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哲;陈香美;聂飒飒
心脏外科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CSA-AKI)是临床危重症之一,致病因素和发病机制复杂,是临床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预防及处理 CSA-AKI 尚存在很多争议。本文重点介绍 CSA-AKI 的研究进展。
作者:卞维静;程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急性肾损伤(AKI)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增加。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明确了新的 AKI 定义与分期。AKI 的新定义给基础研究和常规临床实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提高了 AKI 诊断的灵敏度,降低了漏诊率,提高了预测危重患者死亡的能力,临床实用性更强。在此基础上,中国开展了几个大型的、多中心 AKI 流行病学调查,初步阐明了中国 AKI流行病学现状和危险因素。在急性肾损伤的治疗方面,更加强调肾脏的保护与支持,越来越认识到早期干预、液体管理、营养支持以及肾脏替代治疗(RRT)时机的综合管理对 AKI 预后影响的重要性。
作者:冯哲;陈香美;聂飒飒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腹膜透析中心随访的腹膜透析患者89人,规律腹膜透析6个月以上。排除标准:近一个月有腹膜炎或其他部位感染史,合并有急性心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性肿瘤、急性心脑血管病变、风湿性心脏病、严重肝功能不全及近3个月内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患者。采集入选病例临床资料,并予心脏彩超检查,通过测量室间隔厚度(LVST)、左心室厚度(LVPWT)、左室舒张内径(LVEDD)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左室肥厚定义为 LVMI 男性≥115 g/m2,女性≥95 g/m2。分析患者的横断面资料,并将患者分为左室肥厚组及非左室肥厚组进行比较。采用 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变量相关分析用 Pearson(正态资料)或 Spearman(非正态资料)相关分析。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用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P <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89例患者中,男女比为1.47∶1,年龄(48.49±12.27)岁,腹膜透析龄(25.35±24.30)个月。病因:慢性肾小球肾炎61例(68.54%)、高血压肾病16例(17.98%)、糖尿病肾病2例(2.25%)、其他病因10例(11.24%)。左心室肥厚66例(74.16%)。将左心室肥厚组与非左心室肥厚组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腹膜透析液肌酐与血中清肌酐比值(D/P)、血白蛋白、左室射血分数(LVEF)、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房内径(LAD)、LVPWT 及 LVST 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左心室肥厚与 NT-proBNP、D/P 值、LVEDD、LVST、LAD、LVESD 及 LVPWT 呈正相关(P <0.05),与 LVEF 呈负相关(r =-0.222,P =0.036)。NT-proBNP 水平是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B偏回归系数0.001,SE 值:0.000,Wals 值:13.45,95%CI 为1.000~1.001,P <0.001)。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较易发生左心室肥厚,其左心室肥厚与营养状态、容量负荷及腹膜转运类型等相关,NT-proBNP 水平有望成为腹膜透析患者左室肥厚的评估预测生物标志物。
作者:潘玲;尹瑞兴;廖蕴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急性肾损伤(AKI)是老年人常见的危急重症,发病率逐年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出现增龄性改变,同时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及常常合并多种器官病变等,使得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肾脏损伤。感染、血容量不足、肾毒性药物、心血管事件、外科手术等是老年医院获得性 AKI 的常见病因。AKI 不仅增加患者病死率,也是发展至慢性肾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改善 AKI 预后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目前仍采用血清肌酐(Scr)和尿量作为 AKI 诊断和分期标准,但老年人尿量常常受利尿剂、尿路梗阻等因素影响;而血清肌酐也并非是反映肾功能变化的敏感指标,因此可能会导致延迟诊断。除了支持治疗外,老年 AKI 尚没有足够证据证实存在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就以上具体内容进行综述。
作者:李青霖;王小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细胞可塑性是机体多种生物学过程的基础。其中,上皮表型和间充质细胞表型的相互转化是不可忽视的生物学过程。间充质细胞向上皮细胞转化在胚胎发育早期阶段就已开始,并且参与了肾脏等多个器官的形成。此外,间充质上皮转化还参与了机体组织的损伤修复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可以促进间充质-上皮转化进程,可能成为促进组织损伤修复和抑制肿瘤生长的治疗靶点。
作者:和鹏飞;魏凯;谢院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黄葵胶囊联合健脾益肾方对慢性肾脏病(CKD3-4期)脾肾阳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西医基础治疗及自拟健脾益肾方治疗,方剂1剂/d,100 ml/次煎服,2次/d,连用3个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黄葵胶囊治疗,5粒/次口服,3次/d,连用3个月。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检测血液相关指标:Hb、Alb、TC、TG、BUN、Cr、UA、eGFR、CRP 及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结果治疗前以上两组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TC、TG、BUN、Cr、UA、β2-MG、CRP、MDA、ET 显著降低,Hb、Alb、NO、SOD、eGFR 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于治疗3个月后舒张压、TC、TG、BUN、Cr、UA、β2-MG、CRP、MDA、ET 降低更明显,Hb、Alb、NO、SOD、eGFR 升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中医脾肾阳虚型主证表现消失,标实证表现明显减少,尤以湿热证减少明显;对照组脾肾阳虚型主证及标实证表现减少。结论黄葵胶囊联合健脾益肾方治疗慢性肾脏病(CKD3-4期)脾肾阳虚型合并湿热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健脾益肾方。
作者:曹春华;王娜;于亚萍;丛旭东;马腾;彭德熹;周颖;顾雪琴;袁成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老年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逐年增多。老年 AKI 的临床特点和发生机制有其特殊性,与老年肾脏的特殊结构、功能、合并症等多种因素有关。尽管老年急性肾损伤治疗措施不断改进,但其预后转归仍无明显改善。本文就老年 AKI 防治的循证医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指导临床诊治和改善老年 AKI 的预后。
作者:刘洁琼;蔡广研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观察研究提示,与“健康”饮食相比,“不健康”饮食与多种慢性疾病(包括 CKD)风险增加有关。研究人员一直在尝试发现能够促进 CKD 发生和(或)加剧其进展的饮食因素,以及能够保护肾脏健康、避免或减少 CKD 相关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饮食因素。膳食蛋白是一个具有治疗前景的靶点,一些小规模研究表明,限制总膳食蛋白能够减缓肾病进展。摄入蛋白质的类型或来源可能与其调节肾脏健康的膳食效应有关,因此,研究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植物来源和动物来源蛋白质之间对肾脏健康的可能差异上。
作者:王建中 刊期: 2016年第06期
2016年11月20日,“2016年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总编辑联席会议”在北京青蓝大厦隆重召开。参加本次会议的有中华医学会纪委书记顾法明书记,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司王华宁副司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综合业务司丁以绣副司长、出版管理司许正明副司长,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刘筱敏主任,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史红社长,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种电子版系列杂志的总编辑和编辑部主任,共70余人。会议由史红社长主持。
作者:裴燕;李军亮;史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通常认为肾单位的数量与肾功能强弱有关。随着正常老化的进展,肾小球损失就会发生,这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年龄相关的 GFR 下降来测出。此外,出生时肾单位减少可能会导致成年时出现高血压和 CKD。肾单位的数量虽然是决定肾脏健康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一直难以在人类进行活体研究。
作者:王建中 刊期: 2016年第06期
IgA 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诊断原发性之前必须除外继发性。本文报告一例肿瘤相关的继发性 IgA 肾病。患者女性,60岁。因“尿中泡沫增多2年,尿检异常10 d”入院。患者2年前(2013年6月)发现尿中泡沫增多,伴口腔溃疡、脱发,无水肿、关节疼痛、发热、口干、眼干等症状,未予重视。2015年6月12日在某医院皮肤科就诊发现尿蛋白1+、潜血2+;血清抗核抗体(+)1∶100,抗 SS-A (+),抗 RO-52抗体(+)。2015年6月22日疑似“狼疮性肾炎”收入我院。2003年发现血压升高,高180/110 mmHg (1 mmHg =0.133 kPa)。长期服用拉西地平控制血压,自诉血压控制正常(具体不详)。2007年发现白细胞减少,长期服用利可君治疗。2015年4月出现同房后阴道流血3次,院外妇科 B 超检查提示宫颈数枚囊泡状结构,诊断为“宫颈腺囊肿”,未给予特殊治疗。个人史、婚育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作者:林利容;秦登优;杨聚荣;戴欢子;李开龙;何娅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连体动物模型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将两只动物连接起来,在伤口处发生血管再通而形成共享的循环系统,终实现细胞和可溶性因子的交换。是一个研究循环因素影响组织器官功能的动物模型。利用异龄连体动物模型,可以观察到青年内环境影响老年小鼠的衰老表型,恢复某些衰老器官的功能;利用同龄连体模型,可以观察到相对健康的内环境对病理生理状态产生的影响。
作者:刘东;孙雪峰;陈香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急性肾损伤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伴有急性肾损伤的危重症患者往往具有高死亡率的特点。近年来,开展了众多不同于传统疗法的治疗研究,以期改变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不佳的现状。其中,细胞疗法逐渐发展为一种用于治疗大量临床疾病的新方法。出于安全考虑,体外细胞疗法可能会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因为其不仅替代了受损细胞的功能或调整了病理生理过程,而且提供了免疫绝缘屏障。本文就肾小管上皮细胞、粒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不同体外细胞疗法做出阐述。相比于传统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肾小管上皮细胞、粒细胞的体外细胞疗法对于急性肾损伤患者的存活有着重大且积极的影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肾脏科构建了一种血管内皮体外细胞治疗系统,可明显改善脓毒症动物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及多种脏器功能,并提高存活率。这些研究对于改善急性肾损伤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马帅;丁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获得可进行条件性过表达 XBP1s 基因的 Rosa 26定点敲入杂合子小鼠。方法通过 In-Fusion Cloning 的方法构建胚胎干细胞(ES 细胞)打靶载体,并进行线性化,电转染 JM8A3 ES细胞。药物筛选获得抗性 ES 细胞克隆,经长片段 PCR 鉴定获得正确同源重组的阳性克隆。阳性 ES细胞经克隆扩增后,注射入 C57BL/6J 小鼠的囊胚中,获得嵌合鼠,筛选出高比例嵌合小鼠与野生型C57BL/6J 小鼠交配后获得阳性 F1代小鼠,并分别进行 PCR 和测序鉴定。结果经酶切鉴定证明打靶质粒构建成功,经胚胎干细胞打靶共获得144个抗性 ES 细胞克隆,通过长片段 PCR 的方式对同源重组阳性克隆进行筛选和克隆经测序确认,共获得21个正确同源重组的阳性克隆。阳性 ES 细胞克隆 E3、C6经扩增后注射 C57BL/6J 小鼠囊胚96个,通过胚胎移植,共获得2只高嵌合雄鼠,与野生型C57BL/6J 小鼠交配后获得3只 F1代杂合小鼠,经 PCR 及测序鉴定正确。结论成功建立了 XBP1s基因的 Rosa26定点敲入 F1代杂合子小鼠,为未来获得免疫细胞、肾脏固有细胞及腹膜间皮细胞XBP1s 条件性敲入小鼠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鸿泽;刘永鑫;肖炎光;许国双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