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红强;刘艳玲;邱海波
目的:本调查拟了解浦东新区小学生家长对伤害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开展伤害的预防,降低伤害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浦东新区中心区两所小学568名学生家长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的问卷,主要了解学生家长伤害知信行情况.结果:家长对伤害的基础知识、交通伤害和运动伤害的认知比较高,对居家伤害和休闲活动等伤害预防知识的认知和行为存在不足.如家里注意将火柴、打火机、热水瓶等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正确应答率为66.37%;玩塑料子弹枪可能会伤人的正确应答率为63.03%.家长对学生中常见伤害类型的认知存在着误区.结论: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儿童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是儿童的第一课堂,对家长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与伤害预防知识的培训,对预防儿童伤害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解辉;杨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工休座谈会是医护患互动交流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医院病区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座谈会可以了解到患者真实的想法和要求,也能通过近距离接触,加深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理解.
作者:崔永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奥氮平与奋乃静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脑器质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奥氮平组35例,奋乃静组30例,分别给予2组药物治疗8周,采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药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治疗第4周末奥氮平组总分的减分率显著高于奋乃静组(P<0.01),奋乃静组肌张力增高、静坐不能发生率显著高于奥氮平组(P<0.01).结论:奥氮平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疗效肯定,起效快,不良反应较奋乃静轻微,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作者:马雁冰;李小静;郭雅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诊断或排除糖尿病的金标准,采血的标本以静脉穿刺抽血的标本为好.反复静脉穿刺不仅增加患者穿刺痛苦和精神恐惧,还增加了皮肤局部感染机会甚至影响血糖结果,为体现人性化服务,在临床上笔者给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试验者予静脉穿刺留置针采血,减轻患者痛苦,确保抽血、治疗两不误,经1年多临床实践操作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其操作方法及优点报告如下.
作者:李丽;何燮勇;邵丽;凌甜云;黎南中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联合应用椎弓根钉落差提拉原理和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联合应用椎弓根钉落差提拉原理和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腰椎滑脱症患者37例,观察术前、术后2周及3个月随访时Taillard指数、Boxall指数、滑脱角、腰椎生理前凸角及椎间隙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37例患者术后均获3~ 36个月随访.术前与术后2周Taillard指数、Boxall指数、腰椎生理前凸角、滑脱角及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术后3个月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邹德威评分标准,优27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达94.6%.内固定材料无松动、断裂cage融合器位置、形态正常.结论:联合应用椎弓根钉落差提拉原理和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可起到协同作用,能提供理想复位和坚强内固定,提高脊柱的融合率,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作者:李新钢;于泉;卢红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应用彩色多普勒压迫修复冠脉介入术后假性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冠脉介入术后导致假性动脉瘤18例.利用SIEMENS Sequoia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凸阵探头行压迫修复.结果:18例假性动脉瘤均压迫修复成功,治愈率100%.结论:冠脉介入术后假性动脉瘤应用彩色多普勒压迫修复是一种简单、有效、经济、安全的方法并可省时及减少患者痛苦.
作者:李萍;王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经过近4年的临床课程整合,课程架构已发生本质改变,为适应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准备工作也要随之改变如集体备课.如何使集体备课形式更加适应课程结构的变化,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工作,是我们探讨的重点.
作者:崔莹;张东华;郭劲松;郭庆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应用多孔加压肱骨髓内钉坚实固定肱骨干骨折,防止术中损伤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于骨折断端有效加压,防止骨折断端分离及旋转,促进骨折愈合.方法:多孔加压肱骨髓内钉的外钉每间隔2.0CM设置1个锁定孔,这样无论骨折发生在肱骨哪一位置,手术切口选择在哪一位置,手术切口内都有可选择的锁定孔,在“直视下”进行锁定孔的定位和锁定,确保不损伤神经及血管等重要组织.外钉的两端有内置螺纹,内钉有外置螺纹,旋转内钉,内钉与外钉通过螺纹的相互作用,可于骨折断端进行有效的加压,防止骨折断端出现分离及旋转.结果:2007年~2011年,我们应用多孔加压肱骨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37例,由于术中于切口内“直视下”进行锁定孔的定位及锁定操作,无1例病人出现上臂重要神经及血管的损伤.对骨折断端进行有效的加压后,骨折断端无明显的分离,骨折断端稳定,无断端旋转等异常活动.截至2011年10月,36例病人骨折已愈合,1例病人术后4个月仍在随访中.结论:多孔加压肱骨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可有效保护神经血管组织,可有效防止骨折断端分离,可有效稳定骨折断端,防止骨折断端旋转活动,促进骨折愈合.
作者:张勇;李强;马东升;杨峰;田飞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疾病筛查一次成功采血方法,达到减少新生儿痛苦,提高标本合格率及护士工作效率;方法:对半年内在我院出生的正常足月新生儿8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00例,观察组4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新生儿足跟采血方法,观察组采用按摩新生儿足部后应用足底定位采血及握紧小腿法;结果:新生儿疾病筛查对照组400例,1次成功采血385例,成功率96.3%:观察组400例,1次成功采血345例,成功率86.3%;结论:新生儿足底定位法比常规新生儿采血法1次性成功率高,标本合格率高、减少了新生儿的痛苦,减少了新生儿家长的精神负担,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采集方法.
作者:王艳英;由燕;关鑫;王秀媛;任重贤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随着人们户外活动的增加,交通工具的发达,年轻恒牙外伤导致脱落在临床上尤为常见.选择我科门诊自1997年以来因交通事故、意外跌倒,运动受伤等所致完全性脱位牙患者24例31颗外伤脱位年轻恒牙进行临床观察及分析,探讨影响其再植成功的因素.
作者:李玉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小儿慢性腹痛的关系,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小儿慢性腹痛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2011年在大庆油田总医院门诊确诊慢性腹痛患儿102例,采静脉血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尿素酶抗体,结果为阳性者提示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结果:102例慢性腹痛患儿中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共48例,阳性率47.06%.其中3~5岁12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3例,阳性率25.00,%;6~9岁39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共18例,阳性率46.15%;10~14岁51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27例,阳性率52.94%.结论:慢性腹痛患儿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较高,且随年龄段增加感染率呈上升趋势,提示幽门螺旋杆菌与小儿慢性腹痛有密切关系.对慢性腹痛患儿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对于及早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并进行及时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任尚申;于红霞;王景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用三氯醋酸治疗女性尖锐湿疣疗效报道.方法:2000年5月~2010年4月在我门诊治疗的女性尖锐湿疣72例,其中用三氯醋酸治疗64例,8例用5%5-FU软膏治疗.结果:用三氯醋酸治疗,治愈率为100%.结论:三氯醋酸无毒性,腐蚀度不深,方法简便,适合基层门诊部普查后的治疗.
作者:范小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浅探应用血液灌流救治急性中毒患者治疗前、中、后特征性问题,极其对灌流质量的影响以及解决方法和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对28例急性中毒患者实施血液灌流治疗,密切观察,精心护理,总结其特别存在的问题.结果: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特有问题特别处理,治疗效果较满意.结论:血液灌流救治急性中毒患者的特征性问题得到正确解决,能够提高血液灌流治疗的质量,也为患者生存提供了进一步保障.
作者:冯士丽;孙建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踝关节损伤中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治疗方法与体会.方法:收集32例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单纯损伤7例,合并踝部骨折25例,保守治疗6例,手术治疗26例,需横向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21例.结果:随访9~17个月,平均12个月,按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标准:优18例,良9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4.4%.结论:治疗下胫用腓联合分离,明确诊断与合理的治疗方案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沈光银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7例夹层动脉瘤均经胸前、胸骨上窝及腹部多个部位多切面追踪扫查.结果:17例病人中,10例为局限于升主动的夹层(Ⅱ型),4例延伸到降主动脉(Ⅰ型),3例夹层一直延伸至腹主动脉分叉处(Ⅲ型).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夹层动脉瘤准确、快捷、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大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髌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之一.因为属于关节内骨折,尤其是粉碎性骨折,由于骨折后导致膝关节生物力学紊乱和关节功能障碍,所以,治疗要求较高.过去的治疗,大多采用张力带钢丝固定、钢丝环扎固定等.对固定困难者,甚至作髌骨部分或全部切除.我们2001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力点穿针钢丝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36例,取得满意效果,整理报告如下.
作者:邹培;张建华;何艳;张华;王祥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踝关节是下肢重要的负重关节,由胫骨、腓骨下端和距骨形成,属于屈戊关节,关节紧密结合,将人体重力由垂直柱状转化为弓状平面负重形成的关节.鉴于其结构和功能的特点,骨折后恢复其解剖复位及关节的稳定性极为重要.本文就我院确诊的36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进行分组对比治疗,观察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殷安;马元昭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基础护理质量反映医院的护理和管理水平,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直接护理时间少、基础护理设施落后、护理理念存在差距、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医院现行护理收费标准低,基础护理知识技能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滞后等多因素影响临床基础护理质量,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同时使临床护理更需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
作者:王丽玲;周广美;姜雅玲;唐艳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索健康教育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2011年对收治55例高热惊厥患儿,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并进行急救护理和相关的健康教育.结果:缓解了家长的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90%家长对高热惊厥的相关知识有较好的理解.结论:高热惊厥复发率较高,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能及时控制惊厥和有效地预防再次发作.
作者:徐小超;刘春燕;刘敏;吴晓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86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给予脂微球前列地尔10U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1次/d,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q12小时,连用14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用盐酸倍他司汀500 mL加曲克芦丁注射液0.4g静滴,1次/d,连用14天为一个疗程;于治疗结束后判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痊愈23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7%;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1.4%.2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电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