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生素缓释系统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研究进展

周烈超

关键词:抗生素, 缓释系统, 系统治疗, 慢性骨髓炎, 急性骨髓炎, 综述, 治疗效果, 治疗方法, 症状, 研究成果, 感染部位, 持续时间, 建筑物, 坠落, 治愈, 占领, 应用, 药效, 位置, 土地
摘要: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的越来越发达,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占领者土地,但是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由于车祸或者高空坠落而导致的重大伤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金属置入等方式很容易导致诱发慢性骨髓炎,本文就对抗生素缓释系统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慢性骨髓炎,是急性骨髓炎的一种延续症状,该类病症的症状只局限于局部位置,同时非常难治愈,病情持续时间甚至长达十几年[1]。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的目的是将创口彻底清除,然后在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使用滴注抗生素治疗,到达感染部位的药效非常少因此治疗效果根本不明显,近年来抗生素缓释系统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研究成果喜人,本文就对抗生素缓释系统的应用进行综述。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究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病患78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静脉滴注胺碘酮进行治疗,并在其用药之前,用药过程中,使用药物之后进行优质护理,并对其恢复情况进行全面观察。结果:在对病患进行有效治疗和精心护理之后,在78例病患中,有70例恢复为窦性心律,只有1例病患因自身体质原因,用药后效果不显著,另外,我院在此期间还对病患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了全面观察,在使用药物之后,发生静脉炎病患例数为12例,血压发生下降者6例,心律失常反复发作者3例,上述症状当病患停用药物之后自行消失。结论:对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病患推广治疗加护理方式,能够为更多的病患提供福音。

    作者:乔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髋关节置换术中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的价值对照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髋关节置换术中实施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处理的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接诊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2组,各60例,全麻组术中予以全麻处理,而联合组术中予以腰硬联合麻醉处理。观察记录2组患者术前(T0)、术中(T1)、术后(T2)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用药量、起效时间、麻醉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比分析。结果:联合组用药量、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全麻组(P<0.05),而麻醉有效率则显著高于全麻组(P<0.05);2组T0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T1与T2时联合组均显著低于全麻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中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处理麻醉用药量更少,而起效时间更快,而且不良反应少,对心率、血压的影响更小,安全性更高,值得借鉴。

    作者:刘海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在儿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在儿科优质护理中的疗效,以为儿科支气管肺炎护理提供有效参考。方法:以我院2012年7月~2013年9月收治的80例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0%,2组对比差异显著,(x2=9.3017,P<0.05)。结论: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运用在儿科优质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及患儿的生存质量。

    作者:付灵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鼻窦炎的方法。方法: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联合治疗。结果:通过西医治疗后加用中药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加用中药后,鼻窦炎患者疗效有了显著的提高。

    作者:于洋;印明娜;辛玉芬;曲灵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锁定钢板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住院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 DHS)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的手术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P<0.05)。结论:锁定钢板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尚荣;林清莲;陈红;高秀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跟骨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12月~2012年12月对56例,73足跟骨骨折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讨论总结。结果:其中53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骨折均愈合,无感染,按Marryland评分评价,优33足,良29足,可6足,差2足,优良率88.57%。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吴迪;赵殿鹏;高巍;赵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微创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微创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21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予以微创DHS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FMA、ADL评分及生活质量,并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患者FMA、ADL评分均明显改善,手术前后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后本组患者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活力及社会功能等各项生活质量均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本组217例患者出现4例肢体短缩、8例内固定断裂及7例髋关节内翻,并发症发生率8.76%,提示微创DHS内固定具良好安全性。结论:微创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并改善其预后。

    作者:常敬忠;吴国兰;朱雄;杨荣华;安勇;谭庆强;王平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9月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例接受社区规范化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门诊收治的2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社区规范化管理,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比较2组患者管理前及管理后1年高血压控制情况及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社区管理前,2组患者血压情况无统计学意义( P>0.05)。社区管理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为139.4±12.5 mmHg、舒张压94.7±10.3mmHg,对照组患者收缩压为146.1±10.7 mmHg、舒张压102.4±11.3 mmHg。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情况较管理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血压情况较管理前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脑卒中4例,冠心病3例,眼底病变3例,肾功能不全1例;对照组发生脑卒中53例,冠心病41例,眼底病变44例,肾功能不全32例。观察组患者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并发症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继续探讨和关注。

    作者:解鸿鹏;王丽丽;苏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ICU气管切开患者肺内感染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探讨综合护理干预预防气管切开患者肺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各61例,对照组行气管切开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8%( 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P<0.05)。结论:针对气管切开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肺内感染的发生,促进呼吸功能的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慧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心理干预对膀胱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及自我效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膀胱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102例行膀胱全切除术治疗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比较2组心理状态与自我效能感、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自我效能感总优良率94.12%,高于对照组的80.40%,并发症总发生率23.5%,显著高于观察组7.8%,差异均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膀胱癌患者有积极影响,可以改善其心理状态且增强自我效能感,值得积极推广。

    作者:孙黎鹂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的观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的方法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00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使用常规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临床护理干预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先兆子痫率、子痫率、产后出血率、胎盘早剥率、早产率以及胎儿的Apgar评分。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先兆子痫率、子痫率、产后出血率、胎盘早剥率、早产率以及胎儿的Apga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通过使用临床护理干预的护理方式能够显著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并提升胎儿的Apgar评分,对于患者的正常分娩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琼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性脑梗死患者70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服务,观察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分情况、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分情况和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患者显效19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573%,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在护理之前,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情况和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经过护理后,虽然2组患者的相关评分情况均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改善的幅度更加明显,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在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方面和治疗的总有效率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这一方式不仅能够将治疗的效果发挥至佳,还能够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情况和日常生活的能力,具有极强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罗玉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3月~2015年2月期间在大庆市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88例高龄产妇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4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助产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的分娩结局。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阴道助产率和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量比较观察组也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产褥感染发生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助产护理减少各种分娩问题的出现,降低分娩难度,促进高龄产妇顺利分娩,提高分娩的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张红梅;张丽莎;吕丹丹;范宏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对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52例帕金森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神经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护理周期为2周,采用简化Fugl-Meger运动功能评分法、Barthel 指数评分法、生活质量量表( GQOLI)评价干预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 t检验;同组护理干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2周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Fugl-Meger 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GQOLI评分分别为58.21±14.24分、64.27±15.36分、89.17±12.31分;对照组分别为49.12±13.79分、45.21±14.12分、80.42±12.46分;2组比较,干预后观察组Fugl-Meger 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GQOL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在帕金森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范秋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基于不孕不育女性予以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对于不孕不育女性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在我院实施住院治疗的不孕不育女性患者,患者的数量为50例。按照在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常规组以及宫腔镜组。常规组患者通过一般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宫腔镜组患者使用宫腔镜下的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的方法实施治疗。结果:宫腔镜组患者的输卵管的通常情况明显的高于常规组患者的输卵管畅通的情况,在此过程中的差异为显著性的差异。结论:目前在临床对于不孕不育女性患者在临床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对于患者使用宫腔镜下的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的方法能够显著的提升患者的输卵管畅通情况,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谷凤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把5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16例,基本满意10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92.86%,对照组满意10例,基本满意10例,不满意8例,护理满意度77.0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后,患者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提高了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经皮椎间盘摘除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臭氧注射与经皮椎间盘摘除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行臭氧注射治疗,观察组行臭氧注射与经皮椎间盘摘除联合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55%,比对照组60.00%高,观察组的总体健康评分78.58±11.89分,比对照组63.37±10.01分高,且并发症的总发生率3.64%,比对照组20%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臭氧注射与经皮椎间盘摘除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

    作者:张冠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老年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3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老年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表现。方法:选取于我院2014年7月~2015年2月住院治疗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老年患者3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15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进行手术治疗,2组患者在接受各自治疗方法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15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之后,良好率为46.67%;对照组患者良好率为6.67%。观察组患者治疗良好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病死率较高,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予以科学、合理的手术治疗,其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

    作者:李永生;郑伟武;陈斌;田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应用

    目的:分析在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使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进行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患者的数量为100例。按照护理手段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的数量均为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施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PDCA循环护理的方法实施护理。结果:通过护理完成后,观察组患者在临床上的护理指标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指标评分,差异为显著性的差异,因此在临床上有着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通过对于患者使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的方法能够显著的提升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护理效果,因此在临床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王菁慧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探析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意义

    子宫肌瘤是子宫良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多见的一种。临床中通常又将子宫肌瘤称作子宫纤维瘤、平滑肌瘤。对病人进行常规的妇科检查发现子宫肌瘤病人常常会出现子宫表面不光滑、增大质硬等症状。因此,临床诊断中应该引起重视,对子宫肌瘤进行诊断并不是只靠临床经验就可以对其进行确定,通常都需配合B 超才能得到明确的诊断结果。本文笔者通过对B超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发现B超能够提升子宫肌瘤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赵瑞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