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海;吴天鹏
患者,男,66岁.因尿频、尿急、排尿不畅2个月,加重2 d,于2007年6月8日入院.B超检查示膀胱内直径10cm占位,与前列腺相连.盆腔MRI示膀胱左侧占位,考虑问质来源.IVU示左肾积水,左输尿管扩张、膀胱向右侧移位.
作者:赵建华;葛旻垚;王杰;蔡志钢;牛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肾移植术后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28~56岁,平均43岁.感染发病时间为术后平均59 d.患者低氧血症和呼吸困难严重.10例均行纤维支气管镜、肺部CT检查和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检测.其中纤维支气管镜取分泌物培养阳性3例,肺部CT检查有明显影像学特征6例,血清GM抗原检测阳性5例.应用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剂量为伊曲康唑第1天400mg静脉滴注,第2天起200 mg静脉滴注,共14 d;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剂量为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慢速静脉滴注约8 h,共14~28 d.结果 3例应用伊曲康唑治愈,5例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愈,2例死亡.结论 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是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严重并发症,早期诊断与正确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作者:ZHOU Mei-sheng;朱有华;王立明;王亚伟;曾力;HAN Shu;张雷;FU Shang-xi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盆底动态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价值.方法 SUI患者35例,平均年龄51岁.健康女性30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55岁.均行盆底动态MRI检查,分别于静息期及力排期进行快速梯度回波T2加权矢状面扫描,以耻尾线(PCL)作为参照标志,分别测量静息期及力排期膀胱尿道连接部的移动度和膀胱尿道后角以及尿道倾斜角3项指标.统计学分析2组MRI测定指标的差异.结果 静息期2组膀胱尿道连接部均位于PCL以上.力排期SUI组膀胱尿道连接部下移距离为(-0.9±1.1)cm,对照组为(-0.1±0.3)c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力排期SUI组膀胱尿道后角为(156±36)°,倾斜角为(65±37)°;对照组分别为(113±28)°,(17±2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动态MRI诊断SUI简单易行,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虞志康;严志汉;HUANG Lei;毛传万;ZHOU Yun-xin;林嘉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SCr下降率(CRRz)与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的相关性,建立早期预测移植.肾功能恢复的标准. 方法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患者80例.分3组:①移植肾功能立即恢复(IGF)组53例,术后5 d SCr<265.2 gmol/L;②移植肾功能缓慢恢复(SGF)组14例,术后5 d SCr>265.2gmol/L,但1周内不需要透析治疗;③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组13例,术后1周内需要透析治疗.比较分析3组患者CRR:值和CRRz的99%可信区间(99%CI).结果 IGF组、SGF组和DGF组患者CRR2值分别为(46.8±14.6)%、(25.6±13.5)%和(0.7±17.7)%,99%C1分别为41%~52%、15%~36%和-14%~16%.3组间CRR2值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3组CRR2的99%CI设定IGF、SGF、DGF的早期预测标准分别为CRR2≥40%、15%<CRR2<40%和CRR2≤15%.结论 CRR2与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有较好的相关性,可用于早期预测移植术后患者发生明功能延迟恢复的风险.
作者:欧阳昀;石炳毅;QIAN Ye-yong;柏宏伟;CHANG Jing-yuan;杜源;范宇;贾京凤;WANG Ya-wei 刊期: 2008年第08期
2003年3月至2007年10月我院共收治原发性局限性膀胱淀粉样变患者3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53岁.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5个月,B超检查发现膀胱占位于2003年3月31日入院.患者无尿频、尿急、尿痛.
作者:王旭;牛志宏;张辉;王法成 刊期: 2008年第08期
1988年至2006年,我们采用膀胱黏膜管治疗单纯性阴茎下弯31例,均一期手术成功,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本组31例.年龄3~23岁,平均7.8岁.主诉均为先天性阴茎向腹侧弯曲,排尿常浸湿衣裤.
作者:张星;孙玉炎;李晟玮;杨长赴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双侧同时性肾癌患者有效治疗方式的选择. 方法双侧同时性肾癌14例.男12例,女2例.平均年龄45岁.临床表现腰部酸痛感4例、血尿2例、体检偶然发现8例.14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明确为双侧肾脏占位性病变.其中发现腔静脉癌栓1例,肾门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2例.14全均未发现远处转移.Robson分期Ⅱ期11例,Ⅲ期3例.肿瘤直径1.0~8.5 cm.行一期双侧手术6例,其中行双侧肾部分切除4例,一侧根治性肾切除、对侧肾部分切除2例.行二期手术8例,先行一侧部分切除术,1个月后行对侧根治性肾切除术3例;先行一侧根治性肾切除术,1个月后行对侧部分切除术2例;先行一侧部分肾切除术,1个月后行对侧肾部分切除术2例;1例伴有腔静脉癌栓患者一期于下腔静脉肝下水平放置静脉内支架加滤网防止癌栓脱落,再行根治性肾切除,1个月后再行对侧肾部分切除.结果 14例共行22例次手术,均获成功.一期双侧手术者平均手术时间(263±52)min;二期手术者平均手术时间(155±46)min.病理报告:29个肿瘤中,透明细胞癌23个,未分化肿瘤4个,嫌色细胞癌2个.10例患者获随访,随防时间6~41个月.3例行一侧肾部分切除加对侧根治性肾切除患者SCr升高,但无需血液透析;1例术后14个月后双侧肺转移,25个月后死亡;1例术后21个月左侧肾窝肿瘤复发,经放疗及化疗,38个月后死亡,1例术后6个月死于脑血管意外;6例无瘤存活,1例腔静脉癌栓未切除者随访32个月存活.结论 双侧肾肿瘤的处理原则为兼顾肾功能保留和肾肿瘤治疗,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及肿瘤大小、部位进行详细评估,尽可能保留足够的肾功能.
作者:王杭;ZHANG Li;孙立安;LIN Zong-ming;朱同玉;GUO Jian-ming;许明;ZHANG Yong-kang;王国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电切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累及输尿管开口的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累及输尿管开口的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46岁.肿瘤直径0.8~3.0 cm.TNM分期T1s 6例、T1 6例.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切除肿瘤及肿瘤周围0.5~1.0 cm正常膀胱黏膜(包括输尿管开口),深达浅肌层;再应用腹腔镜技术进行膀胱输尿管再植.结果 12例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2.2 h,平均出血量25 ml.术后3个月拔除双J管,膀胱镜检示输尿管乳头形态良好.术后6个月行IVU及膀胱排泄性造影,输尿管无梗阻,Ⅰ~Ⅱ度输尿管反流2例.术后1年膀胱造影,Ⅰ~Ⅱ度输尿管反流4例,Ⅱ度输尿管反流3例.随访3~24个月,B超和IVU显示中度肾积水1例、轻度肾积水5例.结论 联合腔内技术治疗累及输尿管开口的浅表性膀胱肿瘤是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适于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应向荣;XU Guo-qiang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中央型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特点及临床经验. 方法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肾癌患者155例.分2组:①中央型38例,其中孤立肾3例,双侧.肾癌5例;38例术前均行磁共振三维血管成像明确患.肾动静脉的解剖结构.②外周型小肾癌117例,其中孤立肾4例,双侧肾癌7例.肿瘤大径2.0~5.5 cm,临床分期均为Ⅰ期.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阻断方式及时间、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38例中央型肾癌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病理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35例、肾嗜色细胞癌2例、肾腺瘤1例.平均手术时间(118±47)min.术中均采用冰屑降温及肾蒂完全阻断,阻断时间(34±16)min.平均出血量150 ml.术后发生尿瘘1例,无继发性出血者.②117例外周型肾癌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病理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106例、肾嗜色细胞癌5例、嫌色细胞癌3例、肾腺瘤3例.平均手术时间(95±39)min.采用单纯肾动脉阻断31例,阻断时间平均(21±9)min.出血量平均250 ml.采用冰屑降温及肾蒂完全阻断86例,阻断时间平均(17±8)min.平均出血量100 ml.术后发生继发性出血4例,无尿瘘发生.中央型组手术时间和肾蒂阻断时间均长于外周型组(P<0.05);肾蒂完全阻断者手术出血量少于单纯动脉阻断者(P<0.05),但与肿瘤位置无关P>0.05).结论 通过细致的术前准备和规范的手术操作,中央型肾癌的保留肾单位手术可以安全完成;除阻断时间稍长外,其他重要的手术指标与外周型小肾癌无明显差异.
作者:YANG Bo;蔡建通;WANG Lin-hui;杨庆;孙颖浩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评估前列解毒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209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行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试验组(107例)予前列解毒胶囊口服2次/d,4粒/次;前列泰片安慰片,3次/d,5片/次.对照组(102例)予前列泰片口服3次/d,5片/次;前列解毒安慰胶囊,口服2次/d,4粒/次.疗程为4周.疗效判断标准分4级:治愈:症状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减少≥90%;显效:症状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减少60%~89%;有效:症状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减少30%~59%;无效:症状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减少<30%.结果 试验组完成试验102例,治愈11例、显效49例、有效2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86.2%(88/102);对照组完成试验98例,治愈4例、显效38例、有效35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78.6%(77/98),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尿频、尿不尽、下腹疼痛、尿道刺痛、会阴不适、腰骶疼痛、阴囊潮湿、睾丸疼痛症状均改善,试验组各症状缓解率依次为87.6%、82.1%、74.5%、84.1%、93.7%、80.3%、82.5%、82.3%;对照组分别为74.7%、73.O%、71.0%、74.2%、71.4%、67.9%、72.3%、76.2%;试验组尿频症状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其他症状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WBC)10~19个者28例、20~29个者33例、≥30个者41例,治疗后WBC<10个者45例、10~19个者34例、20~29个者20例、≥30个者3例;对照组治疗前前列腺液镜检WBC 10~19个者26例、20~29个者35例、≥30个者37例,治疗后WBC<10个者42例、10~19个者33例、20~29个者15例、≥30个者8例,2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2例、对照组3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轻度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上腹不适、大便稀.结论 前列解毒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安全、有效.
作者:郭军;霍红旭;JIN Xun-bo;张兆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索纳米细菌在Ⅲ型前列腺炎(CPPS)患者前列腺液中的分布情况和微生物学特性及其在Ⅲ型前列腺炎发病中的意义. 方法门诊根据病史、尿常规细菌培养、前列腺液常规镜检结果筛选出CPPS患者100例作为试验对象,年龄26~48岁,平均36岁;选择100例健康成年男性作为正常对照组,年龄21~46岁,平均32岁.按照Mearea-Stamey法收集前列腺液,细胞培养方法进行纳米细菌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进行纳米细菌鉴定,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结果 CPPS患者前列腺液标本中发现纳米细菌生长43例,正常对照组仅5例,2组纳米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58,P<0.01);透射电镜下观察,纳米细菌呈球状或球棒状,大小100~500 nm,绝大多数聚集成簇,菌体周围有一层黑色物质包绕,并有羟基磷灰石分布.结论 纳米细菌与Ⅲ型前列腺炎发病密切相关.
作者:沈学成;HONG Li;饶贤才;SONG Bo;周占松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患者,男,43岁.因查体发现膀胱结石2个月于2007年7月28日人院.患者29年前因胸椎外伤致截瘫,术后排尿不畅,B超检查发现膀胱结石.查体:神清,截瘫,胸骨剑突以下深浅感觉消失,双下肢肌肉萎缩,肌力0级.
作者:徐英民;熊洁;王金善;齐强元;孟凡敏;熊升远;刘源;张京东;高维忠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患者,男,43岁.因心慌、高血压1年,B超发现左肾上腺肿瘤10 d于2006年12月12日入院.查体:血压157/124 mm Hg(1 mm Hg=0.133kPa),血ACTH、皮质醇、肾素、AⅡ、醛固酮,24 h尿VMA、17-酮固醇、17-羟固醇均在正常范围.
作者:颜汝平;王剑松;袁顺辉;刘靖宇;左毅刚;王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患儿,男,6岁.因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6个月入院.无腰痛及尿路刺激症状.外院行IVU检查未见明显异常,MRI检查提示肾盂输尿管连接处可疑管样结构,左肾积水,转人我院.
作者:郑继翠;毕允力;陆良生;阮双岁;张立洪;肖现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肾移植术后发生假性动脉瘤破裂是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当可以引起患者死亡或下肢坏死、截肢等严重并发症.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巍;杨建林;高峡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患者,47岁.发现尿道中部蚕豆大硬物20余年.无痛,活动,排尿不受影响.硬块缓慢生长,尿流渐变细,排尿困难,时有尿痛、流脓.查体:阴茎显著增粗,呈勃起状,约4 cm×7 cm,阴茎头不能外露,阴茎头下至会阴部可扪及4 cm×12 cm、质硬、境界清楚、不能活动、无压痛硬块,阴茎头阴茎海绵体正常.
作者:何深义;曾龙喜;温忠林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显微外科输精管2层吻合法因其黏膜对黏膜、浆肌对浆肌达到解剖学对合、复通率高,被临床医师所接受,但手术操作难度大.2005年至2006年,我们以静脉输液针作为输精管吻合术时临时支架并用于术中鉴定吻合口通畅,防渗漏情况,临床应用2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天贵;谢俊芳;田向旗;吴荣国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患者,24岁.未婚.因阴囊区无痛性肿物3个月于2007年10月15日入院.无尿频、尿急、尿痛、肉眼血尿及坠胀不适感.2年前曾患结核性胸膜炎,化疗3个月;否认外伤史.查体:双侧阴囊对称,右侧阴囊透光试验阴性,近腹股沟区可触及肿物,约2.0 cm×1.5 cm,质实性,无明显触痛,平卧后不消失.
作者:魏若晶;杨文增;周洪月;赵春利;张彦桥;古德强;张伟;刘勋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中青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造成了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并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1].
作者:刘龙飞;杨金瑞;尹焯;王龙;何芊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患者,女,29岁,因无意中发现左下腹部包块3 d于2004年6月13日入院.查体:左腹部可触及大小约20 cm×20 cm的实性肿物,固定,伴深触痛.B超示双肾实性占位,其中左肾2个肿块,大小分别为26 cm×21 cm,4 cm×3 cm,右肾肿块约3 cm ×3 cm.
作者:张建东;刘元水;郑晓寰;魏有国;周红斌;王爱光;孙青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