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学伟;成少华;葛昌玲;李林;张朝勇
目的 分析心脏主动脉夹层术后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以期早期提供预防方案,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31例心脏主动脉夹层术后医院感染患者设为病例组,选取同期31例心脏主动脉夹层术后未发生医院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心脏主动脉夹层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急诊手术 、平均手术时间 、平均体外循环时间 、平均阻断循环时间 、平均深低温停循环时间 、平均辅助循环时间 、平均拔管时间 、平均CCU时间 、平均住院天数 、灌注不良综合征 、慢性肺部疾病史为心脏主动脉夹层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急诊手术 、平均手术时间长 、平均深低温停循环时间 、存在灌注不良综合征 、慢性肺部疾病史是心脏主动脉夹层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完善手术方案和治疗方法,围术期加强呼吸道感染预防 、严格无菌规范操作,可降低主动脉夹层术后医院感染率.
作者:林曦;谢强丽;陈蓓蓓;曹艳君;刘庆华;金枝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支原体感染与不孕症和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1-12月医院收治的不孕症或不良妊娠治疗的患者120例,依据患病的种类,将其分为不孕不育组(试验A组)40例 、不良妊娠结局组(试验B组)40例及正常妊娠组(对照组)40例.试验过程中,观察三组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统计试验B组中各种不良妊娠结局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同时比较试验B组支原体阴性 、阳性中不良妊娠结局分布情况,针对所有患者行精细化护理.结果 试验A组患者支原体感染阳性25例,感染率为62.50%;试验B组患者支原体感染阳性12例,感染率为30.00%;对照组患者支原体感染阳性5例,感染率为12.50%,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单独解脲支原体(U.urealyticum,UU)感染敏感率较高的为米罗沙星(96.00%)、多西环素(96.00%)、交沙霉素(96.00%);阿洛西林(96.00%);、克拉维酸等(96.00%);单独人支原体(M.hominis,M H)感染敏感率较高的为多西环素(100.00%)、交沙霉素(100.00%)、克林霉素(100.00%);UU和M H混合感染药物敏感率较高米罗沙星(100.00%)、多西环素(100.00%).试验B组中各种不良妊娠结局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流产患者17例,支原体感染阳性5例,感染率29.41%;胎膜早破患者14例,支原体感染阳性4例,感染率高达28.57%;早产患者9例,支原体感染阳性3例,感染率高达33.33%.结论 支原体感染状态与不孕症和不良妊娠结局之间密切相关,临床实践中应更多关注适龄女性支原体感染情况.
作者:沈瑛红;潘懿旻;张伟;孙忻;丁彩飞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非发酵菌肺部感染临床特征与药物敏感性,为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住院的肺部感染422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痰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 422例患者中非发酵菌感染患者283例,感染率为67.06%,送检痰液共分离出病原菌336株,其中非发酵菌293株,占87.20%;年龄 ≥60岁患者非发酵菌感染率为75.69% 高于<60岁患者53.89%(P<0.05),有基础疾病患者为69.68% 高于无基础疾病患者45.65%(P<0.05),不同基础疾病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高(78.32%),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高(90.12%),嗜麦芽窄食单孢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敏感率高(66.67%),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高(66.67%).结论 非发酵菌是引起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 、鲍氏不动杆菌为常见,不同非发酵菌对临床抗菌药物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耐药趋势较为严峻.
作者:肖锋;王倩;焦晓琪;孙明丽;郭林青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EM)致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并检测其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ESBLs)和金属 β-内酰胺酶(MBL)情况,为临床科学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4月医院EM所致医院感染81例,对其相关临床资料 、体外药敏试验和ESBLs、MBL检测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EM主要感染对象为年龄 ≥60岁 、住院时间 ≥28天 、存在严重的基础疾病 、疾病危险等级评分 ≥4分 、接受有创操作 、应用广谱抗菌药物 、皮质激素 、细胞毒药物和近期手术患者,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下呼吸道;标本来源以呼吸道为主(84.0%),感染患者主要来自中心ICU(43.2%);EM产ESBLs和MBL率分别为100.0% 和70.4%,对多种抗菌药物表现为高度耐药,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 、利福平及含酶抑制剂等复合抗菌药物有较高的体外抗菌活性,耐药率均低于25.0%.结论 高龄 、存在严重的基础疾病 、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和多种侵入性诊疗是EM感染的主要临床病因,EM多药耐药现象严重,ESBLs和MBL检出率高,治疗EM感染首选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 、利福平和含酶抑制剂类药物.
作者:宁兴旺;谢小兵;朱惠斌;钱纯;匡敏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感染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卫生问题.建立一种快速 、准确的筛查方法 是应对这种威胁的关键措施;本研究旨在制备快速检测CRE的改良显色平板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方法以传统的PCR方法为参考方法,用临床标本分离出的49株CRE及24株非CRE对3种改良显色平板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进行评价;其中,21株CRE用于三种改良平板的检测限评价.结果 亚胺培南改良显色平板的敏感度为83.7%(41/49),特异度为100%(24/24).美罗培南改良显色平板的敏感度为87.8%(43/49),特异度为100%(24/24);厄他培南改良显色平板的敏感度为93.9%(46/49),特异度为95.8%(23/24).结论 三种改良显色平板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且操作简便,无需昂贵的仪器,对人员技术要求低;厄他培南改良显色平板相对于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改良显色平板,其还具有检测限低的特点,更适用于临床的推广应用.
作者:陈善建;甘龙杰;曾勇彬;江丽;陈守涛;林宇岚;欧启水;杨滨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146例与感染相关的皮肤病患者感染病原菌构成情况及药敏实验结果,为感染相关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4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146例感染性皮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个体情况 、检出病原菌 、主要病原菌药敏实验结果 进行统计,总结感染相关皮肤病患者病原菌构成情况及常用抗菌药物药敏结果.结果感染相关性皮肤病患者皮肤病类型以脓包疮 、湿疹 、足癣 、毛囊炎为主,检测标本以皮损分泌物 、血液为主;146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58株,其中以革兰阴性菌72株为主,占45.57%,革兰阳性菌46株占29.11%,真菌40株,占25.32%;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 、克拉霉素 、林可霉素 、四环素 、青霉素 、氨苄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均>30%;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 、头孢噻肟 、头孢曲松 、氨曲南 、阿米卡星耐药率均>30%.结论 感染相关性皮肤病患者感染病原菌种类较多,病原菌耐药率高,临床应参照药敏结果合理选择预防 、治疗方案,针对性应用抗菌药物,提高此类患者感染的诊治水平.
作者:吕曹华;陈再明;葛维维;林华;孙颖;袁飞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回顾性研究室内自然温度对透析液菌落计数及不合格率的影响,为降低透析液染菌量,有效控制透析液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4年1月-2016年9月696份透析液细菌学监测结果 与同时期室内自然温度进行对比分析,运用统计分析手段,比较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室内自然温度与透析液菌落计数及不合格率呈中度直线相关,在一定范围内,室内温度越高,透析液菌落计数越高,分别为rs=0.51,rs=0.53,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控制透析液配制 、存储 、水处理间等室内温度在20℃ 以下,可以有效降低透析液染菌量.
作者:陈海红;孔林英;阮晶晶;梁桢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分析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为患者的治疗与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349例结肠癌伴肠梗阻手术治疗患者,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自制表格收集,采集切口感染浅部脓性分泌物或者切口深部的脓液进行细菌培养试验,抗菌药物耐药性应用K-B法.结果 349例结肠癌伴肠梗阻手术治疗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62例,感染率为17.77%,62例切口感染患者共分离病原菌16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7株,占27.81%,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0.12%,革兰阴性菌108株,占63.91%,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占36.09%,真菌14株,占8.28%;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 、阿米卡星 、头孢噻肟 、苯唑西林 、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较高;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 、头孢他啶 、头孢唑林 、头孢吡肟 、左氧氟沙星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的药物耐药性均较高;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 、年龄 、伴有吸烟史和糖尿病史 、开腹手术治疗 、手术时间>80min、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3d、住院时间>10d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0岁 、伴有吸烟史和糖尿病史,开腹手术 、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3d、住院时间>10d等均为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应根据相关因素进行预防,并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提高患者治疗疗效.
作者:金海波;陈永胜;王德华;陆惠波;王菊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性,为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研究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152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pn抗体阳性率 、Cpn免疫球蛋白G(IgG)几何滴度及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对病例组患者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 T)进行检测.结果 病例组患者的血清Cpn抗体阳性率 、Cpn-IgG几何滴度 、CRP水平 、IL-6水平分别为63.82% 、(127.28±12.06)、(6.92±1.19)mg/L、(66.08±7.48)pg/mL,均高于对照组的35% 、(28.91±5.82)、(3.06±0.56)mg/L、(21.03±4.5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组中Cpn抗体阳性患者的IM T、CRP、IL-6水平分别为(2.29±1.38)mm、(8.26±1.09)mg/L、(76.02±7.13)pg/mL,均高于Cpn抗体阴性患者的(0.67±0.42)mm、(5.42±0.98)mg/L、(58.84±6.23)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IM T水平与Cpn-IgG几何滴度 、CRP、IL-6水平均具有相关性(P<0.001).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具有较高的Cpn感染率和感染程度,这与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 、全身性炎症反应均具有相关性,针对Cpn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有利于减少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马鸿雁;徐长妍;张冬艳;程艳丽;刘丽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降钙素原与高敏C-反应蛋白表达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5年6月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00例,采集患者相关标本,检测病原菌构成并进行药敏试验.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5d采集患者静脉血5~10ml,检测患者降钙素原PCT和hs-CRP的水平.结果 1200例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有109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9.08%,发生例次感染123例,例次感染率为10.25%;123例例次感染患者的标本中共检测出病原菌188株,其中主要为革兰阴性菌115株,占61.17%,革兰阳性菌56株,占29.79%,真菌17株,占9.04%;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的敏感率为100%,而对头孢噻肟 、头孢曲松及哌拉西林的敏感率为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的敏感率为100%,对哌拉西林的敏感率为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 、氨曲南 、头孢噻肟及头孢曲松敏感率为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而对青霉素G敏感率为0;结果显示治疗前感染组患者PCT和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5d后两组患者PCT和hs-CRP水平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PCT、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详细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 、耐药情况及机体内PCT和hs-CRP水平的表达,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治疗 、预防及预后起着关键作用.
作者:黄勇;李蔚华;尹虹;饶红;田卫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急性中枢神经系统(CNS)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3年3月-2017年11月医院收治的急性CNS病毒感染的患儿200例,使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患者预后,对患儿临床资料和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患儿中预后良好180例(90.0%),预后不良20例(10.0%).发热时间 、脑脊液白细胞数 、脑脊液蛋白量 、EEG、颅脑影像学 、脑膜刺激征 、肌力异常 、惊厥多次发作 、早期意识障碍和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在预后良好患者和预后不良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刺激征(OR=0.961,95%CI:1.578~3.012,P=0.001)、惊厥多次发作(OR=2.348,95%CI:1.024~4.357,P=0.002)、早期意识障碍(OR=1.101,95%CI:1.444~3.647,P=0.011)和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OR=2.365,95%CI:2.542~4.368,P=0.008)是影响患儿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脑膜刺激征 、惊厥多次发作 、早期意识障碍和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是影响患儿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早期识别相关因素,并针对性给予积极治疗可改善患儿预后.
作者:吴维实;陈凤;陈海丹;吴慧莲;王兰英;陈金妮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围术期干预措施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医院行胃癌手术治疗的患者300例,将30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外科临床干预措施,试验组患者在常规临床干预的基础上强化围手术期的临床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行胃癌治疗手术后肺部感染的情况.对术后肺部感染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取其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试验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3例,对照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排气时间 、应用抗菌药物时间 、住院时间 、术后氧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此外,试验组患者术后第一时间的肺活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例送检标本分离出病原菌1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2株,占66.67%;革兰阳性菌4株,占22.22%;真菌2株,占11.11%.结论 肺部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加强围手术期的临床干预措施可提高胃癌患者术后肺活量,降低肺部感染风险.
作者:许文婷;谢佳明;程孝惠;丁红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分析宫颈腺癌患者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的基因分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医院收治的宫颈腺癌患者223例,设为A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女性223例设为B组.对所有患者进行标本活检采集,A组患者如果行手术治疗,则可取所切除的包块或赘生物作为标本;对宫颈腺癌患者的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采用DNA提取 、巢式PCR技术;通过检测所得结果 进行分析,观察宫颈腺癌患者HPV感染的病理特点和基因分型;记录随访过程中宫颈腺癌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结果A组患者中宫颈管内腺癌共115例,占51.57%,为宫颈腺癌为常见的类型,其次为内膜样腺癌 、透明细胞腺癌及腺样囊腺癌;A组患者中共有29例为交界模糊,占13.0%.本研究对两组中37例患者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B组8例患者均为阴性反应,A组29例患者均为阳性反应,阳性率为100.0%;宫颈腺癌HPV基因型分布情况,223例患者中,单一型感染58例,感染率为26.01%,双重型感染75例,感染率为33.63%,多重感染90例,感染率为40.36%;其中HPV-16型感染106例,感染率为47.53%,HPV-18型感染123例,感染率为55.16%,HPV-16、HPV-18混合感染87例,感染率为39.01%.结论 宫颈腺癌患者中HPV-16、HPV-18基因型感染为常见,HPV18感染与早期宫颈腺癌的淋巴转移 、侵犯脉管有关,HPV18感染 、淋巴转移 、侵犯脉管是无瘤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丛玲华;陈鲧;任莹;王晓凌;李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趋势.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所收治26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 本研究26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检出病原菌24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3.45%(158/249),革兰阳性菌占28.92%(72/249),真菌占7.63%(19/249);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他啶 、头孢唑林 、氨苄西林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80%,而对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较低,耐药率<30%;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性较高,耐药率>90%,而对万古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性较低,耐药率<10%.结论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参照病原菌耐药趋势正确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邢学伟;成少华;葛昌玲;李林;张朝勇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详细了解老年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5年12月在医院行老年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2672例,采集患者标本对其进行病原学 、耐药性分析,同时详细记录患者年龄 、性别 、体质量指数 、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 、是否存在玻璃体溢出 、是否合并贫血 、低蛋白血症及是否合并高血压 、糖尿病等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分析.结果 2672例在医院行老年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共有69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58%.发生例次感染78例,例次感染率为2.92%;78例次老年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医院感染患者中共检测出病原菌108株,其中主要以革兰阳性为主73株,占67.59%,其次为革兰阴性菌35株,占32.41%;结果显示,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 、左氧氟沙星 、阿莫西林 、阿奇霉素的耐药率较低.而对克林霉素 、头孢曲松 、头孢呋辛的耐药率>64.29%.粪肠球菌对目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相对较低,而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达53.33%;患者年龄 ≥70岁 、手术时间 ≥10min、透明角膜手术切口 、存在玻璃体溢出及合并糖尿病是导致老年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 导致老年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因此要依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同时依据引起老年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这对于减少感染的发生和提高患者预后有着重大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兵;谢文彬;邹嘉;杨钧;李忠华;陈圣龙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3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年龄>6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分析肺部感染率,检测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类型,并行药敏分析.单因素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并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20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80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40%.共培养出9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75株占76.53%,革兰阳性菌17株占17.35%,真菌6株占6.12%.排名前4位的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 、铜绿假单胞菌 、鲍氏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男性 、重度脑梗死 、合并糖尿病和肺部疾病 、昏迷 、吞咽功能障碍 、肺部感染前行侵入性治疗是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合并糖尿病 、昏迷和肺部感染前行侵入性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根据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需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作者:张瑜;贺利峰;汤永国;冯马龙;周纪东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描述武汉地区医院感染现状,通过分析横断面调查结果的变化趋势,为制定该地区医院感染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武汉地区2010年 、2012年 、2014年某调查日医疗机构所有住院患者进行统一调查,对调查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0年 、2012年 、2014年医院感染率分别为3.53% 、3.00% 、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且呈下降趋势;床位数<300的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率低,三年分别为2.13% 、0.27% 、0.00%,随着床位数增多,现患率呈增高趋势;<300张 、300~600张床位的医疗机构感染率不同年份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年份增加呈降低趋势(P<0.05);现患率高的科室为综合ICU(39.51% 、26.29% 、32.88%),其次为血液科 、神经外科等;感染发生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9.46%;医院感染菌株主要以铜绿假单胞菌 、大肠埃希菌 、鲍氏不动杆菌为主;2010年 、2012年 、2014年三次调查平均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1.39% 、39.87% 、39.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399,P=0.017);同一年份不同规模机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呈下降趋势(趋势性 χ2=587.781,P<0.001).结论 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可基本反映目前武汉地区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今后医院感染相关控制措施的实施重点.
作者:宫雅琪;谭莉;刘小丽;梁建生;聂绍发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索外科治疗乳腺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9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外科切除手术的患者71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乳腺癌患者切除手术后的感染情况并对病原菌进行分析,并归纳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128例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3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6株占41.48%,革兰阴性菌79株占58.52%;重度感染患者29例,中度感染患者71例,轻度感染28例;重 、中 、轻度患者分别检出病原菌35株 、72株 、28株;手术时间 、生理盐水清洗及抗菌药物使用是乳腺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针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分析有助于了解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及相关因素,进而在临床中针对相应的病原菌特点进行分析并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
作者:李福明;徐丹英;袁雁;刘月;方淑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通过对2013年-2015年沈阳市4所综合医院开展三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工作,描述医院感染分布情况,分析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措施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3年12月18日 、2014年12月17日 、2015年12月16日在四所医院开展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工作,每所医院均按照50张病床配备一名调查员的比例从本院各临床科室抽调主治医师以上医生参加调查工作,调查当日各组均采用床旁调查与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填写床旁调查表和个案调查表,应用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本次调查应查病例14987例,实查病例14883例,实查率为99.31%;3年共发现医院感染392例,426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63%,感染例次率为2.86%;医院感染部位排名占前三位的依次为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 、泌尿道;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中革兰阴性菌中排名前三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 、鲍氏不动杆菌 、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排名前三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肠球菌属;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7.04%.结论 以连续三年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资料为证据,为调整医院感染控制策略,开展针对性 、前瞻性的目标性监测提供科学依据,对降低医院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商丽妍;吴菲;李海峰;魏荣;李丹;方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患者医院门诊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医院门诊进行治疗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158例,根据其病历资料分为两组,分别为感染组84例和非感染组74例,收集患者在医院门诊部的临床表现 、体检结果 和实验室研究结果,建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数据库,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关节痛 、发热病程 、血清铁蛋白 、体质量减轻 、中性粒细胞是明确与感染性疾病相关的因素,且FUO病情与以上各指标呈负相关,根据本次研究建立的模型,参数回归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8578,95%CI在0.8578~0.9126,佳诊断值是2.32.结论 关节痛 、病程 、体质量减轻 、ALP、SF中性粒细胞比例为FUO中与感染性疾病相关的因素,且之间相互作用,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王萍;郑冠琳;段鲁勤;王霞;张含兵 刊期: 201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