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的防治研究进展

吕少诚;顾万清

关键词:脾切除术, 门静脉血栓, 治疗, 预防
摘要:门静脉血栓形成是肝硬化晚期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术后的一种较为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原因可能主要与患者的凝血机制和血液流变学改变有关.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形成的急缓、阻塞部位和程度等因素.其治疗原则以改善微循环、解除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进展为主.但在临床工作中,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体征常不典型.如果发生漏诊延误治疗,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就目前肝硬化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进展做一综述.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胆道术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分析

    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为胆道外科领域长期面临的难题.Siva报道[1]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率为13% ~ 30%.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再次开腹胆总管探查术、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胆肠内引流术等.随着腹腔镜、胆道镜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道术后复发结石具有明显的优势.我院2010年5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成功施行胆道术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38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胜勇;孙冬林;陈学敏;蔡辉华;段云飞;张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冰冻切片检查在减少胆囊癌漏诊中的应用价值

    为探讨减少胆囊癌漏诊的诊断方法,我们对158例可疑胆囊标本进行了冰冻切片检查,并将其胆囊癌漏诊结果与219例未做冰冻切片检查的可疑胆囊标本的漏诊结果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冰冻切片检查的158例可疑胆囊标本为我院外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手术切除标本.其中男63例,女95例,男女之比为1:1.51;年龄37 ~ 84岁,平均年龄52岁.

    作者:李英;徐峰;陈志军;姚海山;赵贵先;范琳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陕西省2009-2013年胆囊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目的 分析2009-2013年陕西省胆囊癌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采用统一设计的“陕西省胆囊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回顾性收集分析陕西省10地市12家三级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 627例胆囊癌患者资料.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资料录入和核查,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陕西省12家三级医院2009-2013年胆囊癌占同期胆道疾病的2.54%,占同期普通外科疾病的0.87%,胆囊癌绝对发病例数呈逐年增加趋势.(2)胆囊癌发病平均年龄为(64.3±11.1)岁,男女比例为1.0:2.3;关中平原地区发病高于陕南和陕北地区;农民较其他职业人群高发;59.3%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3)胆囊癌的病理类型以中低分化腺癌为主,恶性程度较高;就诊时TNMⅣ期病例占58.3%,晚期病例居多是导致预后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4)手术切除率为42.6%.结论 陕西省胆囊癌仍处于高发水平.对于高危人群,应采用B超等影像学手段进行普查及定期随访,以提高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并采取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慎浩鑫;宋虎伟;陈晨;马丽;赵亚玲;马建仓;耿西林;张小弟;王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辅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手术预后的影响

    目的 研究辅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评估术后合理选择辅助性TACE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2002-2008年31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COX回归模型逐步分析,Kaplan-Meier法分析辅助性TACE对肿瘤直径≤5 cm高危组(76例)、低危组(91例)以及肿瘤直径>5 cm高危组(65例)、低危组(78例)患者预后的影响.低危组定义为肿瘤单发且无血管侵犯;高危组定义为肿瘤多发和(或)血管侵犯.结果 在肿瘤直径>5 cm高危组,术后行辅助性TACE者总生存期高于术后未行辅助性TACE者(P<0.05).其他亚组术后是否行辅助性TACE对总生存期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辅助性TACE对于肿瘤直径>5 cm的高危组肝癌术后患者是有受益的.

    作者:刘小瑜;苏子剑;王聪仁;潘群雄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持续肾替代治疗在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应用

    目的 探讨持续肾替代治疗(CRRT)对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肝移植围手术期应用CRRT患者的肾功能情况,对其治疗前后的主要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尿素氮(BUN)、肌酐(Cr)、肌酸磷酸激酶(CPK)、C反应蛋白(CPR)、肌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CRRT治疗后患者血K+、Na+、Cl-、HCO3-、中心静脉压(CVP)显著好转,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生化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开始血滤治疗的时机进行研究显示,在急性肾损伤RIFLE分级Ⅰ级开始血滤治疗的患者肾功能恢复的比例明显高于在F级开始血滤治疗的患者(P<0.05).结论 CRRT治疗能明显改善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建星;刘亚玲;狄长安;王鑫;王璐;刘晋宁;卢实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法舒地尔对阻塞性黄疸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法舒地尔对阻塞性黄疸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成熟SD大鼠16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A组)及对照组(B组)两大组,两组再分别分为4个亚组,分别为假手术组(A1、B1组)、阻塞性黄疸组(A2、B2组)、肝缺血再灌注组(A3、B3组)及阻塞性黄疸+肝缺血再灌注组(A4、B4组).A2、B2组采用双重结扎切断胆总管的方法建立模型,A3、B3组采用阻断肝门部血管30 min后再灌注的方法建立模型.A4、B4组于建立阻塞性黄疸模型1周后再次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A组于缺血前30 min腹腔内注射法舒地尔10 mg/kg,B组对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再灌注0h、1h、2h、6h取材,检测血清肝功能改变及血清内皮素1水平.采用SPSS软件对重复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光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结果 实验组各时点血清转氨酶水平、血清内皮素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各时点光镜下肝脏病理组织学损伤也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 法舒地尔对阻塞性黄疸大鼠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朱耿隆;蔡潮农;贾英斌;洪晓鹏;张百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原发性肝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探讨影响患者术后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39例HCC合并PVT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四组:保守治疗组(A组,47例)、单纯化疗组(B组,84例)、单纯手术组(C组,119例)、综合治疗组(D组,289例).结果 四组基线临床资料,包括肿瘤的数目、大小、门静脉癌栓分布等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治疗及化疗均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综合治疗有明显的优势.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大小、肿瘤数目、门静脉癌栓分布及术后化疗次数是影响手术切除后疗效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HCC合并PVTT患者,积极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方法,术后联合化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如患者病情可耐受,可行多次化疗栓塞.

    作者:唐振宇;王伟;杜刚;刘泽阳;李佳;张士哲;周兵海;靳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波形蛋白、E-钙黏蛋白在原发性肝癌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波形蛋白(Vimentin)、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原发性肝癌(HC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SP法)分别检测55例HCC癌组织、癌旁组织和20例非肿瘤性正常肝组织中Vimentin及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HCC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Vimentin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9.1%,较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7.3%,较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imentin、E-cadherin二者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653,P<0.05).Vimentin在TNMⅢ~Ⅳ期组、低分化组、肿瘤结节多个组、转移复发组的表达分别高于TNM Ⅰ~Ⅱ期组(x2=7.267,P<0.05)、中高分化组(x2=4.045,P<0.05)、肿瘤结节单个组(x2=12.143,P<0.05)、无转移复发组(x2=7.267,P<0.05).E-cadherin的表达在肿瘤结节单个组高于肿瘤结节多个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878,P<0.05).随访患者表明,Vimenfin阳性表达组患者无病生存率明显低于Vimentin阴性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mentin、E-cadherin参与HCC上皮间质转化过程,Vimentin的高表达、E-cadherin的低表达与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HCC患者Vimentin及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可协助HCC的诊断及判断预后.

    作者:常磊;袁玉峰;郭涛;刘权焰;刘志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钙调素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钙调素(Regucalcin)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参与维持细胞内钙稳态,调节多种酶活性,抑制氧化应激以及调控细胞增殖凋亡.钙调素在肝脏中含量较高.在多种肝脏疾病中,钙调素基因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发生改变.这些改变在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钙调素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王伯栋;梁振兴;蒋帅;王甲义;赵磊;胡伟;辛振龙;张静波;杨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意外胆囊癌77例临床及预后影响因素

    目的 分析77例意外胆囊癌临床资料,探讨肿瘤TNM分期及二次手术的时间选择对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及延安大学咸阳医院肝胆外科符合统计要求的意外胆囊癌病例77例,统计分析TNM分期及行二次手术与初次胆囊切除术间隔时间,分析其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本组77例患者,男15例,女62例,平均年龄为(57.3±8.6)岁,术前表现无特异性.患者初次手术包括腹腔镜手术53例,开腹手术24例.77例患者中26例为术中冰冻病检发现,随即根据胆囊癌TNM分期行胆囊癌根治术、姑息性手术或胆道引流术等,平均生存时间为(622±113.7) d;51例术后病理确诊患者中46例行二次手术,其中43例患者于术后14 d内行二次手术,平均生存时间为(456±62.9)d.对术中发现及术后14 d内行二次手术的意外胆囊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发现二者间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意外胆囊癌的预后不仅与胆囊癌本身的临床分期有关,也与二次手术时机有关.两次手术时间间隔小于两周者与术中发现立即行手术治疗者相比,二者预后无明显差别;对于已属晚期的胆囊癌,也应根据患者一般状况选择行引流术等姑息性手术,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姚春和;张荣;王林;耿智敏;陈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复发结石

    我国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远高于西方国家.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复发率也较高,常常需要再次手术治疗.随着以创伤小、恢复快为核心的微创外科理念和技术的日益发展,腹腔镜下胆道再手术治疗复发性胆管结石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对比了腹腔镜与开腹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胆管复发结石的差异,旨在评价腹腔镜下胆道再手术的实用价值,探讨其安全性.

    作者:马向明;付庆江;田园;吴治宇;曹立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预后影响因素

    肝内胆管细胞癌是一种起源于包括二级胆管在内的末梢侧胆道系统的恶性肿瘤,约占原发性肝癌的10%[1].肝内胆管细胞癌在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预后等方面与肝细胞癌均有所不同,为一种独立的疾病[2-4].本研究拟对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许远;王兆洪;吴志豪;张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的防治研究进展

    门静脉血栓形成是肝硬化晚期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术后的一种较为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原因可能主要与患者的凝血机制和血液流变学改变有关.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形成的急缓、阻塞部位和程度等因素.其治疗原则以改善微循环、解除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进展为主.但在临床工作中,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体征常不典型.如果发生漏诊延误治疗,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就目前肝硬化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吕少诚;顾万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肝细胞癌伴鼻窦眼眶转移一例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恶性度高、预后差[1-2].其常见转移部位为肺、骨、淋巴结、肾和肾上腺,转移至口腔颌面部者相当罕见.本文报道HCC伴鼻窦眼眶转移1例.患者,男,57岁.因“鼻塞头痛1月余,间断鼻出血10余天”入院.1个月前出现右侧鼻塞,伴头痛、流涕.10余天前出现左眼胀痛,右侧鼻腔反复出血.乙肝病史6年.查体:左耳鼓膜穿孔,右侧鼻腔填塞纱布止血,鼻中隔向右侧偏曲,左下鼻甲肥大,各鼻窦区无明显压痛.

    作者:杨佳;叶健文;闫焱;孙慧如;王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胆囊小细胞癌一例

    患者女性,70岁.因“右上腹隐痛伴皮肤瘙痒一月”入院.既往有“胆囊结石”病史30年,一直未复查和治疗.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部皮肤干燥,见抓痕.腹平软,右上腹轻度压痛.右锁骨中线肋下4 cm可触及一肿块,大小约4 cm×5 cm,界限清,表面光滑,活动度差,有压痛.墨菲征阴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均正常.肿瘤标志物:CY2118.2 μg/L,NSE> 370 μg/L,AFP、CA-199、CEA均正常.上腹部平扫+增强CT:平扫期胆囊界限不清,其内可见高密度影,胆囊壁明显增厚,胆囊周围有密度不均的软组织影,肝十二指肠韧带周围和腹膜后见肿大淋巴结.动脉期显示胆囊壁及周围软组织呈不均匀轻度强化.门静脉期胆囊壁强化明显,与周围病灶分界清楚(图1).

    作者:罗天平;柳咏;黄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MicroRNA-100的表达对人胰腺癌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胰腺癌为消化系统高度恶性肿瘤.胰腺癌的低切除率和高复发率迫切需求新的治疗方法出现.但遗憾的是,胰腺癌对当前化疗药物极其耐药[1].以盐酸吉西他滨(GEM)为代表的一线化疗药物并不能显著延长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五年生存率至今仍不足5%[2-3].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microRNA-100(miR-100)在人胰腺癌中表达下降.本研究进一步探讨提高miR-100的表达对胰腺癌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江建新;黎志鹏;喻超;肖杰;陈玲;孙诚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介入治疗的进展

    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在肝移植患者术前血管情况评估及术后病情监测方面,虽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多种血管病变确诊的金标准,但因其创伤性并未作为首选.只有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螺旋CT、核磁共振等术前常规检查手段难以了解血管解剖关系时DSA才作为确诊手段,并且多数情况下用于治疗血管性病变.本文就目前介入治疗在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以明确介入技术在肝移植术后相关并发症诊治中的作用.

    作者:范林;张秋艳;熊艳;王彦峰;叶啟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于2000年制定了我国《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草案》,并在2004年召开的第十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上,重点讨论了该草案的增补和修订内容.2006年,该草案更名为《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同年11月经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全体委员会议集体讨论通过,并于2007年发布.该指南发布以来,对于急性胰腺炎的规范化诊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与钳夹法在肝硬化肝癌患者肝切除术中应用效果的比较

    肝脏独特的解剖结构和组织特点决定了肝切除手术的复杂和特殊性,手术对断肝器械的选择及应用熟练程度的要求更高.钳夹法是由早的指捏法发展而来,至今仍是临床应用为广泛的断肝技术之一[1].近年来,随着断肝器械的发展和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LigaSure vessel sealing system,LVSS)逐步应用于肝脏切除手术.LVSS于上世纪90年代逐步推广于临床.因其对组织尤其是血管离断的优越性而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2].本文对2014年1月到2014年6月于解放军302医院肝胆外科接受肝癌切除手术的60例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继涛;余灵祥;张绍庚;张克明;高远;雷光林;王冰;孙佳轶;孙百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转录中介因子1β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对胰腺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无瘤组织中转录中介因子1β (TIF1β)的表达进行分析,探讨其表达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法检测91例胰腺癌组织及对应癌旁无瘤组织中TIF1β蛋白的表达.结果 TIF1β蛋白在胰腺癌组织及对应癌旁无瘤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定位于胞核,胰腺癌组织中TIF1β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 <0.05);TIF1β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淋巴转移及TNM分级相关(P<0.05).结论 TIF1β在胰腺癌中高表达,并且与胰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期、淋巴转移及TNM分级有关.TIF1β可能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促进作用.

    作者:喻超;江建新;陈玲;孙诚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