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教育计划实施(一)

田本淳

关键词:健康教育, 计划实施, 健康促进
摘要:健康教育强调计划设计.一个完整的健康教育计划必须讲究科学的设计、科学的实施和科学的评价.实施是一个完整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是一个包括有社会倡导、领导开发、协调、传播、教育、干预、资源动员、技术支持等多项内容的一个综合过程.
中国健康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我国省级健康教育机构能力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我国省级(除台湾、香港、澳门以外)健康教育机构能力建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各级健康教育机构的能力建设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省级健康教育机构(共计32个机构)在能力建设中经费投入、工作设备配置、队伍建设、机构建设等9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设置了健康教育机构,其中独立法人机构13个,非独立法人机构19个,59.00%以上机构隶属于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业务主管部门;85.00%以上机构拥有现代办公设备;业务人员占77.35%,年龄构成以中青年为主,学历以本科为主,研究生以上学历仅占4.68%;78.00%以上的省有完整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31.00%的省级机构开设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专业网站,年访问量近10万人次;75.00%的省有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结论 省级健康教育机构网络健全,但管理部门不统一,常规工作经费不足,高层次专业人员缺乏,队伍建设亟待提高,信息网络建设有待加强.

    作者:林琳;李英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病因不明,预后不良,病残率高的严重精神疾病,至今国内外尚无有效的预防对策[1],而且复发率极高,如何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是医学界所关心和解决的问题.

    作者:段媛卿;王继禹;刘家麒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湖南科技学院大学生生命认知现状研究

    近年来,我国高校中的大学生自杀和伤人的现象不断出现并呈上升趋势,有些大学生不能理性地、成熟地对待和生命、理解生命的真正涵义.

    作者:林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师范大学生乙型肝炎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乙型肝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是大学生病休和退学的主要原因[1].乙型肝炎知识的普及对该病的预防、治疗和降低其发病率有重要意义,为此浙江师范大学医院在开设的<医学保健>选修课中,对学生进行乙型肝炎健康教育.

    作者:吴红卫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慈溪市医院疾病预报画报受众评价调查

    目的 了解疾病预报画报的使用效果和受众对画报的评价情况.方法 调查采用二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被调查对象,对抽取的395位医院工作人员、就诊患者、陪诊家属或朋友等进行疾病预报画报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 疾病预报画报的关注率为88.9%.画报的信息效果评分12.9±1.8分(总分17分),材料效果评分为8.0±0.9分(满分为11分),画报的后评分为20.9±2.4分(满分为28分).医务工作者对信息效果评分高于其他受众.结论 疾病预报画报易于被大众接受,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能达到疾病预警效果,有适合本地应用等特点,是健康知识传播的良好载体.

    作者:戎志东;朱银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广州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索在外来务工人员中有效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在基线调查基础上,对干预对象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1个月后通过问卷调查,对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态度、行为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在艾滋病传播途径方面的知晓率有所提高,其中对蚊虫叮咬不会传染艾滋病(干预前为32.9%,干预后为53.3%)、安全套能降低感染性病艾滋病的危险(干预前为45.0%,干预后为60.1%)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在态度方面干预后有显著改变(P<0.05).结论 掌握安全性行为的观念和技能是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的重点.

    作者:黄辉;黄若楠;杨瑞雪;卢振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北京市昌平区小学生意外伤害知识、行为现状调查

    目的 描述昌平区小学生意外伤害的特征和分布,了解其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知识的知晓程度以及小学生意外伤害危险行为的发生情况,为当地儿童意外伤害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950名3~6年级的小学生,对过去一年发生的伤害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伤害总人数发生率为62.2%,其中跌落伤是伤害发生的首位原因,刀割伤、锐器伤、烧烫伤发生情况男生几乎是女生的2倍;15.5%的学生从未听说过伤害,约1/2的学生在玩耍时没有想到可能发生意外伤害;有半数的学生忘记带小黄帽,有1/3的学生经常骑车带人上路,而且男生的这些危险行为明显多于女生,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尽早的采取健康教育手段为主的伤害干预项目,特别是对多发伤害的预防,继续深入研究儿童多发伤害的预防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蔡利国;崔永强;宋亚萍;刘玉红;黄艳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浅谈健康教育照片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健康教育照片档案是在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以照片、底片、光盘等记录信息的特殊载体,并辅以文字说明的历史记录.

    作者:王晓锐;吕晶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湖北省阳新县农村群众防治血吸虫病知信行情况分析

    目的 调查湖北省阳新县不同人群的血防知信行情况,为血防大众传播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在湖北农村于2006年5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调查本地成人294人,流动人口126人,学生344人,对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区的血防知信行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 流动人口的血防知信行普遍低于本地成人;成人的大部分血防知识、态度和行为在不同性别间无差异;学生年级越高,知识的知晓率越高,学生受教育程度与态度、行为无相关性;疫情越轻的地区,人们知识的知晓率和态度、行为的正确率越低.结论 学生和流动人口是血防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宣传内容要有人群针对性和地区针对性.

    作者:柴燕;刘子瑛;蒋湧;张德坡;胡俊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行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状况、危险行为以及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东部沿海某市18~60岁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艾滋病知识和行为的信息,并采集静脉血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1190名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全部回答正确的占71.9%.对于非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全部回答正确的分别占18.2%和7.1%,所有问题均能正确回答的仅占2.5%.在有过性经历者中,非婚性行为者占41.7%,有过商业性行为者占11.4%.在与固定性伴和商业性性伴发生性行为时,近一次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32.9%和46.7%.多因素分析显示,正确知晓传播途径与文化程度和有性经历有关.无论与固定性伴,还是商业性性伴,近一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均与正确知晓传播途径有关.1125名工人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的薄弱环节,开展宣传教育.通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提高,促进高危行为的改变.同时需要加强对该人群的监测.

    作者:李东民;刘亚薇;黄芸;谭爱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服务性学习在《护理健康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

    服务性学习把培养创新人才确立为大学教育目标,强调教学过程中服务性的体现[1],注重提高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能力.

    作者:赵素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脑血栓患者住院期间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脑血栓发病率高、病程长、致残率高,是严重的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为了解脑血栓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状况,为根据病人的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健康教育内容[1],以期更好的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2],作者对2006年5~8月期间住院的87例脑血栓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兵;张贵彬;刘春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武汉建筑业农民工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武汉市建筑业农民工健康知识水平、行为现状及健康教育需求特点,评价有针对性的集中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对600名武汉建筑业农民工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前后,做内容完全相同的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健康教育后,农民工健康知识知晓率从教育前的36.6%上升到46.0%;健康行为得到明显改善,就医时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比例从教育前的37.8%上升至44.0%;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增加.结论 集中健康教育有一定效果,但行为改变与知识知晓率提高幅度有一定差距,应进一步探索改善农民工不健康行为的健康教育方法.

    作者:张建华;李俊林;黄远霞;刁平;黄涛;王磊;彭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河津市中湖潮村小学乙型流感疫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健康教育对策

    为加强学校健康促进工作,从整体上对学生的健康相关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干预.2006年4月12~29日,河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本市中湖潮小学6l例相继出现发热、咳嗽、头痛等症状的学生,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迅速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和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有效地控制了疫情发展.

    作者:周雪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2000~2005年3419例服毒自杀案例的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服毒自杀者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提出预防干预措施.方法 从2000~2005年6年间接报的14371件中毒咨询电话中选出服毒自杀案例4755例,并对其中资料完整的3419例,录入Excel进行汇总,分析其年龄、性别、时间、地区分布特点及服毒类型.结果 3419例服毒自杀者中女性为2108例(61.7%),男性为1311例(38.3%).年龄小10岁,大90岁,20~39岁居多.6年间服毒自杀不论是绝对数,还是占中毒咨询者的百分比,除2003年外,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2004年、2005年增加幅度较大.自杀者5~10月份较多.地区分布以河北、山东、河南和安徽居多.服用毒物以农药为主.结论 服毒自杀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季节和地区分布特征各年度基本相似,服用农药的种类有所变化.我国在对服毒自杀的干预、预防措施制定中需要考虑流行病学特征.

    作者:张星;孙承业;朱秋鸿;张寿林;周静;张璘;张爽;郑玉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西藏阿里地区50岁以上干部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西藏阿里地区50岁以上干部职工疾病发病情况,为做好该人群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年4~6月在西藏阿里地区藏医院体检的258名50岁以上的干部疾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58名体检干部中共检出各系统疾病21种528人次,人均患病2.04次.其中发病前3位的有高脂血症,发病率为48.4%;高血压,发病率为45.3%;胆结石和胆囊炎,发病率为28.7%.另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还有:心肌供血不足、冠心病、乙型肝炎等发病率分别为16.3%,、13.6%、12.0%.女性附件炎发病率也较高,占女性体检人员的18.2%.结论 该人群高脂血症、高血压、胆结石和胆囊炎发病率较高,应加强此类人群高发疾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以提高其健康水平.

    作者:孙国锋;贺富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中国三城市儿童步行者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回顾性研究

    目的 了解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儿童步行安全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加强儿童道路交通伤害预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0~2004年三城市交管部门14岁以下儿童步行者交通伤害发生资料.结果 三城市5年间儿童步行者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率为14.93/10万,男女比例为1.79:1,5~9岁为高发年龄,儿童步行者发生道路交通伤、亡的主要责任方为行人,受伤害儿童43.0%为轻伤,46.6%为重伤,10.4%为死亡.结论 道路交通伤害严重威胁儿童安全与健康,儿童步行者发生道路交通伤害与多种因素有关,需社会各个部门参与预防.

    作者:段蕾蕾;孙燕鸣;邓晓;张睿;吴凡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结核病国外网络信息资源精选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慢性传染病,它曾在全世界广泛流行,夺去了数亿人的生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不断发现有效的抗结核药物,使结核病流行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作者:李范;熊第志;常慧;赵玉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沈阳市农村居民疾病谱特点及影响因素调查

    疾病谱变化特点对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研究人群疾病谱变化特点对提高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沈阳市健康教育所设计了沈阳市农村居民疾病谱分布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于2003年9月完成人户现场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永顺;王建芳;夏晓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天津市554名城市居民健康相关行为调查分析

    目的 研究城市居民健康相关行为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开展该人群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554名城市居民进行健康相关行为和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554名被调查对象的健康行为平均分为19.12±3.95;危害行为平均分为1.77±1.56.健康行为得分与家庭收入、夫妻关系、文化程度和住房面积有线性回归关系(P<0.05),危害行为得分与性别和文化程度有线性回归关系,且均呈负性相关(P<0.05).结论 帮助城市居民形成健康行为,克服危害健康的行为是健康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席伟;曹永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国健康教育杂志

中国健康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