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欣;孙红梅;王桂英;韩宇鹏
目的:对两种TLIF手术方法治疗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对90例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A组(45例)患者的治疗用Wiltse入路的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进行治疗,并合用椎管潜行减压术,B组(45例)用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并合用椎管潜行减压术。记录并分析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VAS及JOA评分、影像学评价。结果:A组术中的出血量和术后的引流量都比 B组少(P<0.05),AB 2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各阶段,VAS及JOA评分都比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1周2组间腰痛VAS评分及 JOA评分差异明显(P<0.05)。影像学评价2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Wiltse组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少,术后的腰腿疼痛恢复快,远期随访评分2组无显著差异。改良TLIF相较于常规TLIF更利于术后腰椎生物力学的恢复。
作者:王金辉;吕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究中医饮食的调护对糖尿病的作用,并对糖尿病患者采用中医饮食调护的方法和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采取辩证施食及饮食护理的方法。结果:糖尿病是一种与饮食密切相关的疾病,糖尿病的中医饮食调护通过辩证施食、辨体质施食,遵循糖尿病患者营养摄入原则,选用适宜的食材进行调护,更符合中国人的体质和饮食习惯。对中医饮食护理效果有影响的因素包括患者的依从性;文化程度;认识程度;医护人员的知识状况。结论:中医的饮食调护在改善糖尿病患者症状和饮食治疗护理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临床上,应该增加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和个性化的辨证施膳宣传指导和教育,此外,还需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以便能够提高糖尿病在中医饮食护理上的质量。
作者:袁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通过积极的抢救和全方位精心的护理,43例患者中抢救成功40例,3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实施规范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
作者:马咏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介入疗法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产后出血非手术治疗无效患者实施介入疗法即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出血。结果:18例产后出血患者中成功止血15例,失败3例,行子宫切除术。结论:介入疗法治疗产后出血具有止血快、创伤小、保留子宫及生育能力等特点,可作为治疗产后出血的首选方法。
作者:宋桂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在高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分析并总结我院在2012年3月~2013年10月期间治疗的7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的高危因素,并将其平均分为2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康宣教,经过一段时间后,比较2组患者对高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疾病的了解情况及钙的补充情况等,并评价2组患者对相应护理方法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经健康宣教后对高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疾病的了解情况及钙补充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对健康宣教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宣教在高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可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良好的生活方式、及时补充钙可降低此类疾病的发生。
作者:时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脑内科临床上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给予功能锻炼的临床疗效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方法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临床上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入功能锻炼干预,分析和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结果:经过临床护理,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较好的改善,其中对照组患者痊愈9例,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76.00%(38/50);观察组患者痊愈16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5例,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0.00%(45/50)。2组数据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为68.7±3.8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为79.7±3.5分,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脑内科临床上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给予功能锻炼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患者的肢体肌力恢复显著较对照组好,从而有效改善和提高了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孙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开胸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开胸术后并留置引流管的98例患者分成2组,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胸腔引流管的留置时间。结果:干预组的留置时间为74.5±8.9小时,对照组的留置时间为95.7±10.8小时,干预组的留置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血气胸术后胸腔引流管的留置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崔晶;张统水;于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比较经膈肌裂孔与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食管癌切除术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68例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34例,观察组采取经膈肌裂孔食管癌切除术,对照组采取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对2组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比较2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2组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10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都完成随访,其中观察组的复发率为14.71%,对照组的复发率11.76%,2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膈肌裂孔食管癌切除术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短期复发率低,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统水;魏建博;冯建华;王全成;刘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现象及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2年12月于本院门诊行健康体检的780例体检者情况,总结其中出现的不安全现象以及危险因素,并以此为依据采取相关预防措施。结果:体检过程中,780例体检者不安全现象发生率为32.7%(255/780),其中晕针、晕血发生几率高,占12.1%(94/780),其次为低血糖发生率8.3%(65/780),还包括高血压急症、心律失常、针刺、伤跌倒,分别4.7%、2.1%、4.1%、1.4%。结论:体检过程中可因个体差异出现晕针、低血糖等不安全现象,需得到体检人员的重视,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干预,并通过安全教育提高体检者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不安全现象的发生。
作者:杨喜春;潘承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入我院妇科接受治疗的120例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螺旋CT检查,观察组接受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常见妇科急腹症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异位妊娠、黄体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急性盆腔炎的检出率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诊断总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强和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雷雩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后输尿管阴道瘘的外科处理方法的选择。方法:2010年1月~2014年6月对10例妇产科手术导致输尿管阴道瘘施行即时经输尿管镜检配合钬激光置入斑马导丝然后再留置双 J管(5例);失败者采用经腹膜外途径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输尿管内留置双J管(5例)。结果:10例随访3~28个月,平均16.2个月,10例均治愈,术后未出现明显输尿管狭窄。结论:输尿管阴道瘘是妇产科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一经确诊应积极处理,治疗措施以恢复正常排尿通路及保护患侧肾脏功能为原则。随着输尿管镜技术的发展,早期通过输尿管镜配合钬激光置管可作为首选治疗。
作者:赵捷;任新;江典存;张依利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产生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腔隙狭窄引起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心肌出现暂时性缺血、缺氧,继而心前区出现疼痛感的一系列综合征。心绞痛具有前胸压榨性阵痛并伴有其他症状的特点,疼痛部位主要集中于胸骨后部,辐射区可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病在患者情绪激动或劳动时,持续时间大约几分钟,可通过休息或者服用硝酸酯制剂缓解或消失。常见诱因有劳累、饱食、受寒、情绪激动、机体循环衰竭等,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现今的治疗药物主要有硝酸酯类、钙通道拮抗剂、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等,但这些药物会对患者的已经衰弱的心脏造成进一步的损伤,有较大的副作用。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有效又无副作用的药物来缓解心肌缺血。
作者:郑效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措施。结果:通过内科治疗63例患者中58例成功止血,5例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内科保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吴怀秀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分析个体化护理在血液透析诱导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1日~2014年1月30日期间我院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临床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个体化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干预结果,并统计患者的的临床满意度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患者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70.00%),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高于对照组(33.33%),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个体化护理在血液透析诱导中的效果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透析护理中可考虑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张艳;杨蕊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亚甲蓝定位法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与未运用的对比研究,从而分析亚甲蓝定位法的临床运用的优劣点,为临床推广服务。方法:选取我科自2012年6月~2014年6月的149例腰椎手术患者行随机对照研究,对比应用(76例)与未应用(传统解剖标志定位法73例)亚甲蓝进行定位法的患者,关于定位失误率、切口大小、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的对比研究。结果:亚甲蓝定位法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可以降低手术定位失误率、增强术者信心、减小手术切口、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小手术创伤、减少术中感染机率、减轻术后疼痛、缩短麻醉时间、减少麻醉药品用量、缩短住院时间。结论:亚甲蓝定位法在从各角度方面考虑均对腰椎手术的患者好处颇多,其在腰椎及脊柱手术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业广;曹亚飞;何升华;孙志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为初步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鼻炎,胃窦炎的关系,对我室2010年1月~2013年4月临床送检的60例鼻炎鼻窦炎粘膜活检进行回顾性观察。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清 HP-IgG及14C尿素呼吸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HP)。同期选取2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对HP阳性的慢性鼻炎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A、B2组,。 A组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处方为:奥美拉唑20mg+阿莫仙1.0g+克拉霉素0.5g,2次/d,服7天;B组用维生素B610mg,3次/d,服7天,停药4周后观察慢性鼻炎鼻窦炎的疗效。结果:慢性鼻炎鼻窦炎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83%, A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B组。结论:幽门螺杆菌与CRS的有必然联系,为确定Hp是否为CRS致病菌,及指导临床CRS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性鼻炎鼻窦炎,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张广亮;黄春平;刘静虹;叶仁群;李赛琴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甲亢患者为观察对象,将30例合并肝损害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无肝损害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甲亢性肝损害与患者的年龄、病程及病情密切相关。患者肝功能出现多项指标异常,观察组甲状腺激素指标高于对照组,特别是以FT3和FT4为明显。本组30例病例治疗效果较好,在治疗3个月内肝功能均恢复正常,甲亢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结论:临床医师对甲亢性肝损害应有足够的认识,应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体征,进一步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后尽早选择合适的方法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赵宏;刘海彤;魏冰;高惠娟;刁迎斌;姜海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通过探讨老年晚期直肠癌应用替吉奥胶囊联合放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旨在为提高近期疗效、降低毒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晚期直肠癌患者82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对照组给予患者放疗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口服替吉奥胶囊联合放疗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疼痛缓解率和毒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7.80%、疾病控制率为80.49%、疼痛缓解率为70.7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方式不良反应差异不显著。结论:应用替吉奥胶囊联合放疗治疗老年晚期直肠癌能提高治疗有效率、有效控制病情、减轻患者疼痛和毒副反应,近期疗效显著。
作者:冯俊岭;闫杏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析分娩时预防新生儿骨折的助产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8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针对性助产护理,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产妇均顺利完成分娩,观察组新生儿骨折的发生率为4.66%,而对照组新生儿骨折的发生率为23.27%,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给予针对性助产护理措施,不仅可以确保分娩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降低新生儿骨折发生率,确保新生儿健康。
作者:桑李叶 刊期: 2015年第09期
HAP感染源来自医疗设备、环境,通常在患者-患者和患者-医务人员中传播。吸入口咽分泌物或经气管插管套囊周围渗漏的细菌是细菌进入下呼吸道的主要途径。50%~70%健康人睡眠时可有口咽部分泌物吸入下呼吸道。带菌气溶胶吸入是NP的另一发病机制。预防:对呼吸治疗器械要严格消毒、灭菌,尽量使用无创通气预防VAP,手部清洁和洗手时预防NP简便而有效的措施等。
作者:孙仲萍;马卓;张秋菊;贺亮;高笑梅;李玉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