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洋
目的:分析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采用EEN方法下,患者胃肠粘膜屏障动态变化以及其他治疗意义.方法:收集医院收治的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04例资料,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给予常规肠内营养(EN)治疗方法的52例纳入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EEN)方法的52例纳入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营养支持前与营养支持后3天、7天胃肠粘膜屏障相关指标包括白蛋白水平、谷氨酰胺、甘露醇/乳果糖(L/M)等;比较2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包括CD4+、CD8+、CD4+/CD8+等;比较2组疗效指标,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营养支持前,2组患者在白蛋白、谷氨酰胺、L/M指标上对比无显著差异,营养支持3天后,谷氨酰胺指标观察组较高,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营养支持7天,各指标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治疗支持前、营养支持治疗3天,T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组间对比均无显著差异,营养治疗7天,CD4+、CD4+/CD8+指标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胃肠粘膜屏障保护修复疗效观察,治疗有效率观察组92.3%,与对照组76.9%,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观察组7.7%,与对照组25.0%,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配合EEN治疗方法,对改善胃肠粘膜损伤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且在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与肠粘膜屏障有积极作用,且有助于并发症的控制,应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
作者:陈玄斌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对比分析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应用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与单一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骨科收治的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8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以单一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以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的围术期指标,术后随访1年,对比2组的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应用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较单一钢板内固定的恢复更快,可更好的恢复关节功能,且不显著增加并发症.
作者:朱文滔;刘日新;廖梓杰;赵波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将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与胫前减张切口用在胫腓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本次所选88例胫腓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治疗,将所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4例患者单纯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观察组44例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胫前减张切口治疗,对比2组治疗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与对照组相比,数值明显要比对照组大,组间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明显要比观察组高,组间对比差异比较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而言,数值明显要比对照组小,组间比较显示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将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与胫前减张切口用在胫腓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治疗中,能够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值得应用.
作者:朱峰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减少骨折病人术后疼痛及提高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4例骨折病人分到观察组(n=68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病人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病人施以常规护理,采用VAS评分评估护理干预前后2组病人的术后疼痛情况,并比较2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VAS评分比较,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12%(64/6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7.39%(31/46),2组比较,P<0.05.结论:在骨折病人中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病人的术后疼痛症状,并能有效提高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对改善病人的预后及医患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为临床麻醉师选择合理麻醉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将本院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88例锁骨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2组.其中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2组患者麻醉前后的心率、无创血压水平,并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麻醉前,2组患者的心率、无创血压对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麻醉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为(96.22±8.54)次/min、无创血压为(90.64±6.38)mmHg,均明显低于麻醉前以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为95.5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8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锁骨骨折手术中,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更佳,值得在今后临床中推荐应用.
作者:党宏雷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评价Ⅰ期后入路半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圆锥/马尾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0年6月-2015年7月,我院采用Ⅰ期后入路半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圆锥/马尾神经损伤的患者31例,术后随访复查胸腰椎X线、CT等检查,比较患者手术前、后Cobb's角、VAS评分和骨块占椎管容积的变化.结果:术后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1.3个月.手术前、后Cobb's角、VAS评分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CT检查椎管内骨块占椎管容积平均为45%-70%,术后椎管内骨块占椎管容积平均为0%-15%.31例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恢复率为83.87%.结论:采用Ⅰ期后入路半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圆锥/马尾神经损伤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延岭;蔡沅锜;张建平;蔡芝军;齐欣;汤逊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中医微创小针刀疗法的效果.方法:将10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后者另给予中医微创小针刀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有效性.结果:治疗后2组主症、次症中医证候积分和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性分布与对照组对比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7%(P<0.05).结论: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中医微创小针刀疗法能够显著减轻症状,改善疗效.
作者:姜兵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臀大肌带蒂皮瓣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褥疮创面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骶尾部褥疮、需进行创面修复的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臀大肌带蒂皮瓣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统计复发情况.结果:进行负压封闭引流1-2周时间后,28例患者创面均不同程度缩小,存在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未发生严重感染情况.经过臀大肌带蒂皮瓣转移治疗后,有1例出现皮瓣边缘坏死,经换药处理后创面长出肉芽后行2期植皮手术,其余患者皮瓣均成活良好,创面1期愈合,修复效果较好;供区切口均1期即可愈合;术后随访1年均无复发,且皮瓣外观、弹性良好,颜色正常,成活率100%.结论:臀大肌带蒂皮瓣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褥疮创面修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创面情况,治愈成功率高,复发率较低,是修复褥疮创面比较理想的一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孔宪述;魏辉;邹向前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骨折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所有病例均选自2015年8月-2017年8月,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均分为2组,将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采取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95.0%,较对照组70.0%更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并发症发生率20.0%,较对照组50.0%更低,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护理满意度95.0%,较对照组77.5%更高,2组对比P<0.05.结论:对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其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康复进程,并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刘鑫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系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接受腰椎狭窄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康复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JOA(下腰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给予系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鹿嫣一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闭合性肝脾破裂保守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闭合性肝脾破裂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所有患者均采取保守治疗,入选病例均来自2015年6月-2017年7月,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综合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2种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6.7%,较对照组80.0%更高,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护理满意度96.7%,较对照组患者73.3%更高,统计学分析显示P<0.05.结论:对闭合性肝脾破裂保守治疗,并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孙姝钰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室术中护理配合效果,为选择合理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则铁煤集团总医院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中的精心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经干预后的呼吸、心率、血压情况以及护理后的康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干预后的恢复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恢复率,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5%,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经不同方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呼吸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室中护理配合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治愈情况,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身心健康,且能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素质与综合素质,适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李振兴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取综合康复护理对术后疼痛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6年10月7日-2017年10月18日8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均分为2组.予以对照组基础干预,观察组采取综合康复护理.观察2组生活质量、术后疼痛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83.81±2.29)分,相比对照组更优,P<0.05;观察组干预后疼痛评分为(2.05±0.44)分,显然低于对照组,P<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数据(100.00%)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可显著缓解术后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任晓冬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分析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61例,根据术式分成2组,置换术组(n=78)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固定术组(n=83)采取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置换术组总有效率97.44%,固定术组总有效率69.88%,置换术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术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下床锻炼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固定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固定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术组并发症率26.92%,固定术组并发症率54.22%,置换术组患者并发症率低于固定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显著,较骨折内固定术更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罗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总结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PFNA内固定技巧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1年之内所接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资料64例实施回顾性分析,所选患者全部接受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64例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64例患者术后接受为期1年的随访,切口全部Ⅰ期愈合,没有产生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临床中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PFNA内固定治疗效果理想,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术后产生并发症几率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进圣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手足外科手骨折患者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90例手足外科手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分别行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对比其2组心理状态评分、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手足外科手骨折患者心理状态评分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手足外科手骨折患者住院时间(3.52±1.03)天,短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观察组手足外科手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2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于手足外科手骨折患者中,能够使其负面情绪得到缓解,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研究.
作者:于彬彬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高压电烧伤皮瓣修复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5年5月-2017年7月收治的60例高压电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皮瓣移植术治疗,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就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在护理后的SAS、SDS、VAS评分较护理前更低,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较护理前显著提升,前后对比P<0.05,护理总有效率高达93.3%,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7%.结论:对高压电烧伤皮瓣修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利于改善其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减轻疼痛程度,提升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田宛鑫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对比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5例,采用传统椎板开窗术治疗,观察组65例,采用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2组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在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组间对比疼痛评分(VAS)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1周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对比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均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且具有微创性,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宇飞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经皮微创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所选择的基本对象为2015年3月-2018年3月来我院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病患,共有60例,将他们按照治疗方式的选择情况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的30例病患选择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治疗法,对照组的30例病患则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法,比较2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病患的手术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各项目均低于对照组;对比2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共有2例病患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共有7例病患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观察2组术后Baird-Jackson功能恢复效果评估情况,观察组病患的优良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踝关节骨折时采用经皮微创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均可取得一定的效果,而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治疗法更能缩短手术治疗时间、促进骨折部位更好的愈合、减少并发症等,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黎浩晖;张文标;余斌;邓征智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对比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与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行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对照组)和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观察组)的肩袖撕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55例,观察组47例;随访12个月,对比2组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各项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3.47±2.05)天,对照组为(18.73±3.58)天,差异显著(P<0.05);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再撕裂发生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2组末次随访时的ASES评分、UCL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与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的临床效果相当,均可显著改善肩关节功能,但后者的术后疼痛程度轻、恢复快,较前者更具有优势.
作者:王喆;崔波;方子乔;池琦 刊期: 201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