是否有配偶、学习状态、工作环境、家庭及社会人际关系等,需根据患者术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具体原因为其开展及时的心理疏导,从而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得以改善,减少其心理疾病的发生.
作者:李倩;牟艳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措施在重症骨外科疾病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8例重症骨外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处理方法分为观察组(44例,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和对照组(44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2组重症骨外科疾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头晕、恶心呕吐以及胸闷气促等)、总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重症骨外科疾病患者的头晕、恶心呕吐以及胸闷气促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重症骨外科疾病患者的总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重症骨外科疾病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景淼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骨折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所有病例均选自2015年8月-2017年8月,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均分为2组,将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采取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95.0%,较对照组70.0%更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并发症发生率20.0%,较对照组50.0%更低,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护理满意度95.0%,较对照组77.5%更高,2组对比P<0.05.结论:对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其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康复进程,并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刘鑫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移位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和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4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120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视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观察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应用于对照组.将2组的围术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失血量和引流量多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0.00%),P<0.05.手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组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时间较长,患者在术中的失血量较多,但长远来看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程度高,且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疗效颇为显著.
作者:温俊;谢志华;何志刚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预后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11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分到观察组(n=58例)和对照组(n=58例),观察组病人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对比分析2组病人的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2.46±6.63)天、(89.94±7.05)天,2组比较,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0%(4/5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52%(9/58),2组比较,P<0.05.结论:在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中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并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江妍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评价雷公藤多甙+来氟米特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在2012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时间段内诊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病志号单双数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给予雷公藤多甙+来氟米特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C反应蛋白、血沉、肿胀关节数、关节压痛数等比对照组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比对照组低,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小,白细胞介素-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小,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来氟米特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且能减少不良反应,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医师借鉴.
作者:高洋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急诊肋骨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胸部护板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接诊的88例急诊肋骨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急诊肋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胸部护板固定组(n=44)和常规胸带固定组(n=44),胸部护板固定组急诊肋骨骨折患者接受胸部护板固定治疗,常规胸带固定组患者接受常规胸带固定治疗.比较观察2组急诊肋骨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胸部护板固定组急诊肋骨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治疗后1小时疼痛评分、治疗后24小时疼痛评分、治疗后42小时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常规胸带固定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x2=8.5655、2.7125、9.1878、21.3326、8.4156,P均<0.05).结论:胸部护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与常规胸带固定相比,能够更为有效的缓解急诊肋骨骨折患者的疼痛感,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住院时间较少.
作者:于海川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究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踝关节融合术展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方式,观察和分析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踝后足评分对比,疼痛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X线影像评分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综合评分对比,观察组(75.44±5.9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58.36±4.87)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疗效对比,对照组优10例,良6例,差5例,优良率为76.19%;观察组优13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为95.24%;优良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熠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微创钢板接骨术对胫骨骨折的疗效及对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胫骨骨折(开放性骨折)患者82例,参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41例.对照组行微创钢板接骨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1天采取高压氧干预,每天1次,连续4周.比较2组术后疼痛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区骨密度及临床疗效.检测2组血清IGF-1和FGF-2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消失、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P<0.01).观察组优良率为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x2=4.493,P<0.05).术后4周,观察组患者血清IGF-1和FGF-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压氧辅助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确切,上调患者血清IGF-1和FGF-2水平可能是其疗效途径之一.
作者:陈鑫;吴飞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对比分析皮瓣开颅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分别采用皮瓣开颅术和小骨窗开颅清除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完成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血肿吸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等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3个月内再次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0%(P<0.05).2组预后情况GO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组患者ADL评分均明显提高,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表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恢复程度要好于对照组.结论:小骨窗开颅清除术治疗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疗效要好于皮瓣开颅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血肿吸收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生活能力得到尽快恢复.
作者:王越 刊期: 201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