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冬玲
目的:分析和探讨脑内科临床上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给予功能锻炼的临床疗效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方法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临床上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入功能锻炼干预,分析和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结果:经过临床护理,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较好的改善,其中对照组患者痊愈9例,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76.00%(38/50);观察组患者痊愈16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5例,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0.00%(45/50)。2组数据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为68.7±3.8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为79.7±3.5分,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脑内科临床上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给予功能锻炼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患者的肢体肌力恢复显著较对照组好,从而有效改善和提高了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孙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认识并了解孕前保健在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障母亲安全发挥的确切作用。方法:以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和检查检验相结合方式。调查夫妇双方共同接受孕前保健服务、仅女方接受孕前保健服务和未接受孕前保健服务的妇女及其新生儿。结果:夫妇双方共同接受孕前保健服务并进行系统孕产期保健服务后其感染性疾病、合并内外科疾病、胎婴儿发育缺陷与异常及新生儿病理性疾病发生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影响。结论:孕前保健对孕产期母亲和胎婴儿发育可产生有利影响,应采取有力措施推广夫妇双方共同接受孕前保健服务,维护母儿安康。
作者:闻汇;王丽芬;赵静;宋玉华;韩淑杰;刘杰;蒋艳红;类成荣;郑金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78例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行循证护理,对2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2组护理后神经症状评分、神经缺陷评分、腓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孟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2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心脏再同化治疗方案,对比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情况,记录其术前术后6分钟室内平面步行距离试验结果及心脏超声动图检测结果。结果:(1)治疗后,心功能Ⅱ级人数由治疗前的0例增长至16例(P<0.05),Ⅲ级例数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Ⅳ级例数由治疗前的17例降低为0例(P<0.05),心功能改善效果显著;(2)治疗后,6MHWT结果及各心脏超声动图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6MHWT结果由治疗前的29.34±10.27m增加到治疗后的298.74±52.43m(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也由(0.27±0.03)提升到(0.49±0.06),左室舒张末内径则明显缩小至65.35±13.75mm(P<0.05),仅二尖瓣反流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3)所有受试患者均成功置入起搏器及导线,无心律失常、冠状静脉窦夹层或穿孔情况发生,治疗后无1例出现造影剂肾病、导线脱位、囊袋感染或慢性阈值升高等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安全性突出。结论: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方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慧娟;谭秦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儿科门诊输液流程管理及静脉留置针在儿童门诊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方法:资料随机选择2013年7月~2013年12月儿科门诊行静脉输液的患儿350例,作为对照组,行常规输液管理;于2014年1月~2014年6月随机选择医院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患儿350例,作为研究组,推行门诊输液流程管理及静脉留置针应用;重点对2组门诊输液管理的效果及静脉留置针在儿童门诊输液治疗中的应用作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流程等待耗时、输液等待耗时、输液的满意度以及静脉输液脱管、堵管、脱管出血、静脉炎等不安全因素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门诊输液治疗中推广儿科门诊输液流程管理及静脉留置针应用,可缩短患儿的输液等待时间、提高输液满意度、减少静脉输注缺陷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关景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使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外疝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和理论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针对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老年腹外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腹外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6.7±11.8分钟,术中出血量为40.3±10ml,住院时间为4.5±2.0天;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2.1±14.2分钟,术中出血量为72.3±11.5ml,住院时间为7.1±3.2天。2组结果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外疝的临床效果较好,方法简便,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短,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崔凤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措施。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和护理,结果62例患者中,经临床护理干预后,治愈43例,好转16例,无效6例。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桂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方法:所选患者均为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严重呼吸道疾病需要进行无创通气患者,共60例,同时排除不能耐受麻醉或者进行无创通气治疗患者。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无创通气,观察组患者在无创通气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初次下床活动情况;记录2组患者术后初次排气时间和2组患者尿管的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初次下床活动时间、初次排气时间、胸部切口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无创通气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郭亚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对胸痹患者负性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3年10月我院中医科收治的90例胸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分组方法将其分成以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和以中医情志护理的为观察组,每组45例,2组均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治疗与常规的护理,而观察组组则需多加入中医情志护理,以1个月为1个疗程,再分别采用遵医行为表、护理满意度表、HAMA、SDS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的遵医行为89.43±8.65分,护理满意度93.45±7.6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6±5.34分、81.34±4.65分,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A14.32±2.35分,SDS15.23±3.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65±3.67分,26.63±4,86分,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运用中医情志护理,可以显著减轻对胸痹患者的负面影响,遵医行为表现的更好,增加对护理的满意度,使患者保持心情愉快,对疾病的快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学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脉冲电磁场治疗髌骨延迟愈合疗效。方法:对1例体外冲击波联合脉冲电磁场治疗髌骨延迟愈合疗效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体外冲击波联合脉冲电磁场治疗髌骨延迟愈合疗效显著。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脉冲电磁场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方法与采用单一方法治疗相比,可能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范永春;谢瑞红;李雪红;李伟;闫冬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研究骨髓移植患者采取预防感染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骨髓移植的病人一共有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精细化护理干预,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发生感染的几率给予对比分析。结果:临床护理干预以后,观察组病人发生感染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髓移植病人预防感染采取精细化护理干预,可以使病人感染发生率明显减少,使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何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4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密切监测和控制血糖,合理应用利尿剂,加强饮食指导及营养支持,注意低血糖反应的护理和运动指导。结果:39例患者症状好转出院,1例死亡,病死率为2.5%。结论: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同时,做好糖尿病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患者病死率较低。
作者:杨伟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为初步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鼻炎,胃窦炎的关系,对我室2010年1月~2013年4月临床送检的60例鼻炎鼻窦炎粘膜活检进行回顾性观察。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清 HP-IgG及14C尿素呼吸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HP)。同期选取2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对HP阳性的慢性鼻炎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A、B2组,。 A组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处方为:奥美拉唑20mg+阿莫仙1.0g+克拉霉素0.5g,2次/d,服7天;B组用维生素B610mg,3次/d,服7天,停药4周后观察慢性鼻炎鼻窦炎的疗效。结果:慢性鼻炎鼻窦炎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83%, A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B组。结论:幽门螺杆菌与CRS的有必然联系,为确定Hp是否为CRS致病菌,及指导临床CRS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性鼻炎鼻窦炎,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张广亮;黄春平;刘静虹;叶仁群;李赛琴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现象及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2年12月于本院门诊行健康体检的780例体检者情况,总结其中出现的不安全现象以及危险因素,并以此为依据采取相关预防措施。结果:体检过程中,780例体检者不安全现象发生率为32.7%(255/780),其中晕针、晕血发生几率高,占12.1%(94/780),其次为低血糖发生率8.3%(65/780),还包括高血压急症、心律失常、针刺、伤跌倒,分别4.7%、2.1%、4.1%、1.4%。结论:体检过程中可因个体差异出现晕针、低血糖等不安全现象,需得到体检人员的重视,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干预,并通过安全教育提高体检者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不安全现象的发生。
作者:杨喜春;潘承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3年9月我院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8例老年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骨折类型Evans-Jensen分型:Ⅱa型6例,Ⅱb型15例,Ⅲ型7例,均为不稳定型骨折,骨质疏松Singh指数评价2级13例,3级14例,4级1例。结果:28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12.7±16.2分钟,术中出血275.6±47.3m1,术后无切口感染、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出院随访8~12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45.1±3.1分恢复至术后83.5±9.3分,无关节脱位、假体松动、下沉、断裂等发生;疗效优16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89.3%。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肯定,临床应严格适应证选择。
作者:周保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对宫外孕甲氨蝶呤保守治疗中的护理方法及体会进行阐述,为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宫外孕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2组患者均进行保守治疗,对患者应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观察组显效患者为45例(75.0%),有效患者为13例(21.7%),无效患者仅有2例(3.3%),出现并发症患者为1例(1.7%);对照组显效患者为30例(50.0%),有效患者为10例(16.7%),无效患者为20例(33.3%),出现并发症患者为5例(8.3%)。结论:宫外孕对患者产生的负面影响较大,采取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可减少患者的病痛,并且促进患者顺利生产。但是,护理方面应尽量选择综合护理,对患者给予更多的保护和疏导,为孕妇的孕期治疗以及生产、后续恢复提供帮助。
作者:王淑侠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我们医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1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1例切口感染,2例尿潴留。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的术后护理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云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R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原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按患者有无感染获得性肺炎将其分为VAP组(97例)和非VAP组(83例),对比2组患者相关资料,分析VAP发生的原因,并探讨对策。结果:VAP组年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有无气管切开、有无胃管留置、制酸剂的使用以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均与非VAP组呈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越长的患者易发生 VAP,而有气管切开、胃管留置者也易发生VAP,机械通气时使用制酸剂、糖皮质激素会降低VAP的发生。
作者:袁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究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通过运用 VSD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64例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患者,按照随机的方法平均分给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患者。给予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治疗,如清洁创口、消毒、换药处理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VSD的方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愈合12例,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3例,而对照组愈合3例,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68.7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VSD的方法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的临床疗效优于其他常规的方法,缩短了治疗的时间,建议广泛使用。
作者:陈友慈;黄晓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通过探讨老年晚期直肠癌应用替吉奥胶囊联合放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旨在为提高近期疗效、降低毒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晚期直肠癌患者82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对照组给予患者放疗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口服替吉奥胶囊联合放疗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疼痛缓解率和毒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7.80%、疾病控制率为80.49%、疼痛缓解率为70.7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方式不良反应差异不显著。结论:应用替吉奥胶囊联合放疗治疗老年晚期直肠癌能提高治疗有效率、有效控制病情、减轻患者疼痛和毒副反应,近期疗效显著。
作者:冯俊岭;闫杏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