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敏;郭风涛
目的:探讨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MRI平扫、增强及灌注成像,观察分析成像结果。结果:45例肝癌患者,41例在T2WI和FIR脂肪抑制上呈稍高信号,其余则表现为等信号;TIWI则表现为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分别为31例、5例和9例。在表现形态方面,17例在T2WI或TIWI显示为完整或不完整假包膜。TIWI则动态增强扫描,7例门静脉癌静脉期及延迟期呈不均匀的低信号,动脉期信号无明显变化。结论:磁共振成像不仅能清楚显示解剖图像,还能反映肝癌及肝组织病变血供特点,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胡明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负压置换疗法加罗红霉素结合有效护理用于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3月~2013月10月我院采用负压置换疗法加罗红霉素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7例慢性鼻窦炎患儿治愈92例,好转5例,其中,治愈率94.85%,有效率100%。随访3个月除1例患者复发外,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复发,无并发症发生。其对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度为98.22%。结论:负压置换疗法加罗红霉素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具有操作简单、患儿依从性好、复发率低等优点,结合有效护理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春燕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钼靶检查对早期乳腺癌微钙化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期间,对常规检钼钯查中发现的45例可疑恶性乳腺微钙化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结果:45例可疑恶性乳腺微钙化病变中,良性7例,恶性38例,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钼钯诊断正确率84.4%。结论:通过钼钯检查可清晰显示乳腺钙化灶的分布和形态,从而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作者:姜微;陈志仁;梁妍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EDTA-K2和肝素钠抗凝剂对HBsAg ELISA法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留取EDTA-K2和肝素钠抗凝标本300份,利用新创和万泰2种试剂同时对血液HBsAg进行ELISA检测,对其中13份HBsAg检测结果呈反应性标本利用非抗凝血进行确认。结果:EDTA-K2和肝素钠抗凝标本300人份中,EDTA-K2抗凝标本HBsAg检测结果新创试剂有5人份呈反应性(s/co>1)占1.67%(5/300),万泰试剂呈反应性标本8人份占2.67%(8/300),肝素钠抗凝标本均为阴性,经非抗凝血对13份呈反应性标本利用新创和万泰2种试剂进行重新检测HBsAg,结果为阴性。结论:EDTA-K2抗凝剂对ELISA法检测HBsAg结果有影响,肝素钠抗凝剂对HBsAg ELISA法检测结果基本没有影响。
作者:陈秀敏;郭风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研究剖宫产术术后切口感染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2012年这3年在我院产科剖宫产手术2048例产妇在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后剖宫产切口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共发生52例切口感染。2010年剖宫产切口感染率为3.87%,2011年剖宫产切口感染率为2.24%,2012年剖宫产切口感染率为1.79%。结论:2010年、2011年、2012年3组剖宫产产妇在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后,剖宫产切口感染率由原来的2010年的3.87%逐年下降到2012年的1.79%,说明采取的干预措施切实有效。
作者:李晓丽;阿米娜·哈斯木汗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分析临床病例探讨产后出血原因以及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所有3032产妇资料及162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产后出血原因以及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结果:分析临床资料可知,产妇的缩宫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的162例患者中出现缩宫乏力患者73例,占总数的45.06%,其他因素包括产妇年龄、胎次、贫血、胎盘前置情况以及生产方式的选择。产前进行孕期保健及护理干预的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概率显著低于未进行孕前干预护理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通过分析临床资料,探讨了导致临床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及其相应的预防措施,为临床上提前预防该情况的出现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阿米娜·哈斯木汗;李晓丽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患者颅内钙化性病变的特点,及时诊断和鉴别诊断此类疾病。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进行颅内钙化性病变检查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CT表现,分析其病变部位、钙化数量、形态大小和分布等,并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统计各种病变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结果:脑膜瘤11例、硬膜外血肿10例、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8例、颅咽管瘤7例、海绵状血管瘤6例、结节性硬化2例、少突胶质细胞瘤2例。各种病变无年龄和性别差异,且均与脑膜瘤患者相比,P>0.05,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病变的钙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中部分可作为诊断依据,颅内钙化性病变所引起的疾病无年龄和性别的差异。
作者:李军孝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下肢痉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30名随机分为治疗组( n=15)和对照组( n=15)。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治疗(45min/次,1次/d)治疗6周。治疗前后分别经改良的 Ashworth评定表(MSS)、综合痉挛量表(Composite Spasticity Scale,CSS)、10m快步行速度(maximum walking speed MWS)评定。结果:2组治疗前后的评分均有提高,治疗组在MSS、MWS 2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下肢的痉挛改善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作者:朱晓明;商晓英;甘露;代丽娟;刘萍;姜静;黄亮;杨佳滨;毛铁;马晨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清肺饮加减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期间诊治的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模式,试验组采用清肺饮加减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皮疹严重程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前皮疹严重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仅有1名患者出现局部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对照组中有4名患者发生并发症,包括1例光敏感、2例局部瘙痒和1例局部刺激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肺饮加减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促进皮疹改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桂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小儿发热原因,总结小儿门诊发热患者的相关处理措施。方法:对2011年8月~2014年2月道真县人民医院儿科门诊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102例患者门诊处理及收入住院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明确用药注意事项。结果:小儿发热患者经过合理的护理和处理后,能取得相对理想的效果。结论:小儿发热性疾病作为小儿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非常重要。
作者:龚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性质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共102例,对所有患者行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结果:本次研究患者中,79例甲状腺结节为良性,23例为恶性。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结合二维超声图像,能够提升不同性质的甲状腺鉴别诊断。
作者:赵艳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评价认知行为疗法对冠心病伴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39例住院冠心病伴睡眠障碍患者给予为期2个月的认知行为疗法的治疗。以PSQI评分为效应指标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冠心病伴睡眠障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章王媛;张友琴;吕兴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分娩助产的佳护理模式。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入住我院产科待产分娩的产妇8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模式,实验组按照产妇类型:自然分娩、可能自然分娩及剖宫产3种类型,给予分类护理。结果:分类护理实验组难产率48.61%,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类护理模式的实行提高了分娩护理质量,降低了难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作者:童丽萍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解剖钢板固定,观察组患者采取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89.87%)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的优良率(78.75%),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确切,患者预后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王令权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呼吸暂停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80例足月新生儿呼吸暂停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足月新生儿呼吸暂停为多种原因所致,不同原因及诱因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不同。结论:足月新生儿呼吸暂停应根据病因及临床表现积极治疗。
作者:薛见珍;宫晶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针对脑瘤患者术前开展护理干预对其不良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2月收治的脑瘤患者4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于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术前便开展以心理护理为主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与术后满意程度,并开展比较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前的SAS评分为35.6±1.7分,护理总满意程度为95.3%,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瘤患者开展术前护理干预可显著缓解不良情绪,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延长生存期。
作者:陈明莹;朱瑞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和提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症人群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而实际上,低血压对人们的危害和影响也相当严重,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
作者:王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心理压力又称心理应激、心理紧张。它是个体“觉察”到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和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所出现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1]。随着不断发展的医疗事业,社会及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服务要求也不断的提高,医患关系紧张,尤其是儿科,因为儿科工作有其特殊性。本文认为儿科医护工作者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儿科疾病特点、工作环境的特殊性、紧张的医患关系、工作繁重,人力资源不足,这必然会造成儿科医护人员情绪不稳及不良的心理状态,导致心理负荷加重和身体疲劳。所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或缓解这种压力,这样才能够适应现代医疗的要求,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服务。
作者:张晓红;孙德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在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2组均接受脑梗死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病情稳定48小时后开始使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结果:实验组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干预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作者:曹井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治疗以肾病综合征为主的IgA肾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抽选肾病临床分析患者56例,2组均以激素治疗作为基础,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加用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加用环磷酰胺静脉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经过24周的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82.14%(23/28),高于对照组的75.00%(21/2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28%(4/28),低于对照组的21.43%(6/28),2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在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肌酐组内数据有差异(p<0.05)。结论:来氟米特是治疗以肾病综合征为主的IgA肾病一种疗效确切的药物,且不良反应小,适合临床使用。
作者:吴玉彩 刊期: 2014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