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个体化定制健康宣教对结肠造口旁疝术后患者自护能力及疾病认知的影响

周与瑾

关键词:结肠造口旁疝, 健康宣教, 护理
摘要:目的 研究个体化定制健康宣教对结肠造口旁疝术后患者自护能力及疾病认知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疝与腹壁外科进行结肠造口旁疝术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定制健康宣教,对照组采用常规知识宣教,随访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的自护能力、疾病认知水平、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和3个月的自护能力、疾病认知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随着个体化定制健康宣教时间的增加,自护能力、疾病认知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得分均显著高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实施个体化定制健康宣讲,可以提高结肠造口旁疝术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对疾病的认识,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经膈肌肋间疝一例

    患者男性,24岁.因右侧季肋区外伤后22个月,局部出现可复性肿物10个月到邯郸市肥乡区中心医院就诊,门诊以“外伤性腹壁疝”于2016年5月2日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2个月被人用匕首刺至右季肋区,当时感受伤处剧痛,并发现受伤处出血,急诊到某医院行清创缝合术,术后7d拆线,伤口愈合好,无不适.10个月前发现右季肋区出现一肿物,用力时出现,平卧时消失.不伴有咳嗽、发热及腹部不适等,饮食及大小便正常,肿物逐渐增大,但仍无不适感,能还纳.

    作者:张迎军;梁宇峰;刘延波;张晓东;张旭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增强视野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在下腹疝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增强视野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enhanced-view totally extraperitoneal technique,e-TEP)技术在下腹疝的应用价值,并阐述手术操作流程及技术细节,分析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腹股沟疝与下腹腹壁疝44例接受e-TEP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何贤纪念医院患者35例,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市中心医院患者9例.手术适应征:各种疑难的腹股沟疝包括复发性腹股沟疝、嵌顿性腹股沟疝、阴囊疝、有下腹部手术史的或者脐部-耻骨距离短的腹股沟疝,还有各种下腹壁疝包括:耻骨上疝和下腹部切口疝.分析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5 min (35~125 min).术后伤口疼痛轻,术后第1天平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2.0分(1~4分).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6 d(1~3 d).术后3例出现阴囊血清肿,观察后自愈,未影响手术效果.术后随访时间3~13个月,未发现复发病例,无术后慢性疼痛病例.结论 e-TEP手术安全可行,创伤少,并发症少,拓展了TEP技术的适应证,是治疗各种下腹疝一种很好的技术补充.

    作者:李炳根;李颖;龚独辉;聂向阳;杜汉朋;蔡楚东;黄壮生;吴俊伟;秦昌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腹股沟区自发性血肿破裂出血误诊为嵌顿疝一例

    患者男性,50岁,2017年2月4日因“发现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5+个月,包块不能回纳伴疼痛2+d”急诊入院.入院时无腹痛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2年前曾行主动脉夹层手术,术后长期服用华法林等药物抗凝治疗;1年前患自发性胸腔出血.查体:右侧腹股沟区见一约7 cm×6 cm×5 cm大小质硬包块,包块坠入阴囊,压痛明显,不能向腹腔回纳消失.诊断性腹腔穿刺抽出约3 ml暗红色不凝血.血常规:WBC 11.30×109/L,Hb 110 g/L,PLT 219×109/L;PT 39.8 s,APTT 63.3 s.胸腹部CT:主动脉术后表现,心脏内人工瓣膜?胸、腹主动脉内见环状高密度影;右侧液/血气胸,右肺压缩约90%;右侧腹股沟[区见肠管疝入并向下突入阴囊;腹盆腔少量积液(图1).入院诊断考虑右侧腹股沟嵌顿疝,不排除肠坏死可能,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引流出淡红色血性液)后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有暗红色血性液约300 ml,腹腔内无活动性出血灶及肠坏死;右侧腹股沟管内环直径约2 cm,无嵌顿疝,有暗红色血性液体自腹股沟管流入腹腔,腹股沟管内有血凝块约200 g;术中探查阴囊扪及右侧睾丸较左侧明显小,请泌尿外科台上会诊切开阴囊,见右侧睾丸已缺血坏死(图2).遂行右侧精索结扎、睾丸切除、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病检提示睾丸呈出血性梗死改变.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作者:李宗林;陈轩;陈旺盛;徐亮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腹股沟疝外科的理论框架及其对临床实践及学科发展的意义

    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是一个古老并不断更新的领域,从近代开始,产生了两大种类的有效手术方式,分别是组织修补术和使用补片的疝修补术,其中补片又分为人工合成的补片和取自生物体的生物补片.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逐渐推广,腹股沟疝的治疗存在对外科技术的过度重视,而对治疗理论认识不全面的问题,导致腹股沟疝外科的理论体系不完整,手术方式选择和补片选择的不规范,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腹股沟疝外科的理论框架的导向作用,从而深入认识学科发展方向并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李亮;洪楚原;李明哲;黄建朋;吴文辉;张常华;何裕隆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腹股沟斜疝并输精管解剖走行变异一例

    患者男性,60岁,因“发现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快2个月余”于2018年4月5口入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查体:右侧腹股沟区可见一大小约4.5 cm×3 cm×2 cm包块,质软,无压痛、触痛,平卧位可自行回纳,回纳后压住内环口,包块不再突出;透光试验(一).完善体表肿物超声检查提示右侧腹股沟疝(疝内容物考虑为肠管).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行腹腔镜下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术中所见:疝囊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经内环口向体表突出.剥离疝囊时发现于耻骨膀胱问隙(Retzius 间隙)内下方一横行血管(图1A),有搏动,考虑变异动脉分支.

    作者:罗京;陈永平;孙岩波;岑云云;徐鹏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老年男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116例老年男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2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例(6.9%),低于对照组19例(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1.4%,高于对照组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降低老年男性腹腔镜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作者:梁晶;杨威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国产可吸收钉固定器与进口同类产品在腹腔镜腹壁疝修补术中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一种国产可吸收钉固定器和临床上已成熟应用的进口同类产品在腹腔镜腹壁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情况,以系统评价国产可吸收钉固定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采用前瞻性、单盲(对受试者)、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病例要求的30例疝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15例,应用国产可吸收钉固定器.对照组15例,应用进口同类产品,同期行腹腔镜腹壁疝修补术.对2组手术前后临床参数、术后即刻固定效果、器械的流畅性和准确性等操控性能、术后并发症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术后不良事件情况进行记录与评价.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基线人口统计学、生命体征、生化指标、疝类型、疝缺损大小、手术方式、固定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即刻固定效果1例为差.器械流畅性和准确性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2组均未见复发,其他术后并发症等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期间共发生6例不良事件,2例严重不良事件,经判断与试验产品的相关度均为“可能无关”.结论 该国产可吸收钉固定器安全、可靠,在综合临床效果上与已被批准上市的进口同类产品相当,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亦婷;孙立;陈杰;申英末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单孔腹腔镜腹膜外内环结扎术—单中心学习曲线

    目的 探讨单孔腹腔镜下腹膜外未闭鞘突结扎术的学习曲线.方法 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河北省保定市儿童医院小儿腹股沟斜疝或鞘膜积液患儿临床资料,均行单孔腹腔镜下双钩疝针辅助腹膜外内环结扎术,分别由6名医师完成,选每名医师的前20例患儿,共计120例患儿手术资料.6名医师根据已从事腹腔镜手术的年资分为A组(>3年)3位,B组(≤3年)3位,以每5例为1个学习曲线段,比较2组病例4个阶段的手术时间,术中增加套管、中转开放手术、术中术后并发症例数.结果 A组第2阶段,即5例后,手术时间明显缩短,B组第3阶段,即10例后,手术时间明显缩短;2组出血量均<2 ml;A组术中增加套管1例,中转开放手术1例,B组术中增加套管2例,中转开放手术1例;A组术中术后各种并发症3例,B组术中术后各种并发症4例,均无复发病例.结论 单孔腹腔镜腹膜外内环结扎术学习曲线:有一定腹腔镜基础的医师5例,基础欠丰富的医师15例.技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海涛;范林林;张旭;刘闯;杨斌;刘风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个体化定制健康宣教对结肠造口旁疝术后患者自护能力及疾病认知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个体化定制健康宣教对结肠造口旁疝术后患者自护能力及疾病认知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疝与腹壁外科进行结肠造口旁疝术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定制健康宣教,对照组采用常规知识宣教,随访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的自护能力、疾病认知水平、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和3个月的自护能力、疾病认知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随着个体化定制健康宣教时间的增加,自护能力、疾病认知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得分均显著高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实施个体化定制健康宣讲,可以提高结肠造口旁疝术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对疾病的认识,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与瑾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主动减容联合Onlay术在治疗巨大腹壁疝及预防其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主动减容联合Onlay术在治疗巨大腹壁疝及防治其相关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18例巨大腹壁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通过MSCT测疝囊容积、腹腔容积、疝环大小,根据容积比选择主动减容联合Onlay术,观察其手术时间、切除肠管长度、出血量、膀胱内压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出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情况率.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2.1±0.8)h,切除肠管长度为(49.4±15.0) cm,术中出血量为(82±30.1) ml.膀胱内测压:IAHⅠ级3例(3/18),出现IAH Ⅱ级1例(1/18),无IAH Ⅲ、Ⅳ级发生;围手术期无腹腔间室综合征发生,无死亡病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心、肝、肾及呼吸功能异常;有2例出现切口积液,1例术后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无迟发感染;随访8~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4.0±2.1)个月,有1例患者出现腹壁切口疝复发,暂未行二次手术.结论 主动减容联合Onlay术治疗巨大腹壁疝可有效防治术后由于腹腔内高压所导致的相关并发症发生,安全可行.

    作者:阿不都外里;麦麦提艾力;赛甫丁;李赞林;克力木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切口裂开18例分析

    目的 观察18例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切口裂开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经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第309医院住院并发切口裂开的18例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对其身体质量指数(BMI),基础疾病情况及切口裂开的时间,裂开的范围及处理措施进行观察.结果 18例患者中有16例(88.9%)合并糖尿病,14例(77.8%)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或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1例(61.1%)合并低蛋白血症.17例患者(94.44%)是合并多因素的患者,仅有l例(5.56%)是由于单一疾病导致的切口裂开.6例因切口裂开较大,急诊行清创及减张缝合术,余12例予以保守内科换药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肥胖、血糖、营养状态和肺部的疾病是导致老年患者术后切口裂开的主要因素.一旦出现切口裂开,除非出现肠管暴露,保守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安丹;王玉巍;何建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社区医院全科医师对小儿腹股沟疝的检出率及术式探讨

    目的 探讨社区医院全科医师对小儿腹股沟疝的检出率及手术方式.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由全科医师行问诊及相关的体格检查得出初步诊断,进一步行超声检查后转诊至上级医院行腹腔镜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根据术中诊断回顾性评估社区医院全科医师对小儿腹股沟疝的检出率及社区医院超声诊断准确率,随访术后复发等情况.结果 77例患儿中,全科医师对小儿腹股沟疝检出率为42.9%,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0.1%,并且超声诊断单侧腹股沟疝的54例患儿中,对侧隐匿疝的发生率为35.2%.患儿行腹腔镜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均随访6个月,术后阴囊短期内稍水肿,无血肿,无1例复发.结论 社区医院全科医师对小儿腹股沟疝检出率低,有必要对全科医师行儿童疝和腹壁外科专业培训降低漏诊率.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手术安全可行且可以同时发现对侧病变,降低了漏诊率,避免了二次手术的风险.

    作者:付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疝钩针改进及其在单孔腹腔镜经皮腹膜外内环结扎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疝钩针的改进在单孔腹腔镜经皮腹膜外内环结扎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09年6月至2018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采用单钩疝针、双钩疝针、注水分离疝针完成3 739例经皮腹膜外内环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手术记录及术后随访资料,统计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复发情况等参数并予以分析.结果 双钩疝针及注水分离疝针较单钩疝针,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率均有明显优势.双钩疝针组中,较大疝因内环腹膜褶皱需插入辅助钳操作延长手术时间.注水分离疝针组针对巨大疝借助水分离技术可单独完成操作.结论 经过不断改进,注水分离疝针单独穿刺腹壁即可完成经皮腹膜外内环结扎,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可灵活应对各种内环情况.

    作者:刘林;李索林;李萌;李英超;徐伟立;马亚贞;周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对“2018年国际腹股沟疝指南”的点评

    Hernia Surge专家组由来自全球的掌握不同种手术方法而且具有丰富的临床研究经验的外科医师组成,该专家小组通过严谨的讨论制定了广泛性和包容性的指南以管理成人腹股沟疝的治疗,希望腹股沟疝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临床结果.指南的第一部分围绕成人腹股沟疝的管理讨论了15个问题.

    作者:陈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小鼠腹壁不同解剖层次丝线线结周围异物巨细胞浸润和纤维化程度的组织学比较

    目的 比较腹壁不同层次线结周围异物巨细胞浸润和纤维化程度,探索打结深度与线结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18只Balb/C小鼠在腹壁左向右分别纵向剪开3个皮肤切口,分别经切口用4-0带针慕斯线进针贯穿缝合腹壁至壁层腹膜不同层次,3个切口处分别打结于皮下、肌层内和腹膜外间隙.术后14和28d取材打结部位腹壁标本,连续冰冻切片组织学观察.结果 HE染色显示各组线结位于腹壁不同解剖层次内(皮下、肌层和腹膜外间隙).免疫组织化学和半定量检测显示皮下组线结周围异物巨细胞浸润和纤维化显著,腹膜外间隙组线结周围异物巨细胞浸润和纤维化轻微.结论 丝线用于腹壁打结深度与线结异物反应呈相关性;位于腹膜外间隙线结周围引起异物巨细胞浸润和纤维化程度轻微,皮下线结周围异物巨细胞浸润和纤维化程度明显.腹腔镜经皮腹膜外内环结扎术中将线结打在腹膜外间隙,有利于降低线结炎症反应和线结反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刘雪来;宋岩彪;单颖君;张创;靳晓次;费川;张永婷;李索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2018年国际腹股沟疝指南解读:成人腹股沟疝管理(一)

    2018年国际腹股沟疝指南的主要目标是改善患者的预后,特别是降低复发率和减少慢性疼痛.本次制定指南的专家组讨论了136项陈述和88项建议.建议被分级为强(建议)或弱(建议),并在某些情况下通过协商一致升级.再由3名国际专家进行外部审核.指南的第1部分围绕成人腹股沟疝的管理讨论了15个问题.本文对指南中的以下重点内容作了归纳:(1)成人腹股沟疝发生的危险因素;(2)腹股沟疝的诊断方法;(3)腹股沟疝的分型;(4)适应证:有症状和无症状腹股沟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5)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6)个体化治疗;(7)隐匿疝与对侧疝的处理;(8)日间手术;(9)补片;(10)补片的固定.Hernia Surge小组制定了这个具有广泛性和包容性的指南以管理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希望腹股沟疝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杨慧琪;刘敏;申英末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脱细胞基质材料生物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脱细胞基质材料生物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9月,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301例(372侧)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使用补片不同,分为2组.试验组患者117例(141侧),术中使用生物补片;对照组患者184例(231侧),术中使用合成补片.对照分析2组的疗效和并发症等的差异.结果 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试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感染、复发、慢性疼痛、浆液肿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疝修补中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感染、复发、慢性疼痛、合成补片及浆液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补片价格及异物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脱细胞基质材料生物补片可以安全有效的修补疝环缺损<3 cm的腹股沟疝,但是费用较高.

    作者:孙中伟;李戈;孙少川;孟岩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米东医院收治的76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腹腔镜组(观察组)和开腹组(对照组)各38例,观察2组患儿的手术情况,对比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自主活动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6±3.6) min比(24.7±5.8)min、(1.9±0.9) ml比(5.2±1.5) ml、(10.8±3.6)h比(21.9±5.2)h,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6%>81.6%)相对高,而并发症发生率(2.6%<10.5%)和复发率(0<7.9%)相对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较传统手术微创、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王全胜;路菲菲;克力木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妇科手术联合疝修补术后行综合干预对患者恢复状况与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联合疝修补术后行综合干预对患者恢复状况与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到2015年1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妇科手术联合疝修补术的女性腹股沟疝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4例).2组患者均行妇科手术联合疝修补术,对照组于术后行常规干预,观察组于术后行综合干预,2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比较2组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统计干预前后2组患者生活能力的变化及患者对干预的满意度.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1、3个月后2组口述分级评分法(verbal ratingscaks,VRSs)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干预l、3个月后VR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2组ADL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满意度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妇科手术联合疝修补术后行综合干预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恢复状况,提升其生活能力.

    作者:徐美芳;万丽琴;卢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轻量型网塞在治疗老年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网塞在老年复发性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北京电力医院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老年复发性腹股沟疝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使用补片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30例,术中均使用轻量聚丙烯网塞行疝环充填手术.对照组患者24例,术中均使用标准聚丙烯网塞行疝环充填手术.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血清肿发生率、局部异物感、慢性疼痛、复发率及切口感染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ASA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复发、感染、慢性疼痛的病例,2组患者的住院花费、血清肿发生率和异物感发生率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量型网塞在治疗老年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价格随略高于标准型网塞,但能能够减低术后血清肿和异物感的发生.

    作者:于宏伟;邓海;刘立民;朱明文;张宗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电子版)杂志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