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兰;卜永霞;王惠玲;郭金荣;崔玉
目的 研究分析宫颈腺癌患者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的基因分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医院收治的宫颈腺癌患者223例,设为A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女性223例设为B组.对所有患者进行标本活检采集,A组患者如果行手术治疗,则可取所切除的包块或赘生物作为标本;对宫颈腺癌患者的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采用DNA提取 、巢式PCR技术;通过检测所得结果 进行分析,观察宫颈腺癌患者HPV感染的病理特点和基因分型;记录随访过程中宫颈腺癌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结果A组患者中宫颈管内腺癌共115例,占51.57%,为宫颈腺癌为常见的类型,其次为内膜样腺癌 、透明细胞腺癌及腺样囊腺癌;A组患者中共有29例为交界模糊,占13.0%.本研究对两组中37例患者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B组8例患者均为阴性反应,A组29例患者均为阳性反应,阳性率为100.0%;宫颈腺癌HPV基因型分布情况,223例患者中,单一型感染58例,感染率为26.01%,双重型感染75例,感染率为33.63%,多重感染90例,感染率为40.36%;其中HPV-16型感染106例,感染率为47.53%,HPV-18型感染123例,感染率为55.16%,HPV-16、HPV-18混合感染87例,感染率为39.01%.结论 宫颈腺癌患者中HPV-16、HPV-18基因型感染为常见,HPV18感染与早期宫颈腺癌的淋巴转移 、侵犯脉管有关,HPV18感染 、淋巴转移 、侵犯脉管是无瘤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丛玲华;陈鲧;任莹;王晓凌;李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综合评价集束化干预策略预防与控制结直肠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效果和效益.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消化肿瘤科行结直肠手术的274例患者为试验组,执行围术期集束化干预策略;对照组248例为同期在消化肿瘤科行结直肠手术的患者,执行传统干预措施.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SSI感染率下降11%,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引流管放置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疾病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中位数:72495.20元/4107.80元)均低于对照组(中位数:86329.88元/4286.40元).结论 制定系统 、完善的集束化干预策略可以有效降低术后SSI感染率,对于提高医疗安全降低疾病负担均适用及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孙慧;林红;吴荣华;雷晓婷;陈晓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分析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为患者的治疗与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349例结肠癌伴肠梗阻手术治疗患者,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自制表格收集,采集切口感染浅部脓性分泌物或者切口深部的脓液进行细菌培养试验,抗菌药物耐药性应用K-B法.结果 349例结肠癌伴肠梗阻手术治疗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62例,感染率为17.77%,62例切口感染患者共分离病原菌16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7株,占27.81%,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0.12%,革兰阴性菌108株,占63.91%,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占36.09%,真菌14株,占8.28%;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 、阿米卡星 、头孢噻肟 、苯唑西林 、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较高;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 、头孢他啶 、头孢唑林 、头孢吡肟 、左氧氟沙星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的药物耐药性均较高;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 、年龄 、伴有吸烟史和糖尿病史 、开腹手术治疗 、手术时间>80min、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3d、住院时间>10d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0岁 、伴有吸烟史和糖尿病史,开腹手术 、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3d、住院时间>10d等均为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应根据相关因素进行预防,并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提高患者治疗疗效.
作者:金海波;陈永胜;王德华;陆惠波;王菊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回顾性研究室内自然温度对透析液菌落计数及不合格率的影响,为降低透析液染菌量,有效控制透析液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4年1月-2016年9月696份透析液细菌学监测结果 与同时期室内自然温度进行对比分析,运用统计分析手段,比较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室内自然温度与透析液菌落计数及不合格率呈中度直线相关,在一定范围内,室内温度越高,透析液菌落计数越高,分别为rs=0.51,rs=0.53,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控制透析液配制 、存储 、水处理间等室内温度在20℃ 以下,可以有效降低透析液染菌量.
作者:陈海红;孔林英;阮晶晶;梁桢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非发酵菌肺部感染临床特征与药物敏感性,为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住院的肺部感染422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痰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 422例患者中非发酵菌感染患者283例,感染率为67.06%,送检痰液共分离出病原菌336株,其中非发酵菌293株,占87.20%;年龄 ≥60岁患者非发酵菌感染率为75.69% 高于<60岁患者53.89%(P<0.05),有基础疾病患者为69.68% 高于无基础疾病患者45.65%(P<0.05),不同基础疾病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高(78.32%),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高(90.12%),嗜麦芽窄食单孢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敏感率高(66.67%),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高(66.67%).结论 非发酵菌是引起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 、鲍氏不动杆菌为常见,不同非发酵菌对临床抗菌药物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耐药趋势较为严峻.
作者:肖锋;王倩;焦晓琪;孙明丽;郭林青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3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年龄>6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分析肺部感染率,检测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类型,并行药敏分析.单因素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并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20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80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40%.共培养出9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75株占76.53%,革兰阳性菌17株占17.35%,真菌6株占6.12%.排名前4位的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 、铜绿假单胞菌 、鲍氏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男性 、重度脑梗死 、合并糖尿病和肺部疾病 、昏迷 、吞咽功能障碍 、肺部感染前行侵入性治疗是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合并糖尿病 、昏迷和肺部感染前行侵入性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根据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需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作者:张瑜;贺利峰;汤永国;冯马龙;周纪东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146例与感染相关的皮肤病患者感染病原菌构成情况及药敏实验结果,为感染相关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4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146例感染性皮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个体情况 、检出病原菌 、主要病原菌药敏实验结果 进行统计,总结感染相关皮肤病患者病原菌构成情况及常用抗菌药物药敏结果.结果感染相关性皮肤病患者皮肤病类型以脓包疮 、湿疹 、足癣 、毛囊炎为主,检测标本以皮损分泌物 、血液为主;146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58株,其中以革兰阴性菌72株为主,占45.57%,革兰阳性菌46株占29.11%,真菌40株,占25.32%;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 、克拉霉素 、林可霉素 、四环素 、青霉素 、氨苄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均>30%;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 、头孢噻肟 、头孢曲松 、氨曲南 、阿米卡星耐药率均>30%.结论 感染相关性皮肤病患者感染病原菌种类较多,病原菌耐药率高,临床应参照药敏结果合理选择预防 、治疗方案,针对性应用抗菌药物,提高此类患者感染的诊治水平.
作者:吕曹华;陈再明;葛维维;林华;孙颖;袁飞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降低心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效果,为心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医院心外科住院患者842例,根据综合干预措施实施时间分为两组,其中1-6月为干预前组,7-12月为干预后组,干预前组394例患者进行常规干预,干预后组448例患者给予综合干预措施,观察患者医院感染率 、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 干预前组发生医院感染56例,感染率为14.21%,干预后组发生医院感染36例,感染率为8.04%,干预前组医院感染率高于干预后组(P<0.05);两组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均以呼吸系统为主,干预前组占42.86%,干预后组占47.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前组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49株,干预后组分离出病原菌28株,共7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1株,占66.23%,革兰阳性菌26株,占33.77%;干预前组检出多药耐药菌占53.06%,干预后组占28.57%(P<0.05).结论 综合干预措施的实施有助于降低心外科医院感染率,能较好预防多药耐药菌感染发生.
作者:索莉娜;刘玉玺;邱煊惠;楚伟丽;张瑜;董芳;张艳丽;杨巧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诊断老年心衰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价值及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接收治疗的老年心衰合并感染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6例和研究组39例,所有患者分别在入院1 d、治疗后3 d、5 d和7 d时监测PCT水平变化,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抗菌药物经验治疗,研究组患者根据PCT的监测结果 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的疗程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入院1d PCT监测结果为(1.454±0.027)ng/mL与对照组的(1.467±0.083)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治疗后3 d、5 d及7 d的PCT分别为(0.728±0.068)ng/mL、(0.436±0.029)ng/mL及(0.228±0.016)ng/mL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CT对细菌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平均时间为(13.54±2.17)d少于对照组的(20.86±3.69)d,对照组患者凭医生经验用药治疗疗程多于研究组患者(P<0.05).结论 动态检测血清降钙素原诊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是否合并感染具有准确 、高效的临床价值,根据监测结果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比以往经验用药缩短了治疗疗程,节约了医疗资源,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抗菌药物的滥用,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平;毛治尉;张倩;白华东;孙慧灵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分析创伤性胫腓骨骨折创口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情况 、感染相关因素及相关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医院收治的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患者160例,入院后对所有患者骨折创口区的引流液或渗出液标本进行菌株分离及药敏试验检查.结果 160例患者创口感染60例,感染率为37.5%,经细菌培养后共分离病原菌13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9株,占51.88%,革兰阴性菌52株,占39.10%,真菌12株,占9.02%.金黄色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 、红霉素 、青霉素G、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75.0%,而对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为敏感;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胞菌 、鲍氏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 、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 、头孢唑林 、左氧氟沙星 、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65.0%,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 、鲍氏不动杆菌对妥布霉素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高.创口感染相关因素方面,创口面积 ≥5cm2、创口深度 ≥2.5cm、创伤至治疗时间>6小时 、骨折分型中 Ⅲ 型骨折均是创伤性骨折创口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创伤性胫腓骨骨折创口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中又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高;大多数病原菌对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 、妥布霉素 、亚胺培南等药物为敏感,故在对骨折创口感染预防过程中,应选择敏感抗菌药物降低感染发生率,并对骨折及创面进行及时有效处理,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疗效及生活质量.
作者:林德涛;赵宇;代风波;孔晖;吴圣润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患者医院门诊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医院门诊进行治疗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158例,根据其病历资料分为两组,分别为感染组84例和非感染组74例,收集患者在医院门诊部的临床表现 、体检结果 和实验室研究结果,建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数据库,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关节痛 、发热病程 、血清铁蛋白 、体质量减轻 、中性粒细胞是明确与感染性疾病相关的因素,且FUO病情与以上各指标呈负相关,根据本次研究建立的模型,参数回归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8578,95%CI在0.8578~0.9126,佳诊断值是2.32.结论 关节痛 、病程 、体质量减轻 、ALP、SF中性粒细胞比例为FUO中与感染性疾病相关的因素,且之间相互作用,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王萍;郑冠琳;段鲁勤;王霞;张含兵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杰氏棒杆菌所致临床患者尿路感染的实验室检查 、临床表现 、治疗及相关文献分析.方法 收集2016年11月尿液培养阳性标本,革兰氏染色观察细菌形态,采用Walkaway96全自动细菌鉴定仪 、质谱仪 、API 20棒鉴定细菌,E试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革兰阳性棒状杆菌可被白细胞吞噬及破坏白细胞,鉴定结果为杰氏棒杆菌,其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期间患者体温出现明显波动,复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14.6×109/L、尿常规白细胞++,调整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治疗.结论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提高对革兰阳性棒杆菌的重视,正确指导临床采集标本,以免造成临床医师对重症患者继发疾病的漏诊.此外,万古霉素 、利奈唑胺 、替加环素可作为治疗杰氏棒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临床治疗有效,可作为经验性用药的选择之一.
作者:王凤霞;安新业;李保松;李霞;李娜;刘永云;纪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医院感染对肿瘤患者住院日数 、住院费用的影响,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卫生经济学支持.方法 从某大型肿瘤专科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中导出2016年住院患者的基本信息 、感染情况 、感染相关因素,采用倾向值匹配后利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医院感染 、多药耐药菌感染对住院日数和住院费用的影响.结果 全年共报告921例医院感染,累计感染发病率为2.02%,采用倾向值匹配并通过均衡性检验后,医院感染平均延长住院日数7日(P<0.001),平均多支出住院费用10637.48元(P<0.001).多药耐药菌感染平均延长住院日数6日(P=0.012),平均多支出住院费用7324.59元(P=0.041).结论 医院感染将显著增加肿瘤患者住院日数和住院费用,采用倾向值匹配后得出的这一结论更加科学.
作者:吴春霖;田清清;李卫兵;黄勤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通过对2013年-2015年沈阳市4所综合医院开展三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工作,描述医院感染分布情况,分析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措施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3年12月18日 、2014年12月17日 、2015年12月16日在四所医院开展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工作,每所医院均按照50张病床配备一名调查员的比例从本院各临床科室抽调主治医师以上医生参加调查工作,调查当日各组均采用床旁调查与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填写床旁调查表和个案调查表,应用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本次调查应查病例14987例,实查病例14883例,实查率为99.31%;3年共发现医院感染392例,426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63%,感染例次率为2.86%;医院感染部位排名占前三位的依次为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 、泌尿道;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中革兰阴性菌中排名前三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 、鲍氏不动杆菌 、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排名前三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肠球菌属;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7.04%.结论 以连续三年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资料为证据,为调整医院感染控制策略,开展针对性 、前瞻性的目标性监测提供科学依据,对降低医院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商丽妍;吴菲;李海峰;魏荣;李丹;方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降钙素原与高敏C-反应蛋白表达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5年6月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00例,采集患者相关标本,检测病原菌构成并进行药敏试验.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5d采集患者静脉血5~10ml,检测患者降钙素原PCT和hs-CRP的水平.结果 1200例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有109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9.08%,发生例次感染123例,例次感染率为10.25%;123例例次感染患者的标本中共检测出病原菌188株,其中主要为革兰阴性菌115株,占61.17%,革兰阳性菌56株,占29.79%,真菌17株,占9.04%;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的敏感率为100%,而对头孢噻肟 、头孢曲松及哌拉西林的敏感率为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的敏感率为100%,对哌拉西林的敏感率为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 、氨曲南 、头孢噻肟及头孢曲松敏感率为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而对青霉素G敏感率为0;结果显示治疗前感染组患者PCT和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5d后两组患者PCT和hs-CRP水平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PCT、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详细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 、耐药情况及机体内PCT和hs-CRP水平的表达,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治疗 、预防及预后起着关键作用.
作者:黄勇;李蔚华;尹虹;饶红;田卫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支原体感染与不孕症和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1-12月医院收治的不孕症或不良妊娠治疗的患者120例,依据患病的种类,将其分为不孕不育组(试验A组)40例 、不良妊娠结局组(试验B组)40例及正常妊娠组(对照组)40例.试验过程中,观察三组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统计试验B组中各种不良妊娠结局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同时比较试验B组支原体阴性 、阳性中不良妊娠结局分布情况,针对所有患者行精细化护理.结果 试验A组患者支原体感染阳性25例,感染率为62.50%;试验B组患者支原体感染阳性12例,感染率为30.00%;对照组患者支原体感染阳性5例,感染率为12.50%,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单独解脲支原体(U.urealyticum,UU)感染敏感率较高的为米罗沙星(96.00%)、多西环素(96.00%)、交沙霉素(96.00%);阿洛西林(96.00%);、克拉维酸等(96.00%);单独人支原体(M.hominis,M H)感染敏感率较高的为多西环素(100.00%)、交沙霉素(100.00%)、克林霉素(100.00%);UU和M H混合感染药物敏感率较高米罗沙星(100.00%)、多西环素(100.00%).试验B组中各种不良妊娠结局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流产患者17例,支原体感染阳性5例,感染率29.41%;胎膜早破患者14例,支原体感染阳性4例,感染率高达28.57%;早产患者9例,支原体感染阳性3例,感染率高达33.33%.结论 支原体感染状态与不孕症和不良妊娠结局之间密切相关,临床实践中应更多关注适龄女性支原体感染情况.
作者:沈瑛红;潘懿旻;张伟;孙忻;丁彩飞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重症感染患者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与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耐药性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预防耐药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各季度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主要检出的革兰阴性菌耐药率进行相关性分析,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鲍氏不动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升高趋势,二者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铜绿假单胞菌随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频率的增加细菌耐药率下降,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具有相关性,要降低革兰阴性菌株的耐药率,应更加审慎的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作者:王升英;邱国军;荆艳;刘颖;芦海英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描述武汉地区医院感染现状,通过分析横断面调查结果的变化趋势,为制定该地区医院感染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武汉地区2010年 、2012年 、2014年某调查日医疗机构所有住院患者进行统一调查,对调查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0年 、2012年 、2014年医院感染率分别为3.53% 、3.00% 、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且呈下降趋势;床位数<300的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率低,三年分别为2.13% 、0.27% 、0.00%,随着床位数增多,现患率呈增高趋势;<300张 、300~600张床位的医疗机构感染率不同年份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年份增加呈降低趋势(P<0.05);现患率高的科室为综合ICU(39.51% 、26.29% 、32.88%),其次为血液科 、神经外科等;感染发生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9.46%;医院感染菌株主要以铜绿假单胞菌 、大肠埃希菌 、鲍氏不动杆菌为主;2010年 、2012年 、2014年三次调查平均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1.39% 、39.87% 、39.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399,P=0.017);同一年份不同规模机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呈下降趋势(趋势性 χ2=587.781,P<0.001).结论 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可基本反映目前武汉地区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今后医院感染相关控制措施的实施重点.
作者:宫雅琪;谭莉;刘小丽;梁建生;聂绍发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分析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 将2015年1月-12月医院治疗后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58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电子病历,对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医院感染时间 、科室分布及病原菌检测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归纳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与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关预防措施.结果 所调查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住院时间中位数为26.3天;入院至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时间中位数为8.6天,医院获得性肺炎病例季节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内外科 、重症医学科 、肿瘤内科及放疗科医院获得性肺炎病例感染率较其他科室高,科室间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医院获得性肺炎病例菌株类型中铜绿假单胞菌 、鲍氏不动杆菌的比例高;气管插管时间长 、患者高龄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指征及方法 、加强多药耐药菌监测与防控是预防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黄芳;陈兴峰;王燕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部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2014年2月-2016年5月采用呼吸机通气治疗>48小时患者2504例,按是否发生肺部多药耐药菌感染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记录其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其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使用呼吸机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部多药耐药菌感染发生率14.46%;在362例肺部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中77例表现为 ≥ 两种多药耐药菌混合感染,占21.27%;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入住ICU、插管方式(气管切开)、手术治疗 、留置胃管 、营养不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应用糖皮质激素>3 d、应用抗菌药物 ≥3种 、治疗使用抗菌药物 ≥3联 、血红蛋白<90 g/L等为呼吸机相关性肺部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床头抬高30~45°和口腔护理是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独立保护性因素.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部多药耐药菌感染与多重因素相关;采取有效综合措施,控制其影响因素,提高保护因素,减少肺部多药耐药菌感染率.
作者:谢朝云;覃家露;熊芸;孙静;杨怀;杨忠玲 刊期: 2018年第13期