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李叶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方法:所选患者均为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严重呼吸道疾病需要进行无创通气患者,共60例,同时排除不能耐受麻醉或者进行无创通气治疗患者。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无创通气,观察组患者在无创通气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初次下床活动情况;记录2组患者术后初次排气时间和2组患者尿管的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初次下床活动时间、初次排气时间、胸部切口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无创通气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郭亚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儿科门诊输液流程管理及静脉留置针在儿童门诊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方法:资料随机选择2013年7月~2013年12月儿科门诊行静脉输液的患儿350例,作为对照组,行常规输液管理;于2014年1月~2014年6月随机选择医院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患儿350例,作为研究组,推行门诊输液流程管理及静脉留置针应用;重点对2组门诊输液管理的效果及静脉留置针在儿童门诊输液治疗中的应用作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流程等待耗时、输液等待耗时、输液的满意度以及静脉输液脱管、堵管、脱管出血、静脉炎等不安全因素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门诊输液治疗中推广儿科门诊输液流程管理及静脉留置针应用,可缩短患儿的输液等待时间、提高输液满意度、减少静脉输注缺陷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关景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医治卵巢囊肿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剖析47例卵巢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结果:47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无1例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腹腔镜医治卵巢囊肿安全性高,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杨明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使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外疝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和理论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针对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老年腹外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腹外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6.7±11.8分钟,术中出血量为40.3±10ml,住院时间为4.5±2.0天;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2.1±14.2分钟,术中出血量为72.3±11.5ml,住院时间为7.1±3.2天。2组结果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外疝的临床效果较好,方法简便,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短,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崔凤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黛力新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4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均47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口服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在降糖治疗基础上加用谷维素片治疗;治疗组在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黛力新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HAMD评分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HAMD、HbA1C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HAMD、HbA1C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黛力新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李晓红;王学军;吕晓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寻求治疗胃溃疡有效方法,以便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方法:对37例胃溃疡患者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胃溃疡患者经过医护工作者的努力,痊愈10例,有效27例,无效0例,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胃溃疡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我国胃溃疡患者的数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要高度重视胃溃疡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早诊断早治疗且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张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推拿术治疗小儿厌食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就诊的52例厌食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行推拿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18例,显效6例,好转1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96.15%;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8例,好转2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73.0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纳差、厌食等症状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推拿术治疗能有效改善纳差等症状,治愈率高,安全可靠,值得在小儿厌食症治疗中进一步应用。
作者:王蕾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电击伤患者的观察与抢救。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电击伤患者10例抢救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抢救30分钟内恢复自主呼吸8例,80分钟恢复自主呼吸1例,死亡1例。结论:对电击伤患者的抢救必须分秒必争,诊断与抢救应同时进行。治疗原则为脱离电源,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等紧急抢救,以及创面处理。
作者:王建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封闭式负压吸引应用于慢性创面的机制及护理措施。方法:择取2014年10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的96例慢性创面患者,将其按照抽签法则随机性分成2组,一组48例患者采取封闭式负压吸引进行治疗作为试验的观察组;一组48例患者采取创面换药治疗作为试验的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83%(46/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40/48),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创面愈合时间、疼痛持续时间、疼痛强度、医疗费用等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封闭式负压吸引疗法能够有效促进慢性创面的愈合,减少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并且操作简便、疗效非常理想。
作者:邱海芳;李冬冬;陈少碧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危机护理干预在放射护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抽取我院放射科收治的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危机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护理纠纷、护理差错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并利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评估其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发生率分别为1.25%、0.0%均较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为98.75%,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针对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F-36评分为92.62±4.26分,较对照组评分78.03±5.28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危机护理干预在放射科中的应用,不仅能够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还有利于提高医院整体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张荣恒;朱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探讨应用全胃切除术对胃癌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56例胃癌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无1例患者死亡。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为8例,接受相应治疗后均得以痊愈。患者术后第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5.00%、48.21%、32.14%。结论:应用全胃切除术对胃癌患者进行治疗,手术成功高,治疗效果明显,患者预后良好,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作者:何翔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和比较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用于终止早期妊娠的疼痛情况、阴道出血情况和流产成功率。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7月在我院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220例,分为人工流产组和药物流产组,术后对孕妇的流产成功率、阴道出血时间和出血量、疼痛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2种流产方式的利弊。结果:人工流产组在流产成功率、阴道出血时间和出血量2个方面情况明显优于药物流产组,药物流产组的疼痛程度较人工流产组轻,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两种终止妊娠手术的方法各有利弊,在临床中应根据孕妇实际情况慎重选择。
作者:樊爱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子宫全切与次全切对女性性生活质量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院进行子宫手术的84例患者进行跟踪随访,根据手术方式将84例患者分成2组,全切组与次全切组,每组42例,比较2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及术后盆底脏器脱垂(POP)及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发生率。结果:全切组患者术后性快感增强的发生率为0,次全切组术后性快感增强的发生率为1.92%,2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全切组不变的发生率为7.69%,次全切不变的发生率为44.23%,全切组不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次全切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全切组减弱的发生率92.31%,次全切减弱的发生率为53.85%,全切组减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次全切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全切组的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发生率为26.92%,盆底脏器脱垂(POP)的发生率为44.23%,次全切组的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发生率为7.69%,盆底脏器脱垂(POP)的发生率为23.08%,全切组的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发生率为及盆底脏器脱垂(POP)的发生率为明显较次全切组高(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次全切可降低手术对女性性生活质量及盆底功能的影响,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
作者:李颖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痔:是痔病的总称,是一类常见的、多发的肛门疾病,是人类所特有的疾病,根据其发生部位的不同,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1关于痔的概念1.1传统的概念:痔是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的静脉团。1.2现代的概念:痔是肛垫的病理性肥大、移位和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液淤滞形成的团块。1.3对上述2种概念的认识:就其定义的正确与否暂且不论,单从对某一疾病的定义上讲,显然存在着不合理性和片面性。不合理性:他们是把痔做为一个独立的疾病来加以定义,把发生在不同的解剖部位,不同的病理改变总结在一起,来定义某一疾病,显然是不合理。片面性:按既往痔的发生位置,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2种概念只能定义内痔和静脉曲张性外痔,不能解释其它性质的痔,显然两种痔的概念存在着片面性和不全面性。
作者:吕宝东;侯绪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脑内科临床上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给予功能锻炼的临床疗效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方法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临床上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入功能锻炼干预,分析和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结果:经过临床护理,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较好的改善,其中对照组患者痊愈9例,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76.00%(38/50);观察组患者痊愈16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5例,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0.00%(45/50)。2组数据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为68.7±3.8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为79.7±3.5分,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脑内科临床上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给予功能锻炼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患者的肢体肌力恢复显著较对照组好,从而有效改善和提高了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孙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R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原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按患者有无感染获得性肺炎将其分为VAP组(97例)和非VAP组(83例),对比2组患者相关资料,分析VAP发生的原因,并探讨对策。结果:VAP组年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有无气管切开、有无胃管留置、制酸剂的使用以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均与非VAP组呈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越长的患者易发生 VAP,而有气管切开、胃管留置者也易发生VAP,机械通气时使用制酸剂、糖皮质激素会降低VAP的发生。
作者:袁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观察在内窥镜下治疗的胃肠道息肉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探讨临床护理在内窥镜下治疗的胃肠道息肉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内窥镜治疗的78名胃肠道息肉的患者,将这78名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成2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我院常规的专科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加强护理干预方法。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后的并发症,调查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通过加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内窥镜治疗胃肠道息肉患者的并发症,而且患者对加强护理干预的满意度高,充分的认可了加强护理干预在内窥镜治疗胃肠息肉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润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措施。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和护理,结果62例患者中,经临床护理干预后,治愈43例,好转16例,无效6例。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桂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诱导剂量下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取60例择期静脉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异丙酚静脉靶控输注的形式,浓度为3μg/ml;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的麻醉方式,异丙酚浓度控制在3μg/ml的基础上,分3个小组A、B、C对瑞芬太尼浓度在2 ng~6ng/ml之间,每次增加量为2ng/ml,观察患者意识消失时的浓度,对2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据研究数据表明,以3μg/ml异丙酚复合4ng/ml的瑞芬太尼,能够较好的控制患者体内的血液动力,观察组各组( A、B、C)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基本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诱导在临床上效果显著,针对患者体内的血液动力控制效果显著,以3μg/ml异丙酚复合4 ng/ml的瑞芬太尼麻醉效果好,在全身麻醉上有推广意义。
作者:江进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的眼科护理工作分为2个阶段,选取2013年1月~6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进行传统护理服务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其按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对2组护理质量指标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知晓率均明显优于观察组( P<0.02)。结论:在眼科病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眼科护理服务的水平,降低诊疗护理服务成本,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的落实,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推动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值得推广。
作者:张洁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