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序仁;史立新;王晓雄;洪宝发;叶林阳;张磊;蔡伟;高江平;卢锦山;李炎唐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膀胱出口梗阻(BOO)及逼尿肌收缩强度与剩余尿的关系. 方法应用尿动力学方法检测181例BPH患者BOO情况和逼尿肌收缩强度,以导管法结合膀胱灌注量与排出量之差确定剩余尿,对相互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81例患者剩余尿量0~200 ml.逼尿肌收缩强度减弱,剩余尿量增多(F=12.143,P=0.001);BOO加重,剩余尿量无明显改变(F=2.386,P=0.071).25例(13.8%)患者逼尿肌收缩强度减弱或正常时仍有较多剩余尿(>100 ml). 结论剩余尿增多主要由逼尿肌收缩强度减弱所致,而随着BOO加重,剩余尿量无明显变化.
作者:武治津;张鹏;高居忠;管德林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Foley管作为牵引固定装置行尿道拖入术治疗外伤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的方法. 方法采用此方法治疗外伤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2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结果随访6~12个月,14例排尿通畅,无需尿道扩张;7例术后近期需行尿道扩张;2例失败,其中1例为狭窄段较长、术后尿道张力大所致,1例由伤口感染引起.18例术后尿流率检查:大尿流率15~23 ml/s,平均19 ml/s;平均尿流率10~13 ml/s,平均12 ml/s . 结论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效果满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田世河;白文俊;王晓峰;张辅根;韩宏勇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患者,男,55岁.左腰部胀痛20 d,绞痛1周入院.20 d前夜间突发左腰部胀痛伴低热.尿RBC 20~25个/HP,WBC 10~15个/HP.血Cr 141 μmol/L,BUN 7.2 mmol/L,WBC 6.2×109/L,B超及CT均示左肾积水,未见结石.按尿路结石伴感染治疗,病情加重并出现尿急、尿频及排尿困难,无肉眼血尿,诊断为输尿管末端结石嵌顿绞痛.
作者:巢志复;许滔;宋广来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根治性肾切除术是肾癌手术的金标准,而保存肾单位的手术一般只用于双侧肾癌及解剖或功能上的孤立肾肾癌患者.随着偶发肾癌病例的增加,关于选择性保存肾单位手术(nephron sparing surgery,NSS)的报道日渐增多.
作者:朱生才;刘明;王建业;万奔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提高肾皮质化脓性感染的诊治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肾皮质化脓性感染27例,其中急性细菌性肾炎16例,肾皮质脓肿11例. 结果 14例急性细菌性肾炎及7例肾皮质脓肿经抗炎治疗治愈;4例肾皮质脓肿(直径>5 cm)经手术引流治愈; 2例急性细菌性肾炎行肾切除术. 结论此两种疾病可经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试验性治疗诊断,CT及B超等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很大价值.两者均有肿块表现,故需与肾癌鉴别.急性细菌性肾炎及直径<5 cm的肾皮质脓肿可保守治疗,>5 cm的脓肿需手术引流.
作者:都书琪;孔垂泽;刘同才;孙志熙;张铭铮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提高前列腺肉瘤的诊治水平. 方法报道4例前列腺肉瘤患者的诊治方法和随访结果.结合文献讨论诊治方案. 结果 4例患者中梭形细胞肉瘤2例,平滑肌肉瘤1例,横纹肌肉瘤1例.均接受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中医中药及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1例失访,2例于术后7和19个月死于肿瘤,1例无瘤生存至今22个月. 结论前列腺肉瘤进展迅速,预后较差,除争取尽早明确诊断外,应制订适宜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刘本春;王忠;丁强;张元芳;陈波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提高手术治疗巨大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 方法采用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治疗巨大鹿角形肾结石患者22例. 结果 22例患者均取石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16 min;术中需输血者8例,平均输血量550 ml.无术后继发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12例术后2~6个月内复查B超,3例肾内残余结石,直径均<0.8 cm. 结论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治疗巨大鹿角形肾结石效果满意,操作简便、安全、易掌握.
作者:陈映鹤;陈志勇;何有华;张磊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我院1994年4月至2000年2月收治单纯阴茎下曲患者11例,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11例.年龄5~13岁.根据Devine等[1]分型,Ⅰ型4例,Ⅱ型5例,Ⅲ型2例.Ⅰ型有1例尿道外口位于阴茎头偏腹侧,包皮呈头巾状在背部堆积,其余病例尿道外口位置正常,包皮对称.
作者:查金智;涂祥胜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螺旋CT(SCT)在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对4例拟诊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行SCT扫描,获得CT的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 结果术前4例SCT诊断均提示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并能作出肿瘤分期、下腔静脉癌栓分型.手术结果证实SCT诊断正确. 结论 SCT能对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作出明确诊断,并为手术提供指导,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检查手段.
作者:邹晓峰;刘少强;肖运政;黄明;袁源湖;肖日海;李旺林;罗道升;杨益龙;伍耿青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人肾癌组织与正常肾组织间差异表达的cDNA组成的消减文库. 方法分别从肾癌组织和正常肾组织提取poly A+ RNA,合成双链cDNA,经Rsa I酶切后将肾癌cDNA分为两组并加上不同的DNA接头,再与过量正常肾组织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PCR,PCR产物与T/A载体连接并转化大肠杆菌构建成cDNA消减文库,文库扩增后随机挑取克隆进行酶切、测序及同源性分析. 结果文库共包含414个阳性克隆,随机挑取265个阳性克隆提取质粒并酶切分析,其中246个克隆有插入片段.将其中40个克隆进行测序,表明1个克隆为新基因片段,其余39个源于35个已知基因. 结论该消减杂交文库质量可靠,它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筛选、克隆肾癌差异表达基因提供了依据.
作者:艾军魁;陈琳;黄啸;张勇;张强;果宏峰;梁丽莉;那彦群;张志文;郭应禄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前列腺癌及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肿瘤(PIN) 13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LOH)及其意义. 方法经显微切割技术获取前列腺癌及PIN标本各10例.提取DNA,采用PCR及微卫星多态性技术,对13号染色体上14个微卫星标志位点LOH进行检测. 结果 10例原发性前列腺癌中7例13号染色体上至少有一个位点检测到LOH.13q14及13q12~13为两个高频LOH区.10例PIN中13号染色体的14个位点均未检测到LOH. 结论前列腺癌中存在13号染色体的高频LOH区,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2)、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1)及位于附近的肿瘤抑制基因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王照明;黎永祥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一氧化氮(NO)是引起男性不育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讨内源性NO对精子质量的影响,我们于2000年3月至7月测定了68例不育男性精浆中的NO含量,结合精子死亡率、精液粘度、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及精液中白细胞数等参数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胡庆宏;徐宜宜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p53, p21/WAF1和pRb的异常表达在T1G3膀胱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方法对47例T1G3膀胱癌患者进行术后随访,采用p53, p21/WAF1和pRb单克隆抗体对手术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将肿瘤进展情况与染色结果和与预后相关的临床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 39例手术保留膀胱的患者总进展率为59%,其中9例发生远处转移.8例行膀胱全切术的患者1例于术后2年发现肺转移.肿瘤细胞核p53, p21/WAF1和pRb蛋白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6.7%、51.4%和71.8%.多因素分析显示,p53、pRb同时异常表达(P<0.05)和p53、 p21/WAF1、pRb三者同时异常表达(P<0.01)与肿瘤进展显著相关. 结论 p53, p21/WAF1和pRb的表达与T1G3膀胱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林云华;金杰;薛兆英;那彦群;郭应禄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我们检测11例前列腺癌和3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PSA相关指标,分析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比值(F/T)对诊断灰区(T-PSA值4~10 ng/ml)中前列腺癌的意义,报告如下.
作者:陈昭典;韦思明;蔡松良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泌尿生殖系统神经鞘瘤临床罕见.我院1991至1999年收治8例,均经病理证实,报告如下.
作者:姜睿;欧阳芳;陈明;陈同良;李洪位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提高传统方法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致膀胱出口梗阻(BOO)的客观性. 方法通过年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Vp)、大单纯尿流率(Qmaxz)和剩余尿指数(PVRr)等传统指标与尿动力学压力-流率分析结果之间及传统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以组特异性尿道阻力因子(URA)作为应变量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拟出多元回归方程,计算临床前列腺评分(CPS)并检测其诊断BOO的客观性. 结果年龄、IPSS、Vp、Qmaxz和PVRr等传统诊断指标均与客观梗阻相关,但单一指标不适于客观诊断BOO;多元回归方程为CPS=49.8-3.3 Qmaxz+0.5 IPSS+0.2 Vp+7.5 PVRr,CPS与客观梗阻的相关系数为0.629,明显高于单一传统诊断指标.CPS≥35时,诊断梗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7%和85.8%;CPS<25时,BOO可能性仅为8.6%. 结论综合多个传统诊断指标的CPS对BOO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邱建宏;金锡御;宋波;张熙伟;李卫兵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6(IL-6)参与多种实体瘤的发生发展,并与预后有关.我们检测了37例前列腺癌(PCa) 患者血浆IL-6的表达及与PSA的关系,报告如下.
作者:孙宏斌;颜纯海;单玉喜;刘军 刊期: 200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