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小赛;韩超前;王妙珍
骨质疏松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骨科常见病.酪蛋白激酶2相互作用蛋白1(casein kinase 2 interaction protein 1,CKIP-1)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分子,它通过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在许多细胞行为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CKIP-1是参与调节骨形成的重要的蛋白因子,与骨质疏松有密切联系,并已成为药物设计的新靶点.因此,对其的深入研究将为骨质疏松、病理机制阐明及骨疾病防治带来积极影响.本文就CKIP-1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胡炯;王博;吴鹏;史晓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渝东北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及骨折发生的现状,为骨质疏松的一级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选择渝东北地区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以自编老年人骨质疏松现状调查表、骨密度测定进行研究.结果 渝东北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为70.9%,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为12.7%.结论 渝东北地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较高,且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也较其他地区高,应积极防治骨质疏松,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
作者:陈林;程军;李波;占方彪;唐进;熊小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观察番茄红素和跑台运动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探究番茄红素联合运动对去势大鼠骨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 6月龄雌性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Sham组)、去卵巢组(OVX组)、去卵巢+运动组(OVX+E组)、去卵巢+番茄红素组(OVX+L组)、去卵巢+运动+番茄红素组(OVX+E+L组)、去卵巢+阿伦磷酸钠组(OVX+ AL组).在12周后取材进行相关指标测试.结果 (1)单纯性的跑台运动能降低去势大鼠脂肪量,提高骨小梁数目的同时提高骨形成标志物骨钙素(osteocalcin,Oc)水平,促进骨形成.(2)单纯性的番茄红素疗法能提高去势大鼠的子宫重量、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提高相对骨体积、骨小梁厚度和骨内膜骨形成率,增强骨密度的同时降低骨代谢标志物Ⅰ型胶原氨基末端交联肽(NTx)水平,抑制骨吸收.(3)运动和药物交互作用能降低去势大鼠的脂肪百分比,提高血清雌二醇水平,降低尿8-OHdG和尿脱氧吡啶酚(DPD)水平.改善去势大鼠骨小梁结构参数,提高骨外膜骨形成率、骨强度和抗性变能力,改善全身骨密度.结论 (1)适度的跑台运动可以防止去势大鼠骨丢失,改善去势大鼠骨健康.(2)12周的番茄红素对去势大鼠骨代谢的治疗作用与阿仑膦酸钠效果类似,提高骨强度,降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加强抗氧化系统功能,维持骨代谢平衡.(3)番茄红素和运动表现出良好的协同作用,对去势大鼠骨重建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缪律;罗冲;吕季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BMD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调查2006年3月至2014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确诊为早期AS患者120例,其中女性57例,平均年龄(31.02±5.94)岁;男性63岁,平均年龄(29.79±6.87)岁.健康人107例,其中女性48例,平均年龄(32.97±6.47)岁;男性59例,平均年龄(29.58±6.65)岁.双光能X线法检测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的BMD与年龄、病程、疾病活动性指标、影像学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早期AS男性患者各部位的BMD均较健康人减低(P<0.01),而女性患者则和健康人无统计学差异.(2)早期AS患者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6例(5%),骨量减少(osteopenia,OT)36例(21.67%).其中男性早期AS患者腰椎OP者5例(7.93%),OT者29例(46.03%).早期AS患者中,男性腰椎部位OP、OT发生率较女性高(P<0.05),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部位OP/OT发生率无差异.(3)中、低年龄组中,早期AS患者的腰椎和股骨颈BMD较健康人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4)男性早期AS患者腰椎BMD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早期AS男性患者即可出现显著BMD下降,OP发生率为7.93%,OT发生率为46.03%.其中腰椎部位BMD减低及OT发生率更为突出.早期AS患者BMD的下降与疾病活动指标无关联.对于男性AS患者,在疾病早期即需要重视OT及OP的诊断与防治.
作者:甘晓维;金玥;朱笑夏;陶庆文;张英泽;罗静;杨文雪;卢文昭;孔维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研究证实氧化应激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发病机制.妇女绝经后受衰老和雌激素不足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增高,使骨重建失衡,导致骨质疏松发病.其中衰老、雌激素缺乏、FoxO转录因子、Nox亚型与活性氧的产生和骨质疏松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氧化应激导致骨质疏松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氧化应激介导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了氧化应激导致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的相关因素及机制,并结合抗氧化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现状和远景提出了思考.
作者:孙振双;耿元卿;张丽君;郭海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靶向调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关联基因CLCF1的microRNAs.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可能与CLCF1基因3'非编码区(3'Non encoding area,3'UTR)作用的miRNAs;将人工合成的野生型和突变型CLCF1基因3'UTR区序列克隆至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将重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和miRNAs表达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用双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测定荧光素酶活性,验证miRNA对CLCF1基因翻译水平的抑制作用.结果 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显示,CLCF1基因3'UTR与hsa-miR-655、hsa-miR-300、hsa-miR-381、hsa-miR-374c、hsa-miR-515等5个miRNAs存在互补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hsa-miR-655组荧光活性下调至33.0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当使用突变型CLCF1基因3 'UTR,荧光活性上调至67.22%,说明hsa-miR-655对CLCF1 3'UTR的基因表达水平有显著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hsa-miR-374c和hsa-miR-515组荧光活性分别下调27.27% (P=0.000)和27.74%(P=0.006),二者对CLCF1 3'UTR的基因表达水平有一定抑制作用;hsa-miR-300和hsa-miR-381组与对照组相比,荧光活性分别下调6.35% (P =0.213)和9.89% (P =0.127),二者对CLCF1 3'UTR的基因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hsa-miR-655通过靶向结合CLCF1 mRNA的3'UTR区,在转录后水平负性调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关联基因CLCF1的表达.
作者:陈娟;谢丽华;李生强;许惠娟;陈赛楠;马海珍;葛继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维生素D参与骨骼的发育及骨骼外组织的代谢,维生素D缺乏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维生素D缺乏与心房颤动的关系也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目前国内外研究提示,维生素D缺乏参与心房颤动的发生.笔者就维生素D缺乏和心房颤动的关系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陈发秀;宁芳;彭乐;胡坚;尹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妇科恶性肿瘤术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情况,为术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以2013年10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2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为试验组,其中宫颈癌患者1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4例,卵巢癌患者8例,年龄38~53岁,平均年龄(46.01±4.13)岁,患者术中均行子宫全切术和双侧附件切除术;以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同年龄段3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受试者腰正位(L3-4)及左髋部(股骨颈)的BMD情况;同时测定其血清激素水平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腰椎BMD明显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所下降(P<0.05),促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上升(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因雌激素急剧下降可加速骨质丢失,术后尽早防治骨质疏松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作者:侯小赛;韩超前;王妙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奥氮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骨钙素和β胶原特殊序列水平的变化及其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门诊/病房的年龄18 ~ 40岁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其中服用奥氮平的患者45例,服用利培酮的患者45例;收集健康人45例作为对照.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检测催乳素(PRL)、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糖(GLU)、胰岛素(INS)、雌二醇(E2)、睾酮、骨钙素(BGP)和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患者BGP和β-CROSSL水平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间BGP和β-CROSS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服药组的用药时间、LDL和GLU与BGP成负相关,INS和睾酮与BGP成正相关;药物和服药时间与β-CROSSL成正相关,LDL、GLU和E2与β-CROSSL成负相关.结论 长期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的糖脂代谢异常可能是导致骨质疏松出现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张蓓蓓;邓露;陈晋东;李乐华;赵靖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检测绵阳地区中老人群骨密度,了解我国中老年人群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方法 对绵阳地区城市、郊区及农村5039例50岁以上人自愿者(其中男性1895例,女性3144例)进行骨密度检测,对腰椎、股骨骨密度检测,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分类: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结果 女性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患病率分别为35%和48%,其中70 ~ 79岁以上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患病率分别为19%和67%,80岁以上骨质疏松患病率为100%.男性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患病率分别为10%和6%,70岁以下无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患病患者,70 ~ 79岁以上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患病率分别为8%和6%,80岁以上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患病率分别为22%和13%.不同年龄组别间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同年龄组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结论 绵阳地区中老年人群中骨质减少和骨质疏松患病率高,尤其是高龄女性;8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100%,男性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5%.
作者:黄昶荃;冯友;程燕;陈玲;魏雪梅;刘清秀;黄颖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30~ 79岁健康人群不同年龄、不同性别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OC)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Hologic Discovery WA型骨密度仪检测腰椎正位(L1-4) BMD,采用酶标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CTX-1、TRACP、BALP、OC水平.将1228例受试者的检测结果按不同性别、10岁为1个年龄段进行分组,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女性30~49岁年龄段CTX-1、TRACP、BALP、OC与腰椎BMD均无明显相关性,50岁以后CTX-1、TRACP显著升高,与BMD呈负相关.女性BALP、OC在50 ~59岁年龄段明显升高,与BMD负相关,60岁以后开始下降,与BMD呈正相关;男性30~59岁各年龄组CTX-1、TRACP、BALP与腰椎BMD均无相关性,60岁以后CTX-1、TRACP、BALP均明显升高,与BMD负相关.男性OC水平随年龄缓慢下降,但各年龄段与BMD均无相关性;在30 ~ 49岁年龄段TRACP、CTX-1、BALP、OC各指标性别间不存在差异,50岁以后同年龄组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女性高于男性.结论 TRACP、CTX-1、BALP、OC是监测骨代谢变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尤其对女性骨质疏松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马倩倩;张萌萌;高远;毛未贤;尹纪伟;宋世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研究复方磷酸可待因止咳水成瘾者脱毒康复治疗前后骨矿密度的变化.方法 以国际临床骨测量学会制定的骨密度测定方法学为标准,分别测量34例止咳水成瘾者经6个月以上脱毒康复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同时测量31例健康志愿者骨密度.测量体位包括腰椎、股骨近端和非优势侧前臂骨1/3段.比较止咳水成瘾者康复治疗前后骨矿密度的变化及测量Z值的差异.结果 复方磷酸可待因止咳水成瘾组腰椎、左侧股骨近端和左侧前臂骨1/3段骨矿密度绝对值减低,皆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8.33、-10.14、-10.41,P均=0.000),测量Z值减低,超过正常值-2.0标准差(-2.0SD)范围,皆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10.84、-9.98、-13.07,P均=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6个月以上脱毒康复治疗后,该成瘾组3组体位骨矿密度绝对值增加,皆高于治疗前水平(t =8.54、9.42、9.45,P均=0.000),测量Z值未见异常,在正常值-2.0标准差(-2.0SD)范围内,皆高于治疗前水平(t=7.74、8.21、8.79,P均=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6个月以上的脱毒康复治疗后,滥用复方磷酸可待因止咳水产生成瘾的患者腰椎、股骨近端和前臂骨类似骨质疏松的病理变化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胡志辉;孙涛涛;聂秋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检测绵阳地区不同民族的中老年人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情况,了解BMD是否与民族因素有关.方法 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检测绵阳市城区、郊区和农村5039例50岁以上自愿者(其中男性1895例,女性3144例)腰椎(L1-4)和左侧股骨颈和Ward's三角BMD,对不同民族人的BMD进行比较.结果 本次检测人群包括汉族、藏族、羌族、回族,各年龄组男性和女性,各民族BMD分别比较,男性和女性比较的结果均显示,汉族BMD显著高于藏族、羌族、回族,回族高于羌族和藏族,羌族高于藏族(P<0.05).结论 BMD与民族有关,产生民族差异可能与遗传、生活地区、饮食结构有关.造成BMD民族差异的这些因素还需进一步证实.
作者:黄颖;冯友;程燕;陈玲;魏雪梅;刘清秀;黄昶荃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异补骨脂素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ehymal stem cells,BMSCs)作用机制.方法 18只C57/BL6雌鼠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组(OVX)和去卵巢加异补骨脂素组(OVX+ ISO),各组6只.OVX组和OVX+ISO组分离背部近髂脊处肌肉,取出双侧卵巢,结扎上部输卵管,剪去双侧输卵管.Sham组相同入路后剪去包裹卵巢周围的部分脂肪组织.OVX+ISO组在去卵巢前5天开始灌胃异补骨脂素,灌胃剂量为20 mg/(kg·d),灌胃持续时间2个月,Sham组以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造模后12周处死小鼠,取股骨下段评价骨髓腔中脂肪细胞量,行micro-CT扫描评价股骨下段骨量改变及RUNX2、PPAR-γy免疫荧光检测.结果 异补骨脂素能明显减少由于去卵巢引起的股骨下段脂肪细胞增多;与此同时,异补骨脂素治疗能明显改善由于去卵巢引起的股骨下段骨量丢失,即OVX+ ISO组骨小梁厚度(Tb.Th)、骨体积/总体积(BV/TV)、骨小梁数量(Tb.N)大于OVX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OVX+ ISO组骨小梁体积(Tb.Sp)小于OVX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去卵巢C57/BL6小鼠股骨下段进行RUNX2和PPAR-γ免疫荧光提示,异补骨脂素治疗能增加股骨下段由于去卵巢引起的RUNX2表达降低,同时能抑制PPAR-γ表达增加,即OVX+ ISO组股骨下段RUNX2、PPAR-γ免疫荧光表达强度高于OVX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补骨质素对去卵巢小鼠BMSCs的作用机制为治疗骨质疏松提供了新的临床治疗手段.
作者:王剑;陈天宇;王钢;格日勒图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对阿托伐他汀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6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178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血脂情况进行分组,A、B两组分别89例,给予B组患者(血脂正常)服用阿伦磷酸钠药物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A组患者(血脂轻度异常)联合服用阿托伐他汀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24周后,将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血钙、碱性磷酸酶、血磷、骨密度、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骨钙素、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甲状旁腺素(PTH)、25-羟基维生素D(25-(OH) D)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同时对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的NTX、CTX含量、VAS评分、腰椎、股骨处骨密度、股骨颈明显高于B组患者,其他指标差距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评价阿托伐他汀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具有显著疗效,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雷雷;郑瑞芝;王月霞;杨玉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膝关节粘连性强直是膝关节或膝关节周围创伤或术后因制动时间长、缺少功能锻炼、不正确的功能锻炼及不恰当的内固定等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如今已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患者不仅痛苦,且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影响.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病的研究十分重视,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经过众多临床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总结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开创了一些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笔者将近几年内治疗粘连性膝关节强直的中西医方法作一阐述,望能够指导更多的临床工作者灵活运用,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福音.
作者:李应福;李宁;谢兴文;徐世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不同抗骨质疏松药物唑来膦酸、雷奈酸锶对去势大鼠股骨干骺端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 选用SPF级40只健康雌性SD大鼠行手术建立去卵巢模型(OVX组,n=35)和假手术模型(Sham组,n=5).手术后3个月处死随机选取的5只OVX组大鼠与5只Sham组大鼠,测量其骨密度(BMD)来证实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成功.随后所有的OVX组大鼠在双侧股骨干骺端建立直径为3mm的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唑来膦酸治疗组10只(ZA组,1.5 μg/w),雷奈酸锶治疗组10只(SR组,625mg/kg,每周5次),空白对照组10只(Control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术后6、12w进行Micro-CT观察、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6、12w时成骨效果:ZA组和SR组在缺损区HE染色观察均可见大量骨小梁和较多成熟的骨细胞,但12w时Micro-CT显示骨微观结构修复效果ZA组明显好于SR组,新生骨密度也高于SR组.空白对组HE染色观察可见骨组织生成较少,骨小梁排列稀疏紊乱,Micro-CT显示骨微观结构修复效果不佳,新生骨密度也不够理想.结论 唑来膦酸较雷奈酸锶能够更好地修复骨质疏松骨缺损.
作者:周强;贺行文;柳维;陶周善;孙焘;白炳力;杨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健康体检人群生活行为方式与群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变化规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Sahara临床超声骨密度仪对桂林市秀峰区2015年1月-2015年10月4185名社区健康体检人群跟骨进行BMD测定,结合生活行为方式调查问卷结果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BMD正常者占66%,BMD异常者占34%;其中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占2.29%,女性BMD正常率低于男性,OP发病率女性为2.72%,男性为1.91%;男性和女性BMD减少均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生活行为方式调查结果显示不良的生活方式人群中BMD异常人群占68%,Logitics相关分析OR值为4.85(95%置信区间为3.14~6.83),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5).结论 健康人群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引起BMD异常导致OP发生的关键危险因素.因此,通过科学合理的的生活方式合并坚持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预防OP发生的佳措施.
作者:钱敏;赵安丽;成玉霞;安运锋;向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中老年医务职业女性骨密度的现状及变化规律,探讨影响该年龄段医务职业女性骨密度的高危因素.方法 整群抽样抽取兰州市从事医务工作的183名中老年(40~70岁)职业女性,利用高频超声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水平,回归分析探讨年龄、绝经与否、体重指数(BMI)、执业类型、工作活动类型等因素对中老年职业女性骨密度的影响.结果 40 ~50岁医务职业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低(2.1%),50~ 60岁组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增高(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从绝经前的3.7%增加到绝经后的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职医务女性中,活动型与久坐型、久站型工作性质相比,有骨量减低及骨质疏松患病率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管理人员、护理等职业类别相比,医生职业的骨质疏松患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中老年医务职业女性年龄(OR 1.23,95% CI 1.02 ~ 1.13)、绝经(OR 3.26,95% CI1.56 ~17.50)、久坐(OR 2.23,95%CI1.25~3.92)是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论 中老年医务职业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升高,减少工作负荷,适当的体育锻炼和钙剂补充是减缓骨密度降低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燕侠;李佳樾;李亚梅;毛宝宏;王文第;陈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AIs)治疗的乳腺癌患者ERα基因rs9340799、rs223469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AIs所致骨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160名接受AIs治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排除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提取全基因组DNA并进行PCR扩增,对rs9340799、rs2234693位点进行单向测序;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L1-4)骨密度(BMD).结果 ERα基因rs9340799位点各基因型受试者的腰椎BMD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A/A型高于A/G型及G/G型(P<0.01);rs2234693位点各基因型间的腰椎BMD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T/T型、C/T型均高于C/C型(P<0.01).去除绝经年数的影响,两位点各基因型受试者间腰椎BMD的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接受AIs治疗时间分层分析,两位点SNPs与服药1年内受试者的腰椎BMD相关(P<0.01),在服药1年及以上的受试者中,rs9340799位点SNP与腰椎BMD相关(P<0.05).结论 ERα基因rs9340799、rs2234693位点SNPs与接受AIs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腰椎BMD存在显著性关联.与纯合基因型A/A型、T/T型相比,杂合基因型A/G型、C/T型及纯合基因型G/G型、C/C型更具有发生骨代谢异常的可能.
作者:周悦;陈红风;叶媚娜;胡升芳;张卫红;盛佳钰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