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业辉;魏鸿蔼;王良圣;邓军洪;陈胜利;黄子诚
肾上腺是人体中一对十分重要的内分泌腺体,主要分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性激素和儿茶酚胺.肾上腺的病变可以造成这些激素分泌的增多或减少,从而导致人体组织器官损害和严重的代谢紊乱.早在1563年,意大利外科医师Eustachius发现人的肾脏上方有一类似三角形帽子样的特殊结构,并绘制成图谱,但对其功能一无所知.1800~1806年,Nichol和Cuvior在组织学上明确了这一结构由皮质和髓质二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并称其为肾上腺.
作者:孙则禹;甘卫东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原醛症的后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并与开放手术作对比分析. 方法原醛症患者90例92侧,行后腹腔镜手术,与近期开放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腔镜组92例侧手术成功91例侧,平均手术时间93 min,开放组114 min;腔镜组术中平均出血36 ml,开放组87 ml;腔镜组术后1.6 d排气,开放组3.1 d;腔镜组术后2.1 d下地活动,开放组3.3 d;腔镜组术后平均住院6.8 d,开放组11.0 d,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治疗原醛症采用后腹腔镜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朱军;李黎明;林毅;强万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患者,男,85岁.因反复无痛性镜下血尿伴偶发肉眼血尿半年,于1999 年7月入院.患者无腰酸、腰痛,排尿时偶感头晕,无晕厥,无阵发性血压升高.10年前因前列腺癌行双侧睾丸切除术.查体:瘦长体形,血压、心率正常,右下肢压陷性水肿.直肠指诊:前列腺萎缩;膀胱区未扪及肿块.PSA<0.05 ng/ml,游离PSA<0.09 ng/ml.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B超提示膀胱右侧壁肿块,突出膀胱外,右输尿管扩张伴右肾积水.
作者:姜昊文;张元芳;丁强;王继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提高肾上腺恶性肿瘤的诊治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肾上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有功能肾上腺皮质癌7例,均有相关临床表现和内分泌异常;恶性嗜铬细胞瘤23例,表现高血压19例,24 h尿儿茶酚胺增高18例;无功能肾上腺皮质癌15例;肾上腺转移癌5例.患者术前均行内分泌和影像学检查. 结果 27例肾上腺皮质癌和转移癌中25例由病理确诊,2例于随访中得以确诊.23例恶性嗜铬细胞瘤中11例根据影像学和手术探查发现广泛浸润或转移灶确诊,12例于随访期间发现转移灶确诊.14例肾上腺皮质癌获肿瘤切除,8例存活1~5年;12例恶性嗜铬细胞瘤获肿瘤切除,生存1~14年. 结论绝大多数肾上腺皮质癌可根据病理或有远处转移的影像学检查定性.嗜铬细胞瘤复发,尤其是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复发恶性可能性极大,但恶性嗜铬细胞瘤必需要有影像学或病理证实肿瘤浸润或扩散到无副神经节的组织中才能确诊.晚期肾上腺皮质癌预后差,晚期恶性嗜铬细胞瘤用苯苄胺及131I-MIBG治疗可明显延长生存期.
作者:刘定益;杨践;张翀宇;吴瑜璇;周文龙;祝宇;孙福康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尿液中结核菌的链霉素耐药性与其相关基因突变的关系. 方法采用PCR单链构像多态性(SSCP)方法检测47株尿液结核菌rspL基因的突变状态,同时与结核菌的链霉素药敏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47株例尿液结核菌rspL基因均为阳性表达.28株耐药菌株中,19株(68%)有rspL基因点突变;19株敏感株则未发现有rspL基因畸变. 结论 PCR-SSCP检测尿液结核菌rspL基因状态能快速并较准确地发现和确定该结核菌对链霉素的敏感性,对临床的抗结核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力;张江涛;赵美蓉;米磊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全身肿瘤的第5位,其中移行细胞癌占95%[1].近年发现一组尿路上皮细胞分化特异性糖蛋白Uroplakins(UPs),主要表达在尿路移行上皮的伞状细胞层,中间层细胞也有少量表达[2].UPs与细胞分化和肿瘤形成有密切关系,在膀胱癌的诊断和防治中有一定意义,现综述如下.
作者:朱宏建;张智清;郭应禄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在电切膀胱侧壁肿瘤时易引起闭孔神经反射,我们常规应用同侧下肢伸直体位减轻内收肌收缩强度,预防术中膀胱穿孔,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宏;侯建国;唐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二氢二醇脱氢酶(DD)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DD亚型之一DD2在前列腺癌组织(11例)及正常前列腺组织(10例)中的表达水平.应用密度扫描技术定量分析RT-PCR产物电泳条带的密度. 结果 DD2 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吸光度比值0.550~1.018,中位数0.726;在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低,吸光度比值0.248~0.420,中位数0.333.癌与正常前列腺组织间DD2 mRNA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 结论 DD2 mRNA在前列腺癌中的高表达提示DD可能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宋卫东;周利群;梁莉莉;杨学贞;艾军魁;那彦群;张志文;郭应禄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内皮抑素(endostatin)是目前所知作用强的血管形成抑制剂.我们探讨内皮抑素与化疗药物阿霉素及血管形成抑制剂BB-94(batimastat)联合应用治疗小鼠膀胱癌皮下种植瘤的协同作用.
作者:王亮;金锡御;宋波;潘进洪;陈昭颉;杨前哨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草酸尿和输尿管梗阻(UUO)对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雄性成年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为对照组,B组为高草酸尿组,C组为输尿管梗阻组,D组为高草酸尿并输尿管梗阻组.所有大鼠均在术后2周处死并取左肾,常规HE染色检测肾小管间质草酸盐结晶沉着情况;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B组和D组组织切片肾小管腔内可见明显草酸盐晶体沉着,A组和C组未见晶体沉着.计数5个高倍镜视野的细胞,A、B、C、D各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数分别为1.1±1.1,31.3±8.0,145.0±33.4,275.8±51;A组与各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B组与C组、D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C组与D组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高草酸尿可致肾小管间质草酸盐结晶沉着;完全性输尿管梗阻并高草酸尿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水平明显增高,且造成肾脏损害,输尿管梗阻是比高草酸尿更重要的促细胞凋亡因素.
作者:王新生;孙建涛;王科;侯四川;董胜国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自1990年以来,我们共收治双侧输尿管阴性结石并尿毒症患者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伯坤;陈毅敏;斯红梅;俞建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单侧隐睾患儿经查体及手术探查未能发现睾丸称为单睾畸形或单侧睾丸缺如[1].我院1989至2001年手术治疗1 172例隐睾患儿,发现单侧睾丸缺如37例,发病率占隐睾的3.17%.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付臣;周晓康;徐雪萍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无功能性肾上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方法无功能性肾上腺恶性肿瘤12例.其中6例有发热、骨痛等症状.肿瘤直径3 cm 1例,5~10 cm 9例,>10 cm 2例.有局部浸润和(或)转移者10例. 结果 5例行肿瘤切除或剜除,5例仅行活检,病理诊断皮质腺癌4例,转移癌4例,黏液脂肪肉瘤1例,淋巴瘤1例;2例未手术.住院期间死亡1例,2年内死亡10例,1例肾上腺皮质癌于术后3年复发,次年死亡. 结论无功能性肾上腺恶性肿瘤少见,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
作者:李强;张佐良;瞿连喜;吴忠;丁强;张元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评价ImmunoCyt检测在膀胱癌早期诊断和随访中的作用. 方法膀胱癌患者86例,其中38例为膀胱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至少3个月的随访患者,48例有肉眼(镜下)血尿,分别进行标准尿脱落细胞学和ImmunoCyt检测.86例均行膀胱镜检查,对可疑组织进行活检. 结果膀胱镜检和病理证实28例为膀胱移行细胞癌.ImmunoCyt敏感性为82%,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39%)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的敏感性为89%.ImmunoCyt和细胞学的特异性分别为78%和94%. 结论 ImmunoCyt较细胞学对膀胱肿瘤更敏感,二者联合使用可在保持高特异性的前提下提高诊断的敏感性,早期检测膀胱肿瘤.
作者:刘炜;叶敏;沈海波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表阿霉素髂内动脉化疗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治疗效果. 方法高危膀胱移行细胞癌保留膀胱手术86例,其中31例行表阿霉素髂内动脉化疗,55例未行化疗,用Cox模型分析方法筛选出肿瘤复发的相关因素,并用Kaplan-Merier无瘤生存曲线分析方法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髂内动脉化疗组9/31(29%)术后复发明显低于未化疗组的30/55(54%)(P<0.001).两组复发患者的复发时间分别为14.2和10.4个月.化疗组复发患者有2例接受了根治性膀胱全切手术,未化疗组有9例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手术.多次复发伴细胞升级的肿瘤和术后髂内动脉化疗是影响肿瘤再次复发的显著因素,前者为危险因素,后者为保护因素(P<0.001). 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行表阿霉素髂内动脉化疗可以减低术后复发率、延长无瘤生存时间和降低根治性膀胱全切手术的危险性.
作者:黄晓波;曹成;徐涛;高健;王晓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1999年9月至2002年3月,我们对32例不明原因的上尿路血尿患者采用膀胱镜下肾脏和输尿管超声检查,发现4例因输尿管微结石引起的特发性血尿,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炯;徐月敏;张心如;胡兵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介绍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及切口不缝合的术式经验. 方法上尿路结石患者25例,病程10个月~6年,结石直径1.2~3.1 cm.14例经ESWL无效,2例经输尿管镜取石失败.术前经膀胱镜插入带导丝的双J管至结石处,再行X线定位;行经腹膜后途径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切口不缝合,并将双J管推入肾盂. 结果 25例全部成功,手术时间60~190 min,平均105 min.术后恢复顺利,随访9~12个月,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及切口不缝合,简化了手术操作,损伤小、安全有效、恢复快,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陈湘;张轶痒;齐范;申鹏飞;傅方金 刊期: 200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