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初步探讨牛心包纤维支架宿主细胞重建后体内移植后内皮细胞抗切应力和抗钙化能力以及肌成纤维细胞迁移和自身修复能力.方法 (1)新鲜牛心包片经脱细胞、鞣制、改性后制成试片.(2)A组试片上依序种植宿主肌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EC),B组试片上不种植细胞,随后将两组试片分别移植于猪腹主动脉壁上.(3)2个月后对试片进行厚度、钙含量、扫描电镜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1)A组试片表面覆盖白色光滑组织;B组试片呈灰黄色.A组试片钙含量显著低于B组(P<0.05),但仍显著高于新鲜牛心包(P<0.05).(2)A组试片显著厚于B组试片(P<0.05).(3)A组试片60%~70%的表面覆盖EC,裸露的胶原纤维间隙已消失,肌成纤维细胞已迁移至表层下支架的1/2~2/3;B组试片表面无细胞,浅层有少量的肌成纤维细胞生长,大部分胶原纤维间隙消失.结论通过组织工程技术在体外实现完全内皮化、部分间质细胞化的牛心包纤维支架材料, 有可能成为构建组织工程新型生物瓣膜的材料.
作者:龙小毛;龚光甫;胡建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胸腔积液是Fontan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1999年6月至2003年12月,我们共对49例复杂先天心性病(先心病)病儿进行改良Fontan手术,死亡6例,43例生存病儿中,发生顽固性胸腔积液(胸腔渗出时间超过2周[1])8例,占18.6%.现对这43例病儿术前、术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以期找出与顽固性胸腔积液有关的因素,并总结顽固性胸腔积液的治疗经验.
作者:朱宏斌;郑景浩;刘锦纷;苏肇伉;丁文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复张性肺水肿(reexpansion pulmonary edema,RPE)是一种少见的、继发于任何原因所致的肺不张后肺复张时或复张后发生的急性肺水肿.1980年1月至2004年6月,我们诊治6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红文;周华;施云飞;洪志鹏;段晋;赵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心血管外科常常需要各种直径不同的血管移植物来作为修补材料,目前所应用的多种血管替代物存在易栓塞、钙化、缺乏生长性等缺点,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组织工程血管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
作者:龚立;刘锦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侧单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气肿的可行性及手术技术.方法 2004年12月28日为1例肺功能重度低下且呼吸机依赖的终末期肺气肿病人进行了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侧单肺移植.结果术后106 h脱机,术后第15 d发生1次急性排斥反应,经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症状消退.术后28 d胸部CT显示两肺扩张、血液灌注良好,左侧胸腔少量包裹性积液.病人术后肺功能明显改善,第41 d出院.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侧单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气肿是可行的,该方法可和单肺移植一样在我国得以普及.
作者:陈静瑜;郑明峰;胡春晓;何毅军;王永功;朱艳红;周敏;陆明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食管吻合器的问世,缩短了手术时间,有效地降低了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随着此技术的普及,在大宗病例的使用中,也出现较为罕见的吻合口出血.现探讨管形吻合器行食管胃吻合后出现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作者:程邦昌;毛志福;王土生;夏军;邓宏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急性左心人工瓣膜血栓形成(PHVT)较罕见,发生率约0.5%~8.0%[1].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7例此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潘宜智;曾冲;李广镰;罗义;郭南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病人男,63岁.右侧胸痛伴胸闷、气促3月余.查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中、下肺叩诊呈浊音,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罗音.X线胸片诊断胸腔积液;胸部B超示右胸腔巨大实质性占位;支气管镜检查见右下肺基底段内菜花样新生物.活检病理诊断:鳞状上皮乳头状瘤样增生.诊断为肺部良性肿瘤.
作者:吴敏;游昕;陈若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病人男,37岁.因痰中带血、咯血于当地医院行胸部X线检查,提示右下肺占位病变,性质待查.入我院后CT检查示右肺下叶前外基底段4.1 cm×3.5 cm×5.0 cm大小囊实性肿块形,边缘清;其内可见数支血管深入,强化囊性密度影增强后上缘CT值约50 Hu,囊性CT值约20 Hu;肺门、纵隔内未见肿大的淋巴结,心影及纵隔内大血管未见异常.诊断:右下肺叶前外基底段囊实性富血供病灶,肿瘤性病变或寄生虫性病变(图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右下叶B7分嵴增宽,刷检未见恶性细胞.
作者:居潮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并分析左心室收缩功能低下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的中、远期效果.方法 34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0.30且不伴左心室室壁瘤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病人行CABG,平均年龄(58.0±9.4)岁.冠状动脉造影显示LVEF为0.15~0.30,平均0.27±0.04,其中2支病变3例,3支病变31例(包括左主干病变4例).超声心动显示左心室舒张末直径(LVDD)平均为(61.5±8.9) mm,LVEF平均0.28±0.07.心功能分级平均为2.9±0.7.体外循环下手术26例,非体外循环常温手术(OPCAB)8例.每例旁路移植2~6支,平均(3.9±0.9)支.随访率94.1%,随访时间平均(3.5±1.9)年.结果无手术死亡.早期主要并发症为心功能不全.所有病人心绞痛症状明显减轻,左心室舒张末直径平均(55.2±7.1) mm,LVEF平均0.47±0.11.心功能分级平均1.9±0.3.以上指标与术前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随访3年生存率为91.9%,5年生存率为85.7%.5年免除心绞痛为81.3%,心功能分级为1~3级,平均1.4±0.6.结论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低下的CABG病人的中、远期疗效满意,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关键.
作者:吴洪斌;宋云虎;胡盛寿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经腹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73年6月至2003年6月,112例经腹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病例资料.其中行单纯Heller手术19例,Heller附加抗反流术式93例(Lortat-Jacob术式60例,Toupet术式20例,Dor术式13例).结果 96例获得随访资料,随访1~10年.效果优良者79例,改善者14例,无效3例.17例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单纯Heller手术组术后反流发生率明显高于Heller附加抗反流术(P<0.05);胃壁肌层切开长度大于2cm组术后反流发生率高于长度小于2 cm组(P<0.05).结论经腹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远期疗效满意;Heller手术不加抗反流术以及胃壁肌层切开长度大于2 cm者术后易发生反流性食管炎.
作者:李建业;蒋俭;魏博;于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控制动脉氧分压(PaO2)对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心肌保护的影响.方法 3岁以下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0.85、行根治术的法洛四联症病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试验组(G1)以接近病儿术前水平的低氧分压启动CPB并控制血流复温前的PaO2≤130 mm Hg(1 mm Hg=0.133 kPa),血流复温时使PaO2逐渐升至350~500 mm Hg;对照组(G2)始终保持CPB中PaO2在350~500 mm Hg.CPB前、主动脉开放(CCR)后取右心房组织测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CPB前、CPB 10 min、CCR后10 min、术后4 h、24 h抽取外周血检测心肌酶CK-MB、LDH活性及心肌钙蛋白(cTnI)浓度观察心肌组织自由基代谢和心肌生化改变;利用心脏B超测量术前及术后4~6 d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短轴缩短速率(SF)观察左室功能;术后观察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呼吸机辅助时间、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结果 (1)自由基代谢:CPB前两组心肌组织SOD活性、MD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R后,G1 SOD活性显著高于G2,MDA含量显著低于G2.(2)心肌生化改变:CPB前两组CK-MB、LDH及cTn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R后10 min、术后4 h CK-MB、LDH活性及cTnI的浓度G1显著低于G2,术后24 h cTnI的浓度G1也显著低于G2.(3)左室功能:两组间EF和SF术前、术后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2术后EF、SF显著低于术前,G1组内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多巴胺平均使用时间G1显著短于G2,ICU停留时间G1也显著短于G2.结论对于紫绀型先心病,CPB控制PaO2能得到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作者:陈萍;张镜芳;章晓华;庄建;陈欣欣;陈寄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病人男,30岁.咳嗽、胸闷10 d. 查体未见异常.胸部CT示左后下纵隔内肿块影突向左侧胸腔,17 cm×15 cm×12 cm大小,边界清晰,混杂密度,其内可见条片状低密度区及斑点状、条状钙化;左肺下叶受压大部不张,心脏受压前移,胸主动脉及食管受压向右移位,左侧膈肌角受压向左前方移位,且部分膈肌角显示欠清,左肾受压下移,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作者:刘洪建;张庆广;张连国;高学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组织工程学是研究、开发、修复和改善损伤组织和功能的生物替代物的一门科学[1].其发展方向就是制备出功能日益完善的各种组织器官的生物替代物.组织工程化心肌(tissue engineering, myocardium)就是利用心肌细胞和相关的细胞外基质,制备并重建三维心肌组织[2].
作者:杜振宗;任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MT)与离体心脏细胞凋亡和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16只,分为2组:对照组(C),腹腔注射蒸馏水0.5 ml 24 h后取离体心脏灌注HTK心脏保护液,4℃保存3 h后建立Langendorff灌注模型,灌注KH液2 h;实验组(E)腹腔注射3.6% ZnSO4(1.5 ml/kg) 24 h后取离体心脏,处理方法同C组.测定心肌MT含量、心肌细胞凋亡率、NO、NOS的含量.结果 MT含量E组明显较C组增高(P<0.05),心肌细胞凋亡率E组明显低于C组(P<0.0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片段梯E组与C组比较,光密度明显减弱(P<0.01),E组与C组比较,NO、NOS的含量明显增多(P<0.01).MT含量与凋亡细胞率呈负相关(r=-0.96,P<0.01),与心肌组织中NO含量呈正相关(r=0.97,P<0.01).结论心肌MT可增加心肌中NO、NOS的表达,减少再灌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
作者:孙忠东;高尚志;毛志福;黄杰;王志维;夏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肺动脉右心室直接吻合纠治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 2001年3月至2004年6月,对17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病儿采用肺动脉右心室直接吻合方法予以纠治,其中3周岁以下者11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6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4例,永存动脉干4例,法洛四联症合并冠状动脉横跨右心室流出道3例.12例一期根治,5例分期纠治.结果手术死亡1例.5例分期手术中的3例已成功二期根治.随访1~40个月,所有病儿生长发育良好,心功能0~I级.结论肺动脉右心室直接吻合应用于纠治某些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可取得满意效果.对无同种带瓣管道可选用的婴幼儿病例,此术式尤为适用.
作者:庄建;张镜芳;陈欣欣;陈寄梅;岑坚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回顾总结改良外管道Fontan术治疗无脾或多脾综合征伴发的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经验.方法青紫型复杂先心病病儿11例,无脾9例(右房异构,单心室合并共同房室瓣6例,房室连接不一致的右室双出口2例,纠正性大动脉错位1例);多脾2例(左房异构,右室双出口合并共同房室瓣).平均年龄(6.3±3.7)岁,平均体重(21.0±5.5) kg.直接行改良外管道Fontan术3例,双向Glenn术后行二期外管道Fontan术8例.结果术后早期发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肾衰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胸腔引流(120 ml/d)>10 d 2例.超声提示上腔吻合口通畅(流速0.6~0.8 m/s),下腔血流速度0.3~0.5 m/s;动脉血氧饱和度9例在0.92~0.95,2例为0.86;活动能力明显改善,无早期死亡.随访中超声显示上腔静脉血流速度0.8 m/s,下腔静脉血流速度0.4~0.7 m/s,随呼吸而变化.外管道通畅,无血栓形成,管道窗口直径0.34 cm,血流右向左分流.肺静脉回流无梗阻,心室射血分数>0.60.心电图未见明显心律失常.生长发育正常,活动自如,经皮氧饱和度>0.90,无慢性渗出、蛋白丢失肠病等并发症,无中期死亡.结论改良外管道Fontan术适用于治疗无脾或多脾综合征型复杂先心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低.
作者:仇黎生;徐志伟;苏肇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病人男,40岁.呼吸困难,行气管切开,喉成形术后1年.查体:呼吸平稳,颈部甲状软骨水平有一5 cm纵行切口瘢痕,第2、3气管软骨水平有气管切开创口及气管套管.喉镜检查示双侧声带活动好,声门下完全闭塞,仅有一小孔.CT三维成像示声门下气管狭窄,呈漏斗状(图1).诊断:声门下狭窄喉成形术后再狭窄.
作者:张绍明;张珩;徐小平;徐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全主动脉弓替换术中单侧顺行性脑灌注(ASCP)和双侧ASCP的脑保护效果.方法 16例全主动脉弓替换术病人随机分为单侧ASCP组和双侧ASCP组,每组各8例.两组均行术前、术后颅脑计算机体层摄影(CT)、术中均动态监测无名动脉及左颈总动脉压力,均行颈内静脉球血样血气分析.结果两组各有1例出现短暂性神经功能异常.在ASCP期间单侧组无名动脉压高于左颈总动脉压(P<0.01),而双侧组无名动脉压与左颈总动脉压相同.两组间各时间段颈静脉血氧分压、颈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底动脉环完整,存在有效侧支循环条件下,单侧ASCP及双侧ASCP均能取得良好效果.单侧灌注操作较为简便,双侧灌注在ASCP期间两侧灌注压较为均衡,双侧灌注是否增加脑栓塞的危险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孙立忠;田良鑫;程卫平;杨九光;叶赞凯;郑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食管化学烧伤后狭窄的外科治疗及横结肠代食管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106例食管化学烧伤后狭窄的病人均采用横结肠代食管手术、保留结肠左动脉升支、胸骨后顺蠕动吻合,除横结肠咽腔吻合32例外,均横结肠食管颈部吻合.结果无手术死亡.手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12例、吻合口狭窄8例、气管切开3例,经治疗后均痊愈.结论食管化学烧伤后应积极采取胸骨后横结肠代食管术,行横结肠食管颈部吻合或结肠咽腔吻合都是适宜的.
作者:张双林;韦海涛;常亮;施巩宁;马明德;马红冰;闫冰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