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锋;王倩;焦晓琪;孙明丽;郭林青
目的 探讨邻苯二甲醛对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胃镜消毒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218例HBV感染且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218条胃镜,根据检查后胃镜清洗方式的不同分为邻苯二甲醛组和强化戊二醛组,109条为一组,清洗前 、后和消毒后采集胃镜表面和胃镜内腔标本,采用RT-PCR检测HBV-DNA载量.结果 清洗后邻苯二甲醛组胃镜表面和胃镜内腔清除率分别为99.50% 和99.99%,强化戊二醛组胃镜表面和胃镜内腔清除率分别为99.64% 和99.99%,两组胃镜表面和胃镜内腔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毒后邻苯二甲醛组胃镜表面清除率93.23%,高于强化戊二醛组87.01%(P<0.05),两组胃镜内腔清除率均为100.00%.结论 采用邻苯二甲醛消毒HBV患者使用后的胃镜,消毒效果优于强化戊二醛消毒,作用时间更短,具有替代强化戊二醛的潜质.
作者:刘芳兰;卜永霞;王惠玲;郭金荣;崔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3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年龄>6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分析肺部感染率,检测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类型,并行药敏分析.单因素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并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20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80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40%.共培养出9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75株占76.53%,革兰阳性菌17株占17.35%,真菌6株占6.12%.排名前4位的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 、铜绿假单胞菌 、鲍氏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男性 、重度脑梗死 、合并糖尿病和肺部疾病 、昏迷 、吞咽功能障碍 、肺部感染前行侵入性治疗是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合并糖尿病 、昏迷和肺部感染前行侵入性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根据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需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作者:张瑜;贺利峰;汤永国;冯马龙;周纪东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非发酵菌肺部感染临床特征与药物敏感性,为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住院的肺部感染422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痰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 422例患者中非发酵菌感染患者283例,感染率为67.06%,送检痰液共分离出病原菌336株,其中非发酵菌293株,占87.20%;年龄 ≥60岁患者非发酵菌感染率为75.69% 高于<60岁患者53.89%(P<0.05),有基础疾病患者为69.68% 高于无基础疾病患者45.65%(P<0.05),不同基础疾病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高(78.32%),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高(90.12%),嗜麦芽窄食单孢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敏感率高(66.67%),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高(66.67%).结论 非发酵菌是引起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 、鲍氏不动杆菌为常见,不同非发酵菌对临床抗菌药物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耐药趋势较为严峻.
作者:肖锋;王倩;焦晓琪;孙明丽;郭林青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分析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 将2015年1月-12月医院治疗后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58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电子病历,对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医院感染时间 、科室分布及病原菌检测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归纳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与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关预防措施.结果 所调查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住院时间中位数为26.3天;入院至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时间中位数为8.6天,医院获得性肺炎病例季节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内外科 、重症医学科 、肿瘤内科及放疗科医院获得性肺炎病例感染率较其他科室高,科室间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医院获得性肺炎病例菌株类型中铜绿假单胞菌 、鲍氏不动杆菌的比例高;气管插管时间长 、患者高龄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指征及方法 、加强多药耐药菌监测与防控是预防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黄芳;陈兴峰;王燕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导致肝胆系统疾病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并总结相关护理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7年5月医院肝胆外科接受治疗的肝胆系统疾病患者550例,对其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易导致术后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550例肝胆系统疾病患者术后感染112例,感染率为20.36%,无多部位感染患者;感染部位中深部手术切口感染率高,为29.46%,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26.79% 、泌尿系统感染21.43%;112例术后感染患者中,送标本培养102例,共分离病原菌90株,包括革兰阴性菌84株及革兰阳性菌6株;革兰阴性菌中鲍氏不动杆菌32株 、铜绿假单胞菌41株 、肺炎克雷伯菌11株;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 、粪肠球菌1株 、表皮葡萄球菌2株;相关因素包括:外界因素:手术切口长度 、手术时间 、抗菌药物使用种类 、术中出血量 、是否使用聚维酮碘清洗切口 、术后引流时间等;患者自身因素:年龄 、是否超重(肥胖)、是否伴有糖尿病 、血清总胆红素 、白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值等.结论 导致肝胆系统疾病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根据相关因素及时采取系统 、有效且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以减少感染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黄花香;陈传姑;陈日芳;邢福来;张生敏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详细了解老年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5年12月在医院行老年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2672例,采集患者标本对其进行病原学 、耐药性分析,同时详细记录患者年龄 、性别 、体质量指数 、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 、是否存在玻璃体溢出 、是否合并贫血 、低蛋白血症及是否合并高血压 、糖尿病等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分析.结果 2672例在医院行老年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共有69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58%.发生例次感染78例,例次感染率为2.92%;78例次老年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医院感染患者中共检测出病原菌108株,其中主要以革兰阳性为主73株,占67.59%,其次为革兰阴性菌35株,占32.41%;结果显示,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 、左氧氟沙星 、阿莫西林 、阿奇霉素的耐药率较低.而对克林霉素 、头孢曲松 、头孢呋辛的耐药率>64.29%.粪肠球菌对目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相对较低,而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达53.33%;患者年龄 ≥70岁 、手术时间 ≥10min、透明角膜手术切口 、存在玻璃体溢出及合并糖尿病是导致老年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 导致老年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因此要依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同时依据引起老年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这对于减少感染的发生和提高患者预后有着重大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兵;谢文彬;邹嘉;杨钧;李忠华;陈圣龙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部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2014年2月-2016年5月采用呼吸机通气治疗>48小时患者2504例,按是否发生肺部多药耐药菌感染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记录其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其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使用呼吸机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部多药耐药菌感染发生率14.46%;在362例肺部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中77例表现为 ≥ 两种多药耐药菌混合感染,占21.27%;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入住ICU、插管方式(气管切开)、手术治疗 、留置胃管 、营养不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应用糖皮质激素>3 d、应用抗菌药物 ≥3种 、治疗使用抗菌药物 ≥3联 、血红蛋白<90 g/L等为呼吸机相关性肺部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床头抬高30~45°和口腔护理是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独立保护性因素.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部多药耐药菌感染与多重因素相关;采取有效综合措施,控制其影响因素,提高保护因素,减少肺部多药耐药菌感染率.
作者:谢朝云;覃家露;熊芸;孙静;杨怀;杨忠玲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索外科治疗乳腺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9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外科切除手术的患者71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乳腺癌患者切除手术后的感染情况并对病原菌进行分析,并归纳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128例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3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6株占41.48%,革兰阴性菌79株占58.52%;重度感染患者29例,中度感染患者71例,轻度感染28例;重 、中 、轻度患者分别检出病原菌35株 、72株 、28株;手术时间 、生理盐水清洗及抗菌药物使用是乳腺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针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分析有助于了解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及相关因素,进而在临床中针对相应的病原菌特点进行分析并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
作者:李福明;徐丹英;袁雁;刘月;方淑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趋势.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所收治26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 本研究26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检出病原菌24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3.45%(158/249),革兰阳性菌占28.92%(72/249),真菌占7.63%(19/249);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他啶 、头孢唑林 、氨苄西林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80%,而对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较低,耐药率<30%;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性较高,耐药率>90%,而对万古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性较低,耐药率<10%.结论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参照病原菌耐药趋势正确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邢学伟;成少华;葛昌玲;李林;张朝勇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分析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为患者的治疗与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349例结肠癌伴肠梗阻手术治疗患者,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自制表格收集,采集切口感染浅部脓性分泌物或者切口深部的脓液进行细菌培养试验,抗菌药物耐药性应用K-B法.结果 349例结肠癌伴肠梗阻手术治疗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62例,感染率为17.77%,62例切口感染患者共分离病原菌16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7株,占27.81%,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0.12%,革兰阴性菌108株,占63.91%,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占36.09%,真菌14株,占8.28%;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 、阿米卡星 、头孢噻肟 、苯唑西林 、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较高;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 、头孢他啶 、头孢唑林 、头孢吡肟 、左氧氟沙星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的药物耐药性均较高;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 、年龄 、伴有吸烟史和糖尿病史 、开腹手术治疗 、手术时间>80min、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3d、住院时间>10d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0岁 、伴有吸烟史和糖尿病史,开腹手术 、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3d、住院时间>10d等均为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应根据相关因素进行预防,并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提高患者治疗疗效.
作者:金海波;陈永胜;王德华;陆惠波;王菊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杰氏棒杆菌所致临床患者尿路感染的实验室检查 、临床表现 、治疗及相关文献分析.方法 收集2016年11月尿液培养阳性标本,革兰氏染色观察细菌形态,采用Walkaway96全自动细菌鉴定仪 、质谱仪 、API 20棒鉴定细菌,E试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革兰阳性棒状杆菌可被白细胞吞噬及破坏白细胞,鉴定结果为杰氏棒杆菌,其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期间患者体温出现明显波动,复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14.6×109/L、尿常规白细胞++,调整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治疗.结论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提高对革兰阳性棒杆菌的重视,正确指导临床采集标本,以免造成临床医师对重症患者继发疾病的漏诊.此外,万古霉素 、利奈唑胺 、替加环素可作为治疗杰氏棒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临床治疗有效,可作为经验性用药的选择之一.
作者:王凤霞;安新业;李保松;李霞;李娜;刘永云;纪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患者医院门诊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医院门诊进行治疗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158例,根据其病历资料分为两组,分别为感染组84例和非感染组74例,收集患者在医院门诊部的临床表现 、体检结果 和实验室研究结果,建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数据库,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关节痛 、发热病程 、血清铁蛋白 、体质量减轻 、中性粒细胞是明确与感染性疾病相关的因素,且FUO病情与以上各指标呈负相关,根据本次研究建立的模型,参数回归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8578,95%CI在0.8578~0.9126,佳诊断值是2.32.结论 关节痛 、病程 、体质量减轻 、ALP、SF中性粒细胞比例为FUO中与感染性疾病相关的因素,且之间相互作用,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王萍;郑冠琳;段鲁勤;王霞;张含兵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回顾性研究室内自然温度对透析液菌落计数及不合格率的影响,为降低透析液染菌量,有效控制透析液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4年1月-2016年9月696份透析液细菌学监测结果 与同时期室内自然温度进行对比分析,运用统计分析手段,比较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室内自然温度与透析液菌落计数及不合格率呈中度直线相关,在一定范围内,室内温度越高,透析液菌落计数越高,分别为rs=0.51,rs=0.53,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控制透析液配制 、存储 、水处理间等室内温度在20℃ 以下,可以有效降低透析液染菌量.
作者:陈海红;孔林英;阮晶晶;梁桢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急性中枢神经系统(CNS)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3年3月-2017年11月医院收治的急性CNS病毒感染的患儿200例,使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患者预后,对患儿临床资料和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患儿中预后良好180例(90.0%),预后不良20例(10.0%).发热时间 、脑脊液白细胞数 、脑脊液蛋白量 、EEG、颅脑影像学 、脑膜刺激征 、肌力异常 、惊厥多次发作 、早期意识障碍和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在预后良好患者和预后不良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刺激征(OR=0.961,95%CI:1.578~3.012,P=0.001)、惊厥多次发作(OR=2.348,95%CI:1.024~4.357,P=0.002)、早期意识障碍(OR=1.101,95%CI:1.444~3.647,P=0.011)和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OR=2.365,95%CI:2.542~4.368,P=0.008)是影响患儿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脑膜刺激征 、惊厥多次发作 、早期意识障碍和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是影响患儿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早期识别相关因素,并针对性给予积极治疗可改善患儿预后.
作者:吴维实;陈凤;陈海丹;吴慧莲;王兰英;陈金妮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护理措施.方法 收集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148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结直肠癌术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相关因素,采集切口感染患者切口分泌物进行病原菌鉴定,提出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结直肠癌术后手术切口感染14例,感染率9.46%;共检出病原菌1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株(71.43%)、革兰阳性菌为4株(28.57%);手术时间 、切口大小 、体质量指数 、术前低白蛋白 、糖尿病 、术中输血 、手术方式 、术后并发症为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术前低白蛋白 、体质量指数(≥25 kg/m2)、腹腔镜手术 、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时间(>3.5 h)是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影响因素较多,需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积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控制合并症,加强术后切口护理,减少并发症,并选择腹腔镜手术,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吴莺燕;吴婧;江金燕;舒芳芳;李小红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感染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卫生问题.建立一种快速 、准确的筛查方法 是应对这种威胁的关键措施;本研究旨在制备快速检测CRE的改良显色平板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方法以传统的PCR方法为参考方法,用临床标本分离出的49株CRE及24株非CRE对3种改良显色平板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进行评价;其中,21株CRE用于三种改良平板的检测限评价.结果 亚胺培南改良显色平板的敏感度为83.7%(41/49),特异度为100%(24/24).美罗培南改良显色平板的敏感度为87.8%(43/49),特异度为100%(24/24);厄他培南改良显色平板的敏感度为93.9%(46/49),特异度为95.8%(23/24).结论 三种改良显色平板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且操作简便,无需昂贵的仪器,对人员技术要求低;厄他培南改良显色平板相对于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改良显色平板,其还具有检测限低的特点,更适用于临床的推广应用.
作者:陈善建;甘龙杰;曾勇彬;江丽;陈守涛;林宇岚;欧启水;杨滨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综合评价集束化干预策略预防与控制结直肠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效果和效益.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消化肿瘤科行结直肠手术的274例患者为试验组,执行围术期集束化干预策略;对照组248例为同期在消化肿瘤科行结直肠手术的患者,执行传统干预措施.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SSI感染率下降11%,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引流管放置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疾病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中位数:72495.20元/4107.80元)均低于对照组(中位数:86329.88元/4286.40元).结论 制定系统 、完善的集束化干预策略可以有效降低术后SSI感染率,对于提高医疗安全降低疾病负担均适用及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孙慧;林红;吴荣华;雷晓婷;陈晓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影响神经外科重症病房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2月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病房收治的508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个体情况及医护措施不同水平患者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患者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相关因素,分析感染部位分布及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 .结果508例患者中感染鲍氏不动杆菌21例占4.13%,共检出鲍氏不动杆菌45株;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住院时间>3周 、入住神经外科重症病房时间>2周 、体质量指数(BMI)<23、侵入操作>5次 、抗菌药物暴露>5次/周 、糖尿病是患者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相关因素;患者感染部位分布以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血液 、创口为主;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 、氨苄西林-舒巴坦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对氨苄西林 、头孢唑林 、头孢替坦等较敏感.结论 影响神经外科重症病房患者感染鲍氏不动杆菌因素较多,临床应综合考虑治疗措施的疗效和感染风险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加强医护人员无菌规范操作管理,降低神经外科重症病房鲍氏不动杆菌感染风险.
作者:陈晓青;温鸿;姚明亚;范素桢;陈晓荷;叶凯丽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诊断老年心衰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价值及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接收治疗的老年心衰合并感染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6例和研究组39例,所有患者分别在入院1 d、治疗后3 d、5 d和7 d时监测PCT水平变化,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抗菌药物经验治疗,研究组患者根据PCT的监测结果 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的疗程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入院1d PCT监测结果为(1.454±0.027)ng/mL与对照组的(1.467±0.083)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治疗后3 d、5 d及7 d的PCT分别为(0.728±0.068)ng/mL、(0.436±0.029)ng/mL及(0.228±0.016)ng/mL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CT对细菌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平均时间为(13.54±2.17)d少于对照组的(20.86±3.69)d,对照组患者凭医生经验用药治疗疗程多于研究组患者(P<0.05).结论 动态检测血清降钙素原诊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是否合并感染具有准确 、高效的临床价值,根据监测结果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比以往经验用药缩短了治疗疗程,节约了医疗资源,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抗菌药物的滥用,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平;毛治尉;张倩;白华东;孙慧灵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EM)致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并检测其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ESBLs)和金属 β-内酰胺酶(MBL)情况,为临床科学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4月医院EM所致医院感染81例,对其相关临床资料 、体外药敏试验和ESBLs、MBL检测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EM主要感染对象为年龄 ≥60岁 、住院时间 ≥28天 、存在严重的基础疾病 、疾病危险等级评分 ≥4分 、接受有创操作 、应用广谱抗菌药物 、皮质激素 、细胞毒药物和近期手术患者,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下呼吸道;标本来源以呼吸道为主(84.0%),感染患者主要来自中心ICU(43.2%);EM产ESBLs和MBL率分别为100.0% 和70.4%,对多种抗菌药物表现为高度耐药,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 、利福平及含酶抑制剂等复合抗菌药物有较高的体外抗菌活性,耐药率均低于25.0%.结论 高龄 、存在严重的基础疾病 、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和多种侵入性诊疗是EM感染的主要临床病因,EM多药耐药现象严重,ESBLs和MBL检出率高,治疗EM感染首选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 、利福平和含酶抑制剂类药物.
作者:宁兴旺;谢小兵;朱惠斌;钱纯;匡敏 刊期: 201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