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俊;谢志华;何志刚
目的:分析探讨超声在膝关节及周围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2017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66例膝关节及周围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MRI确诊,且运用超声施以诊断,观察并分析结果.结果:所选取的66例患者均通过MRI予以确诊,其中8例为膝关节韧带损伤,10例为半月板病变,11例为腘窝囊肿,37例为膝关节腔积液;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96.97%.结论:超声在膝关节及周围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操作简单,经济适用,准确率高等优点,因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胡术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将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与胫前减张切口用在胫腓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本次所选88例胫腓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治疗,将所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4例患者单纯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观察组44例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胫前减张切口治疗,对比2组治疗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与对照组相比,数值明显要比对照组大,组间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明显要比观察组高,组间对比差异比较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而言,数值明显要比对照组小,组间比较显示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将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与胫前减张切口用在胫腓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治疗中,能够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值得应用.
作者:朱峰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评价Ⅰ期后入路半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圆锥/马尾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0年6月-2015年7月,我院采用Ⅰ期后入路半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圆锥/马尾神经损伤的患者31例,术后随访复查胸腰椎X线、CT等检查,比较患者手术前、后Cobb's角、VAS评分和骨块占椎管容积的变化.结果:术后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1.3个月.手术前、后Cobb's角、VAS评分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CT检查椎管内骨块占椎管容积平均为45%-70%,术后椎管内骨块占椎管容积平均为0%-15%.31例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恢复率为83.87%.结论:采用Ⅰ期后入路半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圆锥/马尾神经损伤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延岭;蔡沅锜;张建平;蔡芝军;齐欣;汤逊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PDCA模式在颈椎骨折围术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各类型颈椎骨折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PDCA循环法,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椎骨折围术期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丽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路径化疼痛管理干预对四肢骨折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32例四肢骨折病人分到观察组(n=66例)和对照组(n=66例),观察组施以路径化疼痛管理干预,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采用VAS评分评价护理干预前后2组病人的疼痛情况,同时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量表)评价2组病人的康复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前,观察组及对照组VAS评分、FIM量表评分比较,均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IM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在四肢骨折病人中施以路径化疼痛管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病人的疼痛,对促进病人的术后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凤仙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经皮微创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所选择的基本对象为2015年3月-2018年3月来我院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病患,共有60例,将他们按照治疗方式的选择情况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的30例病患选择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治疗法,对照组的30例病患则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法,比较2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病患的手术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各项目均低于对照组;对比2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共有2例病患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共有7例病患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观察2组术后Baird-Jackson功能恢复效果评估情况,观察组病患的优良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踝关节骨折时采用经皮微创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均可取得一定的效果,而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治疗法更能缩短手术治疗时间、促进骨折部位更好的愈合、减少并发症等,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黎浩晖;张文标;余斌;邓征智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在复杂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组合式固定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复杂四肢骨折患者68例,并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34例患者实施外固定架治疗,观察组34例患者实施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并对2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与并发症发生率予以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优24例,所占比例70.59%,良9例,所占比例26.47%,差1例,所占比例2.94%,优良率97.06%;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优7例,所占比例20.59%,良18例,所占比例52.94%,差9例,所占比例26.47%,优良率73.3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明显比观察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出现1例针道感染,所占比例2.94%,1例膝关节活动受限,所占比例2.94%,并发症发生率5.88%;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出现6例针道感染,所占比例17.65%,6例膝关节活动受限,所占比例17.65%,并发症发生率35.3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观察组高(P<0.05).结论:在复杂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组合式固定器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骨折有效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宋志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分析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61例,根据术式分成2组,置换术组(n=78)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固定术组(n=83)采取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置换术组总有效率97.44%,固定术组总有效率69.88%,置换术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术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下床锻炼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固定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固定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术组并发症率26.92%,固定术组并发症率54.22%,置换术组患者并发症率低于固定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显著,较骨折内固定术更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罗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中医微创小针刀疗法的效果.方法:将10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后者另给予中医微创小针刀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有效性.结果:治疗后2组主症、次症中医证候积分和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性分布与对照组对比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7%(P<0.05).结论: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中医微创小针刀疗法能够显著减轻症状,改善疗效.
作者:姜兵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四肢多处骨折卧床患者并发便秘消失时间及首次下床时间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6年3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四肢多处骨折卧床病人分为观察组(n=60例)和对照组(n=60例),观察组病人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病人施以常规护理,对比分析2组病人并发便秘消失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结果:观察组便秘消失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6.06±1.35)天、(4.20±1.13)天;对照组便秘消失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14.46±3.49)天、(6.43±1.42)天;2组比较,P<0.05.结论:在老年四肢多处骨折卧床便秘病人中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病人的便秘症状,对促进病人骨折的愈合及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对比分析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应用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与单一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骨科收治的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8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以单一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以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的围术期指标,术后随访1年,对比2组的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应用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较单一钢板内固定的恢复更快,可更好的恢复关节功能,且不显著增加并发症.
作者:朱文滔;刘日新;廖梓杰;赵波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对比分析皮瓣开颅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分别采用皮瓣开颅术和小骨窗开颅清除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完成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血肿吸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等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3个月内再次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0%(P<0.05).2组预后情况GO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组患者ADL评分均明显提高,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表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恢复程度要好于对照组.结论:小骨窗开颅清除术治疗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疗效要好于皮瓣开颅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血肿吸收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生活能力得到尽快恢复.
作者:王越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改良单侧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和传统PLIF对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2015年9月-2017年9月来本院就诊的52例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患者行改良单侧PLIF,对照组行常规PLIF.比较手术各项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术后椎间融合率、术前和术后1、3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住院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组术后1、3个月ODI评分和VAS评分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的ODI评分和VAS评分也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椎间融合率间无明显差异(100%和92.31%,P>0.05).结论:改良单侧PLIF对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相较于传统PLIF,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显著改善术后功能障碍.
作者:陈文盛;申连成;方晓婷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脊柱骨折实施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入院确诊的96例脊柱骨折,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实施外侧植骨融合术,观察组50例实施后路手术内固定,对比2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伤椎前后缘情况以及Cobb角改善情况、VAS评分、手术优良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促脊柱骨折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可广泛推广到临床中.
作者:韩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对比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5例,采用传统椎板开窗术治疗,观察组65例,采用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2组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在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组间对比疼痛评分(VAS)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1周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对比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均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且具有微创性,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宇飞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上臂外侧骨皮瓣修复手部及前臂复合伤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上臂外侧骨皮瓣修复手部及前臂复合伤治疗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上臂外侧骨皮瓣修复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化围术期护理,对比2组术后并发症及皮瓣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52%,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均获得Ⅰ期愈合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切口Ⅰ期愈合率80.95%,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2期皮瓣修整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14.29%,组间差异(P<0.05).2组患者皮瓣均成活.结论:积极采取综合化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有利于手部及前臂皮瓣愈合、存活.
作者:高云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手足外科手骨折患者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90例手足外科手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分别行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对比其2组心理状态评分、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手足外科手骨折患者心理状态评分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手足外科手骨折患者住院时间(3.52±1.03)天,短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观察组手足外科手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2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于手足外科手骨折患者中,能够使其负面情绪得到缓解,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研究.
作者:于彬彬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对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麻醉方式进行研究.方法:择本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的86例患者,随机确定观察组、对照组,2组均4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性的麻醉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血液稀释以及控制性降压的办法,观察手术的相关指标.结果:在对患者临床指标分析中,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884.69±1.85)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2004.08±1.39)ml,观察组效果明显,数据存在差异(P<0.05);在对患者麻醉时间分析中,观察组(207.13±1.39)分钟,对照组为(209.15±1.69)分钟,观察组效果明显,数据存在差异(P<0.05).通过血液稀释以及控制性降压及麻醉方法的融合,可以提高整体效果,而且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反应.观察组并发率为4.88%,对照组并发率为20.93%,观察组效果明显,数据统计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对胸腰椎患者进行内固定手术的过程中,通过治疗前的外伤处理,可以为气管插管的麻醉方法提供有效支持,及时避免患者出现休克现象,而且,通过血液稀释以及控制性降压的处理,可以避免脊髓继发性损伤,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手术的整体效果.
作者:李亮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系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接受腰椎狭窄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康复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JOA(下腰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给予系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鹿嫣一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行手术和手法复位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中选取64例参与本组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均分2组,各32例.对观察组行手术治疗,对对照组行手法复位治疗.分析6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关节复位优良情况以及关节功能恢复优良情况.结果:观察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治疗费用相比于对照组明显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存在(P<0.05);观察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相比于对照组明显较短,组间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观察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关节复位优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情况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行手术和手法复位治疗,效果均较优,但经比较,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其骨折愈合较快,关节恢复较优,但会增加患者和家属的经济压力.
作者:张雪峰 刊期: 201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