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层缝合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中的应用

王海彪;胡元达;黄胜

关键词:腹腔镜, 胆总管结石, 一期缝合
摘要:目的:探讨分层缝合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3月~2013年3月216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按胆总管缝合方法分为2组:单层缝合组127例和分层缝合组89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胆漏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2组手术均顺利,无中转开腹。2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t=-0.931,P=0.353),分层缝合组术后住院时间(5.9±1.7) d,明显短于单层缝合组(7.7±1.8) d(t=7.400,P=0.000)。分层缝合组术后胆漏发生率3.4%(3/89),显著低于单层缝合组20.5%(26/127)(χ2=13.167,P=0.000)。单层缝合组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术后胆漏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急性胆管炎患者[45.4%(10/22) vs.15.2%(16/105),χ2=8.429,P=0.004];分层缝合组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术后胆漏发生率与非急性胆管炎患者无显著差异[7.1%(1/14) vs.2.7%(2/75),χ2=0.002,P=0.964]。结论分层缝合可明显减少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后胆漏,避免术后胆漏可能引起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扩大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适应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效果。方法2003年6月~2009年6月,在椎间盘镜下利用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56例(112侧),年龄5~20岁,平均13岁,均有臀部肌内注射史。在股骨大粗隆上方切开1.5 cm,置入椎间盘镜同轴工作通道,汽化刀切割挛缩纤维带,直到弹响髋消失,Obers试验阴性,屈髋屈膝90°,内收内旋都达15°为止。结果56例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全部患者“外八字”步态消失,弹响髋消失,划圈征、蛙腿征及交腿试验均阴性,未发生神经损伤及感染,无术后复发。结论联合应用椎间盘镜系统与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创伤小,疗效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

    作者:万里;廖中东;孙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87例报告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13年10月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87例的临床资料,包括输尿管中段结石3例,上段结石84例,均为单发结石,长径13~27 mm,平均21.5 mm。结果手术均获成功,输尿管结石全部一次取净,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50~180 min,平均80 min。术中损伤腹膜1例,术后皮下气肿3例,高碳酸血症1例,漏尿1例。术后随访3~12个月,腰痛等症状完全缓解,无输尿管狭窄和结石复发。结论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手术安全可靠。

    作者:李南南;汪志民;唐智旺;盛战宇;李剑;吴铁球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经皮肾镜一期治疗继发性上尿路狭窄合并肾结石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一期治疗继发性上尿路狭窄合并肾结石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7月~2013年7月97例继发性上尿路狭窄合并肾结石的临床资料。建立F24标准经皮肾镜操作通道,超声联合气压弹道将结石击碎并吸出体外,应用自制电钩或钬激光直视下将狭窄段切开。放置F5双J管2枚内引流。结果93例一期手术成功,手术时间30~180 min,平均75 min。1例因输尿管管腔完全闭塞,改开放手术;2例穿刺出脓性尿液,肾镜下碎石取石后,放置肾造瘘,二期内切开术;1例碎石时间较长,改二期内切开术。93例一期手术成功者术后随访3个月~3年,平均12个月。治愈84例,有效6例,无效3例。结论经皮肾镜一期治疗继发性上尿路狭窄合并肾结石,临床效果较好,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好、快,安全,具有可重复性的优点。

    作者:范先明;郭昭建;林剑锋;王世先;涂建平;叶振扬;郑健忠;梁福律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支架成形技术治疗近肾腹主动脉和双髂动脉闭塞的中长期疗效

    动脉旁路移植是治疗近肾腹主动脉和髂动脉闭塞的主要手段,对于年老体弱患者,开腹手术可能会引起其他并发症,因此,腔内技术无疑是可选择的方法之一。我们2006年4月~2010年10月采用腔内技术治疗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中长期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谷涌泉;郭连瑞;齐立行;李学峰;佟铸;武欣;郭建明;高喜翔;张建;汪忠镐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椎体成形与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的有效微创手术方式。随着手术的广泛应用,PVP和PKP术后椎体再次骨折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就PVP或PKP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张辉;许财元(综述);张涛(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诚邀微创外科各专业优秀人才加盟新一届编委会的通知

    作者:《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尿脓毒症的护理

    经皮肾镜取石术(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PCNL)已成为复杂性肾结石的主要治疗手段,PCNL严重并发症相关尿脓毒症具有起病急、发展迅速、病死率高的临床特点[1]。我院2005年10月~2013年10月行PCNL 1212例,其中7例术后并发尿脓毒症,现将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华青芬;赵敏丽;汪静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敦化?2014年中国微创外科普及与提高学术论坛”在敦化市医院成功举行

    由《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辑部与吉林省前卫医院暨吉林省微创外科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14年中国微创外科普及与提高学术论坛”于2014年8月28~31日在敦化市医院成功举行。吉林省微创外科专家,现任中华医学会普外科专业委员会腹腔镜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吉林省分会理事、普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腹腔镜学组组长,吉林省医师协会普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科协常委,吉林省前卫医院院长暨吉林省微创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常务编委陈德兴教授任大会主席并致欢迎词,《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辑部执行主编傅贤波教授、副主编刘彦教授及常务编委骆成玉教授参加了大会,大会邀请了共8名专家。到会专家就微创外科领域,包括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和妇科等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做了精彩演讲,有来自敦化市各卫生系统医务人员以及吉林省延边州各地区计近200人参加了会议。

    作者:敦化市医院院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经脐单孔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45例单一术者完成的单孔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资料,并与同期另一组术者进行的56例三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进行对比分析。2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及腹部手术史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单孔组3例因胆囊三角显露不清改行三孔手术,1例术后创口脂肪液化,余无并发症发生。与三孔组相比,单孔组患者满意度高[(8.4±1.0)分vs.(7.7±1.0)分,t=3.184,P=0.002],但手术时间长[(61.2±17.6) min vs.(51.7±16.2)min,t=2.822,P=0.006]。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6~24 h疼痛程度、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安全有效,且术后患者整体满意程度高,但手术操作难度相对较大,手术时间长,有一定单孔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医师可以开展。

    作者:麻忠武;陈峰;徐迈宇;金肖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介入栓塞治疗左腕掌部动静脉瘘1例

    动静脉瘘是动脉和静脉之间存在异常通道,一般包括先天性血管畸形、后天性外伤、血液透析病人的人工动静脉通路形成的动静脉瘘。由于动脉的血液流入伴行的静脉,可造成瘘的局部血管病变和瘘局部、周围循环和全身系统的血流动力改变,主要表现为瘘口附近的杂音和震颤,肢体皮肤温度的升高,也可由于静脉回心血量的增多导致心率增快、心脏增大甚至出现心衰等。2013年11月我院介入栓塞治疗左腕掌部动静脉瘘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志;林龙英;王家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腹腔镜卵巢交界性肿瘤再分期手术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

    目的:分析卵巢交界性肿瘤行腹腔镜再分期手术的病例特点,探讨再分期手术的价值。方法我科1994年1月~2013年7月手术的卵巢交界性肿瘤129例中,行腹腔镜再分期手术6例。初次手术后诊断为Ⅰa期3例,Ⅰc期3例。6例均行腹腔镜全面分期手术。再分期手术包括全子宫切除(2例已生育者),一侧或双侧附件切除、大网膜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3例同时行阑尾切除术。3例未生育者均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结果腹腔镜再分期手术后病理阴性4例,阳性2例(1例为双侧卵巢肿瘤剔除术后双侧卵巢病灶残留,1例为初次手术后保留侧卵巢存在交界性病变)。6例淋巴结、大网膜或阑尾均为阴性。经腹腔镜再分期手术后分期及诊断未变5例,1例手术分期由Ⅰa期上升到Ⅰb期。无严重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10~32个月,(23.2±9.2)月,均无复发。结论腹腔镜卵巢交界性肿瘤再分期手术相对安全,也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对于初次手术肿瘤外观局限于卵巢的患者,再分期手术时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以及大网膜切除甚至阑尾切除的意义有待商榷。

    作者:梁华茂;侯征;李萌;朱馥丽;吴郁;张坤;郭红燕;熊光武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胸椎黄韧带骨化的病理学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黄韧带骨化( 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 OLF)好发于下胸椎,是引起胸椎管狭窄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前期OLF病例大多由日本学者报道,因此, OLF曾一度被称为“日本病”。随着CT和MRI等影像检查手段的广泛应用,其他地方关于OLF的报道也日益增多。国内一项大规模人群MRI研究显示[1]:中国南方人群OLF总体患病率为3.8%,其中52.2%的OLF发生于T9~12。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对993例因胸部症状(发热、咳嗽、咳痰等)行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OLF总体标化患病率为63.9%,50~59岁年龄组患病率高达79.2%,患病节段在下胸椎较高, T10~11和 T11~12分别为44.0%和41.6%[2]。可见,国内OLF的患病率并不低,有必要对OLF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对近年来胸椎OLF的病理学、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侯晓飞(综述);陈仲强(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腹腔镜胃袖状切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生殖内分泌功能改善的作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生殖内分泌失调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2月~2014年2月,对11例伴有肥胖的PCOS患者行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观察月经周期、生殖内分泌及体重等的变化。结果11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10例(10/11)术后3个月内月经恢复正常周期,其中6例(6/6)术前稀发排卵的患者均恢复正常排卵,4例术前高雄激素血症患者术后3个月雄激素水平均恢复到正常范围,4例(4/7)多毛患者术后3~6个月Ferriman-Gallwey多毛评分降至5分以下。术后随访3~24个月,BMI下降4.1~7.6,(5.3±1.5)。结论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能有效改善肥胖的PCOS患者的临床症状,术后短时间内月经恢复,不排卵、高雄激素血症改善。

    作者:王恺京;忻颖;周小钢;徐冰;支云清;朱江帆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急性阑尾炎肥胖患者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肥胖的急性阑尾炎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效果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80例手术治疗肥胖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体重指数28~40。开腹组38例,腹腔镜组42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痛药物及抗生素应用、术后发热、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费用的差异。结果腹腔镜组2例中转开腹。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少[(14.98±12.77) ml vs.(31.58±19.00) ml, t=-4.550, P=0.000],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短[(2.7±1.0) d vs.(4.1±1.2) d, t=-5.470, P=0.000],术后需要止痛少[5.0%(2/40) vs.26.3%(10/38),χ2=6.802,P=0.009],留置引流少[2.5%(1/40) vs.18.4%(7/38),χ2=5.367, P=0.021],术后发热少[5.0%(2/40) vs.23.7%(9/38),χ2=5.616, P=0.018],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少[5.0%(2/40) vs.21.1%(8/38),χ2=4.493, P=0.034],住院时间短[(5.9±3.2) d vs.(8.7±4.1) d, t=-3.345, P=0.001],但住院费用高[(7800±396)元vs.(4914±434)元, t=30.716, P=0.000]。结论对于肥胖的阑尾炎患者,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住院费用可以接受,是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刘强;杨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游离胃的方法探讨

    目的:总结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中腹腔镜游离胃的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单治疗组50例术前病理证实为食管鳞癌行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腹腔镜游离胃,以胃左动脉为定位,分为先游离胃左动脉组和后游离胃左动脉组各25例。全腔镜下食管癌切除40例;腹腔镜游离胃,胸腔镜辅助右侧小切口食管癌切除1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胃壁受损情况。结果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胃的游离,无中转开腹。与后游离胃左动脉组相比,先游离胃左动脉组游离胃的时间短[21~62 min(中位数34 min) vs.28~130 min (中位数53 min), Z=-4.786, P=0.000],出血少[5~110 ml(中位数45 ml) vs.20~2000 ml (中位数150 ml), Z=-5.425, P=0.000],胃壁无创钳牵拉处充血点少[0~4处(中位数2处) vs.1~10处(中位数6处), Z=-5.517, P=0.000]。结论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中腹腔镜游离胃时,首先游离小网膜及胃左动脉,沿胰腺平面游离胃后至胃脾韧带脾后端处,然后游离胃大网膜向胃脾韧带处用超声刀离断,后打开膈食管裂孔与胸腔相通。这是一种比较安全、快捷、对胃壁损伤较小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李勇;张月峰;温士旺;肖连波;吕会来;朱永刚;田子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后颅窝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颅窝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对14例后颅窝毛细胞星形细胞瘤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病变位于小脑半球11例(左侧7例,右侧4例),小脑蚓部3例。肿瘤直径3~4.5 cm,平均3.65 cm。结果肿瘤全切13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腰椎穿刺测定脑脊液压力均<180 mm H2 O。术后14例临床症状均减轻,其中11例(11/14)颅内压增高症状消失,4例(4/5)共济失调、和平衡障碍症状消失,2例水平眼震均减轻,3例颈部抵抗均消失,1例视物模糊症状减轻。12例术后随访4~33个月,平均19个月,头颅MRI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毛细胞星形细胞瘤效果良好。

    作者:朱国华;范雁东;麦麦提力;苏日青;王西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非气腹腹腔镜手术治疗妊娠合并卵巢良性肿瘤45例

    目的:探讨非气腹腹腔镜手术治疗妊娠合并卵巢良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1月~2013年6月对45例妊娠合并卵巢良性肿瘤行非气腹腹腔镜手术,硬膜外阻滞麻醉下按照非气腹腹腔镜手术常规操作,一般行肿瘤剥除术,肿瘤巨大、缺乏或剩余极少正常卵巢组织或已扭转坏死行患侧附件切除术。结果45例均顺利完成非气腹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和并发症发生。42例行卵巢肿瘤剥除术,3例行患侧附件切除术。手术时间25~90 min,(40.7±14.9) min;术中出血量10~80 ml,(27.3±16.6)ml;住院时间3~8 d,(4.5±1.3)d。术前、术中、术后动脉血pH值、二氧化碳分压(blood pressure carbon dioxide, PaCO2)、氧分压(blood oxygen partial pressure,PaO2)均无统计学差异(F=0.00,P=0.999;F=2.21, P=0.114;F=0.60,P=0.555),碳酸氢根(bicarbonate,HCO3-)和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2)虽有统计学差异(F=14.96,P=0.000;F=9.45,P=0.000),但无临床意义,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前、术中、术后监测胎心率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前、术中、术后心率和血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病理:成熟性囊性畸胎瘤25例(55.6%),浆液性囊腺瘤6例(13.3%),黏液性囊腺瘤4例(8.9%),输卵管系膜囊肿3例(6.7%),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例(4.4%),黄体囊肿5例(11.1%)。术后随访无自然流产,43例妊娠至足月分娩,新生儿出生体重和Apgar评分未见异常,2例术后要求放弃胎儿。结论非气腹腹腔镜手术治疗妊娠合并卵巢良性肿瘤期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宋菁华;张军;李斌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学术影响力稳中有升

    在广大编委、作者和读者的支持下,《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的学术影响力稳中有升。根据2014年9月26日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数据显示:1.在1989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中国微创外科杂志》核心影响因子为0.875(2013年数据为0.823),排名第240位(2013年为241位);2.在81种(2013年为76种)扩展版外科类期刊中,《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影响因子为1.645(2013年为1.311),排名第5位(2013年为第7位);3.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的21种(2013年为18种)外科类综合期刊中,《中国微创外科杂志》核心影响因子排名第4位,总被引频次排第5位。4.《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经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遴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入选“第3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即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 F5000)项目来源期刊。

    作者:《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致胆囊肠道内瘘17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致胆囊肠道内瘘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3年6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致胆囊肠道内瘘17例,均在腹腔镜下切除胆囊和瘘管,肠道瘘口腔镜下单纯修补为主,其中1例因胆囊十二指肠瘘口较大,行十二指肠瘘口T管引流术。对合并胆总管结石的6例,均在胆道镜取石后行一期缝合或T管引流术。结果胆囊肠道内瘘的类型:单纯胆囊十二指肠瘘8例,胆囊胃瘘1例,胆囊横结肠瘘1例,胆囊十二指肠瘘合并胆囊横结肠瘘1例,胆囊十二指肠瘘合并胆总管结石5例,胆囊十二指肠瘘合并胆囊横结肠瘘、胆总管结石1例。手术时间50~150 min,平均95 min。术中出血量20~240 ml,平均55 ml。17例术后随访7~12个月,平均11个月,无肠漏、胆漏、胆道感染及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重视胆囊肠道内瘘患者的术前诊断和准备,术中仔细解剖操作,胆囊肠道内瘘腹腔镜下手术处理安全有效。

    作者:江州华;周新华;陈佰文;郑四鸣;李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外阴癌根治术联合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的护理

    外阴癌是较少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3%~5%,大多数发病年龄在60岁以上,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1]。以往开放式手术由于手术创面大,渗出物多且局部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不畅,极易发生切口感染和坏死,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我科2012年6月~2013年12月,对5例外阴癌行外阴癌根治术联合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其中2例Ⅱ期腹股沟淋巴结阳性者联合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围术期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作者:姚妙星;胡旻;邵柳娟;钱燕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