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鑫
目的:从肿瘤根治原则探讨微创治疗消化道肿瘤类型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5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的开腹手术根除术,观察组采取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用时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良恶性消化道肿瘤有确切的效果,安全性好,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作者:李全营;秦长江;郭国校;孙嵩洛;杜冰豫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晚期乳腺癌应用表阿霉素及环磷酰胺与多西紫杉醇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肿瘤科治疗的60例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资料,都采用表阿霉素及环磷酰胺与多西紫杉醇联合治疗的方法,连续2个疗程后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毒副反应、临床受益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中,完全缓解( CR)13例,部分缓解(PR)28例,稳定(SD)11例,进展(PD)8例,有效率为86.67%;主要的毒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脱发,但均可耐受;治疗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疼痛减轻,止痛药物应用减少,KS评分上升等改善情况。结论:晚期乳腺癌应用表阿霉素及环磷酰胺与多西紫杉醇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作为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
作者:关欣;孙红梅;王桂英;韩宇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脉冲电磁场治疗髌骨延迟愈合疗效。方法:对1例体外冲击波联合脉冲电磁场治疗髌骨延迟愈合疗效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体外冲击波联合脉冲电磁场治疗髌骨延迟愈合疗效显著。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脉冲电磁场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方法与采用单一方法治疗相比,可能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范永春;谢瑞红;李雪红;李伟;闫冬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对应用依达拉奉对患有脑栓塞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脑栓塞疾病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常规脑栓塞治疗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脑神经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用药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脑栓塞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依达拉奉对患有脑栓塞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潘晓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全切患者术后舒适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腹腔镜下胆囊全切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其中按照患者护理要求,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50例,采用术中舒服护理,比较2组患者手术用时、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同时对2组患者的心理、生理因素进行评分。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p值均>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心理、生理评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62%,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2%,实验组患者对舒适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全切除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采用舒适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极大地降低医患矛盾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对胸外伤的急救效果和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改善急救护理措施,减少胸外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使临床治愈率有所提高。方法:以2012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80例重症胸外伤患者为例,通过对这80例患者实施有效的急救,并在急救后对患者实施程序化急救护理,观察患者预后情况,减少患者痛苦,加快患者康复速度。结果:患者全部采用程序化急救护理,对80例胸外伤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治愈患者68例,好转11例,因抢救无效死亡1例,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在临床护理中,程序化急救护理的技术成熟,采用该方法能够准确地对伤者病情进行判断,及早发现病情变化、维持呼吸功能、有效组织抢救,使胸部外伤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减少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及死亡率,使临床治愈率有所提高,完善急救措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周银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分析个体化护理在血液透析诱导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1日~2014年1月30日期间我院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临床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个体化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干预结果,并统计患者的的临床满意度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患者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70.00%),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高于对照组(33.33%),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个体化护理在血液透析诱导中的效果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透析护理中可考虑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张艳;杨蕊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心理调节技能训练在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的状况以及对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从2012年1月至今在我院进行抗精神病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60例。实验组在正常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并对患者实施心理调节技能训练,对照组只进行正常抗精神病药物治疗。9个月之后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依从性。结果:心理调节技能训练之前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患者PANSS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2,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以及9个月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0,P<0.05;x2=6.86,P<0.05;x2=6.76,P<0.05),患者临床疗效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4,P<0.05),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x2=7.98,P<0.05)。结论:心理调节技能训练联合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时,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疗效,还对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有了显著提高。
作者:张德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黛力新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4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均47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口服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在降糖治疗基础上加用谷维素片治疗;治疗组在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黛力新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HAMD评分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HAMD、HbA1C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HAMD、HbA1C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黛力新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李晓红;王学军;吕晓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产生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腔隙狭窄引起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心肌出现暂时性缺血、缺氧,继而心前区出现疼痛感的一系列综合征。心绞痛具有前胸压榨性阵痛并伴有其他症状的特点,疼痛部位主要集中于胸骨后部,辐射区可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病在患者情绪激动或劳动时,持续时间大约几分钟,可通过休息或者服用硝酸酯制剂缓解或消失。常见诱因有劳累、饱食、受寒、情绪激动、机体循环衰竭等,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现今的治疗药物主要有硝酸酯类、钙通道拮抗剂、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等,但这些药物会对患者的已经衰弱的心脏造成进一步的损伤,有较大的副作用。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有效又无副作用的药物来缓解心肌缺血。
作者:郑效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输卵管结核超声造影表现,探讨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经腹腔镜证实的输卵管结核的超声造影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共分为4种类型,I型:病灶局部的周边环状增强,病灶内部无增强,整体显示呈腊肠样,共14例患者为I型,占35%。Ⅱ型:病灶的周边呈环状增强,内部呈分隔样增强信号,共12例,占30%。Ⅲ型:病灶局部呈不均匀增强,内部不规则无增强,共12例,占30%。Ⅳ型:病灶局部不均匀增强,内部呈现结节样增强,共2例,占5%。结论:超声造影能客观地反映输卵管结核病灶的增强情况,为输卵管结核的诊断提供客观的依据。
作者:郑章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慢性腹泻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科室就诊的慢性腹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慢性腹泻的常见病因有:非特异性炎症、功能性腹泻、胃肠手术后腹泻及细菌性痢疾、肠结核、肿瘤、寄生虫病等。临床特点各异。结论:慢性腹泻发病机理不同,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在治疗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和理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作者:张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干化学法检测抗凝血浆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差异,探讨急诊生化检验应用干化学法检测肝素抗凝血浆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全自动干化学生化分析仪分别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急诊科进行治疗的98例患者的肝素抗凝血浆及常规血清标本的23项常规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对2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98例标本都顺利完成检验,23项生化指标中有DBIL ,ALT ,TP ,ALB ,CHOL,TG,ALP LDH等13项指标的结果存在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其余AST, TBIL,GLU,CREA,CK,CHE,LDLC,BUN,NA,CL等10项指标无明显差异( 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13项有差异的指标进行临床可接受判断,其中DBIL,ALT,K等3项的检测结果临床一致性较差,其余项目为临床可接受。结论:干化学法检测肝素抗凝血浆进行生化检测时,分离血浆较快,检测结果与常规检查存在差异,但大部分在临床可接受范围,更适合急诊患者需求,但对于ADBIL,ALT,K等3项干化学检测时可重新建立血浆参考范围。
作者:马冬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前颞叶切除术治疗顽固性颞叶癫痫方法效果。方法:选取36例颞叶癫痫患者颞叶癫痫的外科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满意10例(27.8%),明显改善16例(44.4%),良好5例(13.9%),改善2例(5.5%),无改善3例,手术总有效率91.6%,无效率为8.4%。结论:前颞叶切除术治疗顽固性颞叶癫痫效果良好,一般不引起严重神经功能损害,对因长期癫痫发作造成的脑功能障碍,术后也可得到显著的改善,因此,颞叶癫痫预后良好。
作者:赵秀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究中医饮食的调护对糖尿病的作用,并对糖尿病患者采用中医饮食调护的方法和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采取辩证施食及饮食护理的方法。结果:糖尿病是一种与饮食密切相关的疾病,糖尿病的中医饮食调护通过辩证施食、辨体质施食,遵循糖尿病患者营养摄入原则,选用适宜的食材进行调护,更符合中国人的体质和饮食习惯。对中医饮食护理效果有影响的因素包括患者的依从性;文化程度;认识程度;医护人员的知识状况。结论:中医的饮食调护在改善糖尿病患者症状和饮食治疗护理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临床上,应该增加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和个性化的辨证施膳宣传指导和教育,此外,还需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以便能够提高糖尿病在中医饮食护理上的质量。
作者:袁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的治疗。方法:对3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药物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显效1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结论:急性发作期积极控制感染为主,合理选用抗生素,解痉平喘、祛痰、止咳。平缓后应增加机体免疫力,预防急性发作,防止病情发展。
作者:门新合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药物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08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35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药物治疗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按不同病情分别采用相对的药物治疗,35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中34例患者均病情好转出院,1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康复出院。药物治疗有效率97.14%。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患病年龄不同,病发的症状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充分了解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将有助于诊断和治疗。选择药物治疗重症肌无力是重要的手段。
作者:徐玉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观察剖宫产患者运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0例剖宫产产妇及早进行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观察对剖宫产患者护理干预,有效防止了术后并发症。结论:通过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大大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产妇和胎儿的安全,缩短产妇术后恢复时间,促进了产后康复。
作者:郭鑫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电击伤患者的观察与抢救。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电击伤患者10例抢救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抢救30分钟内恢复自主呼吸8例,80分钟恢复自主呼吸1例,死亡1例。结论:对电击伤患者的抢救必须分秒必争,诊断与抢救应同时进行。治疗原则为脱离电源,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等紧急抢救,以及创面处理。
作者:王建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比较经膈肌裂孔与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食管癌切除术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68例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34例,观察组采取经膈肌裂孔食管癌切除术,对照组采取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对2组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比较2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2组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10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都完成随访,其中观察组的复发率为14.71%,对照组的复发率11.76%,2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膈肌裂孔食管癌切除术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短期复发率低,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统水;魏建博;冯建华;王全成;刘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