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永春;谢瑞红;李雪红;李伟;闫冬
目的:分析推拿术治疗小儿厌食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就诊的52例厌食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行推拿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18例,显效6例,好转1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96.15%;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8例,好转2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73.0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纳差、厌食等症状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推拿术治疗能有效改善纳差等症状,治愈率高,安全可靠,值得在小儿厌食症治疗中进一步应用。
作者:王蕾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22例的手术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2例切口均Ⅰ期愈合,全部患者术后均骨折复位,随访时间0.6~2年,骨折全部愈合,1例患儿肘关节伸屈不尽满意,较正常屈早少10~15°。结论:对于手法整复后不稳者,或难以复位者,或因骨折后时间太久,无法手法复位者应切开复位内固定;对开放性损伤,在清创的同时可以直视下复位内固定。
作者:王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辽宁省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进展情况。方法:对辽宁省孕前检查信息系统中导出的数据进行整理,通过人群高风险率和知情同意签署情况等指标分析全省项目开展情况。结果:全省高风险发生率比较高,为29.13%;男性高风险检出率为22.55%;女性高风险检出率为34.37%,女性高于男性;单独女方的知情同意签署率为20.89%,单独男方的签署率仅为0.93%,有更多的男性未接受孕前健康检查。结论:国家免费孕前健康检查项目在辽宁省的试点工作进展比较顺利;根据各指标的结果,建议相关部门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案,以保证该项目在辽宁省的可持续发展,并收到预期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效果。
作者:冯文霄;金瑛;韩维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和比较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用于终止早期妊娠的疼痛情况、阴道出血情况和流产成功率。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7月在我院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220例,分为人工流产组和药物流产组,术后对孕妇的流产成功率、阴道出血时间和出血量、疼痛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2种流产方式的利弊。结果:人工流产组在流产成功率、阴道出血时间和出血量2个方面情况明显优于药物流产组,药物流产组的疼痛程度较人工流产组轻,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两种终止妊娠手术的方法各有利弊,在临床中应根据孕妇实际情况慎重选择。
作者:樊爱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产生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腔隙狭窄引起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心肌出现暂时性缺血、缺氧,继而心前区出现疼痛感的一系列综合征。心绞痛具有前胸压榨性阵痛并伴有其他症状的特点,疼痛部位主要集中于胸骨后部,辐射区可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病在患者情绪激动或劳动时,持续时间大约几分钟,可通过休息或者服用硝酸酯制剂缓解或消失。常见诱因有劳累、饱食、受寒、情绪激动、机体循环衰竭等,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现今的治疗药物主要有硝酸酯类、钙通道拮抗剂、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等,但这些药物会对患者的已经衰弱的心脏造成进一步的损伤,有较大的副作用。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有效又无副作用的药物来缓解心肌缺血。
作者:郑效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介入疗法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产后出血非手术治疗无效患者实施介入疗法即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出血。结果:18例产后出血患者中成功止血15例,失败3例,行子宫切除术。结论:介入疗法治疗产后出血具有止血快、创伤小、保留子宫及生育能力等特点,可作为治疗产后出血的首选方法。
作者:宋桂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除痹通络方联合依托考昔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4年3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48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96例,对照组采用依托考昔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除痹通络方联合依托考昔进行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52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77%,观察组96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65%。2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除痹通络方联合依托考昔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输卵管结核超声造影表现,探讨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经腹腔镜证实的输卵管结核的超声造影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共分为4种类型,I型:病灶局部的周边环状增强,病灶内部无增强,整体显示呈腊肠样,共14例患者为I型,占35%。Ⅱ型:病灶的周边呈环状增强,内部呈分隔样增强信号,共12例,占30%。Ⅲ型:病灶局部呈不均匀增强,内部不规则无增强,共12例,占30%。Ⅳ型:病灶局部不均匀增强,内部呈现结节样增强,共2例,占5%。结论:超声造影能客观地反映输卵管结核病灶的增强情况,为输卵管结核的诊断提供客观的依据。
作者:郑章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对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在产后妇女盆底功能恢复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选自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所收治的产妇150例,按随机表法将其分成3组,即甲组、乙组以及丙组,分别对其予以产后45天、产后60天以及产后90天的康复护理,然后对3组产后妇女的盆底功能情况加以观察与比较。结果:甲组盆底压力情况明显优于乙组、丙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产后妇女的阴道横断面肌力、盆底肌纤维肌电压以及盆底肌纤维疲劳指数等均明显优于乙组、丙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产后妇女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另外2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妇女而言,在产后45天开始进行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其盆底功能,降低尿失禁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楚玉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8例糖尿病足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中医结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明显提高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桂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比较经膈肌裂孔与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食管癌切除术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68例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34例,观察组采取经膈肌裂孔食管癌切除术,对照组采取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对2组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比较2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2组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10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都完成随访,其中观察组的复发率为14.71%,对照组的复发率11.76%,2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膈肌裂孔食管癌切除术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短期复发率低,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统水;魏建博;冯建华;王全成;刘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绷带镜治疗眼表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适应证、应用时机与方法,总结绷带镜在治疗眼表疾病中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近1年期间来我院眼科就诊的眼表疾病患者共98例120只眼为研究对象,应用绷带镜进行治疗,定期观察患者的眼角膜情况,根据裂隙灯、荧光素钠染色、病人自觉症状、验光、眼部综合情况等方面评估绷带镜治疗眼表疾病中的疗效。结果:98例120只眼中,缓解疼痛和异物感刺激的治疗有效率为81.66%(98眼),促进角膜上皮和伤口愈合治疗有效率为80.83%(97眼),引起并发症和佩戴不良所占比例为0.058%(7眼),治疗有效率明显大于引起并发症和佩戴不良所占比例((P<0.05),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应用绷带镜治疗眼表疾病是安全有效的,尤其是针对非感染性眼表疾病,能够缓解眼部疾病造成的疼痛和异物刺激感,促进眼角膜上皮和伤口的愈合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潘庆惠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究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通过运用 VSD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64例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患者,按照随机的方法平均分给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患者。给予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治疗,如清洁创口、消毒、换药处理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VSD的方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愈合12例,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3例,而对照组愈合3例,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68.7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VSD的方法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的临床疗效优于其他常规的方法,缩短了治疗的时间,建议广泛使用。
作者:陈友慈;黄晓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对两种TLIF手术方法治疗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对90例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A组(45例)患者的治疗用Wiltse入路的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进行治疗,并合用椎管潜行减压术,B组(45例)用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并合用椎管潜行减压术。记录并分析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VAS及JOA评分、影像学评价。结果:A组术中的出血量和术后的引流量都比 B组少(P<0.05),AB 2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各阶段,VAS及JOA评分都比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1周2组间腰痛VAS评分及 JOA评分差异明显(P<0.05)。影像学评价2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Wiltse组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少,术后的腰腿疼痛恢复快,远期随访评分2组无显著差异。改良TLIF相较于常规TLIF更利于术后腰椎生物力学的恢复。
作者:王金辉;吕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脑内科临床上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给予功能锻炼的临床疗效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方法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临床上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入功能锻炼干预,分析和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结果:经过临床护理,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较好的改善,其中对照组患者痊愈9例,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76.00%(38/50);观察组患者痊愈16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5例,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0.00%(45/50)。2组数据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为68.7±3.8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为79.7±3.5分,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脑内科临床上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给予功能锻炼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患者的肢体肌力恢复显著较对照组好,从而有效改善和提高了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孙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治疗技术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Lysholm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5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乱数表法随机分成复位内固定组(B组,n=29)和人工关节置换术(A组,n=29)2组。记录其术后VAS(疼痛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结果:(1)治疗后,2组VAS评分结果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A组疼痛指数降低幅度大于B组(P<0.05);(2)治疗前,2组膝关节评估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优良率为79.31%,明显高于B组的48.28%,组间对比差异明显( P<0.05);(3) A组术后生活质量评估BP、MH及GH3项标准均高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 P<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疗效显著,可助患者尽快恢复膝关节功能、减轻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伤残绝非是受伤造成的残,它的内涵很深,不能从字面解释,需不断学习,逐渐加深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伤残的预防与康复治疗。我国自“残疾人保障法”颁布以后,对伤残、残疾的预防、康复治疗人才的培养、康复医疗机构的设置等都有明确规定。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伤残的预防与康复”一书中的有关内容,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并结合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就伤残医学的几个问题简要报导如下。
作者: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浆G试验检测对诊断霉菌性鼻窦炎( Fs)的价值。方法:Fs确诊患者35例和健康对照组10例,取患者外周血分离血浆,用G试验方法检测各组血浆(1,3)-β-D葡聚糖( BG)浓度。结果:32例真菌球型真菌性鼻窦炎中,28例BG平均浓度37.6±12.9pg/ml,阳性率为87.5%,4例检测值<5 pg/ml;1例急性暴发型检测值为835.2pg/ml,2例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检测值分别为335.2 pg/ml、695.2 pg/ml。对照组及FS术后检测均<5 pg/ml。结论:FS患者血浆B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提示G试验可作为FS的诊断指标。
作者:唐婷婷;吉飞跃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过敏性休克的发病原因、早期临床表现及抢救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过敏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抢救措施。结果:64例患者抢救成功63例,死亡1例。结论:过敏性休克起病突然,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正确诊断、快速施救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晓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强化重心转移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侧空间忽略患者,忽略程度,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1月住院康复患者68例,均为脑卒中伴偏侧空间忽略( 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 USN)患者,随机分成强化组和对照组2组,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强化组在常规康治疗基础上,增加强化重心转移训练内容。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 指数(MBI)评估2组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应用线段等分试验( line-bisection test ),线段删除试验( line cross-out test ),画钟试验( clock drawing test )评估4周后2组USN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的BBS,MBI以及线段等分试验,线段删除试验,画钟试验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2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强化重心转移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侧忽略患者的忽略程度,平衡功能以及ADL。
作者:郭天龙;刘景隆;郭宇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