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的弥散情况及其对再发骨折的影响

黄良勇;刘海;张兆群;张莹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弥散, 再发骨折
摘要: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后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的弥散情况,探讨骨水泥弥散情况对再发骨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11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8例,女性96例,年龄57~90岁,平均年龄72岁,均为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手术成功的患者.依据术后CT检查结果中显示的骨水泥在骨锥体内弥散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其中对照组(n=57)显示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弥散情况良好,观察组(n=57)显示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弥散不均.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天和终末随访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强化椎体后凸Cobb角.结果:选择的114例研究对象均获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前、术后3天的Cobb角平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终末随访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的Cobb角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前、术后3天的VAS评分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终末随访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再发骨折率分别为5.3%和2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改善功能障碍;骨水泥弥散不佳会影响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治疗效果,也可能成为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俯卧位与侧卧位下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俯卧位与侧卧位下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11月收治的9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俯卧位组与侧卧位组,其中俯卧位手术63例,侧卧位手术34例,均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效果;术前、术后第1天、末次随访采用JOA腰椎评分法评定疗效,并计算改善率.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平均10.5个月);2组患者术后均出现了少量手术并发症,其中以感觉迟钝多,共6例;俯卧位组改善率:优38例、良17例、好转5例、无效3例,优良率87.30%;侧卧位组改善率:优18例、良11例、好转3例、无效2例,优良率85.29%;2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俯卧位与侧卧位下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明确,无明显区别.

    作者:赵国权;陆廷盛;姚书眈;蒲兴魏;陈启鸰;欧阳北平;罗春山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膝关节置换术后综合镇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对比膝关节置换术后综合镇痛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临沂市中医院2013年1月~2017年2月期间,由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而采用TKA手术者63例,其中男24例,女39例.年龄50~70岁,平均60岁.通过观察术后1,2,3,4天膝关节活动度、术后4天内早8:00、中午12:00、下午16:00、晚20:00的vas评分[1]、镇痛药物追加,开始下床活动时间,镇静程度,肌力分级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在开始下床活动时间,镇静程度,肌力分级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镇痛组比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在术后4天关节活动度上高,vas评分低.结论:多模式综合镇痛较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TKA术后镇痛效果更为显著,不良反应率更低,且有较高的患者满意度,并且能促进功能康复,改善膝关节功能,且安全性好,是TKA术后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

    作者:高芹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的康复训练探讨

    通过对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康复训练的研究,阐述康复训练的临床需求;患儿家庭护理知识的认知和需求;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患儿早期康复的重要性;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给予护理干预;并在患儿出院后对家属给予康复训练的科学指导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晶;李春文;张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舒适护理运用于股骨骨折患者护理中对其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分析股骨骨折患者运用舒适护理对其并发症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年8月~2016年8月所收治的70例股骨骨折患者为本研究的对象,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运用舒适护理,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护理,并对比2组患者的满意度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满意度97.14%,显著优于对照组88.57%,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股骨骨折患者通过舒适护理进行干预,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且有效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此护理方式值得广泛运用和推广.

    作者:楚妍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Klippel-Feil综合征创伤后被误认为颈部血肿1例病例报道

    Klippel-Feil综合征是一组以颈椎形成及分节障碍为特征的先天性畸形,又称短颈畸形. 其临床一大特点是患者颈部短,该病在临床上少见,尤其是在创伤后查体往往容易发现患者颈部异常,很容易将其误认为是颈部血肿. 现将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016 年8 月所收治的1 例创伤后被误认为颈部血肿的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何荣富;王洪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内固定手术治疗严重踝关节骨折脱位的体位、手术入路及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内固定手术治疗严重踝关节骨折脱位的体位、手术入路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1例严重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信息进行记录,术后观察患者骨性愈合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和手术后分别对61例患者进行踝关节功能Baird-Jackson评分,对比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术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6个月的随访,分析远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手术为97±15分钟,平均出血量为149±34mL,平均愈合时间为11.2±1.1周,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内踝切口部分皮肤坏死现象,经处理均痊愈,手术后本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Baird-Jackson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前(P<0.05),本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结论:严重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较少,总有效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齐兵;刘桂凌;郭跃生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非手术治疗中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186例体会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中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0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闭合性粉碎性骨折中老年患者186例,均采用非手术疗法,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随访2年,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35.5%,大部分患者骨折对位情况良好.结论:对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采用非手术疗法效果显著,并能避免手术引起的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善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老年性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治疗老年性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22例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采取手法复位高分子石膏固定保守治疗,观察组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所有患者都能够佩带腰围离床进行简单活动,其自身椎体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在半年~1年随访期内,患者没有出现不适症状,没有发生不良反应,并且经X射线检查患者病椎恢复的高度没有出现明显变化.在治疗后,观察组在疼痛程度、疼痛改善及功能改善方面对比对照组均具有显著优势,各项指标结果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应用于治疗老年性腰椎压缩性骨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进一步稳定患者椎体,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因此建议推广至临床.

    作者:钱栋;朱红胜;胡红心;屈睿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术后便秘及生存质量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术后便秘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7年1月于我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76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有患者38例,对照组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便秘与生存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腹胀程度、每分钟肠鸣音、首次排便时间以及生存质量评分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股骨粗隆骨折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便秘与生存质量有积极影响,可显著减少术后便秘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沙文瑞;田茹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中医护理干预在预防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预防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以中医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中施以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DVT的发生,并能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

    作者:林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CT与MRI影像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CT与MRI影像学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120例进行研究,入选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均接受CT与MRI诊断,回顾性分析他们的资料,比较2种诊断结果.结果:MRI诊断以髓核异位与病变髓核低信号为主,符合率高达96.67%,CT诊断以髓核异位、边缘模糊、突出等为主,符合率为90.00%,二者比较并无差异(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CT与MRI诊断均有不错的符合率,但MRI符合率更高,若有效结合二者诊断可提高符合率.

    作者:王玉丽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分析急性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经侧前方入路及后方入路的切开复位内固定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急性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经侧前方入路及后方入路的切开复位内固定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16年3月期间诊治的90例急性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诊断情况实施切开减压复位内固定治疗,依据患者手术入路方式差异性分组观察,其中侧前方入路组45例,后方入路组45例,观察2组相关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和切口愈合率;追踪随访记录患者术后3个月、1年椎节后突角度(Cobb's角)改善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均开展针对性切开减压内固定处理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侧前方入路组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出血均显著高于后方入路组,2组对比统计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侧前方入路组患者切口愈合率显著优于后方入路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Cobb's角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性明显;2组患者在手术治疗3个月,Cobb's角恢复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当患者持续1年观察发现,后方入路组患者Cobb's角出现一定程度的丢失,矫正Cobb's角与侧前方入路组有着明显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治疗中,无论是侧前方入路或后方入路的切开复位内固定,在短期预后效果确切,其中后方入路操作简便,耗时短、出血量低,适合简单骨折患者,但远期疗效方面侧前方入路方式更具优势,改善患者手术脊柱矫正角度.

    作者:陆永春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2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假体脱落情况以及其他并发症情况,并对2种置换术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总有效率为96.67%,半髋关节置换术总有效率为70%,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相较半髋关节置换术更好,并发症也更少,但临床治疗时,主治医师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

    作者:冯斌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早期显微外科修复联合延期骨延长技术在GustiloⅢc型开放性骨折中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联合延期骨延长技术重建肢体长度在GustiloⅢc型开放性骨折中的疗效,为提高该类创伤救治的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3年9月~2015年8月收治获得随访的GustiloⅢc型开放性骨折患者9例.患者入院后,全身情况稳定后,行彻底清创,对有条件保肢患者,1期均进行骨折端缩短以缩小创面及降低骨感染的发生率,用简单外固定支架妥善固定骨折,1期修复合并的主干血管损伤,并在条件许可下尽可能修复肌腱及神经的损伤.结果:本组9例患者,7例保全肢体,终创面及骨折愈合,保肢外形和功能患者基本满意;2例延期截肢,其中1例胫骨骨折患者中途中止治疗,到外院行截肢手术.结论:早期显微外科修复联合延期骨延长技术在GustiloⅢc型开放性骨折的治疗中显著的疗效,不仅可挽救肢体,保留长度,大限度保留肢体的功能,而且可以降低骨髓炎的发生.

    作者:梁波;陈劲;陈广谋;钟华;肖刚;阮国强;马肃霜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长骨骨干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AO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长骨骨干骨折的注意事项及疗效.方法:收集从2006年10月~2016年10月采用AO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骨干骨折249例,其中男198例,女51例;年龄3~14岁,平均8.4岁.对204例采用闭合复位,45例术中做小切口复位.167例术后未行石膏固定,82例术后行石膏固定,术后摄片随访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本组病例全部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8.8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6~18周,平均7周,术后9例皮肤激惹症状,5例下肢较健侧短缩约1cm,2例患者下肢轻度外旋畸形<10°,4例前臂旋转功能轻度受限<10°,4例弹性髓内钉取出较困难.结论:AO弹性髓内钉是治疗小儿长骨骨折的有效方法,注意操作方法,微创、恢复快、可以早期恢复不负重功能锻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汤志辉;欧阳国新;许景红;毛成鹏;李铭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目的:进行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224例骨科术后患者进行研究,依据住院时间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护理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护理干预,进行2组患者护理效果的对比.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科手术患者中开展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患者满意率的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孙晓晔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对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轻量型补片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目的:分析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轻量型补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接收开展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行轻量型补片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设为观察组,并将同时期接收,开展传统补片治疗的9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种的治疗效果.结果:经不同治疗发现,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8.4±10.4分钟,与对照组40.2±11.3分钟相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7.02±1.67天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15.5±2.34天,P<0.05;而观察组皮肤感觉异常并发症发生率为15%,与对照组皮肤感觉异常并发症发生率16.7%比较,无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但观察组18.8%局部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61.1%的局部疼痛发生率,P<0.05.结论: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采取轻量型补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

    作者:曾少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老年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老年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2组,30例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完全负重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6.66%(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完全负重下地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屈伸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6%,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在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治疗中选择关节镜下微创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对患者损伤较小,可缩短患者康复时间,降低患者疼痛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颂阳;杨中萌;叶永恒;陈少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针灸配合手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7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6例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36例患者实施针灸配合手法治疗,并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症状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的80.56%(x2=5.0625,P<0.05),存在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前头痛、视物模糊、颈痛症状评分的对比(P>0.05),不存在差异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头痛、视物模糊、颈痛症状评分均有一定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的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存在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针灸配合手法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痛苦明显减轻,使其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促使其治愈率进一步提高.

    作者:姜宇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

    目的:探索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护理手段.方法:观察组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照组用单纯西医护理,经护理后观察效果.结果:观察组25例护理治疗有效率92.00%,对照组24例治疗有效率83.33%,观察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较西医护理有效率高,提高了患者疗效.

    作者:杨孝丽;杨海江;柴亚鹏;韩晓强 刊期: 2017年第20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