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
目的:探讨除痹通络方联合依托考昔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4年3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48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96例,对照组采用依托考昔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除痹通络方联合依托考昔进行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52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77%,观察组96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65%。2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除痹通络方联合依托考昔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析分娩时预防新生儿骨折的助产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8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针对性助产护理,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产妇均顺利完成分娩,观察组新生儿骨折的发生率为4.66%,而对照组新生儿骨折的发生率为23.27%,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给予针对性助产护理措施,不仅可以确保分娩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降低新生儿骨折发生率,确保新生儿健康。
作者:桑李叶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探讨应用全胃切除术对胃癌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56例胃癌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无1例患者死亡。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为8例,接受相应治疗后均得以痊愈。患者术后第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5.00%、48.21%、32.14%。结论:应用全胃切除术对胃癌患者进行治疗,手术成功高,治疗效果明显,患者预后良好,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作者:何翔 刊期: 2015年第09期
HAP感染源来自医疗设备、环境,通常在患者-患者和患者-医务人员中传播。吸入口咽分泌物或经气管插管套囊周围渗漏的细菌是细菌进入下呼吸道的主要途径。50%~70%健康人睡眠时可有口咽部分泌物吸入下呼吸道。带菌气溶胶吸入是NP的另一发病机制。预防:对呼吸治疗器械要严格消毒、灭菌,尽量使用无创通气预防VAP,手部清洁和洗手时预防NP简便而有效的措施等。
作者:孙仲萍;马卓;张秋菊;贺亮;高笑梅;李玉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慢性腹泻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科室就诊的慢性腹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慢性腹泻的常见病因有:非特异性炎症、功能性腹泻、胃肠手术后腹泻及细菌性痢疾、肠结核、肿瘤、寄生虫病等。临床特点各异。结论:慢性腹泻发病机理不同,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在治疗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和理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作者:张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和比较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用于终止早期妊娠的疼痛情况、阴道出血情况和流产成功率。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7月在我院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220例,分为人工流产组和药物流产组,术后对孕妇的流产成功率、阴道出血时间和出血量、疼痛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2种流产方式的利弊。结果:人工流产组在流产成功率、阴道出血时间和出血量2个方面情况明显优于药物流产组,药物流产组的疼痛程度较人工流产组轻,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两种终止妊娠手术的方法各有利弊,在临床中应根据孕妇实际情况慎重选择。
作者:樊爱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研究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麻醉实施效果。方法:84例择期接受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患者,比较不同麻醉实施效果。结果: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见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以及阻滞平面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麻醉效果、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治疗,见效快,镇痛效果良好且用药治疗后效果显著,应用安全可靠,效果显著。
作者:赵王成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药物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08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35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药物治疗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按不同病情分别采用相对的药物治疗,35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中34例患者均病情好转出院,1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康复出院。药物治疗有效率97.14%。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患病年龄不同,病发的症状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充分了解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将有助于诊断和治疗。选择药物治疗重症肌无力是重要的手段。
作者:徐玉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侵蚀性葡萄胎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护理及特点。方法:对5例侵蚀性葡萄胎患者进行心理、药物、化疗后的不良反应等护理。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及护理使5例患者顺利完成化疗。结论:侵蚀性葡萄胎患者经过科学的合理化疗,精心的临床护理,使患者化疗成功率与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者:周贺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寻求治疗胃溃疡有效方法,以便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方法:对37例胃溃疡患者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胃溃疡患者经过医护工作者的努力,痊愈10例,有效27例,无效0例,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胃溃疡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我国胃溃疡患者的数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要高度重视胃溃疡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早诊断早治疗且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张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年资护士管理中实施护理管理的方法以及可行性。方法:通过对管理方法的实施,明确高年资护理管理岗位职责。且在护理过程中的相关工作中,比如:查房、护理等,采用人性化管理方式,以便更加合理的安排其护理工作。结果:高年资护士护理过程中对专业进行拓展,不但能体现护士护理专业的相关价值,还能在某种程度上充分保证护理质量。结论:高年资护士管理中实施的护理管理方法的运用,体现了护理价值和专业度,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作者:陶风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亚甲蓝定位法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与未运用的对比研究,从而分析亚甲蓝定位法的临床运用的优劣点,为临床推广服务。方法:选取我科自2012年6月~2014年6月的149例腰椎手术患者行随机对照研究,对比应用(76例)与未应用(传统解剖标志定位法73例)亚甲蓝进行定位法的患者,关于定位失误率、切口大小、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的对比研究。结果:亚甲蓝定位法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可以降低手术定位失误率、增强术者信心、减小手术切口、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小手术创伤、减少术中感染机率、减轻术后疼痛、缩短麻醉时间、减少麻醉药品用量、缩短住院时间。结论:亚甲蓝定位法在从各角度方面考虑均对腰椎手术的患者好处颇多,其在腰椎及脊柱手术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业广;曹亚飞;何升华;孙志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为降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探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佳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2012年1月~2014年6月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4例老年患者加强护理,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34例患者都全部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有效的护理可明显提高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少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在隐匿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5例临床怀疑肋骨骨折而X线平片检查(包括CR、DR)未见显示骨折的病例,应用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将原始数据传输到后处理工作站,在后处理工作站重建,做薄层多平面重建( MPR)、曲面重建( CPR)、大密度投影( MIP)及容积再现( VR)等方法成像。结果:25例病例中发现骨折有31处,5例骨折位于前后肋交界处,9例骨折位于肋骨头近胸肋关节处,5例骨折位于前肋与肋软骨交界,6例骨折位于与横膈重叠处,其中13处为完全性骨折,18处为不完全性骨,经二、三维重建后MPR显示效果佳、清晰。结论:对于位置较隐蔽、重叠结构较多的肋骨骨折及不完全性肋骨骨折 X线平片检查诊断困难,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强大的后处理技术可以直接的、直观的、准确的、多方位的观察骨折的部位、骨折数目及其周围损伤情况,是隐匿性肋骨骨折诊断检查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农秋益;甘柱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使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外疝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和理论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针对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老年腹外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腹外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6.7±11.8分钟,术中出血量为40.3±10ml,住院时间为4.5±2.0天;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2.1±14.2分钟,术中出血量为72.3±11.5ml,住院时间为7.1±3.2天。2组结果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外疝的临床效果较好,方法简便,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短,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崔凤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4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密切监测和控制血糖,合理应用利尿剂,加强饮食指导及营养支持,注意低血糖反应的护理和运动指导。结果:39例患者症状好转出院,1例死亡,病死率为2.5%。结论: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同时,做好糖尿病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患者病死率较低。
作者:杨伟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2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心脏再同化治疗方案,对比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情况,记录其术前术后6分钟室内平面步行距离试验结果及心脏超声动图检测结果。结果:(1)治疗后,心功能Ⅱ级人数由治疗前的0例增长至16例(P<0.05),Ⅲ级例数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Ⅳ级例数由治疗前的17例降低为0例(P<0.05),心功能改善效果显著;(2)治疗后,6MHWT结果及各心脏超声动图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6MHWT结果由治疗前的29.34±10.27m增加到治疗后的298.74±52.43m(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也由(0.27±0.03)提升到(0.49±0.06),左室舒张末内径则明显缩小至65.35±13.75mm(P<0.05),仅二尖瓣反流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3)所有受试患者均成功置入起搏器及导线,无心律失常、冠状静脉窦夹层或穿孔情况发生,治疗后无1例出现造影剂肾病、导线脱位、囊袋感染或慢性阈值升高等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安全性突出。结论: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方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慧娟;谭秦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产生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腔隙狭窄引起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心肌出现暂时性缺血、缺氧,继而心前区出现疼痛感的一系列综合征。心绞痛具有前胸压榨性阵痛并伴有其他症状的特点,疼痛部位主要集中于胸骨后部,辐射区可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病在患者情绪激动或劳动时,持续时间大约几分钟,可通过休息或者服用硝酸酯制剂缓解或消失。常见诱因有劳累、饱食、受寒、情绪激动、机体循环衰竭等,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现今的治疗药物主要有硝酸酯类、钙通道拮抗剂、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等,但这些药物会对患者的已经衰弱的心脏造成进一步的损伤,有较大的副作用。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有效又无副作用的药物来缓解心肌缺血。
作者:郑效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后输尿管阴道瘘的外科处理方法的选择。方法:2010年1月~2014年6月对10例妇产科手术导致输尿管阴道瘘施行即时经输尿管镜检配合钬激光置入斑马导丝然后再留置双 J管(5例);失败者采用经腹膜外途径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输尿管内留置双J管(5例)。结果:10例随访3~28个月,平均16.2个月,10例均治愈,术后未出现明显输尿管狭窄。结论:输尿管阴道瘘是妇产科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一经确诊应积极处理,治疗措施以恢复正常排尿通路及保护患侧肾脏功能为原则。随着输尿管镜技术的发展,早期通过输尿管镜配合钬激光置管可作为首选治疗。
作者:赵捷;任新;江典存;张依利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围期不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情况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其中36例患者在手术围期使用抗生素辅助治疗,作为对照组;其余36例患者在手术围期未使用抗生素,作为观察组;对比2组手术后的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药品费用、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后的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药品费用、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围期不应用抗生素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细菌耐药性,降低住院费用,具有临床推广可行性。
作者:王忠伟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