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腺癌合并糖尿病的外科治疗(附16例病例报告)

刘岩

关键词:胰腺癌, 糖尿病, 围手术期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7月到2007年7月我科收治的16例胰腺癌合并糖尿病病例.术前根据糖尿病的不同情况,给予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术中加强血糖监测,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术后及时检测血糖,尿糖水平,防止出现并发症.结果:16例患者均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6例,包括切口感染1例,胰漏1例,胆汁漏1例,腹腔感染1例,肺感染1例,菌血症1例,无高渗性昏迷及酮症酸中毒出现,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外科治疗仍是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首选治疗,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对于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出院后的行为干预对急性胰腺炎复发率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急性胰腺炎病人出院后的行为干预,探讨分析行为干预对急性胰腺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胰腺炎初次发作的病人1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病人在住院期间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无出院后的行为干预.观察组的病人除在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教育外,出院后给予为期一年的行为干预.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病人急性胰腺炎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病人胰腺炎的复发率为7.2%,对照组病人胰腺炎的复发率为13.6%,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胰腺炎病人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后进行行为干预,帮助病人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急性胰腺炎的复发率.

    作者:邢惠;宋艳燕;许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救护

    急性心肌梗死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由持久的严重的心肌缺血所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胸闷,发热,白细胞增多,血清酶活性增高及心电图系列演变等表现,可伴有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作者:翁明月;官亚华;陈祥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阵发性心房颤动伴心室长间歇的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阵发性心房颤动伴心室长间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动态心电图记录到的11例窦性心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伴发心室长间歇进行分析.男性10例,女性1例.年龄50岁~77岁,平均(66.6±7.48)岁,特发性心房颤动6例,冠心病5例,脑梗塞1例.结果:11例共发生特发性心房颤动570阵,大于2.0s的长间歇141次,长间歇在2.0s~2.7s.时间分布为白天16次,夜间125次,心房颤动发作前后的窦性PR间期在0.15s~0.20s之间者6例,一度房室阻滞3例,二度Ⅰ型房室阻滞1例.P波时限<0.11s的5例,≥0.11s的6例.24h高心率77bpm~175bpm,平均(1 26.5±23.2)bpm,低心率35bpm~47bpm,平均(42.2±2.92)bpm,平均心率53bpm~90bpm(68.6±11.12)bpm.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室长间歇多出现于夜间睡眠时,心肌缺血、房内阻滞、房室阻滞等是其可能机制.

    作者:逄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Sky椎体成形器治疗胸腰椎骨折

    随着社会发展,交通及意外事故逐渐增多,导致胸腰椎骨折病人增多,以往单纯性骨折病人采取卧床保守治疗,椎体高度不能恢复,导致后期出现腰痛及椎体不稳等并发症,后来采取开放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恢复慢,近年来手术趋向微创方向发展,自2005年2月~2006年12月我院用Sky椎体成形器治疗12例胸腰椎单纯性压缩骨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建;陈德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影响环孢素A血药浓度因素分析

    环孢素A(cyclosporin A CsA)是由真菌Tolypocladium Inflatum Gams分离获得的一种11个氨基酸组成的环状多肽,是一种强效免疫抑制药,广泛应用于防治实质性器官和骨髓等同种异体移植时的排斥反应.由于环孢素A个体药动学过程差异较大,血药浓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其血药浓度与疗效及毒性密切相关,故监测环孢素A血药浓度,寻找影响其血药浓度变化的可能因素,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晶;孙彩霞;李丽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83例报告

    疝囊填充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方法[1].自从人工修补材料问世以来,疝气的修补特别是老年疝气的修补有了质的飞跃,使传统的无材料有张力修补变成有材料无张力修补,使复发率明显减低.

    作者:曹明石;纪艳超;孙岩岩;宫博;李卫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小城镇及农村残疾人抑郁水平及相关因素的调查

    目的:了解小城镇及农村残疾人的抑郁水平及其相关因素,为其居家照顾者减轻残疾人抑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Barthel氏ADL指数量表、Procidana与Heller家庭支持量表及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对居住在小城镇及农村的63例残疾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残疾人有抑郁症状的比例高达69.8%,残疾人抑郁水平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残疾人对其家庭照顾者照顾满意度呈负相关,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小城镇及农村残疾人的抑郁症状普遍较严重,社会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应大力发展社区护理,为有需要的残疾人上门服务,并加强对残疾人家庭照顾者的培训指早,以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赵树娟;张瑜;夏幸阁;范伟鹏;张英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先天性梅毒在急诊的防护

    目的:探讨5例先天性梅毒在急诊的预防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6月共收治5例先天性梅毒的防护要点.结果:1例放弃1例死亡3例住院继续治疗后痊愈.结论:正确认识诊治梅毒、预防院内感染;加强孕期筛查、早期诊断、正规治疗妊娠期梅毒是预防先天性梅毒有效的防护方法;及早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正规治疗,严格消毒隔离程序、精心护理、严格随访制度对减少梅毒的传播及先天性梅毒后遗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提高痊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童千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确保血液安全防范输血纠纷

    输血治疗在医疗机构抢救治疗中是不可避免的,如何确保输血在临床抢救、治疗中真正达到安全、有效的目的.目前.输血存在着各种不安全因素,只有认识输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才能坚持科学、合理用血.现将临床输血中的不安全因素及相应由于输血引发的疾病和医疗纠纷问题进行共同的讨论.

    作者:王红;黄荔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脑卒中病人早期介入康复与护理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002年~2005年住院的238例急性恼卒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肢体训练、语言训练及二便训练等方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结果: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后取得了显著效果.患者均以佳心态接受治疗,主动配合,配合率达100%.238例患者出院随访均能回归社会,其中89%重返工作岗位,11%达到生活自理.结论:针对脑卒中病人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对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丽园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对80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治疗中,为预防和减少介入治疗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对其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结果80例患者术后病情平稳,随访1-6个月均无并发症,提示健康教育是手术成功、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尹净;王倩;武子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无痛分娩在产科中的应用与护理

    由于剖宫产使产妇死亡率、术后盆腔炎症发病率明显升高,也使新生儿情商较差,容易感觉综合失调.无痛分娩必然使大量因惧怕疼痛而可能选择剖宫产的产妇改为选择自然分娩.上世纪80年代,无痛分娩开始成为许多西方国家产妇的常规服务,无痛分娩率超过50%.现在我国无痛分娩率不到1%.我院自2003年2月~2005年2月开展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PCEA)418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鲍丽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东菱克栓酶治疗脑梗死并发梗死后出血14例原因分析

    收集资料完整的我院2002年1月~2006年3月使用东菱克栓酶(DF-521)治疗急性脑梗死继发梗死后出血(HI)患者共14例,对引起梗死后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长期高血压、糖尿病控制不良及大面积脑梗死、栓塞是使用DF-521后引起梗死后出血的高危因素,高龄、合并应用抗凝药物及用药距发病时间较长、皮质性脑梗死为引起梗死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应严格掌握适应症,选择合适的病例,用药期间严密地监测病人的凝血功能,减少出血的发生.

    作者:赵秀丽;李国忠;钟镝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青少年妊娠不良因素的临床分析

    本文对青少年妊娠对其本身以及家庭、社会的不利因素进行分析,以引起国家、教育、社会、卫生部门的关注,社会、学校、家长要把科学的性知识告诉青少年,并从性道德的方面去规范,才能够尽量避免悲剧的发生.

    作者:苏畅;张奕坚;刘雅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从临床护士的职业危险谈护士的健康防护教育

    本文对临床护士所面临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调查,总结分析临床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从而加强在校护生的健康防护教育.

    作者:胡雪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利凡诺治疗带状疱疹89例疗效观察

    我院2002年~2006年有疼痛症状及患处发生片状红斑,继而出现成簇的丘状疱疹的典型病例共计89例,均为发病1天~3天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凡梅;张恩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DHS加张力带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严重粉碎骨折

    目的:观察DHS加张力带在肌骨粗隆间严重粉碎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DHS加张力带固定肌骨粗隆间严重粉碎骨折治疗30例,观察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恢复优良率.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恢复优良率较理想.结论:DHS加张力带内固定在股骨粉隆间严重粉碎骨折的治疗中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骨折愈合疗效满意、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作者:刘建春;阮雄星;何向阳;卢俊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的研究进展

    OCT是一种新型断层成像技术,它通过测量生物组织的光反射,对生物组织的内部结构进行断层成像,具有分辨率高、灵敏性高、无损伤、非接触等特点.

    作者:吕晓颖;王小丹;王彬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带锁髓内针治疗难愈性股骨干骨折

    目的:在应用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病例中,对于可能出现延期愈合及不连接的病例通过预判并采用有效的措施,探讨疗效.方法:根据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并总结以往病例,制定判断标准,属于难愈性骨折的病例,治疗中采用相应对策,观察疗效并与以往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的病例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此方法疗效满意并优于以往常规疗法.结论通过预判并采用有效的措施可减少骨折延期愈合及骨不连的发生.

    作者:周继辉;曲彦隆;许文彬;田飞鹏;陈嘉利;刘志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的康复训练与康复护理体会

    小儿脑性瘫痪指在妊娠到新生儿期,由各种原因而致的脑的非进行性病变为基础,形成永久的但可以变化的运动和姿势异常[1].痉挛型偏瘫是指一侧上、下肢痉挛型瘫痪而另一侧上、下肢正常.临床体征主要表现为:患侧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腕关节掌屈角、股角、足背屈角小于正常值.立位行走时常见肩胛带内收、肘关节屈曲、手掌屈、髋关节外展、外旋、膝反张、踝关节外旋、尖足等,步态常呈拖拽步态[2,3].

    作者:林萍;吕智海;许洪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