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晓霞
目的:探析胸腰段脊柱骨折接受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100例,根据接受手术方式分为跨伤椎组和经伤椎组,比较2组固定效果.结果:随访结束时经伤椎组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率、后凸Cobb角度、椎体压缩率低于跨伤椎组;经伤椎组脊柱功能优良率为78%,跨伤椎组50%;术后24小时、48小时经伤椎组VAS评分为5.12±1.03分、3.10±0.87分,跨伤椎组为5.84±1.16分、3.27±0.65分.结论: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较跨伤椎固定植骨融合率更高,脊柱矫正度可获取更好维持,值得推广.
作者:王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对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时,选择采用优质护理进行干预的护理效果,以期待为临床的护理工作提供可行的参考.方法:本研究选择的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6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本研究选择52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指导,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时候,为患者配合优质护理进行干预,对于本研究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于本研究所有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本研究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治疗状况进行比较,观察组在镇痛药物使用剂量方面要比对照组更少,而且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比对照组更低,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观察组患者的心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的时候配合优质护理服务进行干预和指导,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缓解患者临床的疼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11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16例患者随机分至对照组(n=58例)和观察组(n=58例),对照组施以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施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与解剖锁定钢板术相比,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对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祁朋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究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使用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7月收入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骨折患者98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以及干预前后骨密度.结果:2组干预前差异无意义(p>0.05),2组干预后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9%,高于对照组79.6%,2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中使用护理干预,使护理满意度有所提高,缓解护患之间关系,使治疗效果提高,减少患者痛苦.
作者:李漫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保守与手术治疗老年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通过对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治疗的80例老年性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患者应用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疼痛评分下降,肩关节恢复情况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性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应用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愈合时间,缓解疼痛,促进患者康复,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耿彬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患者依从性与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接收的9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采取保守治疗,对照组实行常规康复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早期阶段展开康复护理.对照2种康复护理方法对患者疗效与依从性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分别为79.4±2.7分和95.3±3.7分,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异显著(P<0.05);比较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率,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保守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时候,早期阶段对患者展开康复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并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赵松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接受中医护理后,其疼痛感及心理的变化情况.方法:对2015年8月~2017年3月于我院行THA的82例老年患者予以随机分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和中医护理(观察组),每组41例,对比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及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SAS和SDS水平经统计学分析后显示无确切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术后VAS评分依次为21.54±3.05分、24.68±2.50分、2.14±0.86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3.47±3.05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上升(P<0.05).结论:中医护理有利于改善老年THA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术后疼痛,且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形成.
作者:金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应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4例上尿路结石患者,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在患者手术期进行精心护理,手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加强对患者留置导尿管和双J管护理,给予患者家属护理指导意见,观察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发烧2例、轻度血尿1例,经过抗感染治疗均痊愈出院,手术住院时间3~17天.结论:采取良好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上尿路结石应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耿文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究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锻炼方式对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6月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46例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康复锻炼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3例患者给予早期康复锻炼,对照组23例患者术后给予常规康复锻炼,比较2组患者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同一时间段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康复锻炼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7%,2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给予早期康复锻炼,可有效缓解个体术后局部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安全性高.疗效好.
作者:孙传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胃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116例胃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模式,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3.1%,临床依从率为98.3%,护理满意率为96.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胃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其临床满意程度,并加强其治疗依从性.
作者:边蓓蓓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个性化康复运动用于踝关节骨折术后治疗的作用效果.方法:取材于2014年5月~2017年5月近3年来我院就诊的踝关节骨折患者,数量为70例,选取患者均使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其中的35例患者手术后进行个性化康复运动治疗,为观察组,剩余的35例患者则使用常规的术后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为对照组,并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作用效果,并统计患者对于治疗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使用个性化康复运动进行术后治疗,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对整个治疗工作满意情况明显较好(P<0.05).结论:结合患者的基本情况,制定适合患者的个性化康复运动方案,让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运动,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较快,作用效果显著,值得在治疗踝关节骨折手术后患者时优先选择使用.
作者:才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骨科PFNA手术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5月76例老年骨科PFNA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方法分组,各有38例.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手术前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麻醉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2组收缩压、舒张压相近,P>0.05;术毕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骨科PF-NA手术的效果优于腰硬联合麻醉,可维持术中血压稳定,起效快,维持时间长,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雅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比较2组肢体功能、生活能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Barthel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深受认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原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4例)和观察组(n=64例),对照组研究对象施以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研究对象施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Harri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与人工关节置换术相比,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并能有效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丁文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骨水泥渗漏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对象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共168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骨水泥渗漏分为渗漏组、非渗漏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对导致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后明确,术前伤椎高度低、术前Cobb角大、骨水泥注入量多、椎体周壁破坏是导致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受到术前伤椎高度、术前Cobb角、骨水泥注入量、椎体周壁破坏等因素的影响,术后易出现骨水泥渗漏.
作者:余伟宏;邹健;邓锐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在清创缝合术后的患者伤口愈合过程中不同换药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6年2月~2016年12月之间到本院门诊接受清创缝合术治疗的150例患者,随即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在完成手术后每天进行1次换药,观察组患者则是在手术后的第1天以及第2天各换1次药,之后再每间隔3天进行1次换药.对比2组患者的伤口痂皮以及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中的痂皮损伤率以及Ⅰ期、Ⅱ期、Ⅲ期的伤口愈合率均显著好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在患者接受门诊四肢清创手术之后,合理的换药时间能够显著的降低患者的痂皮损伤,增进伤口愈合效率,采用手术后第1天以及第2天各换1次药,然后再每3天换1次药的模式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国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热痹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采用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80例热痹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五味消毒饮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指数与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较对照组的80.0%明显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五味消毒饮合二妙散治疗活动期RA,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万亮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行椎间孔镜治疗的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至对照组(n=80例)和观察组(n=8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早期康复护理,采用JOA下腰痛功能评分量表评价护理干预前及护理干预后6个月2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的JOA量表评分比较,统计结果无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6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JOA量表评分显著提升,P<0.05.对照组康复效果优良率为50.00%(40/80),观察组康复效果优良率为72.50%(58/80),经x2检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康复优良率显著提升,P<0.05.结论:在行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施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下腰痛,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作者:于连娣;付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患有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病人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药熏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2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Ashworth评分为6.5±3.1分,上肢FMA评分为81.6±11.2分,MBI评分为52.7±7.2分,对照组病人的Ashworth评分为8.2±3.4分,上肢FMA评分为71.3±9.5分,MBI评分为43.6±7.5分;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Aswort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肢FMA评分和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中药熏蒸联合康复训练,卒中以后上肢痉挛病人肢体痉挛现象改善效果显著,促进了患肢功能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洪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对比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中长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4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与对照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各组32例,观察2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术后2~5年随访功能评定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卧床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5年随访功能评定优良率为90.63%,对照组患者后2~5年随访优良率为87.50%(P>0.05).结论:在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固定在各方面均有各自的优势,但中长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作者:宋楹卓;惠备战;张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