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波热凝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颜庆文

关键词:微波, 热凝治疗, 变应性鼻炎, 现报道如下, 治疗方法, 物理疗法, 氯考合剂, 疗效比较, 治疗组, 膜肿胀, 药物, 冷冻, 激光
摘要:变应性鼻炎是鼻黏膜肿胀为主.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物理疗法有冷冻、电凝及激光等.我们于2006年1月~2007年1月应用微波热凝治疗45例与药物治疗组(氯考合剂)40例进行疗效比较,现报道如下.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度有机磷中毒抢救与护理体会

    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迅速彻底清除毒物是重要的环节,因为它的效果好坏,可影响病人反跳现象的出现.在医生的指导下建立两组静脉通道,一组滴入解磷定等,胆碱酯酶复活剂以及其他抢救药品.另一组静脉推注阿托品.

    作者:任秀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例

    1.病历摘要:例1:患者男,48岁.突发胸背部疼痛20分钟来诊,疼痛呈撕裂性或刀割样,既往有多年高血压病史.查体:神志清,急性病容,烦躁不安,冷汗,血压180/140mmHg,脉搏65次/分,呼吸25次/分,立即予急诊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室性早搏.诊断:心绞痛,室性早搏.立即持续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含服硝酸甘油1粒,口服倍他乐克25mg降压治疗,收入ICU治疗.入院后常规血、尿化验,腹部B超,胸腹平片,心脏彩超及胸部核磁共振等检查,后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作者:韩涛;王本涛;白月辉;滕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减轻乳腺癌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方法:对87例乳腺癌患者不同时期做好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结果:通过心理干预措施,84例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针对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有目的地进行心理干预,成为乳腺癌术后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宿秀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内镜鼻窦手术迟发鼻中隔穿孔8例分析

    内镜鼻窦手术具有一些与传统术式不可比拟的优点.在内镜鼻窦手术广泛应用与延伸开展中,并发症发生亦引起人们注意.对于内镜鼻窦手术迟发鼻中隔穿孔较为少见.国内李源等[1]曾的道2例,杨占泉等[2]曾报道7例.本研究对8例内镜鼻窦手术迟发鼻中隔穿孔原因与防治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吕宗合;宫向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肌电图在诊断甲状腺毒性肌病中的作用

    甲状腺功能障碍可导致以并发肌病、突眼性眼肌麻痹,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重症肌无力等各种神经肌肉的病变,但突出的内科症状可掩盖肌肉病变之表现.其中以甲状腺毒性疾病(]甲亢性肌病)的发生率高[1]多为慢性起病,逐渐进展,表现为肌肉无力和萎缩,以近端肌肉受累常见,多数患者有上台阶困难,蹲起费力.本文收集近5年我院内分泌科诊治的21例甲状腺毒性肿患者的临床及肌电图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许晓微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目的:介绍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1].方法:在C臂X线机定位下对18例患者的24个椎体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弓根向椎体内穿刺,并注入骨水泥.结果:术后复查X线和CT见骨水泥在椎体呈团块状分布,其中2例骨水泥溢入邻近间盘,2例溢入椎旁软组织,1例溢入椎管,但患者无临床症状,未行特殊处理,疗效判定按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疼痛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P)6例.对全部病例随访4~16个月,疼痛无加重或复发,椎体无压缩现象.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能够迅速缓解疼痛,重建椎体生物强度,恢复椎体稳定性,是一种操作简便、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杨轶胜;郭洪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近年来在我国逐渐应用于临床,已成为临床治疗、急救用药及供给营养的重要途径.特点是: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而不易穿破血管壁.既减轻了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又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近年来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抢救危重患者和静脉营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特别是长期置管的患者常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静脉针置管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观察护理十分重要.

    作者:姜桂芹;赵丽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全盆腔脏器切除术治疗复发性宫颈癌(附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全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治疗复发型宫颈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2001年1月~2004 年1 月入院的实施全盆腔脏器切除的6例复发型宫颈癌患者进行分析. 结果:6例手术顺利;术后生存期为 6~50个月,平均为 34个月. 6 例分别死于肠梗阻、肺转移. 结论:对同时侵及膀胱、直肠的复发宫颈癌行全盆腔脏器切除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但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规范手术步骤,改进手术前后治疗方法.

    作者:高颖;徐冶;娄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原发性肝癌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12例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病人,注意心理护理,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加强术后护理.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1 2例,均及时发现、处理.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病人顺利康复极为重要.

    作者:马秀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小儿脑外伤术前家长心理特点及护理

    目的:减轻患儿家长术前不稳定的情绪.方法:应用个别化的心理护理.结果:使其家长心理上得到切实的安慰与支持.结论:针对小儿家长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骆延秀;张洁雯;张宝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中医辨治小儿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是婴幼儿季节性肠道疾病,属中医外感泄泻范畴.其病变重点在脾胃、大小肠,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首先有上呼吸道症状,发热轻咳,继而出现呕吐、腹胀、大便次数增多.

    作者:耿春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肩锁关节全脱位的手术治疗

    自1994年我院收治肩锁关节全脱位(ZlotskyⅢ级)25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周瑞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腰椎管狭窄症的中医治疗进展

    腰椎管狭窄症的定义为由于腰椎管结构变窄,使得椎管内的神经组织在走出椎间孔之前受到挤压,而产生的一些症状和体征[1].临床多表现为麻木、无力和间歇性跋行等症状.祖国医学认为腰椎管狭窄症,属中医腰腿痛痹症范畴,何天佑[2]认为其主要的病理机制是肾虚不固,风寒湿邪阻络,气滞血凝,营卫不得宣通,以致腰腿痹阻疼痛.金汉明[3]认为肾虚、寒湿入侵、腰部反复扭伤是该病发病的三大原因.近年来,中医治疗腰椎管狭窄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近10年以来相关腰椎管狭窄症的中医治疗、研究文献作一综述如下.

    作者:辛全超;姜益常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小骨窗开颅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开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简便、快速、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对68例通过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24小时复查头颅CT,58例患者的脑内血肿得到完全或大部清除;术后随访2~12个月,根据GOS进行预后评估:Ⅰ级28例;Ⅱ级16例;Ⅲ级11例;Ⅳ级3例;Ⅴ级10例.结论: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微创、快速、简便的特点,适合大多数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手术治疗.

    作者:罗良生;李英斌;曹黄荣;张健;王东;林忠;廖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静吸复合全麻、全凭静脉全麻对LC手术病人术中血糖影响的研究

    胆道疾病病人(胆结石、胆息肉)常伴发糖尿病.围术期应激反应可改变机体的内分泌,代谢及免疫功能.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改善麻醉技巧,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和配伍,是调控围术期应激反应的有效措施,可避免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人康复.我院观察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病人术中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和全凭静脉全麻对病人术中血糖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雪松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狼疮性肾炎意外怀孕1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脏器、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孕龄女性多见.因此,此病能否怀孕,佳时机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否则轻则引发SLE活动,重则易有生命危险,甚至死亡.本病例是以意怀孕所致.

    作者:李清芬;孟凡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浅谈小儿静脉穿刺的技巧及护理体会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这在儿童医院显得格外突出,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疗护理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10余年,总结了一套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护理体会,现将具体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尚婉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儿童颈椎间盘钙化的研究进展

    儿童颈椎间盘钙化(Cervical Disc Calcification In Children,CDC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良性自限性疾病.1932年Lyon首次报道了CDCC病例,迄今为止文献上报道很少,原因主要是:由于本病症少见,临床往往对此缺乏正确认识而致漏诊;约10%的患者无症状;钙化灶小或病变轻,影像学检查无法发现.Girodias等[1]对国外文献中近400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CDCC平均发病年龄为7岁,70%在5~12岁之间;男女比例为54:46,无明显性别差异;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其中白种人多见,黑人和亚洲人罕见.1982年张之虎首先报道第1例CDCC至今约200例报道,年龄为2~13岁,男女比例1.8:1 [2].特征性的病理改变发生于髓核,呈单发盘状、团块或多发碎块样钙化.CDCC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还存在很大的分歧.本文拟就CDCC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太邦;汤逊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乳腺微钙化点检测

    在乳腺钼靶x线片计算机辅助诊断中,微钙化点的自动检测是难点问题之一.本文基于模糊神经网络,建议了一种乳腺微钙化点提取的新方法.算法首先利用随机方法产生大量的样本,经模糊判别后,输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训练后的神经网络对感兴趣区域进行分类得到微钙化点. 后,仿真结果同其它算法进行比较,证明本文算法具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

    作者:李清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自滑式矫治器在AngleⅡ类错(牙合)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自滑式矫治器在AngleⅡ类错(牙合)中治疗前牙深覆(牙合)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自滑式矫治器配合固定治疗技术治疗AngleⅡ类错(牙合).结果:自滑式矫治器可随同各种固定矫治技术在治疗中控制前牙区的垂直向移动,在矫治过程中改变(牙合)曲线的深度时即以改善口唇的突度.结论:在Ⅱ类错牙合中应用自滑式矫治器可在短期内很好的打开咬合,改善患者面部的侧貌.

    作者:沈花;张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