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功林;葛宝丰;曾述强;李慎松;荆浩;王世勇;陈新;张宝峰
眼球挫伤性前房出血是眼外伤中常见的眼病之一,其预后好坏和有无并发症产生,与早期合理治疗有关.现将我院近7年来收治的48例前房出血患者综合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努力曼;许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大网膜用于治疗闭塞性脉管炎已有多年的历史,但仍颇多争议,作者曾应用大网膜游离移植治疗1例闭塞性脉管炎,获得良好疗效,避免了截肢,报道如下.
作者:张金明;陈小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病例介绍患者,女,17岁,主诉左眼视力逐渐下降半年多,伴眼胀、头痛、恶心.1996年8月13日门诊以Coat氏病或眼球内占位病变诊断收入院.全身体检:无明显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5(DS-1.50→1.0),左眼:光感消失.
作者:卞征;李一壮;梁慷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分析保守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关节功能牵引、肌力训练、关节内注射和理疗等综合治疗.结果:ROM(关节活动度,Rang of Motion)治疗有效率90.3%,肌力训练有效率67.7%.结论:膝关节功能障碍采用保守治疗仍能取得一定的疗效.等速训练可能有助于扩大ROM.
作者:黄晓春;李泽兵;孙玉春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60岁以上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时术前准备,手术入路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60岁以上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①72例经髋关节前外侧入路手术,其中61例术前采用下肢皮牵引带牵引,11例术前采用骨牵引,术中复位均较容易;术后优良者占93.1%,很好者占4.2%,好者占2.7%,十年内无后脱位和修正者.②15例经髋关节后侧入路手术.其中12例术前采用骨牵引,术中复位较容易;术后优良者占80%,好者占13.3%,尚可占6.7%;术后后脱位者2例,十年内修正者2例;另3例术前采用下肢皮牵引,术中难复位2例,稍难复位1例;五年内无后脱位者,2例进行修正术.结论:60岁以上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采用髋关节前外侧入路较理想,术前采用下肢皮牵引带牵引即可,不需骨牵引;股骨距(即股骨颈内侧皮质)残留长度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决定疗效的关键.
作者:叶斌;孙宏伟;苗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本文就1980年1月至1999年4月我科检出的455例肺癌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方法:分别统计了1980年1月至1989年12月及1990年1月至1999年4月两个年代检出的恶性肿瘤和肺癌例数,并统计了其年龄分布;同时统计了该两个年代肺癌的病理组织学类型.结果:根据1990年1月至1999年4月统计显示目前肺癌已占男性常见恶性肿瘤的第一位,但仍居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的第四位;455例中,41岁以上者443例,而61岁以上者198例.在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方面我们的资料示鳞癌占73%.结论:肺癌发病率有增加趋势.
作者:王凤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东菱克栓酶治疗老年人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72例老年脑梗塞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观察组用东菱克栓酶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PT、血小板、红细胞压积及副作用.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治愈率为92.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PT延长,红细胞压积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存在差异(P<0.05).治疗前后血小板无明显变化.结论:东菱克栓酶治疗老年脑梗塞效果显著、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黄海英;陆晓微;张烨斐;张岌浩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手部指屈肌腱损伤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1994年至1999年间共收治82例115条指屈肌腱损伤,分析其病史后进行总结.其中男58例,女24例,年龄2岁~55岁,平均39岁.用改良Kessler法缝合,早期系统的康复治疗.结果:按TAM法评定疗效,优38例,良36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91.4%.结论:手部指屈肌肌腱损伤显微外科修复加系统的康复治疗,对预防肌腱粘连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超;张奇;赵健 刊期: 2000年第02期
69例再发性脑卒中占同期住院人数的15.6%,其中脑出血28例,脑梗塞11例.首次发病后2年内再发次率占63.8%,再发次数越多,预后越差.死亡23例其中2次发病死亡占78%,4次发病死亡占100%.复发平均年龄56.5岁.再发出血或梗塞均以基底节区居多,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其次为糖尿病,情绪改变等.
作者:李康增;郑志雄;潘彬政;林立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rhBMP-2(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行脊柱后侧方固定的可能性.方法:用rhBMP-2与PVP(聚乙烯吡咯烷酮)制成复合物,注入28只白兔右L4/5水平横突间肌肉中,对侧单独注入PVP作为对照,分别在2、4、6和8周取材,作X线、组织形态学、碱性磷酸酶(ALP)及电镜检测.结果:rhBMP-2/PVP复合物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活性,新生骨在横突间可完全愈合.结论:作者认为应用rhBMP-2能够完成脊柱后侧方固定,复合物可望在临床上应用于脊柱后侧方固定.
作者:李仙锋;唐英翰;林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本实验为一前瞻性随机化对照研究,以高剂量表阿霉素-丝裂霉素-顺铂,常规剂量表阿霉素-丝裂霉素-顺铂作比较,初治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评价其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治疗NSCLC共40例.分高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A、B)各2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26例),Ⅲa期4例,Ⅲb期17例,Ⅳ期19例.全部为初治病人.结果:高剂量组(A)总有效率(65%)高于常规剂量组(B)(45%),中位缓解期A组3.1个月,B组2.2个月;中位生存期A组8.7个月,B组7.1个月.表阿霉素的剂量限制毒性为心脏毒性和骨髓抑制,心脏毒性发生率A、B两组均为5%(1例),骨髓抑制A组较B组稍高,白细胞下降率各为65.0%和55.0%.结论:高剂量表阿霉素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NSCLC的有效率比常规剂量组高,毒性相似,可以耐受,是值得推荐的高效低毒的一种给药途径.
作者:高蓓莉;胡家安;万欢英;黄绍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总结老年肺癌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63例,男55例,女8例,年龄65岁~76岁,第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为预计值的50%~70%,大通气量(MVV)为预计值的40%~60%.并发心电异常26例,高血压9例,糖尿病4例.单叶肺切除47例,右上中叶切除2例,肺叶伴受侵相邻组织切除13例,右全肺切除1例.术后病理诊断,腺癌29例,鳞癌28例,腺鳞癌3例,小细胞癌2例,大细胞癌1例.按UICC 1997年TNM分类,Ⅱa11例,Ⅱb22例,Ⅲa19例,Ⅲb11例.结果:并发呼吸困难,氧饱和度80%以下34例,其中8例作气管切开.肺面漏气19例,心律紊乱36例,糖尿病7例,1例酮症酸中毒,高血压12例.治愈61例,死亡2例,1例死于心脏猝死,1例死于呼吸衰竭.结论:强调咳痰,处理基础病变,氧气雾化吸入稀释痰液,PC镇痛泵镇痛,红外线频谱仪理疗助咳痰,预防性气管切开有助于老年肺癌术后渡过呼吸关,ZT医用胶加明胶海棉封阻肺面漏气,术前术后常规用含镁极化液,及时使用心血管药物,常规监测血糖,对异常者及时选用胰岛素,力求个体化.辨证对待术后静与动,正确指导患者术后配合治疗,均为老年肺癌围术期应重视的问题.
作者:罗南;熊广舒;程天喜;赵厦;周克海;刘红兵;黄云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菠萝含有大量的菠萝蛋白酶,它是一种抗原性物质,食入量在溶酶体消化能力以内可不出现变态反应,当摄入达一定量时,部分菠萝蛋白酶抗原不能或不能被消化而大量进入血液,即可出现或增强变态反应.菠萝蛋白酶中蛋白水解酶约占65%,蛋白水解酶能使纤维蛋白、胶原蛋白、弹性硬蛋白等解聚,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致组织水肿、渗出、直至全身血容量骤降而出现过敏性休克.我院于1995年7月收治1例,介绍如下.
作者:陈丽羚;陈红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自发性气胸多采用内科保守治疗,但对反复多次发作,或经内科保守治疗气胸仍持续存在者,往往需外科手术处理.我院胸外科自1993年以来共收治这种顽固性自发性气胸13例,经开胸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术后随访无复发,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瑞华;胡景元;李少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Ⅲ期肺癌的切除范围.方法:分析1998年1月~1999年5月收治的Ⅲ期肺癌19例.采用扩大性肺切除术,应用处理好跨肺叶、胸膜脏壁层、横膈、心包、左房壁、肺血管、腔静脉侵犯癌灶、胸水及清除区域淋巴结的术式.结果:临床治愈率为94.74%,死亡率5.26%.结论:重视Ⅲ期肺癌手术决策,合理清除病灶,保护正常的组织器官,是顺利完成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近远期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何树松;黄光友;杜巍;王益德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青年人肺癌具有生物学行为恶,5年生存率较低等特点.由于肺癌早期诊断尚未臻完善以及病人就诊较迟等原因,大部分病人来到医院已属晚期,我院自1986年至1996年共收治40岁以下肺癌36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邵中夫;王远东;陈永东;刘建雄;赵健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传统的乳突根治术可彻底清除病灶,获得干耳,预防颅内外并发症,但常使听力遭到严重破坏.随着耳科显微手术的进展,在清除中耳病变的基础上尽量保存或重建中耳传音结构己成为耳科医生和病人共同追求的目标.我科自1996年开始共行32例乳突根治同时Ⅰ期鼓室成形术,收到较好的远期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孙德义;甄莹;李景;冉德军;赵福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分析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特点,探讨影响女性非小细胞肺癌手术疗效的因素,提高对女性肺癌病例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1988年至1993年期间1263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例全部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其中女性254例,男性1009例.结果: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高峰期在50岁~59岁,仅有7.8%的女性病人有吸烟史,78%的病例术前肺功能检查正常,手术以肺叶切除为主,占80%,手术切除率95%,手术死亡1例,手术死亡率0.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8%,病理组织学类型:腺癌159例(62.6%),鳞癌65例(25.6%),大细胞癌13例(5.1%),腺鳞混合癌17例(6.7%).术后5年生存率36%.结论: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高峰期在50岁~59岁,吸烟与女性肺癌的发病关系不密切,病理组织学类型以腺癌为主,术前分期评估有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手术时淋巴结清扫程度和术前微转移病灶检测将影响术后生存率,提高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疗效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对于40岁以上或吸烟的女性及配偶吸烟之女性可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早期治疗.
作者:孔令弘;张光金;芮祥林;梁妙潜;吴翰峰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