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科老年患者褥疮的危险因素及防控对策

李艳玲;罗少媚;林国凤;李莉;郑景文;邓景兴

关键词:骨科, 老年, 褥疮, 危险因素, 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骨科老年患者褥疮的危险因素及防控对策.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骨科重症患者78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6月-2018年6月,所有患者需要长期卧床治疗,根据患者接受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掌握患者出现褥疮的危险因素,观察2组患者褥疮的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褥疮发生率为5.13%,与对照组患者的褥疮发生率对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心理职能评分、情感职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科老年患者需要接受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出现褥疮的几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院前急救处理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处理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急救中心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接诊的84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给予现场接诊、骨折复位与固定、抗休克治疗以及搬运处理等院前抢救处理措施,分析院前急救处理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84例患者中,仅1例(1.19%)患者因失血过多发生死亡,其余患者在经院前急救后症状未加重,其并发症及继发性损伤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四肢骨折患者给予院前急救处理,可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也能够为院内早期积极治疗做好准备.

    作者:张艳春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股骨髁上骨折的不同固定方式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固定方式在股骨踝上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3月-2018年2月本院接诊的股骨踝上骨折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分成观察和对照2组(n=34).观察组实行逆行髓内钉固定治疗,对照组实行股骨踝解剖钢板固定治疗.分析2组手术治疗的效果,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手术用时比对照组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临床优良率为97.06%,同对照组的91.18%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2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0%,比对照组的8.82%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择逆行髓内钉固定方案,对股骨踝上骨折患者进行施治,可显著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用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建议推广和使用.

    作者:徐东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应用新式触觉玩具对脑瘫儿童感觉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新式触觉玩具对脑瘫儿童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12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脑瘫儿童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2组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新式触觉玩具治疗.治疗前后应用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及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2)和儿童能力评定量表(PEDI)进行评定和婴幼儿感觉的家长问诊相结合.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PDMS2各项评分及F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5).家长反馈儿童在家庭表现明显进步.结论:新式触觉玩具能有效提高脑瘫儿童感知觉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罗云芳;朱琳;徐佳佳;王棉仙;黄燕彪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骨肿瘤影像诊断中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 处理的运用

    目的:探讨骨肿瘤影像诊断中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的运用价值.方法:收治2016年11月-2018年1月共62例骨肿瘤患者.对照组:应用核磁共振诊断,观察组: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处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优于对照组,2组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多角度旋转,从而获得理想角度,对被重叠的深部骨组织应用勾画删除方法,全方位将骨组织和周边组织显现出来,从而获得清晰、准确的三维图像,应用切割功能减少骨肿瘤和周边无关的病变段影像,还可部分放大,多角度旋转,将病变形态充分显示出来,还可给图像增加伪彩,从而选择合理入路和植入物定位等问题,对骨肿瘤影像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有着扫描速度快,无创伤的优势,而且图像分辨率高,检查时间短,可精准的将骨肿瘤部位和形态显示出来,降低误诊和漏诊的情况.

    作者:蔡志超;池琦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 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非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切除术治疗,2组患者疼痛评分、功能障碍评分及临床疗效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经治疗后,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评分均较低,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切除术治疗,能缓解其疼痛感,改善患者躯体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华军;胡孔和;刘建平;熊英辉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16例四肢骨折病人分到观察组(n=58例)和对照组(n=58例),观察组病人施以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病人施以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病人的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21.19±4.42)天、(33.52±8.81)天,2组比较,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3.10%(54/58),对照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77.59%(45/58),2组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7%(3/58),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69%(12/58),2组比较,P<0.05.结论:在四肢骨折中施以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可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并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宋吉智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膝关节僵直的临床康复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膝关节僵直的临床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于梅州市中医医院行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的膝关节僵直患者中随机抽出21例,将其分成观察组(11例)和对照组(10例).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临床康复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应值(90.91%>50.00%);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显著;观察组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较对照组对应值优,且P<0.05.结论:对膝关节僵直患者采用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前提下加以临床康复护理进行干预,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同时有利于缓解其机体疼痛感,且患者膝关节屈曲活动功能改善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利春;刘奕宁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将预见性护理指引实施在骨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评估并分析应用效果.方法:本文实行研究的资料源于本医院予以手术治疗的2015年10月-2017年9月70例骨科患者,明确分组的方法参考护理措施差异性,一组终纳入35例,常规护理执行于对照组,预见性护理指引执行于观察组,严密关注并计算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计率、护理干预服务满意总计率、住院天数、医疗花费.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计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相关数据值,P<0.05,存在数据值检测及计算的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服务满意总计率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相关数据值,P<0.05,存在数据值检测及计算的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医疗花费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相关数据值,P<0.05,存在数据值检测及计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采用预见性护理指引展现良好应用效果,呈现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林丽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踝部骨折术后应用穴位对应肌肉电针疗法预防小腿肌肉 萎缩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踝部骨折术后应用穴位对应肌肉电针疗法预防小腿肌肉萎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踝部骨折术后患者26例,依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将所有患者均分2组.予以常规康复运动治疗的13例患者为对照组,予以穴位对应肌肉电针疗法的13例患者为观察组,后比对治疗效果.结果:比对2组患者的JOA评分和VAS评分,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结果证实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比对2组患者的小腿肌肉萎缩发生率,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对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从2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来看,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结果证实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踝部骨折术后应用穴位对应肌肉电针疗法,不仅可以对小腿肌肉萎缩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同时可以使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提升,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作者:赵泽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关节镜辅助下AO围关节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 重度粉碎骨折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AO围关节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重度粉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60名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观察组采用的是关节镜辅助下AO围关节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比较分析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记录2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按照膝关节HSS评分表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2组的手术时间和愈合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的膝关节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观察组膝关节HSS评分上升比对照组更显著(P<0.01).结论:关节镜辅助下AO围关节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对患者的创伤小,术后并发症产生率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好,临床效果理想.

    作者:祁勇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有限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和单纯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 远端骨折的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和单纯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2例,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21).对照组接受单纯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有限内固定+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0.47%,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治疗完成3个月、6个月后的掌倾角和尺偏角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内固定+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优于单纯钢板内固定治疗,可促使患者机体腕关节功能得到有效恢复.

    作者:林文;杨祺峰;陈江华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跟骨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跟骨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接收的86例跟骨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下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2组患者的足部功能恢复状况、依从性、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护理前,足部功能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足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跟骨骨折患者手术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的足部功能恢复具有显著效果,可以使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率得到有效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鹿嫣一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微创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 骨折的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R)微创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在凌海市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7例),其中一组采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R)微创内固定治疗,即PFNAR组;另一组采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微创固定治疗,即DHS组.将上述2组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与DHS组相比,PFNAR组手术耗时、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更少,P<0.05;PFNAR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P<0.05;PFNAR组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DHS组,P<0.05.结论:PFNAR微创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显著,可缩短愈合时间,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倩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重度脊柱侧弯畸形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重度脊柱侧弯畸形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7年5月我科收治的重度脊柱侧弯畸形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进行系统评估、健康宣教、呼吸功能训练、营养评估、床上大小便训练、唤醒试验,术后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有效的阶梯镇痛管理、呼吸道管理、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舒适的体位护理、引流管管理、胃肠道管理、生活照顾、早期功能锻炼.结果:56例患者中4例发生胸腔积液,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1例发生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2例发生精神障碍,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细致的护理均恢复良好,效果满意.结论:系统的有计划的优质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术后严密精准的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住院满意率.

    作者:吴新军;方青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医护合作照护模式对双下肢不等长患儿术后并发症 发生率及疗效的影响

    目的:研究医护合作照护模式对双下肢不等长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6年6月来本院进行Ilizarov矫形术的56例双下肢不等长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2种照护模式分为对照组(26例)与观察组(30例),并对2组患儿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儿均无神经血管损伤、骨质疏松、骨髓炎等严重的并发症情况出现.在针道感染、局部皮肤损伤、再骨折、关节僵硬、肌肉挛缩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医护合作照护模式对双下肢不等长患儿在行Ilizarov外固定矫形术后进行护理,可预防和降低术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儿术后康复进展.

    作者:孙凤云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 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2018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80例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住院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予以清创处理,对照组施以常规换药处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施以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然后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统计相应临床指标.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比对照组患者的72.5%明显偏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其手术时间、治疗后创面大小、换药次数以及愈合时间等指标,均比对照组患者明显优越,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对于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手术创伤,减少换药次数,并有助于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因而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作者:丁海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对X线照射时间、骨水泥注入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对X线照射时间、骨水泥注入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于2017年1月-2017年9月间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均采取PVP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双侧椎弓根入路,观察组30例予以单侧椎弓根入路.比较2组患者X线照射时间、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椎体高度压缩率、椎体后凸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观察组X线照射时间、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骨水泥注入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干预前椎体高度压缩率、椎体后凸Cobb角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2组椎体高度压缩率、椎体后凸Cobb角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干预前ODI和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1天、7天、12个月时2组ODI和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但不同时刻2组ODI和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入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单侧入路X线照射时间短、手术时间短,骨水泥注入量少.

    作者:霍翰源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 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8年2月所收治的100例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施以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而对照组患者施以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然后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8.0%,比对照组患者的52.0%明显偏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偏短,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操作简单、对患者的创伤小以及固定牢固等特点,能有效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因而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翟耀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超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 3年随访结果

    目的:探讨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超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体会及中远期疗效.方法:2011年4月-2014年6月该院双极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超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5例,术后随访,记录Harris评分、FIM评分.结果:65例患者获得3年随访,11例死亡,死亡率16.9%,Harris评分术后3个月(56.27±8.35)分、术后半年(58.89±9.77)分、1年(63.68±4.60)分、2年(62.78±5.70)分、3年(60.30±5.40)分,均差于受伤前(76.06±4.70)分,术后1年后随访优于术后3个月、半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年、3年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M评分术后3个月(76.27±10.35)分、术后半年(82.76±11.54)分、1年(89.68±12.68)分、2年(86.80±8.77)分、3年(87.34±10.47)分,均差于受伤前(97.32±11.70)分,术后2年、3年随访优于术后3个月、半年、1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半年、1年随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3年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极股骨头置换可以作为治疗超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之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围术期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是保证术后疗效的基本保障.

    作者:方钦正;徐芳;董金波;叶林;菅永志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 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局麻下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洞口县人民医院骨科2016年9月-2017年8月采用局麻下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52例(58个椎体)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观察手术时间,对比术前与术后疼痛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及伤椎椎体高度恢复率分析其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30.83±8.23)分钟,术前VAS评分为(7.38±1.78)分,术后为(2.10±1.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伤椎椎体高度为(15.26±1.33)mm,术后椎体恢复为(20.00±1.4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胸腰椎骨折,具有明显缓解患者疼痛及明显恢复伤椎椎体高度,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放射暴露剂量少,疗效满意.

    作者:马立坤;胡振春;邓勇;向平均;杨国甫;肖恒;张先慧;张傲立;胡盛武 刊期: 2019年第05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