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飞
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措施在重症骨外科疾病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8例重症骨外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处理方法分为观察组(44例,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和对照组(44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2组重症骨外科疾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头晕、恶心呕吐以及胸闷气促等)、总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重症骨外科疾病患者的头晕、恶心呕吐以及胸闷气促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重症骨外科疾病患者的总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重症骨外科疾病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景淼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分析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61例,根据术式分成2组,置换术组(n=78)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固定术组(n=83)采取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置换术组总有效率97.44%,固定术组总有效率69.88%,置换术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术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下床锻炼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固定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固定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术组并发症率26.92%,固定术组并发症率54.22%,置换术组患者并发症率低于固定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显著,较骨折内固定术更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罗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中医微创小针刀疗法的效果.方法:将10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后者另给予中医微创小针刀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有效性.结果:治疗后2组主症、次症中医证候积分和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性分布与对照组对比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7%(P<0.05).结论: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中医微创小针刀疗法能够显著减轻症状,改善疗效.
作者:姜兵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应激反应及矫正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放内固定,观察组实施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比较2组应激反应、矫正效果.结果:术后,观察组CK与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段矫正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矫正效果与传统开放内固定一致,但应激反应更小,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朱浩华;周汉成;何嘉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骨折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所有病例均选自2015年8月-2017年8月,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均分为2组,将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采取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95.0%,较对照组70.0%更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并发症发生率20.0%,较对照组50.0%更低,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护理满意度95.0%,较对照组77.5%更高,2组对比P<0.05.结论:对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其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康复进程,并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刘鑫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经皮微创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所选择的基本对象为2015年3月-2018年3月来我院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病患,共有60例,将他们按照治疗方式的选择情况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的30例病患选择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治疗法,对照组的30例病患则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法,比较2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病患的手术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各项目均低于对照组;对比2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共有2例病患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共有7例病患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观察2组术后Baird-Jackson功能恢复效果评估情况,观察组病患的优良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踝关节骨折时采用经皮微创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均可取得一定的效果,而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治疗法更能缩短手术治疗时间、促进骨折部位更好的愈合、减少并发症等,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黎浩晖;张文标;余斌;邓征智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评价Ⅰ期后入路半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圆锥/马尾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0年6月-2015年7月,我院采用Ⅰ期后入路半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圆锥/马尾神经损伤的患者31例,术后随访复查胸腰椎X线、CT等检查,比较患者手术前、后Cobb's角、VAS评分和骨块占椎管容积的变化.结果:术后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1.3个月.手术前、后Cobb's角、VAS评分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CT检查椎管内骨块占椎管容积平均为45%-70%,术后椎管内骨块占椎管容积平均为0%-15%.31例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恢复率为83.87%.结论:采用Ⅰ期后入路半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圆锥/马尾神经损伤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延岭;蔡沅锜;张建平;蔡芝军;齐欣;汤逊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166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2组,观察组(n=83)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n=83)则采取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8.80%,对照组优良率80.72%,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6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7.7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内固定术更有优势,是一种优秀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兴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行手术和手法复位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中选取64例参与本组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均分2组,各32例.对观察组行手术治疗,对对照组行手法复位治疗.分析6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关节复位优良情况以及关节功能恢复优良情况.结果:观察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治疗费用相比于对照组明显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存在(P<0.05);观察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相比于对照组明显较短,组间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观察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关节复位优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情况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行手术和手法复位治疗,效果均较优,但经比较,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其骨折愈合较快,关节恢复较优,但会增加患者和家属的经济压力.
作者:张雪峰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室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平均分成2组,分别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用强化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方法;对比2组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记录并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5%,高于对照组75%,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皆少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采取强化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推荐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冰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评价雷公藤多甙+来氟米特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在2012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时间段内诊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病志号单双数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给予雷公藤多甙+来氟米特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C反应蛋白、血沉、肿胀关节数、关节压痛数等比对照组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比对照组低,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小,白细胞介素-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小,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来氟米特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且能减少不良反应,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医师借鉴.
作者:高洋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在复杂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组合式固定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复杂四肢骨折患者68例,并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34例患者实施外固定架治疗,观察组34例患者实施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并对2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与并发症发生率予以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优24例,所占比例70.59%,良9例,所占比例26.47%,差1例,所占比例2.94%,优良率97.06%;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优7例,所占比例20.59%,良18例,所占比例52.94%,差9例,所占比例26.47%,优良率73.3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明显比观察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出现1例针道感染,所占比例2.94%,1例膝关节活动受限,所占比例2.94%,并发症发生率5.88%;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出现6例针道感染,所占比例17.65%,6例膝关节活动受限,所占比例17.65%,并发症发生率35.3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观察组高(P<0.05).结论:在复杂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组合式固定器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骨折有效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宋志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探究手术室护理配合对于骨科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在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间骨科收治的手术病患中选择84例进行分组护理,经信封法分组后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则强化手术室无菌护理配合,各42例.对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2组患者切口感染率进行比较,观察组为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P<0.05).对比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提示较之治疗前2组患者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佳为(86.7±5.1)分(P<0.05).另外对比护理满意率,也提示观察组为95.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对比结果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科患者强化手术室无菌护理配合,有助于降低切口感染发生概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利于患者康复,故值得推广.
作者:王迪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对比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与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行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对照组)和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观察组)的肩袖撕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55例,观察组47例;随访12个月,对比2组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各项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3.47±2.05)天,对照组为(18.73±3.58)天,差异显著(P<0.05);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再撕裂发生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2组末次随访时的ASES评分、UCL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与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的临床效果相当,均可显著改善肩关节功能,但后者的术后疼痛程度轻、恢复快,较前者更具有优势.
作者:王喆;崔波;方子乔;池琦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预后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11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分到观察组(n=58例)和对照组(n=58例),观察组病人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对比分析2组病人的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2.46±6.63)天、(89.94±7.05)天,2组比较,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0%(4/5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52%(9/58),2组比较,P<0.05.结论:在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中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并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江妍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脊柱骨折实施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入院确诊的96例脊柱骨折,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实施外侧植骨融合术,观察组50例实施后路手术内固定,对比2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伤椎前后缘情况以及Cobb角改善情况、VAS评分、手术优良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促脊柱骨折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可广泛推广到临床中.
作者:韩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将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与胫前减张切口用在胫腓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本次所选88例胫腓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治疗,将所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4例患者单纯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观察组44例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胫前减张切口治疗,对比2组治疗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与对照组相比,数值明显要比对照组大,组间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明显要比观察组高,组间对比差异比较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而言,数值明显要比对照组小,组间比较显示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将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与胫前减张切口用在胫腓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治疗中,能够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值得应用.
作者:朱峰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合成胶泥治疗手外伤术后指蹼间瘢痕粘连疗效.方法:选择30例手外伤术后指蹼间瘢痕粘连致手功能障碍患者,按治疗方法分成3组(对照组、瘢痕贴组和合成胶泥组),选择患手1-5指指蹼间瘢痕作为观察部位,随访观察20天,观察瘢痕的色泽、血管分布、厚度和柔软度.结果:合成胶泥组和瘢痕贴组在治疗20天后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同时合成胶泥组在治疗20天后效果优于瘢痕贴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合成胶泥组和瘢痕贴组较对照组更有效控制指蹼间瘢痕增生,合成胶泥组较瘢痕贴组更有效控制指蹼间瘢痕增生,外观改善明显.
作者:李翔;王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对比分析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应用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与单一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骨科收治的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8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以单一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以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的围术期指标,术后随访1年,对比2组的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应用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较单一钢板内固定的恢复更快,可更好的恢复关节功能,且不显著增加并发症.
作者:朱文滔;刘日新;廖梓杰;赵波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对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麻醉方式进行研究.方法:择本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的86例患者,随机确定观察组、对照组,2组均4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性的麻醉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血液稀释以及控制性降压的办法,观察手术的相关指标.结果:在对患者临床指标分析中,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884.69±1.85)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2004.08±1.39)ml,观察组效果明显,数据存在差异(P<0.05);在对患者麻醉时间分析中,观察组(207.13±1.39)分钟,对照组为(209.15±1.69)分钟,观察组效果明显,数据存在差异(P<0.05).通过血液稀释以及控制性降压及麻醉方法的融合,可以提高整体效果,而且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反应.观察组并发率为4.88%,对照组并发率为20.93%,观察组效果明显,数据统计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对胸腰椎患者进行内固定手术的过程中,通过治疗前的外伤处理,可以为气管插管的麻醉方法提供有效支持,及时避免患者出现休克现象,而且,通过血液稀释以及控制性降压的处理,可以避免脊髓继发性损伤,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手术的整体效果.
作者:李亮 刊期: 201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