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项骨代谢指标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治疗前后的观察分析

罗南萍;杨道理;孙晓明;彭立义;赵玉堂;刘桂香

关键词:骨质疏松, 白细胞介素1β, 25-羟基维生素D, 珍牡胶囊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变化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及疗效观察.方法对95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服用珍牡胶囊和霜叶红前后骨代谢指标进行放射免疫定量分析.结果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甲状旁腺素中段(PTH-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Ⅱ)和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服药后检测IL-I、PTH-M含量明显下降,IGF-Ⅱ和25-OH-D则明显增高,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显著.服药前骨密度值与本地区同性别骨峰值比较,下降百分率为27.6±5.1,服药后测定值下降百分率为25.0±3.6.结论 IL-1β、IGF-Ⅱ、PTH-M和25-OH-D联合检测可作为诊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和判断疗效的良好指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相关文献
  • 男性骨质疏松合并高尿酸血症(附一例报道)

    非老年男性骨质疏松以继发性骨质疏松为主.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很多.如内分泌因素,营养缺乏性因素,药物性因素,废用性因素等.但是,代谢性疾病如高尿酸血症与全身性骨质疏松是怎样的关系却很少有人报道.北京积水潭医院的骨质疏松门诊自1995年开诊以来,在众多病人中,亦很少发现高尿酸血症,痛风病合并全身性骨质疏松.痛风病系因嘌呤代谢紊乱引起,其局部病变所导致的局限性骨质疏松已有报道,而合并全身性骨质疏松则未见报道,现将我院一例病例报告如下,以引起医生同道的重视.

    作者:贺良;尹大庆;王满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髂骨松质骨中微量元素分析

    目的了解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中微量元素与髋部骨折及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自髂前上棘后方2cm之髂嵴处以髂骨活检器钻取骨组织.16例患者的髂骨标本用于无机元素分析.其中8例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包括男性2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74.83±9.43岁.8例为成年暴力性骨折患者,包括男性2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1.38±3.42岁.以原子吸收法进行测定.结果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髂骨活检标本的钙、镁和锰含量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P<0.01和P<0.05).老年女性髋部骨折患者的铜含量也较成年女性对照组低(P<0.05).

    作者:廖文胜;戴尅戎;汤亭亭;陈永强;朱振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老年人髋部骨折169例分析

    髋部骨折是一种常见且危害严重的骨折,它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因其发生多与随着年龄增长的骨量丢失和骨强度降低有关,故多见于老年人.本文通过对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169例老年髋部骨折进行回顾性调查,探讨髋部骨折与年龄、性别、绝经年限的关系、并对骨折的诱因及死亡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朱敏嘉;李玉珊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河南地区正常人腰椎侧位及侧位区域骨密度的检测分析

    目的了解河南正常人群腰椎侧位及侧位区域骨密度数据,为该部位骨质疏松的诊断提供正常参考值.方法应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4500W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河南地区961例正常人作了腰椎前后位和侧位骨密度检测,并对其中714人侧位区域骨密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腰椎侧位和侧位区域骨密度不管男性和女性,均在30~39岁达峰值,峰值后随年龄增长骨密度逐渐降低;各年龄段腰椎侧位和侧位区域骨密度值男性均高于女性.结论检测结果为该地区诊断腰椎侧位和侧位区域骨质疏松提供了正常参照值,并提出腰椎侧位区域骨密度检测在早期诊断骨质疏松上的实用性.

    作者:刘志成;王晓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4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骨密度及尿吡啶啉、血清Ⅰ型前胶原肽的初步分析

    本文通过对60~70岁绝经后妇女20例健康对照组、28例骨质疏松组、18例骨质疏松伴骨折组骨密度及尿吡啶啉(Pyridinoline,PYD)、血清Ⅰ型前胶原肽(Carboxy|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I procollagen,PICP)的测定,经过比较分析结果显示:46例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8例骨质疏松伴骨折组患者的股骨颈部位的骨密度显著低于28例骨质疏松无骨折组.46例骨质疏松患者的尿PYD、血PICP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由此提示绝经后妇女测量骨密度尤其是股骨上端的骨密度,结合骨吸收及骨形成的生化指标尿PYD、血PICP,能更好地预测骨质疏松及提示骨折发生的危险性.

    作者:朱震;程梅芬;贺凤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降钙素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影响

    目的观察破骨细胞抑制剂--降钙素(密钙息)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作用.方法在新生SD大鼠头颅骨第二继代成骨细胞(OB-2)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10-4~10-12g/ml)的密钙息,分别观察OB-2的增殖功能(用波长570 nm处OD值表示),分化功能[用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表示]和矿化功能(用矿化结节数量/视野表示).结果 OD值(均值+标准差)为0.323±0.101~0.523±0.158;ALP活性(均数±标准差)为(0.104±0.012)U/mg蛋白质;矿化结节数量/视野(均数±标准差)为5.75±0.957个.结论与对照组比较,适当浓度(10-8~10-12)的密钙息对OB-2的增殖,分化和矿化功能均具有促进作用,10-10g/ml浓度密钙息作用尤其显著,它们的作用显著性差异为:促进OB2增殖功能P<0.05;促进OB2分化功能P<0.01和促进OB2矿化功能P<0.001.

    作者:朱建民;方浩;陈新刚;曾明;金蔚芳;王洪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日女性超声骨密度测定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中日女性间的骨密度差异,探讨中国女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方法采用定量超声衰减技术(BUA)测定114例健康女性,采取骨强度值与同类群日本女性相对比分析.结果与同类群日本女性相比,中国女性骨强度值总体较低,但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结论中国女性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可参照日本女性标准建立.

    作者:孙军战;罗福成;布江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多项骨代谢指标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治疗前后的观察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变化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及疗效观察.方法对95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服用珍牡胶囊和霜叶红前后骨代谢指标进行放射免疫定量分析.结果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甲状旁腺素中段(PTH-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Ⅱ)和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服药后检测IL-I、PTH-M含量明显下降,IGF-Ⅱ和25-OH-D则明显增高,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显著.服药前骨密度值与本地区同性别骨峰值比较,下降百分率为27.6±5.1,服药后测定值下降百分率为25.0±3.6.结论 IL-1β、IGF-Ⅱ、PTH-M和25-OH-D联合检测可作为诊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和判断疗效的良好指标.

    作者:罗南萍;杨道理;孙晓明;彭立义;赵玉堂;刘桂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脊髓损伤患者骨密度变化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患者骨密度的变化.方法用SPA法和US法对45例健康人,32例卧床2月病人和48例胸腰段脊髓损伤2月患者行骨密度测量.结果脊髓损伤患者跟骨密度下降为明显,卧床组次之.桡骨骨密度卧床组变化不明显,脊髓损伤组仍呈明显下降.结论骨质疏松是脊髓损伤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且机理复杂,应注意预防.

    作者:李浩鹏;陈君长;吕惠茹;贺西京;王栋;刘晓刚;王斌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骨生长因子的生物学作用与增龄改变

    骨重建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主要包括成骨细胞(Osteoblast,OB)的骨形成与破骨细胞(Osteoclast,OC)的骨吸收.骨重建受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1,25(OH)2D3和多种细胞因子的调控.在调控的细胞因子中,以骨局部生长因子的作用为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与衰老,骨生长因子在骨组织中的含量以及对骨组织的作用均发生相应改变.本文作者就骨生长因子的特性、在骨重建中的作用以及随增龄而发生的改变作一综述.

    作者:于明香;王洪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镓盐对维甲酸致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镓盐对维甲酸致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的影响,为镓盐治疗骨质疏松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维甲酸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并通过氯化镓灌胃给药治疗两个月,应用生化、病理等方法研究其对反映骨质疏松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维甲酸可导致大鼠骨结构改变,密度降低,骨有机基质含量下降,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PAP)上升.应用氯化镓后,可增加骨密度,增加骨皮质厚度和骨小梁百分比,降低TRAP活性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从而降低骨转换率.结论镓盐是一种有效的降低骨转换率的药物.

    作者:熊咏民;代晓霞;郭雄;左弘;王志伦;李广元;薛莉;耿冬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骨密度、Singh指数的研究

    目的研究骨密度和Singh指数在衡量股骨近端骨强度和预测股骨颈骨折中的意义.方法对21名60岁以上、因轻度创伤所致新鲜股骨颈骨折老年人进行股骨近端骨密度、Singh指数及Ward三角矿化骨体积进行测量.结果本组患者股骨近端骨密度减少规律,Ward三角>股骨颈>股骨粗隆,骨密度减少的下限(±s)是:股骨颈1.14 SD、粗隆部0.35 SD、Ward三角2.04 SD;Singh指数4级以下(含4级)20名(95.2%);Singh指数与MBV呈正相关(r=0.517 P<0.05),与粗隆部骨密度及减少的标准差呈正相关(r=0.457,0.474 P<0.05).结论骨密度较峰值骨量减少的标准差数在股骨颈大于1.14、粗隆部大于0.35、Ward三角大于2.04,加上Singh指数低于4级(含4级)提示股骨颈骨折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作者:曹立;雍宜民;沈惠良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超声成像对骨质定量测定影响因素初探

    超声成像是近年来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一种新方法,它可反映骨的微结构、构造及重建状态等因素,其测量参数主要有宽波段超声衰减(BUA),超声速度(SOS)及由二者线性组合后的骨硬度指数(STI).本文试探讨影响这些测量参数的常见技术因素及其解决措施,以获得高质量的超声影像及数据,供医师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杨景涛;张秀梅;方风宇;吴和平;于新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受体(ER)基因XbaⅠ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与骨密度的关系

    目的研究绝经后妇女ER基因XbaⅠ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与骨密度、骨生化指标和停经年限的关系.方法用PCR-RFLP方法检测绝经后妇女的ER基因型;DEXA检测腰椎和股骨各处骨密度,同时测定血骨钙素、尿吡啶并酚等骨转换指标.结果在205例绝经后妇女中发现XX、Xx和xx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8%、25.9%和67.3%,XX基因型的妇女虽然停经时间更长,但腰椎骨密度仍高于Xx和xx型.结论 ER基因XX型可能对腰椎骨量的维持有一定作用.

    作者:朱汉民;朱晓颖;刘建民;许曼音;陈家伦;戴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卵巢切除大鼠骨组织白细胞介素-6的基因表达和细胞定位

    目的观察卵巢切除大鼠骨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的基因表达及细胞定位.方法大鼠的双侧卵巢被切除2个月后,通过RNA斑点杂交直接测骨组织IL-6 mRNA的表达,通过原位杂交判断产生IL-6的细胞并进行细胞定位.结果卵巢切除大鼠骨组织IL-6 mRNA表达明显升高,为对照大鼠的2.4倍(P<0.01).骨衬里细胞、成骨细胞和骨细胞具有较强的IL-6 mRNA杂交信号.结论骨组织成骨细胞系表达IL-6 mRNA,卵巢切除导致IL-6 mRNA的表达升高.IL-6在卵巢切除大鼠骨丢失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涂意辉;杨安礼;杜靖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IGF-Ⅰ变化

    对绝经后妇女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同时使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清中性激素和IGF-Ⅰ水平.结果显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腰椎、股骨颈骨密度明显低于正常绝经后妇女,且伴有雌二醇(E2)和IGF-Ⅰ的明显下降.骨质疏松的发生与雌激素的下降,及其调节的IGF-Ⅰ异常改变有关.

    作者:杨池荪;王振红;姜彦彬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骨质疏松的一氧化氮机制研究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极易透过生物膜,是细胞间、细胞内的信使分子,其扩散速度、穿透细胞膜的能力、内在不稳定性等特征极为显著.由于其合成易于调节,作为高级生物体调节的有效信号在循环、呼吸、消化及内分泌代谢等系统中发挥着重要影响.近年来发现NO及其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在参与和促进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病理生理过程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萧劲夫;李昂;薛延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国外学术会议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定量超声与双能骨密度测定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及评价

    目的观察定量超声法(QUS)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意义及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DEXA)在骨结构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采用Osteospace定量超声跟骨测定仪及Hologic QDR 4500A型双能骨密度测定仪,对40例健康体检者同时测定跟骨超声声速(SOS)、声衰减(BUA)以及全身、正位腰椎、侧位腰椎、侧位腰椎感兴趣区、股骨近端骨密度(BMD).结果 BUA、SOS与大多数部位BMD相关关系显著(r=0.35~0.62,P<0.05或P<0.01);股骨近端及正位腰椎2BMD与BUA及SOS的直线回归关系显著(P<0.05).结论 QUS是诊断骨质疏松和评价骨强度的良好方法.在DEXA测定部位中,股骨近端及正位腰椎2BMD有较高的评价骨结构特性价值.

    作者:曹海伟;梁峭嵘;郎江明;刘继洪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氟化物及氟化物加钙对卵巢切除大鼠血清中LPO变化的影响

    目的确定氟化物及钙对卵巢切除大鼠血清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方法 64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卵巢切除组,卵巢切除后单纯喂给氟组及卵巢切除后喂给氟加钙组.喂养6个月后,处死动物,测定血中的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结果卵巢切除组血中LP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卵巢切除同时喂给不同剂量的氟及氟加钙组,大鼠血清LPO明显低于单纯卵巢切除组(P<0.01).卵巢切除同时投给不同剂量的氟与卵巢切除同时投给不同剂量的氟加钙组比较大鼠血清LPO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卵巢切除骨质疏松大鼠血中LPO明显增高,加入不同剂量的氟及钙后改善了去势大鼠的脂质过氧化程度.

    作者:赵雅君;娄延平;姜晓姝;闫景龙;王志成;富德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主办: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