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平;刘晓明;刘晓红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手术(TAPP)治疗完全性阴囊疝时术中处理疝囊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北京朝阳医院98例疝内容物坠入阴囊、接受TAPP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分为3组:A组35例完整剥离疝囊;B组30例于疝囊远端横断回纳;C组33例在近内环水平横断疝囊.结果 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A组[(48.0 ±8.9)min]及B组[(46.3 ±7.5)min]手术时间长于C组[(36.0 ±6.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C组血清肿发生率(24.2%)高于A组(5.7%)与B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5).3组患者总体的阴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3).随访3~ 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无伤口感染、补片感染、睾丸萎缩发生,A组患者出现1例复发.A组与B组分别出现1例疼痛/神经感觉障碍.结论 TAPP治疗完全性阴囊疝术中不同的疝囊处理方式不影响手术的远期疗效.
作者:陈富强;申英末;赵凤林;王帆;王宝山;陈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肝硬化脐疝的手术指征仍存在争议,总结这一特殊群体的病例资料,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65例脐疝合并肝硬化实施修补术患者的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65例患者中急诊手术32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肝性脑病2例.择期手术34例,术后发生切口血肿1例.13例补片修补的患者无切口并发症.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30 d内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5~ 8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失访3例,复发3例,复发率4.8%.总病死率51.6%.急诊手术患者1年期病死率32.3%,择期患者1年期病死率16.1%.结论 择期手术相比急诊手术,并发症少,远期病死率低.聚丙烯补片修补对于肝硬化脐疝患者是安全的.患者远期生存决定于肝硬化的进展程度.
作者:李琦;孟祥朝;孙惠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CXCL1表达量与乙肝相关性肝癌肝移植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及其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因乙肝相关性肝癌行肝移植术的1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理切片行HE染色及CXCL1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采用中性粒细胞迁移试验和Transwell试验分析侵袭机制.结果 CXCL1表达量是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及无瘤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中性粒细胞迁移试验与Transwell侵袭试验表明,肝癌细胞可分泌CXCL1,CXCL1趋化中性粒细胞到达肝癌区域,中性粒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VEGFA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促进肝癌细胞侵袭. 结论 肝癌组织中CXCL1表达量升高是乙肝相关性肝癌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及远期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CXCL1-中性粒细胞-VEGFA-VEGFR2可能是肝癌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的机制之一.
作者:焦守斐;李照;程倩;高杰;陈定宝;朱继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腹壁疝修补手术是普通外科医师常实施的手术之一.自从1993年LeBlanc等[1]率先报道腹腔镜腹壁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ventral and incisional hernia repair,LVHR)后,LVHR已被证明是腹壁疝患者安全、有效和合理的治疗选择,在过去的10年里已被应用于各种腹壁疝的修补.与开放手术相比,LVHR具有更少的切口并发症、更快的肠道功能恢复、更短的住院时间和更美观的切口等优点.然而,作为LVHR不可忽视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术后腹壁膨出,在过去二十余年却很少被提及,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作者:朱雷;李绍杰;唐健雄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意义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破裂型夹层(ruptured aortic dissection,RAD)7例和包裹型夹层(contained aortic dissection,CAD)21例.结果 全组共26例接受了腔内治疗,手术成功率100%,5例接受急诊腔内修复术(6~48 h),无支架源性夹层发生.2例患者在保守治疗期间死亡.胸腔积液分布情况为左侧20例(71.4%)、右侧2例(7.1%)和双侧6例(21.4%).胸腔积液的分布方式与夹层分组有关(x2=10.4,P<0.05),其中右侧风险比例明显高于左侧和双侧.右侧胸腔积液量在RAD组中值高于CAD组(Z=-3.293,P=0.001).采用控制性胸腔抽液治疗共5例:术后3例,术中2例.1例患者术后第9天猝死.25例完成随访,随访时间1 ~18个月,平均(10.04±4.86)个月,未出现内漏、肺不张及胸膜增厚等.随访时间超过3个月的24例患者胸腔积液均完全吸收.结论 主动脉夹层常合并左侧胸腔积液,大量右侧胸腔积液多提示破裂风险.血管腔内治疗合并胸腔积液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短期效果好.
作者:查斌山;朱化刚;谢文涛;张志功;李永生;叶雨生;刘斌;陈智勇;余康敏;魏猛;李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副脾发生率约占人口总数的10% ~ 30%,通常不伴临床症状,多于行影像学检查时意外发现,不需要特殊治疗.副脾多位于脾门附近,约17%发生于胰尾部[1].完全位于胰腺实质内的副脾(intrapancreatic accessory spleen,IPAS)临床少见,常被误诊为胰腺占位病变而行手术治疗.我科近年来手术切除3例IPAS,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刘伟康;田孝东;庄岩;吴问汉;杨尹默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上消道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致命性的并发症,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包括各种断流与分流手术.随着对该疾病认识的深入以及技术进步,出现各种基于微创技术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腹腔镜或手助的腹腔镜脾切除+断流术、脾动脉栓塞术、门静脉系统栓塞术、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以及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与硬化剂注射等技术.我们在开展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对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道出血的患者进行了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脾肾分流术,近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厉学民;俞世安;龚道军;李仓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人类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已有30多年历史[1],如今HIV波及全球,有近四千万感染者,自2005年开始HIV的感染率并未持续下降,在包括中东多个地区在内的74个国家中,HIV的感染率反而在增加[2].目前,HIV感染者的心血管并发症多发生于感染晚期[3-4]且发病率较前明显增高[5],随着高效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快速发展,HIV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HIV合并大血管疾病已成为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具体病理学机制及与HAART的关系尚不清楚.
作者:张杨;蔡念;姜太一;梁刚柱;谭文斌;张望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下肢静脉曲张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过去10年微创治疗方法如激光、射频等腔内治疗也变得越来越普及.这些疗法虽然效果显著,但在治疗过程中易损伤隐神经,术后患肢会出现麻木、感觉障碍,给患者生活造成巨大影响[1].本研究采用限制性内翻剥脱及腔内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隐神经损伤明显减少,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祝慧鹏;许中友;徐斌;王辉;魏嘉博;赵亲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术前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检查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行甲状腺切除术及颈部淋巴结清扫的3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进行多因素分析,评价其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结节直径>1 cm、存在微钙化、结节边缘不规则、多灶性结节,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发生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TI-RADS与结节大小相结合ROC曲线下面积为0.792,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效能较高.结论 男性、结节直径>1 cm、存在微钙化、结节边缘不规则、多灶性结节是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作者:孙彤;田晶;卓娜;李辰运;段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患者,女,71岁,因左上腹疼痛不适3d入院.腹部B超:胰腺32 mm×30 mm不规则低回声实性占位病变.上腹部CT:胰腺颈体部可见一截面约3.3cm×2.5 cm不均质低密度病灶,边界较清楚,增强扫描后病变可见明显强化,主胰管未见扩张.患者既往无腹部外伤、手术及急慢性胰腺炎发作病史,无口服避孕药史.查体无异常.剖腹探查见肿瘤位于胰腺颈、体部交界处,大小约4cm×3cm×3cm,包膜完整,触之囊实性,活动度可;肝十二指肠韧带及肠系膜根部未见肿大淋巴结.距离肿瘤0.5 cm行胰腺颈体部肿瘤切除+远端胰体空肠吻合术.术后病理:病变切面灰白灰红色,蜂窝海绵状;免疫组化CD34(+)、CD31(+)、D2-40(-).诊断为胰腺血管瘤(图1).术后出现胰瘘(B级),经保守治疗痊愈.随访一年,一般状况良好,未见肿瘤复发.
作者:张建平;刘晓明;刘晓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前腔镜甲状腺手术较多应用于甲状腺良性疾病及早期(cN0)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1-2].但在较为前沿且难度较大的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全腔镜手术治疗仍有争议.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们尝试性运用全腔镜联合改良McFee切口入路(辅助单一上颈部皮纹切口)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完成cN1甲状腺癌手术23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海;陈高翔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我中心于2016年收治一例巨块型肝癌患者,对其实施腹腔镜肝切除并结合应用术后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性,31岁,因腹胀伴腹痛1个月入院.既往有乙肝小三阳病史20余年.查体:肝下缘位于右肋缘下3 cm,质硬,边缘粗糙.辅助检查:肝功能评估Child A级,甲胎蛋白(AFP)1 632 μg/L,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吲哚氰绿15 min滞留率8.5%.肝脏增强MR示:严重肝硬化,巨块型肝癌伴门脉右后支癌栓,大小约8.7 cm ×6.5 cm(图1).经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并结合患者乙肝病史,术前诊断为:原发性巨块型肝癌(BCLC C期).因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门静脉右后支癌栓形成,需行右半肝切除方能达到R0切除,术前讨论后拟定手术方案为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
作者:黄威;王付强;尹震宇;刘平果;吴绍峰;周剑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是指发生于肝总管上段、左右肝管及其分叉处的胆管黏膜上皮癌,属于围肝门区恶性肿瘤,由Klatskin首次撰文描述其特性后引起广泛关注而又称为Klatskin瘤[1].HCC是胆管癌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全部胆管癌的50%~60%[2].由于其毗邻肝门区重要组织结构且具有横向蔓延和纵行侵犯的生物学特性,导致HCC的手术难度大、切除率低、复发率高及生存期短.根治性切除无疑是可能治愈HCC的主要方式,然而其根治性切除率仅为所有患者的1/3,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20% ~ 42%,其治疗仍然是肝胆外科医生面对的巨大难题[3].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手术技巧的提高及对HCC生物学行为的不断认识,其预后得到明显的改善,但对于不同Bismuth分型HCC的肝切除程度仍然存在争议.
作者:李景林;姜兴明;冷开明;崔云甫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糖尿病的外科手术治疗已被纳入糖尿病治疗的指南当中,其中吸收不良性手术,包括Roux-en-Y胃转流术(Rouxen-Y gastric bypass,RYGB)和胆胰分流术(bilioopancreatic diversion,BPD)有着更好的减重和降糖效果.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两种术式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以期对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达布西力特;王伟东;郑皓;韩承新;贾元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滤器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在美国,2012年共使用了224 700个IVC滤器[1],我国IVC滤器使用量也呈上升趋势.可回收性IVC滤器目前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并且有取代永久性IVC滤器的趋势.我们探讨分析了Aegisy IVC滤器取出后常规进行IVC造影检查的价值,为临床上Aegisy IVC滤器取出程序的制定提供相关的数据参考.
作者:李绍钦;田丰;王凯;顾晓诚;蒋国民;贾中芝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浆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4(ADAMTS4)的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探讨ADAMTS4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切除颈动脉斑块,切除标本依据病理学特点分为易损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3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但无颈动脉斑块的患者为对照组.ELISA法测定血浆ADAMTS4水平. 结果 易损斑块组ADAMDS4水平(112.74 ± 17.47) ng/ml较稳定斑块组(72.58±20.28) ng/ml及对照组(56.67 ±22.14) ng/ml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分析显示血ADAMTS4水平高组与血ADAMTS4水平低组相比,斑块为易损斑块的概率更高(P<0.05,OR=8.240,95% CI:1.512~22.915).ROC分析显示当血ADAMTS4=100.935 ng/ml时,达到大检测效能(AUC=94.3%). 结论 ADAMTS4可作为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潜在血清标志物.
作者:田琴琴;杜田;胡杰;师佩璐;常文凯;王玉文;李海峰;董红霖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病变经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与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症状性腘动脉狭窄或闭塞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30条肢体)接受了紫杉醇涂层球囊扩张成形;26例(26条肢体)接受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比较术后1、3及6个月的再狭窄率、目标病变再干预率、保肢率. 结果 药涂组与普通组治疗病变的平均长度分别为(8.6±3.3)cm和(6.9 ±3.7)cm(t=1.817,P>0.05);术后1、3及6个月彩超复查药涂组与普通组再狭窄率依次为:0(0例)和11.5%(3例)(,=1.74,P>0.05),0(0例)和24.0%(6例)(x2 =5.59,P<0.05),3.6%(1例)和65.2%(15例)(x2=22.29,P<0.01),6个月的目标病变再干预率分别为3.6%(1例)和60.9%(14例)(x2=19.97,P<0.01),6个月的保肢率分别为100%(28例)和65.2%(15例)x2=11.55,P<0.01).结论 对于腘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闭塞病变,药涂球囊扩张治疗较单纯普通球囊扩张成形的近期效果更理想.
作者:张童;庄百溪;石波;杨淼;于春利;马鲁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体尾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distal pancreatectomy,LDP)治疗胰体尾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患者中转开腹(4.76%),13例完成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en-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LSPDP) (61.90%),LSPDP均采用保留脾动静脉的保脾方法(Kimura法),其余7例行腹腔镜联合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33.33%).肿瘤平均大小为(6.0±3.1)cm;手术时间为190 ~ 421(288.4±56.9) min;出血量为30~ 800(235.7±202.6)ml,患者住院时间为6~17(8.9-±3.1)d.术后6例患者出现A级胰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 对胰体尾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可以施行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作者:王焘;霍天宇;姚鹏;魏宇轩;刘宇;余杰;魏志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腹腔镜造口旁疝造口重建下Keyhole修补术与非重建下Keyhole修补术的比较,分析重建造口术式在治疗造口旁疝中的优势,并总结重建造口手术术式的关键技术要点.方法 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120例造口旁疝患者中68例行腹腔镜造口重建下Keyhole修补术,52例行腹腔镜非重建Keyhole修补术式,比较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结果 造口重建组和非重建组比较,造口重建组造口肠管肠瘘发生率(x2=5.411,P=0.033)、补片感染(x2=6.823,P=0.014)、术后浆液肿和血清肿发生率(x2=14.266,P<0.001)、术后复发(x2=8.688,P=0.005)、术后外观不满意情况(x2=9.479,P=0.004)均显著低于非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造口重建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可以显著降低肠管肠瘘、补片感染和浆液肿和血清肿的发生,减少术后复发.
作者:路夷平;叶晋生;于淼;贺志坚;粱燕凯;张洪海;王啸飞;高建新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