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咏秋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通过积极的抢救和全方位精心的护理,43例患者中抢救成功40例,3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实施规范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
作者:马咏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乳腺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51例小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影响对小乳腺癌患者的像素平均密度和峰值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进行分析;另选51例小乳腺良性肿块患者设为对照组,通过对比2组像素平均密度和峰值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指标对高频多普勒超声在小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小乳腺癌患者的血流显示率显著高于良性肿块组患者;小乳腺癌组患者的彩色像素平均密度也显著高于小良性肿块患者(P<0.05);小乳腺癌组峰值血流速度较良性肿块组高(P<0.05)。结论:采取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乳腺癌患者进行诊断,其价值显著,能显著提高小乳腺癌的临床诊断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邓懋恩;杨银广;陈丽珍;黄祯;郭天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 n=45)以及观察组( n=45);对照组进行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则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术中各项指标的监测结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低血压、高血压的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行股骨颈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而言,2种麻醉方式的镇痛效果均较为显著,但腰硬联合麻醉比之全麻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其不但可以减少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同时也可避免全身麻醉对患者心血管系统造成的损伤,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荣莉;赵波;刘丽君;马明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在急腹症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92例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6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分诊,观察组采取前瞻性护理分诊。比较2组分诊准确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分诊正确率、急救成功率(93.15%、90.41%)、患者对护理人员沟通能力、心理指导、护理技术操作熟练程度、巡视及态度评分(97.32±8.45、95.24±8.10、96.42±7.34、94.15±8.57、97.26±8.3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3.42%)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急腹症分诊中应用前瞻性护理,可提高分诊正确率及急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钟楚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输卵管结核超声造影表现,探讨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经腹腔镜证实的输卵管结核的超声造影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共分为4种类型,I型:病灶局部的周边环状增强,病灶内部无增强,整体显示呈腊肠样,共14例患者为I型,占35%。Ⅱ型:病灶的周边呈环状增强,内部呈分隔样增强信号,共12例,占30%。Ⅲ型:病灶局部呈不均匀增强,内部不规则无增强,共12例,占30%。Ⅳ型:病灶局部不均匀增强,内部呈现结节样增强,共2例,占5%。结论:超声造影能客观地反映输卵管结核病灶的增强情况,为输卵管结核的诊断提供客观的依据。
作者:郑章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总结喉癌根治术患者呼吸道医院感染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对43例喉癌根治术患者提供良好的病室环境、加强呼吸功能锻炼、给予正确的卧位,有效的吸痰、合理的湿化、正确的内套管消毒、预防误吸等预防性护理措施。结果:预防性护理措施应用后,43例喉癌根治术患者无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了喉癌患者生存质量。结论:加强预防性护理措施落实,对控制喉癌根治术呼吸道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浅谈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93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对93例骨盆骨折患者的系统治疗后93例患者全部满意出院,且预后状况良好。结论:通过对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治疗后,显著提高了患者的康复几率和生活质量,并积极预防并发症。
作者:王联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侵蚀性葡萄胎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护理及特点。方法:对5例侵蚀性葡萄胎患者进行心理、药物、化疗后的不良反应等护理。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及护理使5例患者顺利完成化疗。结论:侵蚀性葡萄胎患者经过科学的合理化疗,精心的临床护理,使患者化疗成功率与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者:周贺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措施。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和护理,结果62例患者中,经临床护理干预后,治愈43例,好转16例,无效6例。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桂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和比较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用于终止早期妊娠的疼痛情况、阴道出血情况和流产成功率。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7月在我院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220例,分为人工流产组和药物流产组,术后对孕妇的流产成功率、阴道出血时间和出血量、疼痛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2种流产方式的利弊。结果:人工流产组在流产成功率、阴道出血时间和出血量2个方面情况明显优于药物流产组,药物流产组的疼痛程度较人工流产组轻,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两种终止妊娠手术的方法各有利弊,在临床中应根据孕妇实际情况慎重选择。
作者:樊爱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伤残绝非是受伤造成的残,它的内涵很深,不能从字面解释,需不断学习,逐渐加深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伤残的预防与康复治疗。我国自“残疾人保障法”颁布以后,对伤残、残疾的预防、康复治疗人才的培养、康复医疗机构的设置等都有明确规定。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伤残的预防与康复”一书中的有关内容,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并结合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就伤残医学的几个问题简要报导如下。
作者: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方案在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沙星新辅助化疗方案,对照组采用表阿霉素、环磷酰胺、氟尿嘧啶进行化疗,比较2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疗效。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75%,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46.67%,2组相比较x2=10.11,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沙星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且毒副作用能够耐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胡义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对应用依达拉奉对患有脑栓塞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脑栓塞疾病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常规脑栓塞治疗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脑神经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用药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脑栓塞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依达拉奉对患有脑栓塞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潘晓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术后运用孕三烯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保守型治疗的7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治疗组(术后服用孕三烯酮)和对照组(术后不用药)每组各38例,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明显高于对照组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复发率分别为10.5%、18.4%。结论:使用孕三烯酮辅助治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好,能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辛永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浆G试验检测对诊断霉菌性鼻窦炎( Fs)的价值。方法:Fs确诊患者35例和健康对照组10例,取患者外周血分离血浆,用G试验方法检测各组血浆(1,3)-β-D葡聚糖( BG)浓度。结果:32例真菌球型真菌性鼻窦炎中,28例BG平均浓度37.6±12.9pg/ml,阳性率为87.5%,4例检测值<5 pg/ml;1例急性暴发型检测值为835.2pg/ml,2例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检测值分别为335.2 pg/ml、695.2 pg/ml。对照组及FS术后检测均<5 pg/ml。结论:FS患者血浆B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提示G试验可作为FS的诊断指标。
作者:唐婷婷;吉飞跃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的治疗。方法:对3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药物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显效1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结论:急性发作期积极控制感染为主,合理选用抗生素,解痉平喘、祛痰、止咳。平缓后应增加机体免疫力,预防急性发作,防止病情发展。
作者:门新合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我们医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1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1例切口感染,2例尿潴留。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的术后护理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云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7月~2013年2月收治的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自体骨横突间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结果:经6~24个月随访,按Macnab[1]标准进行评价:本组优21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0.3%,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现象。结论: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横突间植骨融合是目前基层医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陈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治疗技术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Lysholm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5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乱数表法随机分成复位内固定组(B组,n=29)和人工关节置换术(A组,n=29)2组。记录其术后VAS(疼痛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结果:(1)治疗后,2组VAS评分结果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A组疼痛指数降低幅度大于B组(P<0.05);(2)治疗前,2组膝关节评估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优良率为79.31%,明显高于B组的48.28%,组间对比差异明显( P<0.05);(3) A组术后生活质量评估BP、MH及GH3项标准均高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 P<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疗效显著,可助患者尽快恢复膝关节功能、减轻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布鲁氏菌性脊柱感染合并脓肿形成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10年2月~2014年6月收治25例布鲁氏菌性脊柱炎合并脓肿形成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25例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布鲁氏菌病效果不良的患者;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存在神经受损体征。影像学显示椎间隙感染和邻近椎体骨髓炎征象,椎体及周围脓肿形成。实验室检查血沉和C反应蛋白增高,血清布鲁氏菌凝集试验阳性。给予行抗炎足量的基础上,脊柱后侧入路,视情况椎弓根固定处置,于病变重侧行椎旁进入,视情况切除部分小关节,切除感染的病灶组织,达到脓肿形成处,给予减压病灶切除后反复冲洗处置,于深部置2~3枚引流及冲洗管处置,关闭切口应用生物半透膜外敷处置,术后行负压冲洗引流处置,术后继续系统抗炎治疗。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治疗效果均达到优良。结论:布鲁氏菌性脊柱炎合并脓肿形成,可以通过手术椎旁进入、病灶清除、固定、冲洗联合术后冲洗、抗炎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提高患者下床时间。
作者:李殿发;尹世琦;陆江柏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