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与腹直肌肌力关系临床观察

刘鹏

关键词:偏瘫, 肩关节半脱位, 腹直肌, 肌力
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与腹直肌肌力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8月来我科脑卒中偏瘫病人178例为研究对象,入院3天内明确诊断是否有肩关节半脱位,54例肩关节半脱位病例进入观察组,124非肩关节半脱位诊断病例进入对照组,2组患者均入院3天内测查腹直肌肌力及Fugl-meyer偏瘫运动功能评定(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MBI).结果: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2组FMA,M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腹直肌肌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腹直肌肌力减低.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比较老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经关节镜下2种手术方式治疗的疗效

    目的:对比老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经关节镜下2种手术方式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44例老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2组随访时间均为1年,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4.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11%,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相对于手术前,2组患者手术后的Lysholm评分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组内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对于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老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孙其龙;孙月柏;李成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带锁髓内钉加压钢板用于股骨干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探析

    目的:对股骨干骨折应用带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82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应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2个月骨痂生长情况对比,观察组出现率为90.24%,对照组为68.2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干骨折应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方法治疗,术后患者恢复速度快,并发症少,在临床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王彪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快速康复外科在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治疗效果及FMA评分观察

    目的:探究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与FMA评分.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72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本院2010年6月~2013年5月接受传统方法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72例为对照组,并对2组患者的ADL评分、FMA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予以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ALD评分的对比(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后半年的ALD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且观察组患者ALD评分的提高程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2组患者治疗前FMA评分的对比,(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后半年的FMA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且观察组患者FMA评分的提高程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14%,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09%,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康复时间明显缩短,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安全性较高.

    作者:于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效果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92例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护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FMA、MBI评分.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治疗效果及FMA、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恢复患者关节活动功能,增加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作者:于洪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麻醉中的临床有效性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麻醉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48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方法分组,各有24例.硬膜外麻醉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法,腰硬联合麻醉组则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法.比较2组麻醉总有效率;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时间、利多卡因用量、追加止痛药量;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麻醉总有效率高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时间、利多卡因用量、追加止痛药量低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麻醉中的临床有效性高于硬膜外麻醉,起效快且阻滞快,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作者:郭纪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预后及影响因素探究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预后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2月100例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组.对照组为预后不良组,观察组为预后良好组.比较2组合并脑疝、血肿破入脑室例数;术前格拉斯哥晕迷评分、出血量;患者出血部位.结果:观察组合并脑疝2例(4.00%)、血肿破入脑室2例(4.00%),低于对照组的9例(18.00%)、10例(20.00%),P<0.05;观察组术前格拉斯哥晕迷评分9.01±1.78分,高于对照组5.50±1.77分,出血量45.51±2.61ml,低于对照组59.50±5.57ml,P<0.05;2组患者出血部位分别为大脑皮质、小脑、丘脑、基底节.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预后良好,影响手术治疗预后的因素主要有合并脑疝、血肿破入脑室情况、出血量、术前格拉斯哥晕迷状况.

    作者:于远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脑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与腹直肌肌力关系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与腹直肌肌力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8月来我科脑卒中偏瘫病人178例为研究对象,入院3天内明确诊断是否有肩关节半脱位,54例肩关节半脱位病例进入观察组,124非肩关节半脱位诊断病例进入对照组,2组患者均入院3天内测查腹直肌肌力及Fugl-meyer偏瘫运动功能评定(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MBI).结果: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2组FMA,M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腹直肌肌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腹直肌肌力减低.

    作者:刘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80例孕产妇耻骨联合分离疼痛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80例孕产妇耻骨联合分离疼痛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耻骨联合分离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疼痛护理,对比观察2组患者恢复时间与疼痛评分.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耻骨联合分离孕产妇疼痛护理干预,缩短产后恢复时间,降低疼痛感,促进孕产妇早日康复.

    作者:庄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心理状态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到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80例,采取随机抽签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术前、术中、术后均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心理(SAS)状况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焦虑评分(p>0.05);2组患者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其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显著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可减轻患者的焦虑状态,有利于缓解患者的各种负面的情绪,减少术后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春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小夹板合用通络油膏治疗上肢骨折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进行使用小夹板合用通络油膏治疗上肢骨折.并通过与对照组进行疗效分析,以证明小夹板合用通络油膏在治疗上肢骨折方面的疗效.方法:笔者用小夹板合用通络油膏治疗上肢骨折患者60例,与西医石膏固定治疗上肢骨折患者60例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观察组的显著好转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0%、88.3%,明显高于对照组(23.3%、70%),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2组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也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小夹板合用通络油膏对上肢骨折患者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陈湘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超早期康复护理对80例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与分析超早期康复护理对80例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超早期康复护理),各40例.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2组护理前日常生活能力、偏瘫肢体功能等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2组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偏瘫肢体功能等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等对比差异显著,且组间差异对比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行超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其偏瘫肢体功能,提升临床疗效,且可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慧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小剂量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用于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用于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例)和观察组(n=50例),2组研究对象的麻醉方式及手术方法均一致,手术结束即刻对照组研究对象予以0.02mg/kg芬太尼+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静滴,观察组研究对象予以0.015mg/kg芬太尼+2mg/kg氯胺酮+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静滴,滴速为4.2ml/h.于术后24小时采用SS评分法评价2组研究对象的镇静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2组研究对象的镇痛效果,同时比较术后24小时2组研究对象的不良反应(如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小时,观察组研究对象的VAS评分、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胫腓骨骨折术后采用小剂量芬太尼复合氯胺酮,具有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后外侧入路手术在三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三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86例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三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各43例.其中43例患者采用前入路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3例采用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95.35%、86.0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95%、11.63%,P>0.05.结论:后外侧入路手术对三踝关节骨折治疗效果较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兰昱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总结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将接诊的80例PMO女性分为观察组,80例无PMO女性分为对照组,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观察组雌二醇(E2)、体积骨密度(BMD)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吸烟史、多次生育、高龄是PMO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合并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患者的PMO发生率高,对绝经女性做好心脑血管疾病防范措施,能有效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生率.

    作者:年继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坠积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

    坠积性肺炎是指因长时间的卧床使得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而随重力流向肺底部并淤积于此,此病症的出现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基,极易诱发肺部感染[1].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是坠积性肺炎的高发人群,特别是年老体弱、有长期吸烟史、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肺功能不良者,发病率高,且危险性极大,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2] ,研究证实,患者积极主动配合肺部物理性护理干预,同时加强护理是降低坠积性肺炎发生的关键[3]. 本文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坠积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刘祥霞;刘光军;郑珊珊;杨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效果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效果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92例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护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FMA、MBI评分.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治疗效果及FMA、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恢复患者关节活动功能,增加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作者:陈源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PFNA微创法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并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微创法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于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将该阶段内我院骨外科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PFNA微创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髋关节功能评分、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其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不仅可有效减轻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还可有效促进其髋关节功能恢复,有利于改善其预后.

    作者:周树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胸腰椎骨折经后路内固定术手术配合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经后路内固定术手术配合护理效果观察.方法:接收在我院进行经后路内固定术的胸腰椎骨折的患者42例,对42例患者采取临床护理配合,对临床护理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42例病人的临床手术过程顺利,治疗效果良好,没有相关护理并发症出现.结论:对胸腰椎骨折经后路内固定术手术患者采取护理配合,可以使手术顺利进行,使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边旭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探究优质护理应用于骨科创伤性休克患者护理的临床有效性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应用于骨科创伤性休克患者护理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分组原则,分成2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医患纠纷率、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医患纠纷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总满意度达97.14%,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骨科创伤性休克患者护理过程中,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护理人员能够赢得患者信任,从而科学减少医患纠纷情况,提升其整体护理满意度,可推广.

    作者:罗盛珍;敖立想;罗凤仪;敖咏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骨肽联合红外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骨肽联合红外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6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骨肽治疗,观察组给予骨肽联合红外线治疗,对比分析2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四肢骨折患者骨肽联合红外线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既可减少骨折愈合时间,又可改善术后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兵;杨耿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