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膜透析患者的容量管理

林洪丽;李龙凯

关键词:腹膜透析, 容量超负荷, 容量管理
摘要:容量超负荷是腹膜透析患者常见的临床问题,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容量进行规范管理,及时去除容量超负荷原因,尤其是可逆性因素,构建规范的评估流程,进行合理、准确的容量评估,可以有效减少容量超负荷的发生,以保证透析的充分性、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的一些常用词汇(二)

    作者:《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肾结石与血管钙化和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

    在美国,肾结石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男女分别约为11%和7%。80%以上的肾结石为含钙结石。加拿大的一项超过300万人的前瞻性研究显示,肾结石病史与冠心病和中风的风险增加相关,女性和年轻患者的风险比男性和年老的患者更高。尽管机制尚不清楚,流行病学研究已经提出了肾结石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相关联的证据;血管钙化是预测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强力因子。

    作者:王建中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重视提高中国腹膜透析的临床和科研水平

    腹膜透析以其简单便捷、安全有效、居家治疗,成为终末期肾脏疾病适宜的替代治疗方式之一。中国作为人口大国,近年来随着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普及和国家卫生政策的调控,腹膜透析患者持续增长,中国的腹膜透析事业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重视中国腹膜透析的临床技术改进和科学研究探索,势在必行。现就中国腹膜透析的现状及挑战;优化国人特点的个体化腹膜透析治疗方案,以循证医学促进治疗质量的提高;强化质量控制管理,努力构建腹膜透析治疗同质化;夯实腹膜透析研究基础,拓展腹膜透析相关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领域等做一述评,以期为腹膜透析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获得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作者:陈香美;曹雪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自动化腹膜透析的新应用

    自动化腹膜透析(APD)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无需抗凝、容量控制和溶质清除能力强、操作简便、安全易行、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优势,尤其适用于高转运或高平均转运、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时溶质清除不充分、CAPD 反复腹膜炎的患者。APD 可作为紧急透析方式,适用于急性肾损伤(AKI)、终末期肾病(ESRD)的紧急透析、腹膜透析患者腹壁疝术后过渡期、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毒、急性胰腺炎、高热或低体温、肝功能衰竭、液体及药物输入等。此外,APD 是 ESRD 儿童理想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

    作者:倪兆慧;金海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小板反应蛋白-1及其受体 CD47在肾间质纤维化血管病变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及其受体 CD47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探讨 TSP-1-CD47在肾周毛细血管(PTC)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2组:UUO 组45只和假手术组(SOR)1 5只。UUO 组随机选取 1 5只分别于术后3 d、7 d、14 d 处死;SOR 组随机选取 5只于相同时间点处死。检测24 h 尿蛋白定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的肾功能,通过 Masson 染色观察肾间质病理改变;免疫荧光双染色观察 TSP-1及其受体 CD47在 UUO 模型中是否存在共表达。Western 印迹检测毛细血管病变指标 CD3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 TSP-1的表达;多组间均数比较使用方差分析;TSP-1与 CD34、VEGF 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与 SOR 组相比,UUO 各组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24 h 尿蛋白定量随梗阻时间延长无明显变化,但肾间质纤维化逐渐加重,肾小管损伤评分增加。免疫荧光双染色显示 TSP-1及其受体 CD47在肾小管间质存在共表达。Western 印迹检测显示随 UUO 时间延长,TSP-1蛋白水平逐渐增加,而 CD34及 VEGF 蛋白表达随梗阻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相关分析显示 TSP-1蛋白水平与CD34及 VEGF 的表达呈负相关(r =-0.931,P <0.01;r =-0.953,P <0.01)。结论TSP-1及其受体 CD47在 UUO 大鼠模型肾间质存在共表达,且与 PTC 呈负相关。TSP-1可能通过 CD47参与 UUO肾脏 PTC 病变的发生发展。

    作者:夏梦迪;谢席胜;张燕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纤维样肾小球病合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

    纤维样肾小球病(fibrillary glomerulopathy,FGP)是肾小球内存在类似淀粉样纤维物质或呈丝状结构的纤维样物质,对淀粉样蛋白质的特殊染色阴性,FGP 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肾小球疾病,占肾活检病例的0.6~1%[1-2],一般不伴有系统性疾病的一类肾小球疾病。

    作者:林利容;邓军辉;张钧;杨聚荣;张建国;李开龙;何娅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防治

    腹膜透析(PD)相关性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患者的严重并发症,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的风险应该是每个 PD 中心的重要工作目标。对于出现感染者,应在早期进行经验性治疗,并高质量留取标本,进行有效的微生物学诊断和药敏试验,以保证抗感染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腹膜透析中心应积极开展团队质量改进,包括持续进行感染监测、分析感染发生的根本原因。建立全面的腹膜炎风险评估机制,尤其要重点加强主动预防理念,在开始腹膜透析治疗的同时,对高龄、糖尿病患者等高危人群进行重点预防,有意识地加强操作正规培训和再培训、积极防止腹泻和(或)便秘以及加强隧道和出口处护理等主动预防措施,尽可能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概率。

    作者:郑红光;邱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上调肾组织 intermedin 表达抑制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

    目的:观察上调肾组织intermedin(IMD)表达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UUO组、IMD+UUO组、空质粒+UUO组。IMD+UUO组和空质粒+UUO组在输尿管结扎前分别将IMD-pcDNA3.1真核表达质粒和空质粒转入肾组织,real-time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转染效率。各组分别于术后7d、14d留取梗阻侧肾组织。HE、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real-timeRT-PCR检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连蛋白(Fn1)的mRNA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Fn1的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肾脏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肾间质纤维化程度随梗阻时间延长加重(与假手术组比较,7d,t=11.927,P=0.0003;14d,t=8.891,P=0.0009);IMD+UUO组肾脏病理改变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较同时间点UUO组明显减轻(7d,t=3.892,P=0.018;14d,t=4.047,P=0.016),而空质粒+UUO组与UUO组无显著差别(7d,t=0.562,P=0.604;14d,t=0.035,P=0.974)。与同时间点假手术组相比,UUO组TGF-β1、Fn1的表达明显升高(TGF-β1mRNA水平7d,t=4.432,P=0.011;14d,t=4.873,P=0.006;蛋白质水平7d,t=5.312,P=0.006;14d,t=4.482,P=0.011;Fn1mRNA水平7d,t=6.053,P=0.004;14d,t=7.345,P=0.002;蛋白质水平7d,t=8.791,P=0.009;14dt=8.027,P=0.001);转染IMD质粒后Fn1的表达较同时间点UUO组明显下降(mRNA水平7d,t=3.103,P=0.036;14d,t=2.913,P=0.044;蛋白质水平7d,t=2.955,P=0.042;14d,t=2.991,P=0.040);而转染空质粒后Fn1的表达无明显变化(mRNA水平7d,t=0.095,P=0.929;14d,t=0.158,P=0.882;蛋白质水平7d,t=0.159,P=0.881;14d,t=0.170,P=0.874)。转染IMD和空质粒对TGF-β1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转染IMD质粒mRNA水平7d,t=0.176,P=0.869;14d,t=0.126,P=0.906;蛋白质水平7d,t=0.198,P=0.853;14d,t=0.196,P=0.854;转染空质粒mRNA水平7d,t=0.100,P=0.925;14d,t=0.097,P=0.928;蛋白质水平7d,t=0.042,P=0.968;14d,t=0.060,P=0.955)。结论上调肾组织IMD的表达能明显减轻肾间质纤维化,但其作用不是通过直接抑制TGF-β1的表达实现的。

    作者:乔晞;赵宁;王利华;张瑞婧;韩伟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征稿启事

    作者:《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膜透析患者的容量管理

    容量超负荷是腹膜透析患者常见的临床问题,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容量进行规范管理,及时去除容量超负荷原因,尤其是可逆性因素,构建规范的评估流程,进行合理、准确的容量评估,可以有效减少容量超负荷的发生,以保证透析的充分性、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作者:林洪丽;李龙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单次不同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研究进展

    贫血是在慢性肾脏病(CKD)进展过程中为常见的并发症。红细胞生成素主要是由肾脏产生的一种糖蛋白,用于调节红细胞的生成,它的缺乏是肾性贫血的重要原因。诸多研究显示,对于 Hb 水平不达标的患者,运用单次大剂量(每次10000 IU)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是有效的和安全的。本文就肾性贫血患者的 Hb 水平现状、不同剂量 rHuEPO 给药方式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及相关临床应用及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陈存海;宋艳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管理

    腹膜透析(PD)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是 PD 患者低生存率、高住院率、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PD 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复杂,炎症、透析不充分、蛋白与热量摄入不足、透析过程中蛋白质丢失、腹膜高转运、残余肾功能下降、慢性酸中毒、高分解代谢、各种并发症等,都参与了营养不良的发生发展。营养不良的评估需要结合病史和检查的各项指标来综合判定,如主观全面营养状态评价(SGA)、生化指标、蛋白质相当的总氮呈现率(PNA)、双能 X 射线吸收法(DEXA)、生物电阻抗分析(BIA)等。改善 PD 患者的营养不良需要进行多方面综合管理,如管理膳食摄入、保持足够的透析剂量、保护残余肾功能、纠正酸中毒等,同时应注意积极预防和治疗腹膜炎、保持佳的体液平衡、使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液或使用药物治疗。

    作者:李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一稿两投问题处理的声明

    作者:《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的一些常用词汇(一)

    作者:《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常用腹膜透析导管类型及导管相关性并发症

    腹膜透析导管是腹膜透析的重要环节,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约占腹膜透析转为血液透析原因的20%。不同类型导管由于结构和形状的不同,导致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同。双袖套较单袖套导管可更好地预防皮肤出口感染和腹膜炎;鹅颈管在预防隧道及皮肤出口感染上优于 Tenckhoff直管;导管腹腔段卷曲型与直型比较,漂管及引流障碍的发生率更低。然而,随着透析技术和护理技术的提高,不同类型导管所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下降,已无明显差异。在重视导管类型选择的同时,更应强调皮肤和导管护理的重要性。

    作者:夏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膜透析滤出液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长期腹膜透析可导致腹膜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腹膜功能评估主要通过小分子溶质和液体清除两方面来评估,相对简单。但形态学上的评估则要依靠腹膜活检,在临床应用中很难施行。如何能准确、方便、无创地评价腹膜的变化,一直备受关注。腹膜组织长期浸泡在腹膜透析液中,必然会分泌或脱落一些物质,是腹膜透析患者独特且方便的检测标本,因此通过回收腹膜透析滤出液,寻找并测定这些物质,将有助于了解腹膜的病理生理变化。因此,本文针对腹膜透析研究中新兴的候选生物标志物进行了汇总,并就其临床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作者:曹雪莹;周建辉;蔡广研;陈香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