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建
目的:研究观察在内窥镜下治疗的胃肠道息肉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探讨临床护理在内窥镜下治疗的胃肠道息肉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内窥镜治疗的78名胃肠道息肉的患者,将这78名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成2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我院常规的专科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加强护理干预方法。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后的并发症,调查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通过加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内窥镜治疗胃肠道息肉患者的并发症,而且患者对加强护理干预的满意度高,充分的认可了加强护理干预在内窥镜治疗胃肠息肉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润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妊娠剧吐患者的治疗。方法:选取30例妊娠剧吐患者进行补充液体,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及酸中毒,给与胃肠外营养及药物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所有患者26例情况好转继续妊娠,4例终止妊娠。结论:妊娠剧吐病人应住院治疗,治疗初禁食2~3天,使胃肠得以休息,给予静脉输液或全胃肠外营养。纠正失水、代谢性酸中毒,维持每天尿量≥1000 ml。
作者:赵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浅谈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93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对93例骨盆骨折患者的系统治疗后93例患者全部满意出院,且预后状况良好。结论:通过对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治疗后,显著提高了患者的康复几率和生活质量,并积极预防并发症。
作者:王联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通过探讨老年晚期直肠癌应用替吉奥胶囊联合放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旨在为提高近期疗效、降低毒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晚期直肠癌患者82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对照组给予患者放疗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口服替吉奥胶囊联合放疗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疼痛缓解率和毒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7.80%、疾病控制率为80.49%、疼痛缓解率为70.7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方式不良反应差异不显著。结论:应用替吉奥胶囊联合放疗治疗老年晚期直肠癌能提高治疗有效率、有效控制病情、减轻患者疼痛和毒副反应,近期疗效显著。
作者:冯俊岭;闫杏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并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针对患者采用2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结果:实验组采用的综合护理的方式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中的总有效率为92.45%,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的总有效率为66.03%,2组差距较明显p<0.05,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的方式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好,且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焦虑状况,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较为满意,因此,这一方式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应用。
作者:杨志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侵蚀性葡萄胎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护理及特点。方法:对5例侵蚀性葡萄胎患者进行心理、药物、化疗后的不良反应等护理。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及护理使5例患者顺利完成化疗。结论:侵蚀性葡萄胎患者经过科学的合理化疗,精心的临床护理,使患者化疗成功率与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者:周贺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伤残绝非是受伤造成的残,它的内涵很深,不能从字面解释,需不断学习,逐渐加深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伤残的预防与康复治疗。我国自“残疾人保障法”颁布以后,对伤残、残疾的预防、康复治疗人才的培养、康复医疗机构的设置等都有明确规定。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伤残的预防与康复”一书中的有关内容,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并结合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就伤残医学的几个问题简要报导如下。
作者: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对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关节融合术治疗陈旧性 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进行深入研究及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9例Lisfranc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4例,将其分为2组,分别为一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二组(关节融合术)进行研究,手术后对患者的足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调研。结果:49例Lisfranc损伤患者中,其中一组出现1例骨性关节炎,经再次手术后解决、2例皮肤边缘坏死,经用药后好转;二组出现3例不愈合、4例延迟愈合及1例足部疼痛,后经处理好转。一组的优良率高达80.77%,比率明显高于二组的52.17%,结果表明2组间优良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陈旧性Lisfranc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比利用关节融合术法更具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杨战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老年科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0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躯体护理,实验组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进行干预,时间为2个月。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收缩压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收缩压平均值在心理护理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正确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更好的控制血压,有益于患者预后。
作者:谢建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为降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探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佳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2012年1月~2014年6月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4例老年患者加强护理,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34例患者都全部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有效的护理可明显提高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少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输卵管结核超声造影表现,探讨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经腹腔镜证实的输卵管结核的超声造影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共分为4种类型,I型:病灶局部的周边环状增强,病灶内部无增强,整体显示呈腊肠样,共14例患者为I型,占35%。Ⅱ型:病灶的周边呈环状增强,内部呈分隔样增强信号,共12例,占30%。Ⅲ型:病灶局部呈不均匀增强,内部不规则无增强,共12例,占30%。Ⅳ型:病灶局部不均匀增强,内部呈现结节样增强,共2例,占5%。结论:超声造影能客观地反映输卵管结核病灶的增强情况,为输卵管结核的诊断提供客观的依据。
作者:郑章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尿蛋白对肾小管损伤的途径与加重肾脏病变的机制。方法:以肾小球微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尿液中总蛋白成分进行提取,进行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 HK-2细胞。对细胞内增殖水平进行测定,并对细胞合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MCP-1)水平、α-平滑肌肌动蛋白水平(α-SMA)、TGF-βmRNA表达及细胞上清纤连蛋白水平( FN)进行检测。结果:尿蛋白成分主要为84.6%白蛋白、1.1%IgG和8.1%转铁蛋白;尿蛋白浓度为0.2~10mg/ml时,可刺激HK-2细胞增殖,与对照组(尿蛋白浓度为0.0mg/ml)相较为其3.32~8.56倍(P<0.05);尿蛋白浓度为0.5~5mg/ml时,与对照组相较其HK-2细胞分泌FN显著增高(P<0.05);尿蛋白浓度为5mg/ml时,其HK-2细胞分泌FN为对照组2.910±0.541倍,与对照组相较HK-2细胞分泌FN明显较高( P<0.05)。结论:尿蛋白可刺激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合成炎症趋化因子与分泌细胞外基质蛋白,进而诱导肾小管细胞出现表型转化,其均可导致蛋白尿诱导的肾小管间质损伤发生,且可诱导肾脏病变加重。
作者:王志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儿科门诊输液流程管理及静脉留置针在儿童门诊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方法:资料随机选择2013年7月~2013年12月儿科门诊行静脉输液的患儿350例,作为对照组,行常规输液管理;于2014年1月~2014年6月随机选择医院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患儿350例,作为研究组,推行门诊输液流程管理及静脉留置针应用;重点对2组门诊输液管理的效果及静脉留置针在儿童门诊输液治疗中的应用作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流程等待耗时、输液等待耗时、输液的满意度以及静脉输液脱管、堵管、脱管出血、静脉炎等不安全因素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门诊输液治疗中推广儿科门诊输液流程管理及静脉留置针应用,可缩短患儿的输液等待时间、提高输液满意度、减少静脉输注缺陷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关景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干化学法检测抗凝血浆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差异,探讨急诊生化检验应用干化学法检测肝素抗凝血浆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全自动干化学生化分析仪分别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急诊科进行治疗的98例患者的肝素抗凝血浆及常规血清标本的23项常规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对2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98例标本都顺利完成检验,23项生化指标中有DBIL ,ALT ,TP ,ALB ,CHOL,TG,ALP LDH等13项指标的结果存在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其余AST, TBIL,GLU,CREA,CK,CHE,LDLC,BUN,NA,CL等10项指标无明显差异( 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13项有差异的指标进行临床可接受判断,其中DBIL,ALT,K等3项的检测结果临床一致性较差,其余项目为临床可接受。结论:干化学法检测肝素抗凝血浆进行生化检测时,分离血浆较快,检测结果与常规检查存在差异,但大部分在临床可接受范围,更适合急诊患者需求,但对于ADBIL,ALT,K等3项干化学检测时可重新建立血浆参考范围。
作者:马冬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肠梗阻保守治疗及手术时机佳选择时间。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2月~2014年3月救治的156例肠梗阻患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和手术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本组156例患者急诊手术治疗25例,其中绞窄性肠梗阻18例,黏连性肠梗阻5例,结肠癌导致的肠梗阻2例。保守治疗131例,其中经保守治疗治愈101例,中转开腹手术治疗30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治愈。结论:对于肠梗阻治疗,要认真检查,针对单纯性肠梗阻要给予保守治疗,多数患者能够治愈,对于在保存治疗12~24小时,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甚至加重者,应抓紧进行手术。对于保守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长期不缓解或反复发作,应采取手术治疗。对诊断或怀疑为绞窄性肠梗阻的患者和肿瘤导致的肠梗阻患者应立即进行手术,不能拖延或采取保守治疗。
作者:尹井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 n=45)以及观察组( n=45);对照组进行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则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术中各项指标的监测结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低血压、高血压的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行股骨颈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而言,2种麻醉方式的镇痛效果均较为显著,但腰硬联合麻醉比之全麻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其不但可以减少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同时也可避免全身麻醉对患者心血管系统造成的损伤,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荣莉;赵波;刘丽君;马明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其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患有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由于这些患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以下2组,即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常规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而对干预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结果:通过为期2个月时间的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5.56%,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64.44%,由此可以看出,2组患者之间的总满意度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干预组患者中治疗依从40例(88.89%),不依从5例(11.11%);而对照组患者中治疗依从26例(57.78%),不依从19例(42.22%),因此,干预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P<0.05,2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干预组的临床护理方法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结论:通过本研究结果得知,干预组患者的临床人性化护理模式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传统常规性护理模式,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提升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故人性化护理模式值得在相关临床活动中应用与推广,从而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病情。
作者:李忠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评价高血压患者应用硝苯地平结合卡托普利治疗的临床疗效与综合效益。方法:将选择卡托普利治疗患者89例纳入对照组,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患者80例联合组,对比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心率水平变化,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显效率50.00%、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30.34%、71.91%,无效率2.50%,低于对照28.09%,治疗后4周、8周联合组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联合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28.75%,高于对照组16.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较好,降压速度快,但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不排除部分患者不耐受而退出治疗的可能,医师与患者应综合考虑风险、获益。
作者:李虎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寻求治疗胃溃疡有效方法,以便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方法:对37例胃溃疡患者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胃溃疡患者经过医护工作者的努力,痊愈10例,有效27例,无效0例,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胃溃疡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我国胃溃疡患者的数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要高度重视胃溃疡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早诊断早治疗且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张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吲达帕胺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实验组联合吲达帕胺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95%治疗效果较好,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指标分别为113±7mmHg、75±5mmHg,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率为37.5%,低于对照组60%( P<0.05)。结论:高血压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硫酸镁联合吲达帕胺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霆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