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减少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 提高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

杨敏

关键词:骨折, 护理满意度, 术后疼痛, 针对性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减少骨折病人术后疼痛及提高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4例骨折病人分到观察组(n=68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病人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病人施以常规护理,采用VAS评分评估护理干预前后2组病人的术后疼痛情况,并比较2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VAS评分比较,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12%(64/6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7.39%(31/46),2组比较,P<0.05.结论:在骨折病人中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病人的术后疼痛症状,并能有效提高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对改善病人的预后及医患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肱骨骨折应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的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肱骨骨折应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筛选出本院骨科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肱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按照围术期不同护理模式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优良率为80.0%,观察组为92.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短(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观察组为5.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肱骨骨折患者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升肩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有助于骨折快速愈合,值得推行.

    作者:孙卫英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室术中护理配合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室术中护理配合效果,为选择合理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则铁煤集团总医院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中的精心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经干预后的呼吸、心率、血压情况以及护理后的康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干预后的恢复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恢复率,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5%,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经不同方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呼吸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室中护理配合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治愈情况,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身心健康,且能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素质与综合素质,适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李振兴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闭合性肝脾破裂保守治疗的护理方法探讨

    目的:分析闭合性肝脾破裂保守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闭合性肝脾破裂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所有患者均采取保守治疗,入选病例均来自2015年6月-2017年7月,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综合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2种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6.7%,较对照组80.0%更高,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护理满意度96.7%,较对照组患者73.3%更高,统计学分析显示P<0.05.结论:对闭合性肝脾破裂保守治疗,并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孙姝钰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改良单侧PLIF和传统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 椎管狭窄的优劣差异

    目的:分析改良单侧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和传统PLIF对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2015年9月-2017年9月来本院就诊的52例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患者行改良单侧PLIF,对照组行常规PLIF.比较手术各项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术后椎间融合率、术前和术后1、3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住院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组术后1、3个月ODI评分和VAS评分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的ODI评分和VAS评分也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椎间融合率间无明显差异(100%和92.31%,P>0.05).结论:改良单侧PLIF对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相较于传统PLIF,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显著改善术后功能障碍.

    作者:陈文盛;申连成;方晓婷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减少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 提高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减少骨折病人术后疼痛及提高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4例骨折病人分到观察组(n=68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病人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病人施以常规护理,采用VAS评分评估护理干预前后2组病人的术后疼痛情况,并比较2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VAS评分比较,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12%(64/6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7.39%(31/46),2组比较,P<0.05.结论:在骨折病人中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病人的术后疼痛症状,并能有效提高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对改善病人的预后及医患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系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管狭窄患者 术后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系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接受腰椎狭窄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康复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JOA(下腰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给予系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鹿嫣一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手骨折患者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手足外科手骨折患者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90例手足外科手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分别行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对比其2组心理状态评分、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手足外科手骨折患者心理状态评分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手足外科手骨折患者住院时间(3.52±1.03)天,短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观察组手足外科手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2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于手足外科手骨折患者中,能够使其负面情绪得到缓解,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研究.

    作者:于彬彬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上臂外侧骨皮瓣修复手部及前臂复合伤 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上臂外侧骨皮瓣修复手部及前臂复合伤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上臂外侧骨皮瓣修复手部及前臂复合伤治疗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上臂外侧骨皮瓣修复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化围术期护理,对比2组术后并发症及皮瓣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52%,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均获得Ⅰ期愈合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切口Ⅰ期愈合率80.95%,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2期皮瓣修整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14.29%,组间差异(P<0.05).2组患者皮瓣均成活.结论:积极采取综合化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有利于手部及前臂皮瓣愈合、存活.

    作者:高云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Ⅰ期后入路半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伴脊髓圆锥/马尾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Ⅰ期后入路半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圆锥/马尾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0年6月-2015年7月,我院采用Ⅰ期后入路半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圆锥/马尾神经损伤的患者31例,术后随访复查胸腰椎X线、CT等检查,比较患者手术前、后Cobb's角、VAS评分和骨块占椎管容积的变化.结果:术后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1.3个月.手术前、后Cobb's角、VAS评分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CT检查椎管内骨块占椎管容积平均为45%-70%,术后椎管内骨块占椎管容积平均为0%-15%.31例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恢复率为83.87%.结论:采用Ⅰ期后入路半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圆锥/马尾神经损伤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延岭;蔡沅锜;张建平;蔡芝军;齐欣;汤逊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室护理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室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平均分成2组,分别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用强化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方法;对比2组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记录并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5%,高于对照组75%,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皆少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采取强化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推荐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冰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效果与 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效果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重性颅脑损伤患者参与本次实验,入选病例均来自2015年10月-2017年10月,病例总数为100例,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在伤后24小时内行气管切开处理,对照组在伤后24小时后行气管切开处理,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0%,相比于对照组76.0%更高,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更低,观察组患者颅内压和脑水肿程度较对照组更优,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30.0%,和病死率12.0%,较对照组54.0%和30.0%更低,观察组患者感染控制率80.0%,较对照组患者40.7%更高,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控制时间、昏迷时间对比、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2组上述差异显著,统计学分析显示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气管切开处理利于提升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张凯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微创钢板接骨术联合高压氧治疗成人胫骨骨折 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微创钢板接骨术对胫骨骨折的疗效及对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胫骨骨折(开放性骨折)患者82例,参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41例.对照组行微创钢板接骨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1天采取高压氧干预,每天1次,连续4周.比较2组术后疼痛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区骨密度及临床疗效.检测2组血清IGF-1和FGF-2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消失、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P<0.01).观察组优良率为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x2=4.493,P<0.05).术后4周,观察组患者血清IGF-1和FGF-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压氧辅助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确切,上调患者血清IGF-1和FGF-2水平可能是其疗效途径之一.

    作者:陈鑫;吴飞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手术与手法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的分析

    目的:探讨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行手术和手法复位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中选取64例参与本组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均分2组,各32例.对观察组行手术治疗,对对照组行手法复位治疗.分析6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关节复位优良情况以及关节功能恢复优良情况.结果:观察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治疗费用相比于对照组明显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存在(P<0.05);观察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相比于对照组明显较短,组间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观察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关节复位优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情况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行手术和手法复位治疗,效果均较优,但经比较,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其骨折愈合较快,关节恢复较优,但会增加患者和家属的经济压力.

    作者:张雪峰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麻醉方式研究

    目的:对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麻醉方式进行研究.方法:择本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的86例患者,随机确定观察组、对照组,2组均4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性的麻醉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血液稀释以及控制性降压的办法,观察手术的相关指标.结果:在对患者临床指标分析中,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884.69±1.85)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2004.08±1.39)ml,观察组效果明显,数据存在差异(P<0.05);在对患者麻醉时间分析中,观察组(207.13±1.39)分钟,对照组为(209.15±1.69)分钟,观察组效果明显,数据存在差异(P<0.05).通过血液稀释以及控制性降压及麻醉方法的融合,可以提高整体效果,而且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反应.观察组并发率为4.88%,对照组并发率为20.93%,观察组效果明显,数据统计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对胸腰椎患者进行内固定手术的过程中,通过治疗前的外伤处理,可以为气管插管的麻醉方法提供有效支持,及时避免患者出现休克现象,而且,通过血液稀释以及控制性降压的处理,可以避免脊髓继发性损伤,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手术的整体效果.

    作者:李亮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 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索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2日-2017年11月22日期间我院锁骨骨折手术100例患者(实施信封随机分组模式),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进行常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的50例患者进行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中Ramsey评分(2.86±0.25)分、麻醉后Ramsey评分(3.05±0.12)分、麻醉中疼痛评分(1.02±0.54)分、麻醉后疼痛评分(2.10±0.21)分、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优良率96.00%、睁眼时间(2.31±1.59)分钟、睫毛反射消失时间(48.19±3.52)秒、痛觉消失时间(68.12±5.26)秒,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实施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显著.

    作者:王金芝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胸部护板治疗急诊肋骨骨折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急诊肋骨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胸部护板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接诊的88例急诊肋骨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急诊肋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胸部护板固定组(n=44)和常规胸带固定组(n=44),胸部护板固定组急诊肋骨骨折患者接受胸部护板固定治疗,常规胸带固定组患者接受常规胸带固定治疗.比较观察2组急诊肋骨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胸部护板固定组急诊肋骨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治疗后1小时疼痛评分、治疗后24小时疼痛评分、治疗后42小时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常规胸带固定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x2=8.5655、2.7125、9.1878、21.3326、8.4156,P均<0.05).结论:胸部护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与常规胸带固定相比,能够更为有效的缓解急诊肋骨骨折患者的疼痛感,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住院时间较少.

    作者:于海川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臀大肌带蒂皮瓣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褥疮创面 修复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臀大肌带蒂皮瓣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褥疮创面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骶尾部褥疮、需进行创面修复的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臀大肌带蒂皮瓣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统计复发情况.结果:进行负压封闭引流1-2周时间后,28例患者创面均不同程度缩小,存在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未发生严重感染情况.经过臀大肌带蒂皮瓣转移治疗后,有1例出现皮瓣边缘坏死,经换药处理后创面长出肉芽后行2期植皮手术,其余患者皮瓣均成活良好,创面1期愈合,修复效果较好;供区切口均1期即可愈合;术后随访1年均无复发,且皮瓣外观、弹性良好,颜色正常,成活率100%.结论:臀大肌带蒂皮瓣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褥疮创面修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创面情况,治愈成功率高,复发率较低,是修复褥疮创面比较理想的一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孔宪述;魏辉;邹向前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PDCA模式在颈椎骨折围术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PDCA模式在颈椎骨折围术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各类型颈椎骨折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PDCA循环法,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椎骨折围术期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丽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雷公藤多甙+来氟米特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类风湿性 关节炎的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雷公藤多甙+来氟米特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在2012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时间段内诊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病志号单双数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给予雷公藤多甙+来氟米特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C反应蛋白、血沉、肿胀关节数、关节压痛数等比对照组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比对照组低,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小,白细胞介素-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小,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来氟米特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且能减少不良反应,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医师借鉴.

    作者:高洋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 临床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61例,根据术式分成2组,置换术组(n=78)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固定术组(n=83)采取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置换术组总有效率97.44%,固定术组总有效率69.88%,置换术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术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下床锻炼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固定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固定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术组并发症率26.92%,固定术组并发症率54.22%,置换术组患者并发症率低于固定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显著,较骨折内固定术更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罗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