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预后及影响因素探究

于远君

关键词: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预后,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预后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2月100例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组.对照组为预后不良组,观察组为预后良好组.比较2组合并脑疝、血肿破入脑室例数;术前格拉斯哥晕迷评分、出血量;患者出血部位.结果:观察组合并脑疝2例(4.00%)、血肿破入脑室2例(4.00%),低于对照组的9例(18.00%)、10例(20.00%),P<0.05;观察组术前格拉斯哥晕迷评分9.01±1.78分,高于对照组5.50±1.77分,出血量45.51±2.61ml,低于对照组59.50±5.57ml,P<0.05;2组患者出血部位分别为大脑皮质、小脑、丘脑、基底节.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预后良好,影响手术治疗预后的因素主要有合并脑疝、血肿破入脑室情况、出血量、术前格拉斯哥晕迷状况.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PFNA微创法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并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微创法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于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将该阶段内我院骨外科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PFNA微创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髋关节功能评分、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其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不仅可有效减轻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还可有效促进其髋关节功能恢复,有利于改善其预后.

    作者:周树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本文所选60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所收治.对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全部60例患者中,8例患者的骨量正常,22例患者骨量减少,17例患者骨质疏松,13例患者严重骨质疏松.结论: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能让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效减少,保证患者生命健康.

    作者:陈源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分导诊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急诊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介入术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68例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化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感染率为44.1%,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为20.6%;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为5.9%,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为0,观察组感染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介入术治疗急诊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时应用护理对策临床价值显著,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

    作者:罗姝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手部烧伤整形患者的术后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手部烧伤整形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价值.方法:于2015年3月~2017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手部烧伤患者中选出116例,均接受手外科整形手术治疗,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术后人性化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且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手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手部外形美观恢复时间比对照组患者短,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渗透于手部烧伤患者术后恢复服务中,有助于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接受康复锻炼,促进手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陈婉红;潘文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带锁髓内钉加压钢板用于股骨干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探析

    目的:对股骨干骨折应用带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82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应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2个月骨痂生长情况对比,观察组出现率为90.24%,对照组为68.2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干骨折应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方法治疗,术后患者恢复速度快,并发症少,在临床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王彪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后继效果的研究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后续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科室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8例,给予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伤椎前缘高度与Cobb角、疼痛程度及治疗前后活动能力与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28天患者疼痛评分2.61±1.24分,显著低于术前7.89±1.17分,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术前,且P<0.05,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明显增加,Cobb角显著改善(P<0.05);术中发生的骨水泥渗漏有4例.结论: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其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腰背部疼痛的快速缓解与预后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陈方兴;陈源;陈浩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脊柱导引术结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脊柱导引术结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抽取时间为2014年2月~2016年2月,随机抽取6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依据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选择将入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3),对照组治疗方法选择手法治疗,观察组治疗方法选择脊柱导引术结合手法治疗,待2组患者治疗后均比对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进行脊柱导引术结合手法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复发率为2.94%,对照组进行手法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为75.76%,复发率21.21%,比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VAS以及JOS分数,数据间呈现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临床中选择脊柱导引术结合手法治疗后疗效显著,此治疗方法能够将患者的腰椎体感觉功能进行提升,对临床疗效予以巩固.

    作者:胡斌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效果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效果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92例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护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FMA、MBI评分.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治疗效果及FMA、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恢复患者关节活动功能,增加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作者:陈源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康复治疗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中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分析康复治疗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中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胫骨平台骨折术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抽签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通过自行锻炼恢复,观察组给予康复治疗帮助恢复,对比2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康复的优良率为88.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47%,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胫骨平台骨折术患者康复治疗,能够显著促进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提升患者康复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李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骨折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

    目的:研究与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骨折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发生骨折的患者100例,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92.0%(46/50),与对照组76.0%(38/50)相比显著较高,且P<0.05;而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49/50),与对照组80.0%(40/50)相比显著较高,且P<0.05.2组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骨折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非常显著,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黄雪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脑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与腹直肌肌力关系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与腹直肌肌力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8月来我科脑卒中偏瘫病人178例为研究对象,入院3天内明确诊断是否有肩关节半脱位,54例肩关节半脱位病例进入观察组,124非肩关节半脱位诊断病例进入对照组,2组患者均入院3天内测查腹直肌肌力及Fugl-meyer偏瘫运动功能评定(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MBI).结果: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2组FMA,M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腹直肌肌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腹直肌肌力减低.

    作者:刘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干预效果,为提高老年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28例脑出血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个性化护理组(观察组)和常规性护理干预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和2组并发症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的5例患者康复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可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潘静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腹部外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骨质疏松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分别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处理,比较2组骨量正常率与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骨量正常率与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骨质疏松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骨量正常率,同时使得患者对护理更满意,值得借鉴.

    作者:惠雯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80例孕产妇耻骨联合分离疼痛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80例孕产妇耻骨联合分离疼痛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耻骨联合分离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疼痛护理,对比观察2组患者恢复时间与疼痛评分.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耻骨联合分离孕产妇疼痛护理干预,缩短产后恢复时间,降低疼痛感,促进孕产妇早日康复.

    作者:庄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 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的措施与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8月大庆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50例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围手术期给予一系列的精心的护理措施.结果:5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全部达到骨折解剖复位,顺利出院,住院时间15~28天,平均23.5±3.7天,切口愈合情况良好,术后6~12个月回访,骨折平均愈合时间98.6±14.8天,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2个月随访为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达到90.00%.结论:对于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精心的护理,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卓春梅;张威;王莹莹;胥长玲;曲凯红;赵晓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胸腰椎骨折经后路内固定术手术配合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经后路内固定术手术配合护理效果观察.方法:接收在我院进行经后路内固定术的胸腰椎骨折的患者42例,对42例患者采取临床护理配合,对临床护理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42例病人的临床手术过程顺利,治疗效果良好,没有相关护理并发症出现.结论:对胸腰椎骨折经后路内固定术手术患者采取护理配合,可以使手术顺利进行,使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边旭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负性情绪及肢体功能障碍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负性情绪及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36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36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8例)和观察组(n=68例),对照组研究对象施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研究对象施以优质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干预,采用SAS量表、SDS量表评价2组研究对象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情况,并采用简化Fugl-Meyer积分法评价2组研究对象护理干预前后肢体功能障碍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SAS量表评分、SDS量表评分、Fugl-Meyer积分比较,统计结果均显示P>0.05.对照组及观察组的SAS量表评分、SDS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Fugl-Meyer积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施以优质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

    作者:王艳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肘前内侧结合Kocher入路双切口1期修复治疗肘关节脱位伴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肘前内侧结合Kocher入路双切口1期修复骨性和韧带结构治疗肘关节脱位伴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4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40例肘关节脱位伴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均在我院应用肘前内侧结合Kocher入路双切口进行了1期修复,对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0例患者都得到为期5~15个月的随访.术后随访结果显示,末次随访患者肘关节屈曲141.2° ±2.4°,伸直受限5.9° ±3.2°.末次随访患者疗效评价为:22例优,18例良,优良率为100%.随访过程中,40例患者中未出现骨感染、再脱位、再骨折现象.患者手术后MEPS评分显著高于手术前,两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肘关节脱位伴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应用肘前内侧结合Kocher入路双切口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使骨折得到满意复位,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葛立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总结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将接诊的80例PMO女性分为观察组,80例无PMO女性分为对照组,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观察组雌二醇(E2)、体积骨密度(BMD)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吸烟史、多次生育、高龄是PMO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合并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患者的PMO发生率高,对绝经女性做好心脑血管疾病防范措施,能有效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生率.

    作者:年继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探究PFNA内固定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运用价值

    目的:对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运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抽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所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9.7%,高于对照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28,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的Harr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2%)低于对照组(40.0%),差异显著(x2=4.326,P<0.05).结论: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予以PFNA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少,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廖德允;姚汉刚;余颖锋;谢文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