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病综合征常用中药及其方剂

邓跃毅;陈熤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 中药, 中药方剂
摘要:肾病综合征为临床疑难重症之一,治疗上纷繁复杂,本文介绍了目前临床上治疗肾病综合征常用的中药及其方剂,并分别从中西医的角度讨论了其作用机理.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肾病综合征的新型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进展

    肾病综合征(NS)是由于肾小球基底膜损伤、肾小球滤过屏障破坏而引起血浆蛋白质大量于尿中丢失所产生的病理生理状态.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多为免疫炎症介导,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其主要治疗药物.激素抵抗、激素依赖和频繁复发的NS属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范畴,其对药物治疗反应差,易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影响NS疗效的主要因素包括病理类型、治疗不规范、并发症等.近年来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显示单基因突变和潜在的循环因子与NS激素抵抗相关.不同年龄阶段激素抵抗的NS患者病原学影响因素不同.因此,进一步从遗传和分子学水平探讨NS发病机制及早期预警治疗反应性的生物学标记,实现精准诊断和治疗,对提高NS疗效、减少药物毒副反应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阳晓;黄旋;余学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山西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和骨异常控制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2012~2015年山西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异常的监测和控制情况,为实施血液透析持续质量改进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5年山西省所有开展血液净化治疗的医疗机构网上直报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和血钙、血磷、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等指标.各种相关数据的采集通过全国血液净化病例登记系统完成.相关数据整理后用Excell2003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2~2015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钙、血磷的检测率均偏低,血磷检测率近年来均在40%左右,血钙的检测率波动于35.7% ~45.9%;血iPTH检测率更低,但有上升趋势,由8.9%上升至21.2%.以我国《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诊治指导》为标准,2012 ~2015年血液透析患者中各年度血磷达标者(1.13 ~1.78 mmol/L)分别占到41.6%、39.8%、40.7%和39.4%;性别分层显示血磷的控制情况女性明显好于男性;年龄分层分析显示年龄越小,血磷的控制越差,50岁以后的患者血磷控制明显改善,血磷的达标率也明显提高.2012~2015年血液透析患者中各年度血钙达标者(2.10~2.54 mmol/L)分别占到42.3%、49.8%、55.4%和56.4%,达标率逐年提高.性别分层显示血钙的控制情况女性略好于男性;年龄分层分析显示30~39岁,50~59岁及>70岁三个年龄段的患者血钙的达标率较高.2012~2015年山西省血液透析患者中,iPTH能控制在150 ~600 ng/L(达标)的患者分别占到58.3%、52.6%、51.2%和54.6%,各年度变化不明显.结论 山西省维持性血透患者血磷、血钙及iPTH的检测率及达标率均偏低,血磷的达标率近年来无明显提高,血钙的达标率近年来逐步改善.

    作者:李静;张楠楠;武晴文;程丽娟;张晓华;李荣山;王利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Fabry病并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一例

    Fabry(Anderson-Fabry)病是一种罕见的X染色体伴性遗传疾病.其发病机制是由于α-半乳糖苷酶A编码基因发生突变或缺失,引起体内 α-半乳糖苷酶 A(alpha-galactosidase A,GLA)部分或全部缺乏,造成其代谢底物三己糖酰基鞘脂醇(globotriaosylceramide,Gb3)和相关的鞘糖脂不能分解,进行性的在肾脏、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部位堆积,进而引起多个系统脏器的损害[1].近期的研究表明,内分泌功能障碍,包括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能够加重Fabry病的临床症状[2].现报告1例Fabry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例.

    作者:杨莹;乔晞;王利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IgA肾病发病机制-IgA1异常糖基化与免疫异常

    IgA肾病(IgAN)是全球常见的肾小球肾炎,新研究表明,异常糖基化形成的低糖基化IgA1(Gd-IgA1)奠定了IgAN发病机制的分子基础;此外,黏膜及补体免疫异常参与IgAN发病机制的进展,其可能为IgAN的诊断、治疗指明新的方向.

    作者:朱合;徐道亮;刘昌华;伍刚;高波;毕光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患者的运动和心理康复

    全世界范围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逐年增加.大部分MHD患者为不运动的生活方式,同时MH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残疾,即抑郁、焦虑、认知功能障碍等,如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预后.因此,对MHD患者进行运动及心理康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对MHD患者进行运动和心理康复作一综述.

    作者:张兰;马迎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形成机制与中医治疗

    由于内皮细胞的损伤、凝血系统的激活、抗凝血功能的低下、纤溶系统功能减弱、血小板功能亢进、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等,使肾病综合征(NS)患者处于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中医认为其基本病机以脾肾亏虚为本,瘀血等证为标为实.中医的辨证论治、辨病与辨证结合等治疗,对其有良好临床疗效.

    作者:魏连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远程缺血预处理对高危心脏手术患者肾功能的长期影响:肾脏RIP试验的随访结果

    在一项多中心随机试验中,德国学者将急性肾损伤高风险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来自4家医院的240例患者,被随机分配到远程缺血预处理组或对照组;结果发现,远程缺血预处理减少了心脏手术高危患者的急性肾损伤.本文中,作者又报告了远程缺血预处理对90 d结局的影响.

    作者:王建中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中西医治疗进展

    激素抵抗肾病综合征(SRNS)是肾脏病临床常见的疑难病症之一,由于常规治疗难以奏效,故属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及缓解长期大剂量免疫抑制剂所带来的副反应.笔者根据自身体会并结合文献复习,提出应注重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规范化治疗,并将中医肾络病理论应用于SRNS的治疗,是可借鉴的方法.

    作者:鲁盈;傅文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机械通气与急性肾损伤

    机械通气是临床治疗中的常用手段,但是机械通气同时又通过改变肾脏血流动力学、神经体液及呼气末正压作用等机制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引起或促进AKI的发生发展.肾脏保护是机械通气患者临床诊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通气治疗过程中调整合理的呼吸机参数,注意对肾功能的保护,如控制感染时按照肾功能水平计算用药剂量和间隔时间、低血压状况时采用合适的血管活性药物提升血压等,以及肾脏专科医师的及时会诊均可以改善伴有AKI的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青霖;王小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肾病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现状

    肾病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肾脏病(CKD).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变化,肾病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也在发生改变.老年、糖尿病、肿瘤及妊娠患者中肾病综合征的发生率呈增长趋势.急性肾损伤、血管栓塞事件以及感染等重要并发症的发病情况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因此,了解肾病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有助于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精准诊断和治疗,进而提高临床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娅妮;张炜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消耗肠道微生物能够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通过调节局部和全身的免疫力而在健康和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微生物组在肾脏疾病发生中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为了研究这个问题,荷兰学者用广谱抗生素耗竭肠道微生物群,并在小鼠中造成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在肾脏I/R损伤小鼠,耗竭其肠道微生物群显著减轻了小鼠的肾损伤、肾功能障碍、远端器官损伤,并维持了肾小管的完整性.与对照小鼠相比,肠菌群耗竭小鼠的F4/80 +肾脏固有巨噬细胞群和骨髓单核细胞的F4/80以及趋化因子受体CX3CR1和CCR2表达均下降.此外,与对照小鼠的骨髓单核细胞相比,肠菌群耗竭小鼠骨髓单核细胞向CX3CL1和CCL2配体的迁移能力亦出现下降.为了研究这些影响是否起因于微生物群耗竭,研究人员对抗生素处理的小鼠进行粪便移植后,发现移植未处理小鼠的粪便物质可以消除微生物群耗竭对肾I/R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建中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肾病综合征常用中药及其方剂

    肾病综合征为临床疑难重症之一,治疗上纷繁复杂,本文介绍了目前临床上治疗肾病综合征常用的中药及其方剂,并分别从中西医的角度讨论了其作用机理.

    作者:邓跃毅;陈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