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年资护士管理中实施护理管理的方法及可行性研究

陶风英

关键词:高年资护士, 护理管理, 管理方法, 可行性
摘要:目的:探讨高年资护士管理中实施护理管理的方法以及可行性。方法:通过对管理方法的实施,明确高年资护理管理岗位职责。且在护理过程中的相关工作中,比如:查房、护理等,采用人性化管理方式,以便更加合理的安排其护理工作。结果:高年资护士护理过程中对专业进行拓展,不但能体现护士护理专业的相关价值,还能在某种程度上充分保证护理质量。结论:高年资护士管理中实施的护理管理方法的运用,体现了护理价值和专业度,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开胸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开胸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开胸术后并留置引流管的98例患者分成2组,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胸腔引流管的留置时间。结果:干预组的留置时间为74.5±8.9小时,对照组的留置时间为95.7±10.8小时,干预组的留置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血气胸术后胸腔引流管的留置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崔晶;张统水;于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刊首语--浅谈伤残医学

    伤残绝非是受伤造成的残,它的内涵很深,不能从字面解释,需不断学习,逐渐加深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伤残的预防与康复治疗。我国自“残疾人保障法”颁布以后,对伤残、残疾的预防、康复治疗人才的培养、康复医疗机构的设置等都有明确规定。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伤残的预防与康复”一书中的有关内容,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并结合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就伤残医学的几个问题简要报导如下。

    作者: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患者康复的影响与分析

    目的:探讨观察剖宫产患者运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0例剖宫产产妇及早进行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观察对剖宫产患者护理干预,有效防止了术后并发症。结论:通过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大大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产妇和胎儿的安全,缩短产妇术后恢复时间,促进了产后康复。

    作者:郭鑫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儿科门诊输液流程管理及静脉留置针在儿童门诊输液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儿科门诊输液流程管理及静脉留置针在儿童门诊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方法:资料随机选择2013年7月~2013年12月儿科门诊行静脉输液的患儿350例,作为对照组,行常规输液管理;于2014年1月~2014年6月随机选择医院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患儿350例,作为研究组,推行门诊输液流程管理及静脉留置针应用;重点对2组门诊输液管理的效果及静脉留置针在儿童门诊输液治疗中的应用作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流程等待耗时、输液等待耗时、输液的满意度以及静脉输液脱管、堵管、脱管出血、静脉炎等不安全因素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门诊输液治疗中推广儿科门诊输液流程管理及静脉留置针应用,可缩短患儿的输液等待时间、提高输液满意度、减少静脉输注缺陷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关景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饮食护理应用于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其营养状况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应用于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行血液透析的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25例。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饮食护理,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相关生理指标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的空腹血糖、尿素氮、肌酐、血红蛋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饮食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的每天每公斤体质量摄入的平均蛋白质为以及平均热能为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每天每公斤体质量摄入的平均蛋白质为以及平均热能摄入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予以饮食干预和营养指导是有必要的。

    作者:张萍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围术期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病人胃转流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胃转流术围术期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科2010年1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4例2型糖尿病拟行胃转流术的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均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42例患者另采取围手术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焦虑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自我管理合格率、空腹及餐后血糖值。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值为(5.31mmol/L ±0.74mmol/L),较对照组(6.54mmol/L ±0.49mmol/L)明显较低(P<0.05),餐后2小时血糖值(9.14mmol/L±2.97mmol/L)vs(11.10mmol/L±0.84mmol/L),观察组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焦虑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度、自我管理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值,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降低并发症,提高自我管理合格率,并能够得到患者的认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齐书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前瞻性护理在急腹症分诊中的价值应用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在急腹症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92例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6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分诊,观察组采取前瞻性护理分诊。比较2组分诊准确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分诊正确率、急救成功率(93.15%、90.41%)、患者对护理人员沟通能力、心理指导、护理技术操作熟练程度、巡视及态度评分(97.32±8.45、95.24±8.10、96.42±7.34、94.15±8.57、97.26±8.3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3.42%)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急腹症分诊中应用前瞻性护理,可提高分诊正确率及急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钟楚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人工流产与药物流产的比较

    目的:观察和比较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用于终止早期妊娠的疼痛情况、阴道出血情况和流产成功率。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7月在我院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220例,分为人工流产组和药物流产组,术后对孕妇的流产成功率、阴道出血时间和出血量、疼痛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2种流产方式的利弊。结果:人工流产组在流产成功率、阴道出血时间和出血量2个方面情况明显优于药物流产组,药物流产组的疼痛程度较人工流产组轻,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两种终止妊娠手术的方法各有利弊,在临床中应根据孕妇实际情况慎重选择。

    作者:樊爱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循证护理在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78例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行循证护理,对2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2组护理后神经症状评分、神经缺陷评分、腓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孟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内科保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6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措施。结果:通过内科治疗63例患者中58例成功止血,5例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内科保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吴怀秀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罗哌卡因在经腹胆囊切除术硬膜麻醉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在经腹胆囊切除术硬膜麻醉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行经腹胆囊切除术硬膜麻醉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给予利多卡因和丁卡因混合诱导,观察组35例给予罗哌卡因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在呼吸、心率、脉搏氧饱和度、腹肌松弛、感觉神经阻滞节段数以及手术满意程度等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临床诱导30分钟和40分钟时,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低于基础值,对照组临床诱导15分钟、20分钟和30分钟时,舒张压和收缩压明显低于基础值,且对照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明显低于观察组,2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在经腹胆囊切除术硬膜麻醉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对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疾病的外科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疾病的外科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常规外科感染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症状彻底消失时间和临床外科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疾病治疗期间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疾病的外科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吴少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探讨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的影响

    目的:对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在产后妇女盆底功能恢复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选自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所收治的产妇150例,按随机表法将其分成3组,即甲组、乙组以及丙组,分别对其予以产后45天、产后60天以及产后90天的康复护理,然后对3组产后妇女的盆底功能情况加以观察与比较。结果:甲组盆底压力情况明显优于乙组、丙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产后妇女的阴道横断面肌力、盆底肌纤维肌电压以及盆底肌纤维疲劳指数等均明显优于乙组、丙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产后妇女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另外2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妇女而言,在产后45天开始进行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其盆底功能,降低尿失禁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楚玉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的作用探究

    目的:分析在老年性高血压中实施健康教育护理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门诊收治的5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进行临床研究。将其按就诊先后顺序均分作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的护理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系统性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后,对照观察2组病患的健康知识掌握率、血压下降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率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的血压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其血压,提高其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其配合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宋劭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硫酸镁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吲达帕胺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实验组联合吲达帕胺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95%治疗效果较好,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指标分别为113±7mmHg、75±5mmHg,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率为37.5%,低于对照组60%( P<0.05)。结论:高血压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硫酸镁联合吲达帕胺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霆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关节外固定架在高能量Pilo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关节外固定架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9例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4例,术前给予2组患者X线片检查,常规CT检查,开放性骨折患者应用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对照组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法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关节外固定支架。术后给予功能锻炼。结果:2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有限内固定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关节外固定架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马利阁;尹万乐;崔玉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无环鸟苷双途径给药联合IL-2治疗HSK

    目的:研究无环鸟苷( ACV )双途径给药联合白细胞介素Ⅱ( IL-2)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HSK )的疗效及降低复发的作用。方法:将确诊的 HSK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35例在无环鸟苷双途径给药的同时联合 IL-2全身应用。对照组30例用无环鸟苷滴眼剂点眼治疗,治愈后随访2年。结果:治疗组病程较对照组缩短( P<0.01),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的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5)。结论:临床应用ACV双途径给药联合IL~2治疗HSK疗效明显,可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

    作者:苏剑;冯战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分析CT与MRI对脊柱外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T与MRI应用于诊断脊柱外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2014年6月接受检查的脊柱外伤患者90例,对其行CT与MRI 2种检查方式,对比其临床诊断效果。结果:2种检查方式均能检查出损伤脊柱的脊髓、韧带、神经根、椎间盘和软组织受损情况、椎弓和椎体骨折情况、脊柱曲度与容积改变情况以及碎骨片位移情况等,但是在特殊部位CT效果更优,而在常规诊断上MRI效果更好,对损伤的诊断范围更宽广。 CT检查方式对脊髓损伤的检出率为25.56%,韧带损伤的检出率为10.0%;MRI对脊髓损伤检出率为57.78%,韧带损伤患者检出率为94.44%。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CT与MRI检查方式各有其优劣,可将二者结合使用,以提高临床诊断率。

    作者:郭奎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

    目的:浅谈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93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对93例骨盆骨折患者的系统治疗后93例患者全部满意出院,且预后状况良好。结论:通过对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治疗后,显著提高了患者的康复几率和生活质量,并积极预防并发症。

    作者:王联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护理干预评价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实施微创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术前术后实施的精心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恢复效果。结果:所有行微创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过本医院的细心护理干预,术后并发症率为14%,死亡率为0,患者的满意度比较高。结论:微创清除术是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效的方法,术前和术后护理干预非常关键,不仅降低了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林莎莎;张紫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