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产圆形吻合器用于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107例经验

李世拥;梁振家;苑树俊;于波;陈纲;左富义;白雪;陈光;魏晓军;徐一石;崔伟

关键词:直肠肿瘤, 结肠直肠切除术, 重建性, 吻合器
摘要:目的 探讨国产圆形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治疗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07例中低位直肠癌经腹肛门根治性切除行国产圆形吻合器吻合保肛术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107例患者中男62例,女45例.年龄27~99岁,平均为57.9岁.肿瘤下缘距齿状线5~8 cm.病理诊断直肠腺癌103例,其中高分化者37例,中分化者55例,低分化者11例.腺瘤癌变4例.Dukes分期:A期29例,B期57例,C期17例,D期4例.结果 术后随访率为85.9%(92/107),中位随访时间为46个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4例(3.7%),吻合口狭窄3例(2.8%),术后12~24周时排便功能基本恢复到正常.术后局部复发率为6.5%(6/92),肝转移率为13.0%(12/92),术后总体的5年生存率为66.6%(32/48).结论 国产圆形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应用,其性能和安全行与进口吻合器无大的区别,更实用于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20例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09年7月20例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手术时间100~210 min,平均140 min.术中出血量20~650 ml,平均80 ml.术中切除副脾3个,同时行胆囊切除3例,肝活检术9例.全组术后6~12 h拔除胃管、尿管并下床活动,12~24 h肛门排气,1~2 d 恢复进食.有1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术后脾窝渗血再次剖腹脾窝止血,无手术死亡.平均住院时间7.8 d.结论 只要熟练掌握开腹巨脾切除术及腹腔镜技术,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术中脾周韧带的分离,脾蒂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者:傅永清;周剑;顾文扬;裘华森;任燕燕;王海娜;陈炳荣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胆道华支睾吸虫病误诊一例报告

    我科收治1例以肝内外胆道扩张为主要表现的胆道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由于对本病认识不足,于术中才得以确诊,现报告如下,患者男,57岁,农民,黑龙江人,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时感隐痛,腹胀,但无腹泻及便秘,无厌油、纳差、乏力,亦无发烧及黄疸,病后体重稍有下降.外院肝脏CT检查示肝内胆道弥漫性扩张,胆囊增大(15.6 cm×7.4 cm),胆囊壁无增厚,内无结石及息肉,肝外胆道未见异常,胰腺未见异常.于2009年4月5日以肝内胆道扩张、胆囊增大原因待查收入我科.

    作者:邵得志;花卉;赵明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隐匿性乳腺癌36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36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分别采用乳房X线、MRI检查,对肿块切除活检病理免疫组化检查;治疗采用乳腺癌根治术、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术后加放疗.结果 乳腺钼靶的阳性率45.8%(11/24),MRI的阳性率70%(7/10);免疫组化检查阳性率62%(18/29);乳腺癌根治术、改良根治术和保乳术后加放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73.9%、77.8%(P>0.05).结论 乳腺钼靶和MRI有重要诊断价值,切检和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确诊;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和保乳术后放疗的5年生存率相同.

    作者:曹其彬;胡三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直肠间质瘤12例诊治分析

    直肠间质瘤是一种起于直肠间质细胞的消化道间叶性肿瘤,由未分化或多能的梭形或上皮细胞组成.临床少见,约占胃肠间质瘤的5%.直肠间质瘤早期临床症状较为隐匿,对其诊断和治疗,缺乏统一的共识.近年来文献报道越来越多,自2001年9月~2008年3月,鲁西南十个医院共收治直肠间质瘤患者1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继领;李秋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孤立性纤维瘤

    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 SFT)临床上较少见.1870年Wagner第一个详细报道了孤立性纤维瘤的组织学表现,但直到1931年它才被Klemperer和Rabin正式列为一种独立的病变[1].1942年, Stout 及Murray[2]将SFT定义为起源于血管间质细胞的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

    作者:魏颖;于鼎;王子慧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国产圆形吻合器用于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107例经验

    目的 探讨国产圆形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治疗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07例中低位直肠癌经腹肛门根治性切除行国产圆形吻合器吻合保肛术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107例患者中男62例,女45例.年龄27~99岁,平均为57.9岁.肿瘤下缘距齿状线5~8 cm.病理诊断直肠腺癌103例,其中高分化者37例,中分化者55例,低分化者11例.腺瘤癌变4例.Dukes分期:A期29例,B期57例,C期17例,D期4例.结果 术后随访率为85.9%(92/107),中位随访时间为46个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4例(3.7%),吻合口狭窄3例(2.8%),术后12~24周时排便功能基本恢复到正常.术后局部复发率为6.5%(6/92),肝转移率为13.0%(12/92),术后总体的5年生存率为66.6%(32/48).结论 国产圆形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应用,其性能和安全行与进口吻合器无大的区别,更实用于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

    作者:李世拥;梁振家;苑树俊;于波;陈纲;左富义;白雪;陈光;魏晓军;徐一石;崔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7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及治疗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9月至2008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76例甲状腺癌病例.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65例,滤泡状癌11例, 均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予甲状腺素治疗.术后发生喉返神经损伤及其他并发症4例(5.26%),平均随访2.5年(l~5年),颈部淋巴结转移5例.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应根据病理组织类型、肿瘤大小、年龄和颈部淋巴结转移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术后辅以内分泌治疗.

    作者:陈海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861例巨大原发性肝癌的手术切除治疗

    目的 探讨巨大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5年开展的861例巨大肝癌手术切除治疗及随访结果资料.结果 可切除的巨大肝癌具有以下临床特点:肿瘤巨大、肝硬化程度轻、肿瘤与肝内及肝周大血管呈推压关系、发病年龄小;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进行巨大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中出血量及大出血发生率不同;手术切除治疗巨大肝癌病例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56%、54.42%、33.25%、21.44%,明显高于同期TACE治疗巨大肝癌病例.结论 只要掌握适当的适应证,注意术中操作和围手术期处理,手术切除巨大肝癌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作者:刘景丰;池闽辉;曾金华;曾永毅;罗顺峰;李灵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肝癌肝移植的适应证及疗效评价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对肿瘤病灶施行切除仍然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手段.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原发性肝癌患者伴有严重的肝硬化,肝功能较差,不适合手术切除.经过多年的发展,肝移植手术成为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另一选择.由于缺乏合适的纳入标准,早期的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不佳,5年生存率仅18%-20%,而且术后肿瘤复发的比例较高[1].

    作者:杨广顺;赵文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腹腔镜术中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121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联合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继发细径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 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后,经胆囊管残端插入输尿管导管至十二指肠腔,经口插入十二指肠镜至十二指肠乳头,针式刀在输尿管导管指引下对乳头施行切开术,用十二指肠镜取石网或球囊取石.结果 治疗121例,107例乳头切开取石成功,9例乳头切开排石成功,3例中转为其他术式,2例胆管残留结石.术后轻症胰腺炎8例.无肠穿孔、胆管穿孔、胆漏、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无死亡.结论 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联合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继发细径胆总管结石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作者:陈安平;徐俊波;索运生;肖宏;陈先林;龙飞伍;刘安;王征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原发性肝癌肝外转移癌六例再切除体会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外转移癌再切除的应用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6年至2008年我院27例原发性肝癌再切除中的6例肝外转移癌的临床治疗资料,其中肺部转移癌2例,腹腔转移癌4例.结果 6例肝外转移癌切除均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中位生存期从再次切除算起4.6年.结论 原发性肝癌肝外转移癌的高选择性再切除是安全有效的,可明显延长生存期.腹腔、肺部癌结节选择再切除或伽玛刀治疗,腹腔种植癌和浸润癌灶行切除术,可明显延长生存期,是进一步提高疗效的重要途径.

    作者:陈凌岩;李新丰;陈骥;孙旭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15例分析

    目的 探讨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在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FAP患者行全大肠切除回肠储袋与肛管或直肠肌管吻合术的手术方式、并发症以及结肠镜、肛肠测压等随访资料.结果 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安全可靠,无严重并发症,较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术后排便频率明显降低,肛管静息压力和大收缩压力明显增高,肛管长度明显延长.结论 与传统的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相比,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简化了手术,减少了盆底肌肉和肛门括约肌损伤,保留了更多控便功能.

    作者:刘连杰;龚海峰;王颢;史晓辉;徐晓东;楼征;孟荣贵;傅传刚;于恩达;张卫;王汉涛;郝立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开腹小切口阑尾切除与腹腔镜阑尾切除对比研究

    我们对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23例阑尾炎患者实施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并将其与同期收治的98例开腹小切口阑尾切除术进行临床综合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学镠;阎玉矿;李德宁;霍红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假性动脉瘤处理经验教训二例报告

    假性动脉瘤常因外伤引起,平时很少见,本组2例假性动脉的致伤原因更少见,笔者在基层医院处理2例,报告讨论如下.例1.男,38岁,因确诊为腰椎间盘脱出症,脱出为腰椎Ⅱ、Ⅲ之间住某医院治疗.采取穿刺抽吸髓核的方法治疗,穿刺中抽出有鲜血.术后下腹部局限性隆起逐渐加重,其范围大约30 cm×40 cm大小, B超检查为血肿.患者有贫血,脉快,血压基本正常.

    作者:高志清;尤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肝细胞癌的临床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实施肝癌根治性切除的194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全部病例以术后复发时间2年为界,划分为2年内复发组和2年内未复发组,比较两组之间21项可能影响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的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示:2年内复发组的术前血清AFP浓度>20 ng/ml、术前血清AST浓度>40 U/L、术前血清ALP浓度>135 U/L、术前血清GGT浓度>50 U/L、血清HBsAg测定为阳性、肿瘤大直径>5 cm、肿瘤病灶数目为2个、手术持续时间≥180 min、手术中总失血量≥1000 ml、手术中有输血的病例数的构成比高于2年内未复发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ALP浓度、肿瘤大直径、肿瘤病灶数目、手术中总失血量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结论 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术前血清ALP浓度、肿瘤大直径、肿瘤病灶数目、手术中总失血量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剑勇;邝学军;赵荫农;张志明;袁卫平;莫钦国;梁安民;向邦德;吴飞翔;黄山;吕丽琼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大肝癌和巨大肝癌外科治疗策略

    肝细胞癌(称肝癌)是全球第5位常见恶性肿瘤,疗效差,总的5年平均生存率只有7%左右[1].在我国,肝癌表现为两大显著特征,一是90%以上合并有较明显的肝硬化;二是80%的患者就诊时肿瘤已长得很大,属大肝癌或巨大肝癌,约占临床确诊肝癌患者的75%[2].所谓大肝癌是指肿瘤直径>5cm 的肝癌,大肝癌则是指肿瘤直径>10 cm 的肝癌.

    作者:陈孝平;张志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双吻合58例临床治疗体会

    我科自2006年1月1日至2009年5月31日共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双吻合58例,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其中男性38例、女性20例,年龄33~75岁.术前均经结肠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确诊为直肠癌.肿瘤下缘距肛门距离为4~8 cm,平均为6 cm,Dukes分期:A期:10例,B期:28例,C期20例.病理分型:高、中、分化腺癌23例,低分化腺癌25例,黏液腺癌10例.

    作者:高波;汪龙庆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精氨酸酶在结直肠癌原发灶及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精氨酸酶在结直肠癌原发灶及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探究其在结直肠癌转移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肠粘膜、结直肠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及肝转移灶中人精氨酸酶的表达,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在不同分期的结直肠癌不同组织中,人精氨酸酶的表达有规律性的变化.癌组织中人精氨酸酶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肠粘膜组织(P<0.01),转移癌组织中人精氨酸酶阳性表达率比Ⅱ期癌原发灶组织明显增高(P<0.05);肝转移灶组织与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人精氨酸酶的表达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人精氨酸酶在Ⅲ期、Ⅳ期结直肠癌原发灶组织及各种转移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转移相关.

    作者:白雪;李世拥;于波;梁振家;杜俊峰;孙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急腹症腹腔镜手术131例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诊治急腹症的诊断价值和手术治疗经验,对其手术适应证作进一步探讨分析.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自2005年3月至2008年12月间,应用腹腔镜诊断和治疗急腹症13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镜下探查明确了术前不确定临床诊断29例(占 22.1%);131例均经腹腔镜探查确诊并有125例在腹腔镜下成功实施手术治疗(占94.7%),诊治效果满意.结论 只要掌握好适应证,用腹腔镜明确急腹症的诊断以及腹腔镜下急腹症的手术治疗比传统开腹手术有较多优势.

    作者:任志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加强质量意识 丰富品牌内涵——2009年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编辑学习研讨会纪要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重新颁发了<电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规定>,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的管理随即纳入了法制的轨道.第一本电子版医学杂志创刊虽已5年,但该系列杂志大多还处于新创办阶段.为了促进电子版系列杂志又好又快成长,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编辑学习研讨会于2009年8月19~22日在北京京东宾馆如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承办单位的领导、22个电子版系列杂志的总编、编辑部主任和专职编辑计70多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作者:沈敏;鲁玉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电子版)杂志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